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58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琼初中化学远程研修 2Word文件下载.docx

3.特点

4.选取的素材与情境的特征、作用及来源

 

主持人: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孙红保

特邀嘉宾:

教育部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克文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教科所娄延果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王严

一、引言:

孙红保:

各位老师大家好。

欢迎收看《初中化学新课程远程研修节目》。

本专题是《STS教育以及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

本专题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内涵。

第二,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的功能与价值分析。

第三,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景的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

参加本专题研讨的嘉宾有: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克文教授,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教科所化学教研员娄延果老师,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王严老师。

STS教育我们并不陌生。

而且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老师都或多或少地都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过这种教学策略。

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更进一步的去理解STS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更有效地贯彻STS教育的思想?

那么,在这个专题里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一话题。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具体的课例由王严老师来谈一谈她是如何去思考这一问题和设计的。

二、从两节《燃烧和灭火》课的教学设计体会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

王严:

这节课是《燃烧和灭火》,是第七单元的第一个课题。

其实选这个课题来做观摩课、比赛、参赛课的人特别多,我们学校也是连续两年由我和裴丽英两位老师在全国大赛中都选了这一个课题,来反复设计。

所以,我们备课组对这个课题思考的就比较多。

其实,这节课我们看了好多各种参赛、观摩的录像,感觉还是很困惑的。

因为这节课它本身的知识内容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可能就是其中的着火点、燃烧条件这些专业名词,学生说起来还稍微的有点难度。

但是,只要你稍微点拨一下,也就是三五分钟就能过去。

在这之前,我们也做过问卷、试讲,如果就只是纯知识的内容,连上灭火条件、逃生这些都算在内7~8分钟其实就差不多能解决了,并不是特别困难。

那这节课到底要给学生一些什么,实际上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还是感到有一些困惑的。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其实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里面体现STS这样的一种理念。

当时裴老师在设计那节课的时候正好赶上奥运火炬设计,所以,我们当时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了一个很深入的挖掘,让学生来设计奥运火炬。

把充分调动学生来设计火炬的方案,作为这节课的引入,来突显它的社会价值。

学生设计的方案非常丰富,然后进一步基于这些方案进行延伸和探讨,来引申出燃烧的条件。

然后,进一步地过渡到后面的主题。

等到第二年我又参加比赛,同样还是这样一个课题,希望能够在以上基础上更有所突破。

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又重新反复审视课标,发现《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实际上是隶属于《化学与社会和发展》专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老教材中《燃烧和灭火》是属于氧气那个单元的。

现在把它放在这样一个专题模块中,放到教材第七单元,跟氧气离得那么远,从一线老师来讲,非常希望能够把课标、教材的这种编排背后的内涵挖掘出来。

我们经过反复讨论,认为这种编排的目的肯定是希望教学重心有所转移,即它不是一个纯知识性的教学,而是要能够体现出它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所以,我这节课的设计就更多地突出了《燃烧和灭火》在社会发展方面所体现的价值,尤其是不仅仅是一个负面的,而是一个正面的、对社会进步所体现的价值。

比如,从最开始人类对火的一种应用以及在应用火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冶金、陶瓷、冶炼等方面应用,来展示从古代的用火到近代的用火之后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在对燃烧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之后内燃机、蒸汽机的开发和利用,使我们的社会一下进入到工业时代。

到现在我们对如何控制火的研究、再到奥运火炬能在珠峰点燃也体现了人类对火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这样的线索就能更好地体现人们对一个化学现象的逐步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所以,整节课就是从这一个主线出发来设计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体会也是非常多的。

三、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刚才王老师谈了她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一些设计思路。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STS教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基于STS情境的教学设计,另一种是将STS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教学设计。

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去理解STS教学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下面我们请两位嘉宾来谈一谈。

娄延果:

刚才王老师把她们对《燃烧和灭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大家做了介绍。

实际上,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们可有三种选择,一是王老师刚才提到的,原来我们的教材是把《燃烧和灭火》放在氧那一部分;

第二种选择是目前的新课程中当中有些老师设计,将这个内容做为一个完全的探究素材,诸如设计一系列探究:

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条件;

