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80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二、实施步骤

2005年到2008年是我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为了使新课程顺利推进,特制定下列具体的实施步骤:

1.实验准备阶段(2005年上半年开始)

全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省、市、县(市、区)要共同努力,为全面推广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为此师资培训工作要贯穿课程推进过程的始终。

(1)培训内容:

①通识培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

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课程设置;

新课程与教学新理念,包括教学观、教师观与学生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等;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

校本课程和校本培训的开发与规划等。

②学科培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整体介绍;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新教材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录像;

与新课程标准相关的专业知识;

新旧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比较;

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比较。

③校本课程开发培训。

深刻理解新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探讨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

高度重视新课程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积极倡导按照国家规定开发学校历史学习领域的课程资源,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建立校际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2)培训的方式和方法

①岗前培训。

2005年上半年,邀请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有关专家、历史教材的编者、实验区的教师,对全省各市、县(区)中学历史教研员和实验学校的高一历史骨干教师进行省级培训;

各市、县(区)在开学前针对本地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对各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全员专题培训。

②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师资培训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针对有关培训内容,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聘请校内

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

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教师设立论坛,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分析教育教学现象,发表教育心得,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科研水平。

各实验学校要适时组织现场教学观摩、点评与研讨,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要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

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各实验教师要加强自我研修,自我反思,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③专业研修。

由于历史新课程在内容的增删和表现形式的变化极大,使我省历史教师的课程理念和专业知识出现一定困难,因此必须建立专业研修机制,委托若干高校,按必修、选修课程的有关重点、难点内容,分别举办研修班,对全省高中各年级历史任课教师分批进行轮训。

2.全面推进阶段(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

(1)健全机制。

各地区和各学校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和机制。

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各地的教研员和各学校的校长要抓好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为保证历史教学创造条件。

二是实行工作例会,进行专题研究、阶段总结、工作布置。

三是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各地区和各学校要积极总结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各教研组要认真开发课例、案例等资料,参与课程建设;

四是探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督导评估方法,各地区、各学校要对贯彻新课程要求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估、指导,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学生学习评价方法。

(2)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学校要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

引导教师通过教学,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课题研究,争取实现教师观念转变、素质提高上的突破,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式转变上的突破,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上的突破,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的突破;

这个阶段的教师培训应当结合教学公开课进行,也要注重校本课程开发和专业研修方面的培训,为选修课程的开设作好充分准备。

(3)加强案例研究,积累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经验。

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规律、途径的问题;

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答问、如何有效答疑的问题等等。

3.全面调整阶段(2006年8月一2007年7月)

(1)总结反思前两阶段实验的得失,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调整、部署下阶段实验工作。

(2)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

调整和修订《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推进方案》。

(3)全面启动选修课程。

在系统总结实验学校选修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对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研究,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发方案"

(4)吸收各地、各校教学评价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业成绩测试及学分管理方案"

4.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阶段(2007年9月开始)

(1)对各校的课改实验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全面修订、完善新课程推进工作的各种方案、制度、措施。

(2)积极研究与历史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实施意见。

(3)吸收各地课程开发、实施中的经验,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

三、教学建议

 特别强调: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需要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作为其基础。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体系

在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和学习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与历史科目有关的课程体系如下:

学习领域

学习科目

学习模块

思想政治

 

人文与社会

历史

必修:

历史I 政治史

 历史Ⅱ 经济史

 历史Ⅲ 思想文化史

选修I: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探索历史的奥秘

(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Ⅱ:

根据当地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由学校开发

地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结构表现出下列特点:

①课程结构体系的综合性。

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包含历史、地理与思想政治三个科目。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根据教育目标确定相关的学习内容。

将历史、地理和思想政治科目置于“人文与社会”的学习领域,反映了三科共同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防止学生过早偏科,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②设置必修与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必修课程有3个学习模块,25个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选修I课程共有6个学习模块,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③设置历史学习模块。

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④确定专题型的教学体系。

新的课程结构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它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中,每一“模块”都由若干学习专题组成。

同一模块内的专题,在目标上具有相近的教育价值,在内容上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这种联系体现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

