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076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B项的说法也不合理,过于绝对,故排除;

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D。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虽无道,不燔诸子。

诸子尺书,文篇俱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3.东汉初期,杜笃在《论都赋》中写道,长安附近“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亩价一金”。

这反映了当地(  )

A.农业生产技术发达B.农业生产环境改善

C.土地兼并普遍盛行D.农业生态出现恶化

【答案】B

【解析】材料“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亩价一金”表明皇城附近生态环境较好,水利设施较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技术的信息,也没有关于土地兼并的内容,更不是环境恶化,而是改善,故排除ACD三项。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

畎渎润淤,水泉灌溉,渐泽成川,粳稻陶遂。

厥土之膏,亩价一金。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4.隋代在其监察机构台院设御史若干员,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若干,从七品,主要职责为纠察朝会时百官的言行,并且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仓库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

材料可用来说明隋代台院监察的特点之一是(  )

A.职责广泛B.越级行政C.位卑权重D.独立执法

【答案】C

【解析】A.材料虽有涉及监察员的职责,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项。

B.与材料无关,排除。

C.“官员职位是从六品,但他们负责纠举百官参与审判,有权直接向皇帝参奏。

”可以得出隋朝的监察员位卑权重,故C项正确。

D.监察官员受到皇权的制约,并不是独立的,故排除D项。

C。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监察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5.《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食”;

唐诗记载,“故人具鸡黍,道我至田家”。

由此可以推知“黍”(  )

A.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B.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

C.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

【解析】依据材料“故人具鸡黍,道我至田家”可知“黍”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故A准确。

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本题考查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是:

故人具鸡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6.宋朝政府鼓励商人将案件送官审理,理学大师朱熹为地方官时,也曾鼓励百姓碰上遭人违约受害时挺身而出,在衙门讨回公道。

这一现象(  )

A.表明统治者推祟有序的社会秩序

B.说明政府逐渐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

C.符合“无讼为善政”的历史传统

D.成为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诱因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宋朝政府鼓励商人遇到经济纠纷时要按法律规定申诉处理,同时鼓励百姓在遭受违约时诉讼,表明政府主张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故A项正确。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没有改变,B项错误。

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宋代商业发展的诱因应该是农业的发展及政府较为宽松的政策,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也曾鼓励百姓碰上遭人违约受害时挺身而出,在衙门讨回公道。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7.下表是明清两代对于私盐有关规定的不同记述。

据此可知(  )

记述

出处

“巡检司训获私盐,俱发有司归勘…盐货车船头匹没官”

《大明会典》

“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拒捕者斩”

《大明律•盐法》

(顺治六年圣谕)“有仍前贩私者,被获鞑八十鞭,其盐斤、银钱、牲口、车辆等物俱入官”

《长芦盐法志》

“凡获大伙私盐,必究讯窝家经纪…不许以肩担背负奇零小贩塞责”

[清]王定安《重修两淮盐法志》

A.盐税已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B.明清注重保持盐业市场稳定

C.清代完整继承了明代的盐法D.政府注重维护官盐垄断市场

【解析】材料显示,政府加大打击走私私盐的行为,并严加处罚。

主要是为了保障盐铁官营中官盐的利益,故D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国家税收的来源,故A项错误。

材料是政府打击私盐的行为,并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表现,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证明清代完整继承了明代的盐法,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明清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

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

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

材料说明清朝(  )

A.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

C.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蒙古、西南等地各不相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故B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相关废除行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

材料表明清代的地方制度有其创新之处,如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西南地区后改行土司制度,因此不能说明是沿用明代的制度,故C项排除;

清代少数民族只是推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实行自治,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题的关键是“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

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9.太平天国推行科考取士制度,考前张贴告示,向军民示以试期,土子要在规定的日子到“典诏命”衙报名,不报名者不得与考,天朝臣民“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时,均准与考”。

据此可知,太平天国的科考取士(  )

A.体现政权的封建化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试图扩大统治基础D.借助儒学收揽人才

【解析】“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时,均准与考”表明太平天国的科考取士试图扩大统治基础,故C正确;

政权的封建化、形式主义、儒学收揽人才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无论何色人,上至丞相,下至听时,均准与考”。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10.1887年,清政府颁布的《出洋游历章程规定:

(官员)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

材料表明清政府(  )

A.有限制出洋考察之意图B.向西方学习出现新变化

C.出国考察经费较为紧张D.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

【解析】“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表明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国防科技,故D正确;

AC材料未体现,排除;

向西方学习依然是器物层面,故B错误。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出洋游历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水师、炮台、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客观上剌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1.据记载,1871年至1890年中国洋纱进口量从50000担增长到1082000担,20年间洋纱年进口量增长了近21倍。

这说明(  )

A.民族工业遭到了严重摧残B.中国织布业日益趋向破产

C.传统棉纺织业发生了异变D.棉纺织业近代化发展加强

【解析】从洋纱进口量的增加可以看出,中国棉纺织业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反映出中国棉纺织业已经开始改变过去自给自足的模式,与市场,特别是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逐渐解体,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不断发展,故AB两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化加强的信息,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1871年至1890年中国洋纱进口量从50000担增长到1082000担,20年间洋纱年进口量增长了近21倍”。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12.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

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

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  )

A.传统文化仍得到弘扬B.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

C.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D.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

【解析】根据材料“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可得出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并没有全盘的反对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作适当的批判与弘扬,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材料中只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没有强调中西方的融合,故排除C项;

材料并不是强调复古,也没有体现世人的情绪问题,故D项排除。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新文化运动,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13.据记载,在共产国际专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而建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中,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只占20%,其余全是国民党党员。

A.直接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实现B.说明了中共知识人才的缺乏

C.表明国共两党阶级属性趋同D.有利于国民党的革命化发展

【解析】A.当时已经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故A项错误。

B.不符合题意,排除。

C.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利益,二者阶级属性不同,故排除C项。

D.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国民党党员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有利国民党对革命的认识及国民党的改造,故D项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政治环境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关系的特点,还要搞清楚当时的阶级状况特征。

14.“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

反不如陷区投机取巧者,拥有雄资,正可以工业建国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于此!