第三,就是刚才王老师的设计——把它放在一个社会背景中来设计这节课。

这就出现许多不同的价值取向,我认为王老师的设计至少体现了两大价值:

一是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真实的背景,即把这个内容放在了整个人类对火的认识背景中来学习;

第二个价值是它让学生体会到了本课核心内容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了本课内容在整个人类进步中的价值。

这两个方面就把这节课基于STS教育的思想体现出来。

刘克文:

关于STS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想知道它的功能与价值,首先你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提出STS教育这个话题,并把它做为一种理念渗透到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中。

实际上STS教育是来源于STS研究。

现代的科学教育改革中,包括在新课程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我们都非常强调STS教育。

至于怎么去进行STS教育,怎么去实施STS教育。

一线的教师都做了很好、很多的工作,这也包括王严老师。

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就渗透了“对火的研究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所以她把“人类对火的认识发展”通过《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与STS教育结合起来,同时也与我们初中的教学内容结合得非常密切,这个价值就非常大。

大家都知道,人类没有火肯定不行,没有了火我们好多事情都干不了,也是通过火才让我们人类从远古社会走向了现代社会。

四、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

刚才刘老师结合着STS教育产生的背景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STS教育的思想,以及STS教育我们初中教学的意义、及其功能和价值。

下面,我们再请王严老师谈一谈你在设计《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时的思路是什么?

也就是如何将STS教育的思想融汇到这节课中的。

刚才听了专家们对这个话题的阐述也很受启发。

其实,我们在节课里可选择的素材还是挺多的,作为一线老师在设计的时候不是愁没东西,而是愁如何选择——好多素材不知道从那个角度去取舍。

就比如刚才说到的“燃烧”的价值,当然从“灭火”这个角度思考也是一样的。

例如,从“灭火”这个角度,如果完全从知识的角度来选择,可以有很多素材。

比如说,我们当时就感到一个很好例子——很多老师讲课室也可能在用——一个蜡烛熄灭可以有多种方法?

诸如剪去掉这个捻啊、拿杯子扣灭啊等等有很多方法。

我觉得这个例子也挺贴近生活的,很不错,浅显易懂,而且能把前面关于燃烧条件的知识很好的统领起来。

但是呢,大家也总觉得这个例子似乎还不太好,至于不好在哪?

也不是特别清晰。

后来,裴老师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她选择的是从灭火这个角度切入的,使用例子是“地火”——也是很多老师都知道的一个例子——就是长年难以熄灭的地下大火的燃烧,尤其是在煤田地区,就象一个长年的火焰山一样,很多财力、物力都耗费在上面,很难熄灭,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这样的一个地火如何熄灭?

把这样的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同学进行研讨,这样的一个话题,首先它的厚度就比较厚,而且对社会价值的体现也显得更深入。

所以,这样一个例子当时一拿出来,大家都觉得特别好。

好在哪呢?

现在想起来,尤其是刚才专家们一说,感觉这个例子好就好在它真的是能够给学生一个非常真实的社会实际问题,让学生也感到他的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是发挥了作用、发挥了价值的。

后来,第二年我参赛时也是这个课题。

那么,我们又进一步研讨,加入了一个新想法,就是从“防火”这个角度来进一步地体现防火的价值。

因为“灭”和“防”相比,其实“防”应该是胜于“灭”的。

在教学中我们把“防火”加进去,其实是更真实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把“电着火”这个话题也引入进来进行了点拨。

其实,就象刚才专家们所说的,有一些问题它实际上是处于学科交叉的地方,就比如说“电着火”,这个问题物理讲得也不透,化学上从来也不提。

这样,这个地方就属于盲点。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它一方面也紧扣了燃烧条件的认识——毕竟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也是能够落实知识的;

当然,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它也真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确实能用的到的,学生能感觉得到他所学的知识的真实的价值所在。

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素材的选择,那些一线老师感觉比较好的素材、最终被留下来的素材,从根本上讲。

都是一些基于STS角度考虑的素材,也是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用起来特别顺手的素材。

五、STS教育与基于真实情境教学的素材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刚才王老师谈的她们在教学过程中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我们初中化学STS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