各模块所确定的专题,一般都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整体性、多样性;

并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2.制定学校课程计划

制定好学校课程计划,不仅要求各个学校提高课程运作与开发的能力,也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课程选择权,以真正体现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学校制定的历史学科课程计划,必须包括国家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3个必修模块,6学分。

选择人文社会科学方向的学生必须选学2个以上选修I模块,4学分以上。

全体学生都可以任意选学选修I模块中的1个或者几个,每个模块2学分。

全体学生也可以选学学校开发的选修Ⅱ模块中的1个或者几个,这种模块可以设计为36学时2学分,也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

各个学校制定模块教学计划,每周安排2学时必修模块,20周完成模块教学和考核。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选考历史

必修I

必修Ⅱ

必修Ⅲ、选修I、Ⅱ(2个以上)、复习

非选考

必修Ⅲ

选修I、Ⅱ(任意)

3.进行选课指导

学校和历史教师应当在选课开始之前,提供选修I、Ⅱ各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内容与学习方式说明。

学校应当确定一位或者几位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认识自己现在的学业和将来的专业、职业,为学生选择历史科目、模块提供咨询意见。

学校和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选课进行评价。

如果学生的选择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应当耐心说明,并指导学生重新选择。

建议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与印发与学生选课有关的指导材料。

4.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更新。

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入时代气息,课程评价也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各学校和历史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这个转变,改变从课本到练习册、满教室“一言堂”的状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社会发展,如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各个学校和历史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全面落实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不要偏废,不要落入套路,不要流于形式。

历史新课程遵循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I模块,和允许学校开发的选修Ⅱ模块,以及教科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各学校和历史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

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5.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材料学习法”是指通过对教材和其它文字或者图片等材料进行阅读、记忆、归纳、比较,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

“观察学习法"

是指学生能主动通过观察,获取实物、图片、文字等教材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

“思辨学习法"

是指在掌握一定材料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质疑;

“实践学习法”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中,通过采访、观察和收集材料,学习历史,并通过历史知识思考现实。

第三,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四、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其评价内容包括:

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诸因素,侧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方面,目的是为研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历史教学评价改革应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利于学生、教师、课程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教育评价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1.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应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

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自评与他评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努力形成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机制。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①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行为与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②评价指标应具体而明确,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便于操作;

③评价信息的采集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④评价指标的制定尽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征询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比较、反复、交换,形成相对最佳方案;

⑤让教师明确评价由谁进行?

怎样进行?

⑥评价结果的反馈处理应配置必要的问题分析和建设性的校正措施。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和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

学习评价应遵循注重发展、评价主体多元、目标多元、方式多样、尊重个性、关注结果与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调查、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

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中历史学习评价的侧重点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习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举措。

过程性评价是指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发展与关注潜能相结合;

共同标准与尊重个性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发现问题与促进发展相结合。

实施过程性评价应做到:

评价主体互动化;

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方法动态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时间随机化;

评价结果动态化;

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

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有:

学习档案(成长记录袋)、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历史活动、历史考察、考试等等。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在重视成长记录袋等新兴评价方式应用的同时,不要忽视传统评价方式的应用。

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学习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批判思维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其基本特点是:

评价的情境问题具有开放性、真实性、综合性;

评价方案具有灵活性;

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

评价结论以质性描述为主,辅之以必要的等级;

评价具有持续性,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表现性评价较多适用于对历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可运用于学生的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作品创作等学习活动,设计科学的表现任务,采用非测试型的评价工具。

要树立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发展观的评价理念,灵活地、有创造性地整合多种评价方法,通过表现性评价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考试是历史学习主要的传统评价方式。

高中历史教学的考试主要有三类:

教学过程考试、毕业水平考试、高考。

主要体现的是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考试要注意克服片面考查知识记忆的倾向,坚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为依据,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不断改革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要切实转变考试命题的观念,重在研究试题怎样考查能力、怎样考查“过程与方法”、怎样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将为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高中毕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改革需要统筹设计,积极稳妥地推进。

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具体说来,历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①历史教科书为核心的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依据本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材。

②历史教师。

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

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