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8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第六章教育学课程练习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答案: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

C.课程设计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

A.课程实施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D.裴斯泰洛齐

C.泰勒

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的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夸美纽斯B.洛克

C.斯宾塞D.杜威

C.斯宾塞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

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

D.教学大纲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B.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C.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A.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

C.教科书D.课程类型

D.课程类型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的原则。

A.以社会实践为主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D.以家庭教育为主

C.以上课为主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算B.读、写、画

C.画、写、算D.读、画、算

A.读、写、算

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体要求,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方针B.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课程改革B.方法改革

C.途径改革D.内容改革

A.课程改革

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构成。

A.序言部分B.文本部分

C.本文部分D.后记部分

C.本文部分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属于()阶段的培养目标。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

B.初中

二、多项选择题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B、C、D、E

下列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迁移性原则

E.生理适宜原则

A、D、E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B.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E.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A、B、D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包括()。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E.教学目标

A、B、C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各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

B.普遍性

D.自愿性

C.基础性

E.适应性

A、B、C

三、填空题

课程的核心:

、课时分配、‘和学周的安排。

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学年编制

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和。

社会、知识和学生

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朱熹

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的著作之中,含有引导学生继续前进并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意思。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在1949年出版的著作《》,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

拉尔夫·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和教材三个方面。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由、、、、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

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课程,高中则以课程为主。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分科

课程标准结构:

、、、、附录等。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通常采用和。

直线式、螺旋式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实施

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

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和‘(加德纳)。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

义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和‘两部分。

指定性内容、非指定性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由、、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与、三方面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课程,指;

课业及其进程

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特指某一门学科。

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

课程论侧重研究,教学论侧重研究。

“教什么”,“如何教”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

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课程类型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科书

教学计划(也叫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是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

组织教学活动

是课程实施的最后一项任务或环节。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

、、

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科书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

和三个方面。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学科顺序、、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

课程设置、课时分配

前言、、内容标准、、附录等。

课程目标,实施建议

直线式,螺旋式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中小学的教学科目设置,基本以为依据。

开设那些科目,科学的分类

该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

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课程评价的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和。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及其进程的总和。

在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为、课程标准和教材。

学习科目课程计划

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

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假期和节日的规定等,这是学校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我国的学校一般均为招生与始业,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期之间有寒假或暑假。

秋季

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二个方面:

第一,学生所要掌握的和基本技能。

第二,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和体力。

第三,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品质。

基础知识、智力、个性心理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

稳定性;

发展性;

独特性、灵活性

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

(1);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确定课程目标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教科书讲义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课是教学单元的组成部分,所要解决的是的问题。

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安排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来的。

即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上来。

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在课程评价中,评价者通常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分析资料;

第五步,报告结果。

搜集信息、组织材料

四、辨析题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

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五、简答题

泰勒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代表人物:

美国学者布鲁纳和课程论专家施瓦布。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又分为三个流派:

卢梭,自然主义课程论;

杜威,儿童经验主义课程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论。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

第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第二,交流与合作。

第三,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第四,教师的培训。

第五,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课程评价

是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课程的分类,

按课程的设计形式: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按学生选择课程的主动性: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按课程制订者: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第一,目标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包括7个步骤。

第二,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

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第三,CIPP评价模式。

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mport)、过程评价(process)、成果评价(progeny)

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

一是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

二是搜集信息;

三是组织材料;

四是分析资料;

五是报告结果。

课程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分类:

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研究型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课程设计的概念:

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总的说来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1、教学计划

(1)概念:

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2)三个特性:

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础性;

(3)构成:

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2、教学大纲。

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

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3、教科书设计

(1)教材与教科书

(2)教科书的编排

(3)教科书的作用。

课程实施的概念: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课程能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能否为学习者接受,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都顺通过实施才能得到答案。

课程实施的结构:

1、安排课程表。

2、分析教学任务。

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课程评价的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1)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

(3)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4)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5)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6)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7)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课程原理: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P88

(1)根据课程任务划分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划分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课程设计P92

从概括性程度角度分,包括四种不同目标

(1)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4)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一般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组成。

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教科书:

又称课本,它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是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阶改革的特点。

(l)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

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

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简述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