那么,我们下面讨论一下作为初中化学STS教育素材大概它的来源有哪些方面。

我认为一个方面是高科技的一个研究成果。

比如,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上最新研究的高科技成就和技术方面的成果,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是出自于自燃和社会的,比如刚才提到的,大自然里正在着的火——自燃的火、火山的爆发等方面的素材;

还有社会的,即在社会生活当中产生的一些素材。

再一个方面,就是新闻事件,发生在社会生活当中的新闻事件。

再一个方面,就是学校周边、学生生活当中——发生在学校旁边的、这个学校所在地区、所在城市、所在农村,这是它很具有价值的。

从哪一方面来取材,取决于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追求什么。

比如,刚才王老师说了她们的一个困惑,就是如果用蜡烛的熄灭来设计这节课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觉得那是从学生生活取材的一个STS方法。

从学生生活中来取材,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蜡烛:

蜡烛怎么点燃、怎么熄灭。

那么,如果换成刚才王老师所说的那种素材的取舍方法,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取材。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我在不同的环节、不同的阶段可以体现、用其不同的课程价值。

比如,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刚开始阶段,我认为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让他去发现:

“噢!

从化学的角度看,事情还可以这么看”,我觉得是更有价值的。

那么,当我们把《燃烧和灭火》放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的时候,此时是不是从社会的角度就有更好的价值。

我觉得素材的取舍问题就是一个价值追求问题。

我觉得你有一点提的特别好,就是在新闻报道中、突发事件中选用素材,目前这种事件非常多。

如果我们知道了有关火的知识,从化学角度来研究它,如怎么去灭火、怎么去防火,那么好多突发事件我们都可以避免。

从前不久的报道,我们能经常看到好多建筑行业中正在装修的、正在建筑的建筑物着火了。

许多一调查发现是在电焊的过程中,火花迸到了那些可燃的塑料上引起了燃烧。

那么,要是我们对化学知识应用得比较好的话,或是我们有这种意识的话,我们在电焊周围不放置可燃物、或把这些可燃物给去掉,这样就不会产生这些问题。

那么对电焊工来讲,操作时一定要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从这个角度来讲,就把我们的《燃烧和灭火》——怎么防火、怎么利用火,就有机地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为我们将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现在我们不是还有一个口号:

初中化学进行教学的宗旨,或最根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有了科学素养后,我们的就能有高质量的生活,我们生产效率就会提高。

把这些结合起来,在这个课题中就能很好的体现STS教育的价值。

也就是说,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时,一定要把我们教学内容和将来工业上怎么用、生活中怎么用结合起来。

这就是一种,尤其是在初中——大家都知道在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普及化学知识、化学教育,用STS教育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手段,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根据我的理解,我们初中化学当中强调用STS教育的思想来实施我们的教学,想实现的目标,我们课程标准中都做了明确规划和规定。

一是促进学生对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它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如果我们利用的不好反而会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

第二个目标呢,就是通过上面的认识,让学生充分重视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的存在,关注这些问题,比如污染的问题等等,让学生从这些方面提高他的认识。

所以,最终,我理解,STS教育在课堂教育的实施更多的目标是落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上。

六、基于STS教育素材的教学设计策略及注意事项

其实,我们说STS教育和我们课堂教学的结合,是在引导学生要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他身边的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其实,老师们还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

我们在进行STS教育的时候,如何把我们的素材和知识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下面,我还是想请王老师谈一谈,您在这节课是如何把你的素材和我们的知识教学怎么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

其实,我觉得只要我们去找这个结合点,二者的联系还是非常多的。

比如,我们开始第一次设计的裴老师的那节课,引入的时候是让大家设计一个奥运火炬。

学生设计的火炬是各式各样的,比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管道形的东西,他认为在管道里装上燃料,从这端一点,那头儿就能着。

然后就是摇控型的,一下子火就能过去。

实际上这里就蕴含了一个燃烧的条件问题。

管道里面都是燃料,并没有助燃物的。

这一点,学生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意识,他觉得燃烧就是可燃物自己在烧,没有助燃物的帮助也是可以的——这就是学生一个误区的暴露,通过设计火炬活动,把这样的问题给暴露出来了;

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解决了知识点落实的问题。

同样的,像后来我设计的那堂课,从历史的线索走。

从最开始播放的古代的那个磨擦生火的一个短片,到日常生活中的用火——包括一些类似现在的火炬的燃烧等等,这些素材积累到一起,学生实际上是要通过这些素材提出他的猜想的。

就是燃烧到底需要有哪些条件?

