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68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docx

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2010年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报告

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珠海市基本情况

珠海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

总面积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701平方公里。

2008年末,常住人口148.1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9.48万人。

区位条件优越,东邻香港,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是珠三角地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约190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下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和横琴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栏港经济区5个经济功能区。

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家一类口岸8个。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依,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人居环境一流,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和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人杰地灵,唐绍仪、陈芳、杨匏安、苏兆征、苏曼殊、容国团等许多近现代名人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历史古迹丰富,拥有距今3000年左右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以及梅溪牌坊、唐家共乐园等。

(二)珠海市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09年是珠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

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奠基仪式并专程视察珠海,带来了党中央对珠海经济特区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港珠澳大桥开工兴建,珠海一跃成为粤港澳区域枢纽节点。

年中,国务院批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行使管辖权的议案,标志着横琴岛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珠海结出最新果实。

年初,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新定位和建设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的新布局,极大地提升了珠海在区域乃至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城市价值。

珠海继建立经济特区之后,又一次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1、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2009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以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应对危机保增长,抓住时机扩内需,着眼未来促转型,扎扎实实惠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2009年,本地生产总值1037.69亿元,增长6.6%,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01.41亿元,增长9.9%;来源于珠海的财税总收入超过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51亿元,增长10.3%;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1.8亿美元,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增长9.1%,近十年来首次高于GDP增速;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82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突破2000亿元。

珠海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经济增长企稳回升。

2、定格局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目标,着力打通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和竣工。

港珠澳大桥正式动工。

广珠城际轨道和广珠铁路建设顺利推进,广珠城际轨道将于2010年底通车,广珠铁路将于2011年底竣工。

高栏港港口码头建设和航线拓展取得新突破,第二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建成并通过验收,10万吨级煤码头、两个15万吨级干散货码头开工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获批,开通天津、海口及长江流域集装箱航线,高栏港成为珠三角地区水深条件最好、功能最齐全的港口。

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公路正加紧建设,省道S272线白蕉高速公路出口至湖心路口段改造完成通车,珠海大道改造项目动工。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积极推进低端生产能力转移、淘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香洲服务”和“西部制造”合理布局。

高栏港经济区成为省重化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珠海高新区成为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示范试点园区,航空产业园成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

积极引进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优先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

航空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航通飞珠海产业基地动工建设,填补了我省在航空制造业上的空白;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基地奠基动工,将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配套工程动工建设;优特电力入选全省50家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3家企业入选全省100家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业企业。

珠海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将逐步建设成为广东省乃至于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和汉胜、炬力等一批民营高科技企业逆势增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9家。

积极推动“金山做大、巨人归来”,金山总部暨研发基地和巨人网络南方总部暨研发基地奠基动工。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研究制定《珠海市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草案)》等,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新增2个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9家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全市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146家;21个产品被认定为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省级创新型企业增至15家。

珠海市产业初步呈现高端发展、错位发展、集聚发展的态势。

城市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着眼于珠中江、珠深穗、珠港澳三大区域功能对接,确定“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三区一城、若干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正抓紧修编。

东部主轴情侣路改造规划和西部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横琴新区规划编制即将完成,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建设启动。

加快工业园(片)区的撤、并、转、控,园区发展布局合理,为产业集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打下重要基础。

拱北口岸客车通道“一站式”电子验放系统工程和横琴口岸客货车通道竣工使用,500千伏国安输变电等15项电网工程竣工投运,多个污水、垃圾处理站(场)和市政管网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步提高,全市人均污水处理能力居全国前列。

3、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把保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作为一条不可突破的“底线”,坚持严格控制人口、严格控制土地、严格控制环境“三严”方针,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新增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入园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行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善,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总分名列全省前茅。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三项指标居全国园林城市前列。

修订《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提高工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进36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迎检重点工程”。

在全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称号,“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总分名列全省前茅,连续第三年完成减排目标。

4、改革开放和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体、社会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体两翼”改革。

“大部制”改革顺利完成,进一步优化了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

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搭建投融资平台,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关键行业投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海市商业银行、珠光集团债务重组成功完成。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先行先试,重点开展城乡社区民主自治、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政府专项咨询委员会等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横琴开发顺利启动。

横琴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将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目前,横琴新区挂牌运作,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基础设施、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多联供燃气发电和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等项目动工建设。