”这说明(  )

A.民族工业极度缺少发展的资本B.民族工业产业结构出现新调整

C.国民政府主导了国家工业建设D.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

【解析】材料表明,在重庆等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不知所措,而原先沦陷区的民族工业却有可能获利生机,说明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重视,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缺少合理作为,故D项正确;

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故排除B项;

材料反映出国民政府在国家工业建设上并不重视,故C项错误。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现在抗战胜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业宣告破产,为抗战服务之从业员工,则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

”。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爆发后,不少民族资本家出于爱国热情和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掠夺,历尽艰险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15.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企业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据此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B.提高企业职工收入

C.改变企业所有制的性质D.淡化公司企业界限

【解析】根据材料所示的信息,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对企业的计划干预正在逐步放宽,让企业拥有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活力,故A正确;

B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淡化公司企业界限,而是要把市场搞活,把企业搞活,故CD项错误。

本题考查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企业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

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16.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人政府间国际 

 

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6年的51个,几乎加人了联合国体系中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的组织。

中国参加国际公约的数量从1979年的34个增加到202年的20个。

据此可知,新时期的中国(  )

A.积极推进新型区城合作模式B.全面融人当今的世界体系

C.开始要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D.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解析】材料中主要是参与国际组织,不是区域合作组织,故A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中国不仅加入国际组织数量增加,参加国际公约的数量也成倍增长,说明当今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到世界体系中,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说明建立国际新秩序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论述中国融入世界,不是促进世界和平的举措,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人政府间国际 

中国参加国际公约的数量从1979年的34个增加到202年的20个”

本题考查了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下面是梭伦改革国家政权情况变化表。

由此可以推知梭伦改革注重(  )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改革前

元老院(贵族组成)

执政官

贵族法庭

改革后

公民大会及四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取得多数司法权

A.权力的分立与制衡B.削弱氏族贵族权力

C.提高官员职业素养D.培养民众参政意识

【解析】材料中显示,梭伦改革前后贵族在立法权、司法权方面的特权被削弱,故B项正确;

梭伦改革没有体现权力的制衡,故A项错误;

材料与官员素质的提高,民众参政意识的培养无关,故排除CD项。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梭伦改革国家政权情况变化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梭伦改革,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8.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7年是罗马积极向外扩张的时期,但这一时期罗马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被征服地区的臣民和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这一时期的罗马(  )

A.公民法占据着统治地位B.习惯法的痕迹已经清除

C.普通民众均受法律保护D.以万民法调整社会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所示时间,以及罗马境内的诸多矛盾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可知,这一时期罗马虽然有向万民法逐步转趋势,仍以公民法为主,帝国时期才以万民法调整社会关系为主,故A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习惯法,故B项错误;

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而非普通民众,故C项排除;

本题考查罗马法。

主要考查对罗马示的演进历程的掌握,关键对万民法代替公民法的时间和原因的基础上分析题项。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主要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区别公民法与万民法、习惯法与成文法,理解自然法的含义。

19.16世纪后期,意大利著名的建筑大师安德烈•帕拉迪奥将以前专属于教堂和神庙的穹顶、柱廊用于民宅建筑设计之中,把原本属于教堂、教廷和宫廷的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刻和绘画,用来装饰民宅别墅。

这一建筑理念(  )

A.表明教会的权威开始被质疑B.强化了广大民众宗教神学意识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D.奠定了近代欧洲建筑艺术基础

【解析】原本用于装饰教堂的内容,现在用在普通的住宅建筑里,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对民众生活,特别是在建筑风格上的影响,故C项正确;

教会的权威开始被质疑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材料显示的时间已经是文艺复兴开展了一段时间,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传播的影响,应该是弱化神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

D项无法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把原本属于教堂、教廷和宫廷的高大的圆柱,精美的雕刻和绘画,用来装饰民宅别墅”。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它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20.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认同绝对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应该构筑在宪政的基础之上。

这说明当时英国(  )

A.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尖锐B.英国高层斗争比较激烈

C.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确立立宪体制有必然性

【解析】A.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意识形态的矛盾。

故排除;

B.本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C.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的行政权,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排除;

D.材料反映不同的党派都反对绝对的王权,主张近代的民主宪政,结合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确立宪政体制有其必然性,故正确;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侧重于考查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19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其中之一是所谓的“浮游”群体,他们为谋生而奔波于各工矿城市之间。

当时“浮游”群体的出现(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B.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C.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D.导致了农业生产衰落

【解析】A.材料并没有涉及到社会的贫富问题,故排除A项。

B.材料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排除B项。

C.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德国正在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带动了相关的职业群体的出现,C项正确。

D.材料没有涉及到农业的发展状况,故排除D项。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的能力。

嗯,

22.下面是1953-1957年中、英、美三国工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的相关统计表(%)。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工业生产指数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中国

18.0

31.7

25.2

14.4

21.6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9.1

A.“一五”计划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B.重化工业成为三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C.美英两国逐渐放松国家对经济干预

D.美英的工业生产能力呈下降的趋势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同时期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超过了英美两国,相应的产业指数也超过了英美两国。

由此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A项正确;

材料只涉及到重工业,并没有提及其它产业部门的发展概况,因此B项错误;

材料并没有涉及英美两国对国家经济的干预程度,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中英美三国在工业增长速度上的变化,不能反映出英美本国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