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进行。

而且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环节——你要说出来的猜想,你说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支撑你猜想的观点是来自哪的?

当时就把前面播放过的图片积累在下面,让学生说你通过哪些图片就猜测出来了燃烧需要这样的条件。

学生做了猜想之后,再用下面科学探究活动来验证他的猜想。

实际上这是走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很完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觉得可以做为一个很常见的、把STS观念和实际的课联接起来的一种方法。

我们把素材积累在这,让学生从这里边提取信息,然后来提出自己对这个科学问题的猜想和假设,再进一步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

我觉得好多课都可用这种方式把STS的观点和实际课的结合起来。

刚才王老师介绍的是两个非常好的范例,很好地体现了如何将我们的STS教育的素材和我们的知识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

其实,实施STS教学我们的策略还是非常多的。

下面,我想请两位嘉宾来谈一谈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关于STS教育,大家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它的价值和内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它具体的策略。

对于STS教育,我觉得为了体现它的价值,我们强调要把化学或科学放在社会大背景中去学习,而不是放在课本中去学习,不是放在考试中去学习,而是要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把社会,包括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作为化学知识解释或解读的一个源泉。

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其实也给我们大家怎么进行STS教育提供了一个途径。

所以,STS教育从价值到具体实施策略,实际上我们在课标里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其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化学与社会发展”,第五主题,就在单独地谈这个事情。

具体的策略还是请娄老师再谈一谈。

在我们挖掘了我们所要教的知识内容以及可利用的STS素材之后,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刚才王老师谈到的,怎么把知识点,或这节课要完成的知识点的教学,与STS素材结合起来。

这里确实是老师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一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曾对老师进行调查,大家都反映这是一个难点、一个困惑的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第一点,老师首先必须要明确STS教育的内涵、定位,这个问题刚才我们都谈过了,到底它的内涵有哪些?

定位是什么?

它在初中化学中的价值?

这些老师们一定要认识到位。

要想认识到位,我觉得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用很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做了规划。

在后面的课程实施建议中也做了提示。

把这点先搞清楚,这些上位的观念在我们老师的大脑中一定要清楚、明确。

第二点,就是要挖掘你这节课所要处理的知识点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

那么,这些存在和你已经有的素材的交叉点就可能恰好是你可以设计课、可以利用的。

要了解这些知识都在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着,因为我们初中化学新课程把所有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都做了认真的规划,从丰富的化学知识中选取了这么有限的知识点,并将这些内容放在了我们的初中化学课程中。

这些内容在社会、生活中都是有基础的,都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作用的内容。

这些内容在社会中都在哪些方面存在?

我们找到它之后再与我们的素材交叉,就能找到这个知识点、这个内容可以扩展的、在社会中的一个空间。

第三点,就是老师们还要注意去挖掘这个知识本身的特点。

我们初中化学内容只有一年,并不是很多。

每一部分内容都有它自己的代表性和自己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可被利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我们体现STS教育,那么这个知识和那个知识它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体现,还不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我们要去挖掘这个知识本身可利用的地方。

比如,酸碱盐的知识和空气的知识。

它们在体现STS教育中,在我们教材中的位置不同,那么他们本身的利用价值也就不一样,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内容,它又可以从哪个角度去挖掘、去跟社会生活相联系。

老师们通过对这些内容特点本身的挖掘,能够找到它怎么和我们社会相联系,来设计我们的课。

还有一点,作为初中老师在初中化学这一年教学的开始之初,比如暑假过后要开学了,你要接新的一届初中学生。

那么,对你这一年中如何体现STS教育思想应当有一个整体安排和规划。

虽然STS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在一年的教学中会不断地变化,你的素材也会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变化。

但是,大概地,你在哪一单元的教学中将体现STS教育的哪一个角度?