横琴新区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

深化珠港澳合作。

出台了推进珠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珠澳政府间官方正式联络机制,与澳门特区政府达成珠澳同城化共识,积极推进基建对接、通关便利、产业合作、服务一体。

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和推进珠港更紧密合作,加强城市功能衔接和产业互动。

认真落实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扎实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与澳门携手共同应对咸潮,加大抢咸蓄淡工作力度,保障对澳供水。

务实推进珠中江区域合作,召开首届珠中江紧密合作联席会议,签署《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确定八大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了20多项实质性合作,珠中江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

以高栏港为龙头,建立“西江港口联盟”,共同打造西江黄金水道。

以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合作,与揭阳市85个村建立了“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关系,合作共建的珠海(揭阳)、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评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5、社会建设和管理取得新成效。

民生进一步改善。

全市财政对民生总投入50.5亿元,同比增长20%;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1.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均高于GDP增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在全省前列。

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86万人次,新增14.7万人次。

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全部参加医保,12.4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为85%,农民养老保险参保补贴比例由20%提高到35%。

建立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扩大医保个人帐户支付范围,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渔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全面实施“双百工程”,城乡适龄青年百分之百接受技工教育、百分之百实现技能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877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深入推进“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79人,吸纳粤东西北地区农村劳动力6506人。

社会事业有新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强。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提升,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达10万人。

积极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群众性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成功举办珠澳青少年大联欢、珠澳青年论坛、首届金秋艺术节、第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国际龙舟邀请赛等系列活动。

歌剧院、博物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得到加强。

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镇级公立卫生院建设,121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竣工,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

人口计生工作连续21年完成人口控制任务,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大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维稳及公共安全有新成绩。

建立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大力推进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圆满完成庆国庆、迎回归维稳安保工作,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之一。

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香洲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6、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把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本任务,不断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重大事项决定、重要人事任免、加强工作监督等职能。

支持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巩固和发展港澳台侨爱国统一战线。

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社会自治功能得到增强。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积极开展普法工作,全社会的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

7、党的建设得到改进和加强。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观念上有新变化,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招数,实践上有新成果。

切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选拔力度,公开选拔横琴新区、市投资促进局等单位的领导干部。

扎实开展城乡互帮互助活动,初步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基层党组织设置不断优化,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

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严厉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继续大力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风气。

二、珠海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珠海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相比前两年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一是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视察珠海,明确要求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珠海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地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并颁布实施,横琴新区迎来了开发热潮。

这一系列政策利好因素,极大地提高了珠海的知名度和开发热度。

二是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三大格局”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打通港口、机场、口岸三大节点的轻轨、高速公路、城市快道的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珠海将由过去的交通末梢转变为区城交通枢纽。

按照“一条主轴、两大板块、三区一城、若干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已基本形成。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中航通用飞机、中海油珠海深水工程、中船大型修造船基地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这将极大提升珠海区域核心地位和对外辐射能力。

三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内需战略,民间资本将进一步激活,为珠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四是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珠海外向型生产企业订单将逐步回升,外商投资也将转趋活跃。

从这些因素来看,珠海发展“升温”是必然的。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制约珠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通胀预期增加,国家宏观政策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结束,外需市场好转还存在变数;三是我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量不足、投资乏力、出口下降,结构性矛盾不会很快消除;四是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目标定位高,但缺少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三、珠海2010年发展目标与发展思路

(一)珠海2010年预期发展目标

2010年,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以内;外贸进出口和出口额增长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力争有所增长;引进内资注册资本金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0.56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3.3万吨和3万吨以内;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5%;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渔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

(二)珠海2010年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珠海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三大格局”建设,着力抓投入、上规模,着力调结构、促转变,着力保环境、优生态,着力惠民生、强保障,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加强党的建设,全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三大格局”建设为重点,针对珠海经济总量偏小、投资力量偏弱等问题,突出抓投入、上增量,形成规模、增强实力;针对产业结构与周边城市高度同质化和低端、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突出调结构、上水平,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必然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经济上水平、生态更优美;不断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网。

四、2010年发展任务与举措

2010年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进“交通、产业、城市”三大格局建设

实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的突破性成效推动珠海经济“升温”。

1、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全力推进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轨道建设,确保如期竣工通车。

