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297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健品行业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1月份受2004年年底惯性增长作用和2月份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较大,3月份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总的来看,出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3月份增幅逐渐回落,4~6月份出口金额稳步增加的特点,6月份创今年以来单月出口额最高记录13.48亿美元;

进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月份大幅回落并出现负增长,创今年以来单月进口额最低记录7.22亿美元,3~6月份稳步回升的特点。

一般贸易仍是主流,加工贸易越来越重要

从贸易方式上看,2005年1~6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一般贸易方式占七成,加工贸易方式占两成,其他贸易方式占一成。

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大大高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近14.9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幅大大低于加工贸易进口增幅16.10个百分点,可以肯定的是,一般贸易方式将继续为全年的贸易顺差做出最主要的贡献。

经营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是中坚

2005年1~6月,全国共有19659家企业经营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2703家企业经营。

2004年7月1日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以来,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积蓄的能量得到释放,形成了巨大的出口推动力。

2005年1~6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金额排在前20名的企业占同期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11.2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增长平稳,成为中坚力量,浙江医保、东北制药、中江国际位居第一、二、四位,安徽丰原、中化宁波、浙江医药、中化江苏位列第五至八位;

外商投资、集体、私营、科研院所等企业出口增长较快,拉动出口增长作用明显,(欧姆龙)大连、航卫通用、辉瑞制药位列第三、十一和十三位。

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西药原料仍是出口支柱

从出口商品情况看,西药原料仍然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继续保持,合同订制外包生产越来越流行,国内企业根据客户提出的西药原料药生产工艺、标准等要求进行生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西药原料药生产水平的提高。

我国医用敷料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种植的棉花含糖量较少、棉花纤维较短,很适合作医用棉使用,医用纱布、手术巾等随着今年1月1日欧美针对中国的被动配额的取消而进入无配额时代,出口优势明显,出口量进一步扩大。

西成药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没有取得明显成就,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同时还面临升级换代和国际产业转移,出口没有优势。

中外合作经营优化了农药产品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直接推动了农药出口。

生化药出口有一定优势,我国的基因工程疫苗、干扰素和胰岛素的研究和生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医药器械方面,中低档医疗器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竞争力弱,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等在合资、引进先进技术后,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但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垄断。

中成药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将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但受其他国家注册困难影响,出口很难突破。

中药材价格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世界植物药需求进一步增加,天然植物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国在天然植物资源、种类、数量上都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充足,提取物出口增长较快。

从进口商品情况看,进口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52个百分点。

医疗器械和西成药仍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流向高端市场,基本被飞利浦、通用电气、西门子三巨头垄断。

重点商品出口竞争激烈,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游成本上升,终端价格低迷,企业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基本能源、农副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了经营医药保健品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国内企业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

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给医药保健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计的要小,但也影响了一部分企业的盈利。

例如,扑热息痛在2002年以前,长期在2美元/公斤左右徘徊,2004年已经上升到3美元/公斤左右,上涨了50%,今年已达到3.25美元/公斤,而几家原本生产扑热息痛的中小企业也先后关闭了生产线,退出了这一市场,生产成本日益飙升是令它们不堪重负的主要原因。

糖精钠也从2.60美元一度上升到3.2美元,上涨了23%。

与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占四成,对日、德逆差大

亚洲、欧洲、北美洲仍是我国医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1~6月,三大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8.03%,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74%、34.75%、32.86%。

出口市场十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高达60.37%,其中对荷兰、比利时、西班牙、韩国增幅较快。

1~6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前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合计达39.59%,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呈继续扩大之势,顺差额为2.27亿美元;

对日本贸易逆差额为2.02亿美元,对德国贸易逆差额为1.48亿美元,我对日、德贸易逆差呈逐月扩大态势。

造成我国对日本和德国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日、德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如上半年我国从德国进口CT机178台4012万美元,进口核磁19台2768万美元,从日本进口彩超539台2837万美元。

