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14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5、联系作品,学习并应用表情术语。

五线谱版结合作品,重点学习F调调号及F大调音阶,识记五线谱间上各音唱名的规律。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歌曲中休止符的把握及情感的处理。

第二单元:

1、能在感受体验音乐剧选曲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和编演等实践活动,能对其产生兴趣并给予关注。

2、学唱《雪绒花》,巩固练习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方法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舒缓轻柔、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能用充满深情的歌声背唱歌曲;

能够根据剧情参与表演活动。

3、欣赏《回忆》,巩固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感受音乐剧音乐在演唱风格上的特点;

了解音乐剧综合性的艺术特点。

知道音乐在音乐剧中的地位。

4、聆听《云中的城堡》,巩固变换拍子,体验音乐剧歌曲易学、易唱、易记的特点。

聆听《总有一天》,知道音乐剧主题歌曲如同影视主题歌曲或主题音乐一样在剧中的多次出现;

初步了解中国音乐剧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曲的过程中听辨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的音色。

第三单元:

1、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

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学唱《献上最洁白的哈达》,能用自然、平稳、有控制力的声音及委婉抒情的情绪,模仿“弦子”的风格演唱歌曲。

3、聆听《天路》,体验歌曲的民族风格,并用富有藏族风格的演唱方式,轻声跟随音响演唱前两段歌词,体验带装饰音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感受乐曲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

4、欣赏《阿玛勒火》、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辨认其“囊玛”、“堆谐”的体裁形式及不同的风格特点。

5、欣赏《热巴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1、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

2、认识并了解各类音乐语言符号(倚音、滑音、波音等)

1、体验带装饰音演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方式

第四单元:

1、能够对交响诗之类的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2、学唱《我的祖国》,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在演唱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3、欣赏《沃尔塔瓦河》,能够记住乐曲中主要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要素,感受体验乐曲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及音乐风格。

在欣赏乐曲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诗的音乐知识,知道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贡献。

4、聆听《图画展览会》,唱会“漫步”主题,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贡献。

5、聆听《黄鹤的故事》,知道“老马”、“黄鹤”的音乐主题及竖琴、曲笛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及其音乐风格。

1、了解交响诗。

2、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思想。

1、二声部教学及歌曲的处理

第五单元:

1、能够在演唱和欣赏的基础上,乐于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器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以舒缓的速度、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彩云追月》。

体验由民族器乐曲改编填词歌曲的独特韵味。

3、聆听《雨打芭蕉》和《欢乐歌》,初步感受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不同的音乐风格,了解其主要乐器,体验两种音乐独具特色的意蕴。

4、欣赏《小放驴》,能通过音响听辨管子特有的音色,感受《小放驴》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吹歌的主要风格特点。

聆听《老鼠娶亲》,初步感受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感受绛州鼓乐与河北吹歌不同的音乐风格。

5、欣赏《春江花月夜》,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并能记住主题旋律;

在复习巩固民族五声性音阶及“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够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道彭修文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

6、知道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名称及乐队编制。

1、体验、感受中国民族乐器。

2、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乐器及乐队编制。

1、“鱼咬尾”及换头合尾的运用及创编。

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时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制定计划

 

2

大海啊故乡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3

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4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5

《雪绒花》欣赏《天路》

6

国庆放假

7

《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简介

欣赏《阿玛勒火》和《正月十五那一天》

8

学习《我的祖国》沃尔塔瓦河

9

期中考试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黄鹤的故事(节选)黄鹤的故事

12

欣赏《黄鹤的故事》《彩云追月》

13

《小放驴》《春江花月夜》

14

《欢乐颂》广东音乐

15

江南丝竹--教学设计绛州鼓乐

16

五声调式图解六声调式图解

17

七声调式图解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

18

欧洲经典音乐主要流派与其风格特点简述中国民族管弦乐与西洋管弦乐比较

19

期末考试复习

20

期末考试

第1课时大海啊故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能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手段(力度演唱情绪速度)自信有感情的用亲切柔和、充满激情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体会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情感。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海的音乐形象,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16册《大海啊,故乡》。

三、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四、教学难点: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表现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

老师做一个海鸥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联想其动物形象然后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提示,我们会联想到海鸥,那海鸥一般生活在那里呢?