加快机场高速、高栏港高速建设,力争提前完成。

配合横琴开发尽快贯通京珠高速西线。

加大力度推进珠海大道全线改造。

加快码头、航道扩建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情侣路改造年内动工。

抓紧做好柠溪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建设。

加快完成金港路、香海路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好与大桥相匹配的交通路网。

2、力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有新突破。

切实抓好中航通飞、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项目的同时,争取中船珠海项目、中海油天然气陆上终端项目、LNG接收站项目、诚通纸业项目等正式开工。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的龙头项目,并围绕龙头项目、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聚集。

利用“金山做大、巨人归来”效应,加大珠海高新区软件产业发展力度,围绕打造“创意唐家”品牌,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省全国高新区中凸显自己的特色。

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项目开工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横琴新区、香洲区商务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打造服务业聚集区。

要重点发展斗门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

加快金湾区航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推动万山区在海岛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尽快取得突破。

促进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转型升级。

3、加快“三区一城”规划建设。

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着力打造东部滨海花园城市、西部滨江田园城市、南部海岛生态城市,全面拉开城市建设框架。

加快情侣路改造升级,优化提升香洲核心城区功能,加快横琴新区建设,启动西部中心城区建设。

有序推进全市“三旧”改造,提高建成区尤其是香洲核心城区的集约化开发水平。

加强城市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经常性建设管理水平。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珠海要力争在调结构、促转变上走在全省前列,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形成区域发展竞争的比较优势。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积极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催生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按照“高端起步、双轮驱动、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的方针,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做大做优高端制造业,做强做精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二、三产业均衡协调发展转变,加快建设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2、着力推动自主创新。

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扶持一批“两少两有两高”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品牌、名优品牌,实现“珠海制造”向“珠海创造”转变。

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制度环境,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

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和大学资源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化,力争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上走在珠三角前列。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庭的独特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大力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序推进东部企业向西部异地转移升级,积极引导西部传统企业就地改造升级。

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注重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组织实施工业行业信息化应用提升等一批技改项目,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水平。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4、进一步优出口扩内需。

大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着力提高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外经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积极培育旅游、住房、游艇等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大型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不断增强我市商贸业在珠江口西岸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三)深化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

要以港珠澳大桥兴建和横琴开发为契机,全方位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着力提升珠海在区域中的城市地位和国际化水平。

1、要积极推进珠澳同城化。

充分发挥珠澳两地人缘相亲、地缘相近以及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纽带的优势,加强与葡语国家经贸、文化的交流,推进珠澳在基建对接、通关便利、产业合作、服务一体和文化融合上取得新突破,共同培育珠澳国际都会区。

如期完成竹银水库建设,保障珠澳供水安全。

2、要积极探索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积极推进珠港在经贸科技、会展旅游、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形成更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

充分发挥香港与欧美国家联系便利的优势,实施突破欧美战略,积极引进先进产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3、要务实推进珠中江一体化。

加快珠中江紧密合作协议的落实,推动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以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为先导,提高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以“中西文化走廊”为纽带,促进珠中江与澳门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以区域生态绿网、河涌水系整治等规划建设为重点,推进环境共治共管。

4、要充分发挥横琴新区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横琴开发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珠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突破口。

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横琴开发的决策部署,按照《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大胆探索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形成体制创新优势。

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基础快上、政策快批、项目慎选、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高水平创造性地推进横琴开发,力争“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五年成规模”。

按照三年内高水平建成路、水、电、气等主要公共基础设施的目标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优先发展与港澳现代服务业相衔接的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四)加大生态城市建设力度

要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扎实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继续坚持严格控制人口、严格控制土地和严格控制环境的“三严”方针,坚定不移实施生态建设“四个百分百”(即工业项目百分百进园入区、污水垃圾百分百达标处理、裸露山体百分百恢复绿化、节能减排百分百实现目标)行动。

高强度发展城市区块和组团,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就业与居住就近安排,高水平保护和建设城市绿色空间,建设节约型、紧凑型生态城市格局。

切实保护红树林、水松林、近岸滩涂等各种自然生态资源,加快河涌、海岸、山体的生态修复。

加快建立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建设。

以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设为契机,抓好全市绿道网规划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等环保设施建设。

严守项目环保门槛,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整治力度。

加强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推广。

倡导健康文明、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五)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