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51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docx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纲点击

核心素养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某流域区域图和相关知识,学会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开发方向,并根据上、中、下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2.2.实地调查所在区域河流的现状,并根据河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或写出书面文字上报当地的环保部门。

基/础/梳/理►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和水系

(1)流域:

又称 供水区 ,由 分水岭 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

又称河系,由河流 干流 、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河流开发原则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要素

特征

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

气候

亚热带 气候,受来自 大西洋 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大

水系

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大多可通航;河流落差较大, 水量 很不稳定

矿产

主要有煤、铁、铜、磷、铅锌、云母等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2.流域的综合开发

(1)开发核心:

河流的利用与 治理 。

(2)具体模式:

以河流的 梯级 开发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 生态环境 进行恢复和治理。

(3)具体措施:

修建 水坝 等。

(4)取得效果

①在 防洪 、航运、 发电 、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与管理。

②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③实现了 经济 效益、 社会 效益和 生态 效益的统一。

教/材/拓/展►

1.河流的梯级开发

梯级开发就是开发中大型河流的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就是从河流的中下游处慢慢的像梯子一样,一级一级的开发,也就是一个水电站接着一个水电站的开发。

梯级开发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在河流的地势要求起伏大,即落差大,二是所在河流的流量要求丰富。

2.丁坝

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

因为它一端与河(海)岸相接,另一端伸到水域中,与堤岸构成“T”字形,因此叫“丁坝”。

丁坝的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3.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

教/材/释/疑►

1.流域的开发并非只是对河流的开发

流域的开发包括河流的利用和治理、流域内资源的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等。

2.水量大,水能资源不一定丰富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

一般情况下,流域内降水越丰富,水量越大;山地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越丰富;反之水能资源贫乏。

3.水文特征不同于水系特征

水系特征主要侧重对河流外貌特征的描述,如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状况、弯曲状况等;水文特征主要是对河湖内部特征的描述,如径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水能等。

考点一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016·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题思路]

1.审题干

(1)图示为我国西南地区,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2)我国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质灾害频发。

2.析图表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南部边缘,结合海拔可知,该地地形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

(2)图中甲地地处山区,人口密度低,水库移民搬迁量少。

但交通不便。

[答案] 有利条件: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

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1.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

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

(1)水能资源的开发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

(3)水资源利用

解决季节性用水不足主要靠修建水库蓄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靠跨流域调水或修引水工程的方式,解决水质型缺水主要靠水污染整治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

对农业来说,流域开发能为中下游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对工业来说,可提供水源和运输条件;对城市布局来说,可提供供水与水运条件。

2.案例分析——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环境

要素

流域特征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流域开发方向

多山,地形

起伏较大

陆路交通不便,发展航运

修建船闸和水库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水能开发,建水电站

温暖湿润的

亚热带气候

流域内光、热、水较丰富

较早成为发达农业区

冬末春初多

降水,夏秋

降水相对

较少,

河流流量不稳定

给航运带来困难,需将修水库和船闸相结合

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水相矛盾

修水库蓄水,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发达,支流多,水量丰富

航运发达

大部分可通航,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建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

有煤、铁、

铜、锌、磷、

云母等

利于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2.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9~10月     B.11~12月

C.1~2月D.4~5月

解析:

1.D 2.A [第1题,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河流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春降水较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

第2题,根据图中的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区11月份降水开始增多,进入多雨期,在此之前应留出一定的库容用以蓄洪。

]

  (2019·浙江五校联考)读海河水系图及各支流径流特征值数据表,回答3~4题。

河名

测站

集水

面积

(km2)

统计

年数

多年平均

径流量

(×108m3)

最大径流量

最小径流量

(×108m3)

年份

(×108m3)

年份

潮白河

苏庄

17595

62

18.4

64.7

1939

3.35

1941

永定河

官厅

43402

61

17.8

32.2

1939

7.16

1941

滹沱河

黄壁庄

23272

56

22.0

65.6

1954

7.90

1937

漳卫河

观台

17800

40

17.9

47.4

1963

6.93

1979

3.分析表中数据后判断,永定河为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4.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与之相关不大的因素是(  )

A.集水面积B.统计年数

C.植被状况D.夏季风强弱

解析:

3.B 4.D [第3题,分析表中数据,永定河集水面积最大,结合图中水系判断,不可能是图中①、③,A、C错;图中②的纬度较高,上游位于山脉背风坡,最大径流量在四条河流中最低,B对。

④的最大径流量较大,D错。

第4题,各支流径流年际变化的大小不同,主要受集水面积、统计年数、流域内植被状况等因素影响,各支流都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风强弱影响相同,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

]

(2019·河北邯郸模拟)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的魏梁山,在大荔县东南注入渭河,是陕西省纵跨纬度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26931.03平方千米。