应该有一个考虑、有一个规划。

当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调整的时候,如从这个单元调整到这儿来了,那么下个单元、下下个单元是不是在把那个目标再完成了。

应当有一个规划,而不是盲目的,到时候我教到哪再随便地到社会生活中去寻找。

这样,我就有了一个系统的安排,从而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实施STS教育这样的一个要求,实现我们这样一个目标。

最后,还有一个建议——老师们不要误解(认为是不是某些内容无法与STS教育相联系),其实,我们初中化学任何教学内容只要经过挖掘,都可以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建立广泛的联系——这是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我的最大感受。

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识,把握了STS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并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初中化学各个部分的教学,我们都可以从社会生活中、从科学技术中找到我们可利用的素材。

我也说一说吧,刚才听了两位专家的观点以后还是很激动的。

刘老师说我们的教学如果从这种观念出发,可以改变社会的文化。

从这一点上讲,做为一个一线老师听到这样的话感到责任很大、也挺自豪的。

因为,我们在初中化学一年的教学如果能对社会文化的有所作用,那感觉应该还是不一样的。

刚才娄老师提到,我们要对整体的STS观念如何渗透到整个教学中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当时娄老师说完,我心里就觉得这是一个课题,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应值得每一个一线老师去非常认真、深入去研究的课题——怎么把STS观念作为一个体系来看。

其实,现在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没有什么体系,这真的是一个现状,比如拿来一个什么课,我们就拼命地找,找到一个跟这节课相关的什么STS素材、一个支撑让这节课丰富起来。

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我想,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也还是可以找到一个大体的方向。

经过新课程这些年的实践,我们觉得跟传统的教学相比,引进了STS理念之后,已发生了一些设计理念的改变。

比如,我们介绍一种物质,不见得一定要从它的性质出发,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后做探究实验,然后讲用途。

这是基本的套路,或着更深入点,再讲讲组成结构,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这样做:

一个物质我们先从它的用途出发,先从这儿看看这种物质在社会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比如很多物质,如硫酸,我们先讲讲硫酸是在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化工原料。

也许学生开始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东西,但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去印证和补充。

我觉得这样能改变学生一说到硫酸就感觉很恐怖的心理。

好多元素化合物都可以从用途出发来介绍,然后再从性质来反过来解释、解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后,最终再回到如何去利用这个物质的角度,来进一步深化。

刚才说从上位到下位,如何深入到细节中去嘛,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利用和开发这样一个课题。

其实,你看金属这个单元,它整个的设计思想就体现了这种观点:

从开始课题谈到的,金属在社会中的广泛存在,然后是金属的性质,接着是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金属。

我觉得这个思路可以延展到前面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去改变我们一些传统的做法。

比如二氧化碳,我们开始可以从它的用途出发,先讲一讲它的应用,举一些例子。

比如说,哪个地方井喷了,喷出一种气体,之后这个地方的庄稼开始大丰收,都长得特别大,从而开发出一种气体肥料,然后让学生分析和讨论。

基于他们生物的知识,猜测气体的成分,然后拿这个新闻报道作一个印证。

从这个角度,先从二氧化碳的用途,可以是二氧化碳某一个侧面的用途出发。

然后研究它的性质,然后怎么更好地去利用它,趋利避害嘛,包括教室里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啦等等这种很常见的现实问题,即时通风啦,跟现代的一些疾病流行都能联系起来的。

那氧气也是一样,像我们氧气单元选择素材的时候,最开始选择的例子都是高锰酸钾用于魔棒点灯,但这个例子就不太生活化,而且学生的知识积累也不够,他搞不清楚高锰酸钾滴了浓硫酸就怎么就能点灯了,这需要的知识太多,刚开始的时候他不具备。

后来,我们又开发了一个素材,就是野外生火的例子,就是特种部队都要带着高锰酸钾粉未在野外生火——在野外磨擦这个粉末,然后拿一些枯草就生火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氧气助燃还是有印象的,知道一些的。

将这样一个例子和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放在一块,让学生研讨:

高锰酸钾起什么作用?

磨擦起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