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54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诗歌11表达技巧教案Word格式.docx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或借事物的局部(或特征)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五)双关

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性和同音等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可使诗歌的内蕴丰厚,余味深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

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师根据题目选择性的讲解:

明确规范答题思路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

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 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表达技巧题解题“3步骤”],分条答题)

①比拟、排比。

(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③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④“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⑤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析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①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

(明技巧)②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儿,也要半年才能飞到,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遥远。

(释运用)③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

(析作用)

4.(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韦诗)①比喻。

(明技巧)②以烛喻月,写出了月亮的皎洁;

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释运用)③渲染了寂静的气氛,流露出诗人的孤独无依。

(赵诗)①借代。

(明技巧)②③借“晕”代月,并配以“冷”字,(释运用)突出月夜寒意侵人;

(析作用)“晕”又预示天气变化,结构上引出下句,含蓄地道出内心的孤独凄凉。

跟踪作业:

(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两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二课时【鉴赏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抒情、描写、说明、议论等。

高考中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设问方式】

1.比较阅读,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试作简要分析。

师检查总结:

【动脑想想,动手写写】常见的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分别有哪些?

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能否想出典型的课内例子?

抒情手法:

描写方式:

步骤一:

明方式,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特点;

步骤二:

释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

析作用,简析该表达方式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师根据题目有选择性的讲解,规范答题思路

(一)抒情方式(手法)

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抒情、托物言志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①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

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请简要分析。

①直接抒情。

(明技巧)②后两句直接展示了将士们的心声,不收复河湟一带失地,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释运用)③表达了将士们收复失地的决心,克敌制胜的爱国激情,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英雄主义精神。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好事近

魏夫人①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不似海棠阴下,按②《凉州》时节。

[注] ①魏夫人:

北宋女词人,襄阳人。

②按:

弹奏。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明技巧)②词人愁肠满腹,在其听来,隔溪残漏传来的声响就好像人发出的一声悲凄的哽咽声。

(释运用)③通过描写悲凄的残漏声,突出了词人愁绪的深重。

3.(2010·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

ng):

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做简要分析。

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

(明技巧)②诗人用林中的奇鸟——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释运用)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和远大的志向。

(析作用)③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二)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

(1)虚实相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动静相谐(4)细节描写(5)白描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

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

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5.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

暮春即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答案】 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

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给人以悠闲喜悦之感。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击,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跟踪作业(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1】树杪:

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C

2.B

3、《晓行巴峡》:

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等意象。

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

所用“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2.试题分析:

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试题分析: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课时【鉴赏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

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象征、渲染、用典等。

特别说明:

在前面“表达方式”中讲到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等也可归入表现手法。

1.选择题在鉴赏诗句时从表现手法角度进行考查。

2.试分析“×

×

”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3.请你从×

表现手法的角度对“×

”诗句进行赏析。

4.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师检查点拨

【动脑想想,动手写写】判断下列诗句用了什么手法?

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梦游天姥吟留别》()

4.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

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

7.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晚秋》()

8.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

10.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11.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破阵子》()

12.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是归舟。

《八声甘州》()

1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14.江碧鸟逾白,山清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第一步: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

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

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师根据题目有选择的讲解题目,规范答题思路

1.(2013·

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 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①妙在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未绝壮志。

(析作用)②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

(释运用)三层对比,(明技巧)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妙处。

①本诗表现环境的“清”运用了反衬手法。

(明技巧)②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蝴蝶翩飞,蜘蛛织网,以动衬静,反衬白天的清静以及村居环境的清幽;

风吹帘动,溪声嘈嘈,以声衬静,反衬夜晚的清静宁谧。

(释运用)③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清闲、恬淡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 ①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天骄:

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

③乘障:

登城守卫。

④玉靶:

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

⑤霍嫖姚:

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这首诗的前两联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场景的?

①渲染和衬托手法。

(明技巧)②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吐蕃健儿趁着秋天草枯之际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驰骋射猎的场景;

(释运用)③突出了吐蕃骑兵的强悍和打猎声势之大,渲染边关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为下面写唐军的应敌做铺垫,衬托了唐军的从容镇定、英勇善战。

4.(2015·

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1)①用典,(明技巧)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释运用)③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

(2)①寓情于景,(明技巧)②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释运用)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跟踪作业(2017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

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

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诗词内容。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试题分析:

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第四课时【鉴赏结构技巧】

师点拨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心高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等都是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

1.选择题某一选项对诗歌整体结构技巧的分析考查。

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阐述内容的转换,景情的关联;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师根据题目有选择的讲解,规范答题思路

1.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①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注] ①涸鳞:

比喻处于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百姓。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①卒章显志。

(明技巧)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

最后一联则表明,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的心情。

(释运用)③直抒胸臆,突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鲁 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