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190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五原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下载.docx

B.生态人格随着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而出现,具有个体人格的生态规定性。

C.生态人格具有生态主体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要素,即人格的尊严、应担负的责任和应实现的价值。

D.生态人格是生态主体的资格、规格和品格的统一体,它是在对人与自然真实关系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拥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知识,具有自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生态智慧,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就具有了生态人格。

B.人类有享用自然的权利,但也有改造自然、建设自然、向自然奉献、使自然持续发展的义务。

两者是统一的,并不矛盾。

C.人类没有占有、宰割自然的权利,人类不要也不应该破坏、污染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使自然难以持续发展,

D.传统人格的视野局限在人类自身的范围,生态人格的关注范围大大扩大了,它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互相影啊、互相牵制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纠正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对于自然的片面认识,使人们全面、辩证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B.文章引用马克思“人靠自然界生活”的话,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更有力地论证生态人格体现了对“求真”的理性追求这一观点。

C.生态人格超越了传统人格,需要借助环境伦理的涵育和教化作用来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要培养具有感受自然生态之美的特殊审美意识和能力,并不断培育生态审美情感,就要用心去感受自然,使自身与自然相融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

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村奥士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

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

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

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

“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

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

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村乌勒大爷家。

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

他问道:

“奥士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纳大爷回答说:

“在。

”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

“奥士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

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

“奥士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乌勒大爷遗失的皮夹子。

马具商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老人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

“啊!

这个乡巴佬!

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

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

根据奥士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

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

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

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

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

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村的长工马利,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村的乌勒大爷。

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

奥士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在酒馆里、在教堂门口讲。

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

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

他朝一位庄稼汉走过去。

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

“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

奥士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

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

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

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有了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

然而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

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

年初,他含冤死去。

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

“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B.奥士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C.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造成的结果。

D、.小说采用欧·

亨利式结尾,让奥士高纳的悲剧落在“死”上,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奥士纳大爷的?

他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6分)

6、小说中置奥士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

(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

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

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

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

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

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

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

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

(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

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

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

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摘编自丁雅诵等《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C.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谱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E、在线教育课程的建设也不再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

9.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

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

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

已,陈时务十二策。

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

“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

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

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

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

”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

仪望疏至,下廷议。

兵部尚书聂豹言:

“河成便漕,兼制敌骑。

”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

“道远役重。

”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

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

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

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

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

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

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

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

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奏减属郡灾赋。

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

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

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

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

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

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

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

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

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

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wā)运:

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B.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C.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D.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B.“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可有多个年号。

C.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石为一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

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

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

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

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

①寻尺:

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

②箝纸尾:

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

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

③摸床棱:

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D.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2) 

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描述“小”和“大”的关系,表现认识、行为的差异性的句子是:

“ 

 

, 

”。

3) 

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碰触即付”式的智能手套,将省去消费者购物时繁琐的支付程序,用户只需“动动手腕”,就可便宜从事。

②从青蒿到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科学的进步让更多人获益,可对科学家来说,每前进一小步都步履维艰。

③“阿尔法围棋”具备了无师自通的能力,在没有人类围棋知识输入与对决训练的情况下,依旧战胜了“前辈”。

④近来,教育部联合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对鱼龙混杂的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

⑤近来,一架运载药品的京东无人机,降落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悬崖村”,解决了村民们的燃眉之急。

⑥诸多历史学者为厘清敦煌学与丝绸之路的渊源,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往来于新疆、西安等地,收集资料。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对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元、生民、苍生、氓。

②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友叫“莫逆之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竹马之交”,辈分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③尊卑有别:

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如《鸿门宴》“亚父南向坐”;

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

在官位尊卑方面,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贬官称“左迁”。

④古人讳言“钱”字,“故易其名曰赋,曰禄,曰饷,天子千里外曰采”,常见的说法是“孔方兄”,再如把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

古人忌讳“死”字,《礼记·

曲礼下》载: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宗教教义中也讳言死,如:

西归、仙游、升天、坐化、涅槃、圆寂、谢世、作古等;

现代汉语中,如:

逝世、长眠、遇难、捐躯、殉国、夭折等。

⑤“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致仕”则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移病”指上书称病,为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⑥古代“子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0时前后,“亥时”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2点前后。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⑤⑥

20.阅读这首小诗,根据上下文,补全空缺的句子。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流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1)。

(2),我就不会悲哀,冬雪将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

(1),犹掇

(2)之也。

  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邪?

  曰:

“我有道也。

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

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吾处身也,若橛(4)株拘(5);

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1)承蜩:

用竿粘知了;

(2)掇:

拾取,用手去拿。

(3)锱铢:

古代重量单位。

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

借此指次数少。

(4)橛(jué

):

木桩,象木桩那样竖立着。

用为动词。

(5)株拘:

带枯枝的树墩。

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 

,佝偻丈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也体现了匠人之心,从文中可看出“工匠精神”的内涵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