中国台湾是进口增幅最快的地区,大陆对台湾省的逆差高达1.63亿美元。

综观今年1~6月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情况,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实现了进出口快速增长。

世界经济仍呈良好发展态势,尽管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期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25%,比2004年同期的4.1%有所下降,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均保持了快速增长。

除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以外,日本经济增长也比较快,美国经济增长比较稳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势增长,使得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快速增加,进出口增幅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2005年1~6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有利于2005年上半年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金额的扩大。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医药保健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原来预计的要小,随着出口欠退税问题的基本解决,企业资金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中国继续充分地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经济、技术、贸易等交流活动,增加了医药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入世效应继续推动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能制约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

今年上半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好势头,增幅达到了26.32%。

如果按有关机构的预计:

2005年世界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9%的话,2005年下半年全球医药产业依然是稳定发展,在此大环境下可以预见,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

分析国内医药产业形势,我国强制推行的制药企业GMP认证,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

随着出口退税速度的加快,企业资金进一步宽松。

入世效应将继续显现,世界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南亚海啸灾难过后可能会促进中国抗生素和医疗器械的出口。

这些都将有利于2005年下半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金额的扩大。

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忽视,首先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短期内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企业面临汇兑的巨大损失。

保守估计,医药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的汇兑损失不会低于2亿元人民币,损失包括货物已经出运但未收汇和已经签定的合同必须履约执行。

汇兑的损失直接压缩了出口企业的预期利润,对出口企业打击较大。

其次是经营秩序问题,国内企业的过度竞争极易导致国外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第三,医药外贸市场秩序自律机制和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商会组织行业内企业制定的行规行约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实施。

第四,一些企业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经营规模相对较小,适应国际市场能力不强,有的企业因经营不善造成亏损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五,企业的人才、品牌以及外销渠道等缺乏有效的保护,市场开发能力受到严重制约。

此外,一些影响出口增长的潜在因素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虽然目前人民币升值2%还在可控范围内,但如果人民币再次升值,将直接削弱我国医药保健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进一步显现,贸易保护主义虽不是主流,但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产生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保健品企业首次进入孟加拉国市场

从事保健品生产和销售的中国天狮集团7月19日晚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了“天狮孟加拉国有限公司”开业典礼。

这是中国保健品企业首次进入孟加拉国市场。

  “天狮公司的目标是要把中国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带入孟加拉国”,天狮孟加拉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航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他说,天狮公司想把“预防重于治疗”、“清、调、补、预”和“阴阳平衡”等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理念带到孟加拉国,即通过“清理、调节、补充和预防”来清理体内毒素,补充身体所缺营养物质,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

  此前,天狮公司已在孟加拉国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试用,其产品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螺旋藻、冬虫夏草胶囊、甲壳质胶囊、卵磷脂高钙胶囊等保健食品,还有穴宝点穴器、降压仪等保健器械。

  据赵航介绍,目前孟加拉国高收入人群中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现象比较严重,肥胖者数量也日益增长。

孟加拉国水源中砷含量超标,长期饮用砷含量超标的水会致癌。

环境污染、工作压力、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当地人的保健意识又比较薄弱,当地的保健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状使中国保健品进入孟加拉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据悉,目前一些使用过天狮公司产品的孟加拉国消费者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对公司提供的个性化的保健指导表示满意,并对中华养生文化产生极大兴趣。

吉大港市一位48岁男性哮喘病患者已患病14年,使用多种方法治疗都无明显效果,经介绍服用了天狮公司的冬虫夏草胶囊,18天后咳嗽症状有明显改善,体力增强。

25天之后咳嗽症状消失。

这位患者高兴地说:

“现在感觉自己又恢复了活力,一下年轻了好多,你们的产品为什么不早点来到孟加拉国!