读北洛河位置示意图及不同时期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完成5~7题。

5.相对于1976~1998年,1998~2010年北洛河流域(  )

A.降水增加B.城市化水平降低

C.河流含沙量降低D.耕地被大量破坏

解析:

C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对于1976~1998年,1998~2010年北洛河流域,耕地和草地减少,林地增加,则可以判断出现了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增加,这会导致河流含沙量降低。

]

6.1998~2010年北洛河流域(  )

A.耕地减少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

B.耕地变化主要出现在下游地区

C.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D.出现大面积的退耕还湖

解析:

C [结合上题的解析可以判断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

7.有关三门峡水利枢纽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加剧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②加快渭河的净化速度,提高水质 ③减缓三门峡下游河段河床淤积速度 ④提高黄河的航运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A [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水库蓄水,渭河水位上升,落差减小,泥沙沉积,加剧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泥沙大量在库区沉积,减缓三门峡以下河段河床淤积速度;三门峡水利工程建设对黄河的航运价值影响很小。

]

考点二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2016·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

表1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

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题思路]

1.审题干

(1)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河流流量受气温的影响。

(2)罗讷河在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为治理罗讷河,法国成立了“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这样可以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2.析图表

(1)从图可以看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这里冬季积雪厚,春季易形成春汛;北部支流(索恩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流量稳定,季节变化小;地中海沿岸支流受地中海气候影响,降水冬多夏少,因此径流量的汛期出现在冬季。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主要对河道形状和分汊治理,这样可以改善航运条件和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以治理其“野性”的特点;第二阶段以梯级开发和整理河谷滩地为主,这样可以开发水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也可以促进土地的开发;第三阶段主要是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目的是恢复河流生态。

[答案] 

(1)上游(瑞士境内):

有春汛,夏季径流量大,冬季为枯水期。

北部支流(索恩河):

全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无明显枯水期。

地中海沿岸支流:

夏季为枯水期,冬季为丰水期。

(2)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注:

填写顺序不分先后)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4)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问题

流域开发早期往往以农业和矿产开采及加工业为主,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就田纳西河而言,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是流域综合开发的典范,其综合开发模式如下:

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经验的借鉴

田纳西河成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河流的综合开发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具体有以下几点:

(1)以水力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的核心。

(2)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3)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

(4)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

(5)加大开发力度和开放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

(6)重视环境保护。

3.河流综合治理的措施和目的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设水利工程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修建分洪、蓄洪区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防洪和航运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4.河流水利设施建设的评价

(1)评价方法

首先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又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上游、下游等进行,如下图所示

(2)实例分析——以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为例。

①积极的影响:

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②消极的影响:

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

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

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解析:

B [图中显示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则该水库泥沙不断淤积,水库会不断变浅,库容必然不断变小。

]

2.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D.水库拦截率高

解析:

C [图中显示出库泥沙量多少主要受拦截率影响,故2009年拦截率最低,导致出库泥沙量最大,而该年拦截率突然降低,很可能是人为的水库清淤所致。

]

下图示意赞比西河水系分布和该流域内的一些地理要素。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的最主要目标是为了发展交通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拦蓄洪水,使下游免遭洪水威胁

C.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D.水坝工程保障了中下游的航运,利于淡水渔业的发展

解析:

C [卡布拉巴萨水坝工程具有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多种效益,并非主要为发展交通和旅游,A项错误;水库具有“削峰补枯”,减缓其下游旱涝灾害的作用,但不可能确保下游免遭洪水威胁,B项错误;赞比西河有许多天然的障碍,如河口的沙洲、河水较浅以及有许多湍流和瀑布,大坝并不能保障中下游的航运,D项错误。

]

4.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积极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解析:

B [赞比西河上游多峡谷瀑布,不适合发展航运,A项错误;下游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比较丰富,不是灌溉农业,C项错误;三角洲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种植甘蔗和棉花,D项错误。

]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5~7题。

5.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8~10km人口最多

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6.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

7.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

5.B 6.C 7.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项错误;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项正确;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C项错误;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项错误。

第6题,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最高,说明人口总数较大,人口密度比较大,4000米以上人口累计频率小,人口密度比较小,说明人口较少。

结合海拔高度,可以判断为青藏高原的藏南谷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区。

第7题,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项正确;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项错误;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坡向影响比较小,B项错误;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项错误。

]

8.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20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m3/s减少到2450m3/s。

材料二 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解析:

(1)题,通过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可知里昂以上河段沿岸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题,图示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径流补给部分是阿尔卑斯山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而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河口附近径流补给主要是冬季降水。

第(3)题,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原因,主要从法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来分析回答。

随着法国核电比重不断上升,对水电需求减少,加上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可以拆除部分水电站。

答案:

(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

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

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原因:

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正式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