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27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理学的含义:

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①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

南宋朱熹集大成.

②主要思想:

A、世界观:

“理”

含义:

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

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方法论:

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认识论)

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C、道德观:

个人修养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极端强调妇女贞节观。

影响:

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

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主要理论著作: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④地位和影响:

A、程朱理学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逐渐发燕尾服成官方哲学。

B、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C、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D、理学还流传到朝鲜、越南、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2)陆王心学

①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

A、背景: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

他们不满意程朱理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心即理也”等观点。

B、内容:

a、世界观: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

b、方法论:

求“理”的方法-----“发明本心”

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简单明了,不用学习也能体会,提出所谓“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C、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②阳明心学。

A、背景:

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而明中期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程朱理学不能够回应这些变化。

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

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阳明心学”由此产生。

a、思想核心:

“致良知”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C、影响:

强调自我主动,鼓励人们奋发立志

【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课堂小结:

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

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

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并据此概述“阳明心学”的特点。

(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明理学怎样的发展脉络?

就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材料一认为“理”为宇宙的本体,材料二认为人“心”为宇宙的本体。

将一切事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内在的主体性取代外在的客体性。

(2)从程朱理学转向心学阶段,理学走向极端。

积极意义: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

 

教学反思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四方面科技成就的背景、影响

学生资料收集,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问题探究、比较分析、材料研究。

归纳科技成就讲解过程中的影响,得出结论。

建国近六十年来,在中共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通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的影响

综合国力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科学技术的反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坚持科教兴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难点: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

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

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科技成就

1、原子能

a成就:

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

b背景:

美苏核垄断

c影响:

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

2、生物技术

杂交水稻(袁隆平)

地少人多

解决吃饭问题

3、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

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国家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

4、航天技术

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

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

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影响:

“科教兴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

美国第一台计算机;

生物技术、遗传工程:

克隆羊多利;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

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

原子能: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

在课下,我们四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从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航天技术、原子能等四个方面查找到很多有关科技成就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这些成果。

讲授新课

一、科技成就

设计思路:

请同学们用多媒体展示自己课下的准备,从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方面说明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

每一部分都用图片和材料说明三个内容:

成就、背景、影响或作用。

通过让学生课下准备的方式,促进学生得到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真正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

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从而得到价值体验。

(一)原子能方面

请第一小组同学们出示有关原子能的资料。

一名同学讲解。

生:

首先看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景象。

图片讲解:

1966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9:

00正,随着指挥员一声“发射”口令,顷刻间核导弹腾空而起,按预定程序准确飞向靶区。

9:

09分14秒,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毛泽东接到报告高兴地说;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10月27日的这一声巨响,表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准中程导弹核武器,也取得了核弹头研制定型的完整经验,对加快战略导弹核武器的研制速度,增强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看到的这两位老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钱学森。

还有很多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这几则材料。

(课件展示)

材料一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邓稼先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

材料二在建国初期我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中国用最少的研究经费、最短的时间创造了奇迹。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创造了如此辉煌成就的功臣们却一直默默无闻:

王淦昌,当时参与研制核武器的科学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此前,他因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而轰动世界,到研究所报到后,由于保密需要,化名“王京”,而王淦昌这个名字从此消失17年之久;

在“两弹一星”科研刚刚起步时,苏联撤走了专家,是邓稼先带着一批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学毕业生,在京城北郊的灰楼里,用4台手摇计算机运算,开始了艰辛的攻关;

还有钱学森、周光召、朱光亚、钱三强、赵九章、姚桐斌、郭永怀、钱骥、于敏、王大珩、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杨嘉妮、屠守锷、黄纬禄、彭桓武、程开甲、陈能宽等。

1999年,党和政府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当时,他们中已有7位科学家去世了。

生总结:

我们找的材料主要就是从原子能成就和这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两方面入手。

老一辈科学家那种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结合我们了解的历史知识,分析研究原子能的原因。

师:

一组同学准备得非常充分。

请大家阅读课本提供的材料,思考:

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建国初期我国还要研究原子能?

生答(略)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苏联都对我国进行核威慑,为了打破核威胁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科学。

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

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

它给人类提供了土种新的能源。

思考:

原子能技术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还在什么方面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1991年12月开始运行发电。

另外还有大亚湾核电站。

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能源。

(二)生物技术方面

第二组同学出示自己的材料。

这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他旁边是他的研究成果给农民们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我国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有占世界20%以上的人口。

在新中国成立后,吃饭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事。

下面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

材料一“地,究竟能有多高产?