(大海)

提问2:

提起大海,大家都非常兴奋,刚才大家交流的都很好,现在,你能不能用学过的成语来形容大海?

表现大海宽阔的:

一望无边、无边无垠;

表现大海宁静的:

风平浪静、鸥水相依;

表现大海气势的:

海纳百川、汹涌澎湃;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与大海有关的歌曲《大海啊,故乡》。

在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力度又是怎么变化的?

(2)歌曲欣赏:

作品介绍

在学唱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歌曲的作者。

1、作者王立平,著名作曲家,吉林长春人,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牧羊曲》、《太阳岛上》等,他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造背景:

交流讨论刚才的问题

1、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交流讨论后师小结:

这首歌的情绪:

由深情到激动

这首歌的力度:

由弱到强

师:

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1、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2、片段分析一:

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

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利用教具让学生集体参与

1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

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2得出结论:

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

塑造音乐形象

6.课外拓展

1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第2课时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

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第3课时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1、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理解歌曲的深厚感情,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全曲分为三部分:

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

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

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引:

自我介绍,立规矩。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1、师:

有没有同学去过澳门,能简单的告诉大家澳门的地理位置,并介绍一下澳门的基本情况么?

生: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2、师: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

谁能说说?

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

第4课时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

抒发澳门人民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

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

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一、学唱歌曲:

要求:

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注意:

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

二、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四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

“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

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

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

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国母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第5课时:

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音乐教学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一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东方之珠》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围绕“祖国统一”为主题教育思想,以“回归”、“盼归”为情感主线,以“离愁”、“思乡”、“同根”等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激情。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

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这两部分内容。

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

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1、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以“回归”和“盼归”为主线。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

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在本单元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盼归”,歌曲为单二部曲式,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描棕“我”生在台湾,却远离故土。

站在与台湾基隆港遥遥相对的鼓浪屿,面对大海,思念故乡与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不可遏制地迸发出来。

第6课时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

3、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

4、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

是我们祖国美丽的“东方之珠”。

5、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6、演唱“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教师小结: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7课时:

《雪绒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欣赏《音乐之声》插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2、知识目标:

了解电影音乐及电影音乐的特点、作用。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有感情演唱歌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歌曲《雪绒花》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优美和谐的旋律。

再了解电影音乐艺术中的作用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电影音乐。

教学难点

歌曲的演唱情绪的变化及合唱的和谐。

教学用具

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课件、简单打击乐器

一、导课:

(5分钟)

师生:

欣赏歌曲

教师:

播放歌曲《多来咪》。

提出问题:

谁听过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

出自哪部电影?

学生:

《多来咪》选自《音乐之声》电影。

播放课件背景音乐《雪绒花》衬托下课题名称。

二、简介电影

1、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获奖情况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作曲家理查德罗杰斯与剧作家奥斯卡哈默斯坦于1959年合作完成的。

1965年改变成同名影片,同年该影片获奥斯卡金像奖。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讲述电影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部影片及音乐。

教师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名叫玛利亚的年轻女子,她生性活泼、热爱生活、善弹吉他、喜欢唱歌。

后来,玛利亚到特拉普上校家担任家庭教师,玛利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几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上校离家期间玛利亚和孩子排练了合唱。

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深深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歌唱的兴致。

上校轻拂六弦琴,唱了《雪绒花》,歌曲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新课

播放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

展示课件

这样的画面你们感受如何?

此时的音乐让你们有何感想?

学生说音乐甜美、人物美丽、家庭幸福、声音和谐。

设计意图:

创设音乐情境,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演唱《雪绒花》(中文版、英文版)

4、学生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合作练习。

5、师生共同演唱,同时把两种不同风格演唱《雪绒花》的感情表现出来,唱出对祖国的爱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提问与学生之间讨论互相学习

1、音乐对电影电影艺术本身有什么作用,音乐的魅力在哪?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影音乐?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是指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音乐的功能主要有:

突出主题,抒发感情、背景气氛,推动剧情发展结构统一的作用。

第8课时欣赏《天路》

1、学生能够理解《天路》的歌词内容,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的有表情地演唱。

学唱《天路》,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目的:

创设良好的音乐

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作好情感铺垫。

);

(三)师生问好!

二、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