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206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三、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

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展翅飞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

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

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或暗或明,变化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

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天高气爽,霜露洁白;

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呼,后面的答应;

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酿泉造酒,泉水香,酒清而醇;

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的在面前摆着。

这是太守举行宴席。

宴会酣畅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的欢乐。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影稀稀疏疏,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树林里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但是鸟雀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人的欧阳修。

四、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时之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非丝非竹;

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

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1)“山水之乐”;

(2)“宴酣之乐”;

(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12、学习第一段,这一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

13、  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玡山间酿泉边上;

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怡情山水的太守定的。

14、13、第一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15、  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

16、14、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

17、  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从早到晚,“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也采用这种方式。

分写, 

由春到冬,“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18、1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19、  这样是为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20、1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21、  作者自号“醉翁”。

“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

实际上是借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

22、  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

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

23、  “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24、17、本文是怎样把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的?

25、  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18、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9、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

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四、中考链接

1、第二段中其乐“无穷”指何而言的(指朝暮四时的游玩之乐)

2、第三段中太守为什么“醉”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

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或: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游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滁州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请你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对“滁人游”的景象加以描写(50-80字,不得翻译原文)。

可适当发挥想象,合理即可。

示例:

琅琊山上人来人往,人们扶老携幼,有说有笑,尽情游玩。

有的引吭高歌,有的游客前呼后拥,一派欢乐热闹的景象。

4、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怨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

5、《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你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

简洁凝炼,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

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四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气。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7、文章第二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林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答“野花,树林,风霜,水石)

8、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从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

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

9、“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回答:

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

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7)苍颜白发()

(8)树林阴翳()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

(3)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按照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副对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副对联上联巧妙地化用了本课的几句话。

你知道是哪几句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6.有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写亭,句句是记太守。

纵观全文,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二、课内阅读

(2011·

玉溪中考)阅读课文2~4段,完成7~10题。

7.解释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渔:

________________

(2)颓然乎其间者乎:

(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意思。

(1)野芳发而幽香。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9.选文第1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__________变化之美,再写__________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10.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②,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③《北湖》之诗云。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夷狄④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⑤,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⑥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⑦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背景资料】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

曾巩这篇文章,写山水之乐,而论及公之“贤”难遇,含蓄地反击当时的政客,并借此安慰处于逆境中的欧阳修。

【注】①涯:

旁边。

②嘉:

秀丽。

③韩子退之:

即韩愈。

④夷狄:

边远地区。

⑤宜:

适当合宜。

⑥寄:

寄寓。

⑦托:

寄托。

11.解释加点的词。

(1)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

(2)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

(3)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4)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13.曾巩在文中认为“醒心亭”能够“醒心”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答: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篇。

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醉”“乐”“醒”展开议论,议论长于记叙。

C.作者指出欧阳修“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

D.正如韩愈诗所说: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欧阳修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答案解析

1.答案:

(1)山谷

(2)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就(4)情趣

(5)茂盛的样子(6)雾气(7)脸色苍老(8)遮盖

2.【解析】选C。

正确停顿应为“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答案: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

(3)早晨出去游玩,傍晚回来,一年四季的景色不一样,人们的乐趣也没有穷尽。

4.答案: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答案(示例):

①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6.答案:

文章的主旨是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通过写山水、记亭子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所以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7.答案:

(1)捕鱼

(2)这里相当于“于”(3)离开

8.答案: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2)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9.答案:

朝暮四季

10.【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这些“乐”进行归类,然后分别说明。

分析时需要找出相关段落,仔细研读课文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再结合课文的主旨作答。

答案:

从诗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

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待人亲切自然、随和,善与人相处;

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

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

11.答案:

(1)径直

(2)滋生蔓延(3)怨恨(4)角落

12.答案:

(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

(2)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所以解题前应对选文内容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然后根据文意找出关于“醒心”的部分,最后找出相关段落作答。

在醒心亭上可看到“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14.【解析】选C。

由文中语句“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岂公乐哉”可知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附【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修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筑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

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筑凉亭叫“醒心亭”,并且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只要欧阳修和宾客来游玩,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

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看到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汽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久留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事为它取名“醒心亭”,这是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

唉!

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修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边远夷狄鸟兽草木生长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

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修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

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以后的数百上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因没办法再见到而感慨不已,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

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而我又可以借着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寄托名声,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

宋仁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