”袁隆平曾做过一个非常浪漫的梦:

水稻长得像人一样高,人们在丰收的稻穗下乘凉……1965年10月,当袁隆平写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的时候,由于论文和当时的经典学说相背离,学术界并不认同,有人甚至嘲讽他异想天开。

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二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称他为“世界水稻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专家之一”,“在世界上率先培育成功并广泛种植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水稻生产革命,使水稻产量在一个世纪中增加了2倍”。

杂交水稻这一育种途径由此从亚洲、非洲到美洲广泛传播。

2004年,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世界粮食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

沃夫奖被称为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而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材料二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我们根据已知的材料(课本资料和我组提供的材料)设计了几个问题:

[探究]1、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什么?

2、我们的“东方魔稻”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发明杂交水稻的背景是中国人多地少。

我国的杂交水稻“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第二组同学能够根据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很有创意。

大家思考:

在面对外国人对中国将达到16亿人口会不会给世界带来粮食危机进行质疑的时候,袁隆平这种精神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何种关系认识?

——人定胜天。

(三)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请三组同学上台为大家演示他们的“调查”结果。

第一幅图展示的是我国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系巨型计算机。

第二幅图是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下面我们看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

银河"

巨型计算机;

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

银河Ⅱ"

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

银河Ⅲ"

巨型计算机。

1999年研制成功神威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金怡濂院士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在计算机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当时性能最高、运算速度最快的一类计算机称为巨型计算机。

到了20世纪9O年代,我国自己开发成功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次。

但是,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上千亿次。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我国决定研制“神威”巨型计算机。

金怡濂经过认真研究后说:

“我们应当有能力造一台千亿次巨型机!

而且必须有一个大的跨越,否则我们会被世界越甩越远。

”金怡濂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他被任命为“神威”计算机的总设计师。

1999年9月,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神威”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并投入商业运行。

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并且有一批我们自己的专家。

而计算机技术也成为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高科技。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网上通话、网上购物等等,但是也出现了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网虫”。

相信今后我们的生活与计算机、互联网会更加紧密,因此我们应当遵守上网公约,实现“绿色”信息化。

三组同学查找的资料也很详尽,并且给大家不少启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给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四)空间技术、航天技术

请第二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的搜集成果。

请大家看以下材料(课件展示)

阅读以下材料:

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19T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4年4月日日,发射了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

赤道上空,到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己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以上的图片和材料可以知道,建国后我国的空间、航天技术变化日新月异,成果累累。

如果大家想更详细的了解,请大家参考这个网站上的有关长征一号的介绍和图片。

四组同学非常细心,不仅把本节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展示给我们,还找了很多近年来科技成就。

[探究]1、回顾“一星”发射时期我国的内政外交情况如何?

国家领导人对空间技术的态度如何?

为什么?

2、空间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举例子说明。

生讨论并发表见解(略)。

师总结:

1、国内正处在十年动乱期间,从外交上来说,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等等。

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空间技术,因为它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征之一。

只有综合国力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才能提高。

2、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突出的是被誉为“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标志的神州五号。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两个经典片断(放截取好的录像)——神州五号上天、杨利伟返回地面。

这样一项开辟新时代的科技成就,凝结着多少科技人员的汗水。

这也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民族精神。

我们共同总结一下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见板书一)

[教学反思]采用情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思考的同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成果展示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兴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展示一系列图片、音像制品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

(导入下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的科技发展也举世瞩目。

这让我们不仅想到前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生讨论)

师总结:

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原来已经受伤的祖国更加支离破碎。

[探究]这两个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

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二、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

从回顾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入现今科技发展的原因。

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

在学生对前面知识已经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深层次引导学生,体现知识的递进性。

在学生建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讨论,并且指导学生回顾政治史、经济史上的有关内容。

据材料、已知知识分析得出建国后科技发展的原因。

让学生在自我提高当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以处理课后习题的形式完成新课的最后一部分。

把影响这一部分作为开放题目处理。

加深同学们对“科教兴国”的认识。

(一)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1963年9月,毛泽东在分析这段历史时曾明确指出:

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多次号召要“在技术上兴起一个革命”。

1956年,当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党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候,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起来向“自然开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