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

据海关统计,2005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6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6.39%,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4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额为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7%,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7.41个百分点;

进口额为27.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0%,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今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顺差,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15.07个百分点,而2004年同期出口增幅仅比进口增幅高6.4个百分点。

  2005年1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波动较大,主要是由于1月份受2004年年底惯性增长作用和2月份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进入3月份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总体上看,出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3月份增幅逐渐回落,出口金额稳步增加的特点;

进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月份小幅回落,3月份大幅回升的特点(详见表一)。

  表一:

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分月统计

月份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

1月11.2844.278.6733.32

2月10.1429.147.22-8.11

3月13.0228.4911.1731.79

  西药原料仍是出口支柱,医疗器械成为进口大户

  从出口情况看,西药原料仍然是我国医药保健品的出口支柱,继续保持着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

医用敷料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种植的棉花含糖量较少、棉花纤维较短,很适合做医用棉使用。

西成药由于绝大部分是仿制药,面临升级换代和国际产业转移,出口没有优势。

农药产品由于中外合作经营优化了产品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直接推动了农药出口。

生化药是有一定优势的商品。

中低档医疗器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大型医疗设备竞争力弱,总体水平和跨国公司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关键技术被跨国公司所垄断。

中成药虽然许多企业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但受注册困难影响,很难突破。

中药材价格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市场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随着世界植物药需求进一步增加,提取物出口增长较快。

  从进口情况看,增速放缓,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26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其原因不排除一些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在一段时间内对进口持观望态度。

数据显示,医疗器械和西成药仍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详见表二)。

  表二:

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分类统计

分类出口额(亿美元)同比(%)所占比重(%)进口额(亿美元)同比(%)所占比重(%)

西药原料18.1532.8452.7113.4122.1349.54

医疗器械7.3932.121.448.4914.9431.38

医用敷料1.1120.273.230.08932.170.33

西成药0.845434.362.453.3717.5212.44

生化药1.1784.263.390.61096.662.25

农药3.9343.1311.40.525825.181.94

中药材0.90076.842.610.183-17.150.67

中成药0.2779-6.390.80.260536.550.96

提取物0.668241.421.940.1257-5.190.46

合计34.4433.47100.0027.0618.40100.00

  传统贸易市场继续保持强势

  亚洲、欧洲、北美洲仍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8.09%,今年1季度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7.41%、34.48%、40.49%。

我国大陆对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占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60.16%(详见表三)。

表三:

2005年1季度中国大陆医药保健品出口十大贸易伙伴统计

国别地区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所占比重(%)

美国6.2739.8918.19

日本3.5228.5610.21

德国2.1528.016.23

印度1.8027.165.23

韩国1.5934.754.62

中国香港1.3917.864.03

荷兰1.3446.313.90

意大利1.0334.522.99

英国0.822761.82.38

西班牙0.822037.852.38

合计20.7335.6760.16

  2005年1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前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的交易额占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合计达39.42%,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45个百分点。

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额为1.39亿美元,对日本贸易逆差额为1.02亿美元,对德国贸易逆差额为7300万美元。

造成我国对日本和德国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日本和德国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详见表四)。

表四:

2005年1季度中国大陆医药保健品进口十大贸易伙伴统计

美国4.8811.818.04

日本4.5512.6116.81

德国2.8818.8110.66

中国台湾省1.4859.865.46

韩国1.3619.885

法国1.1539.094.26

俄罗斯0.968537.813.57

新加坡0.792223.212.92

英国0.781428.032.88

印度0.689712.062.54

合计19.5326.3272.14

  全年对外贸易仍可谨慎乐观

  纵观2005年,世界经济还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3%,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保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极有可能。

全球医药产业依然稳定发展,预计2005年世界医药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9%,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

在国内方面,国家强制推行的制药企业GMP认证,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随着出口欠退税问题的逐步解决,企业资金状况将得到改善。

入世效应将继续显现,世界制药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有望继续保持;

日本新修订《药事法》的实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海啸灾难过后可能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抗生素和医疗器械的出口。

这些都将有利于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额的扩大。

  与此同时,一些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美元的持续走低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

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水、煤、电、油供应紧张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运力紧张将影响制药企业履约能力;

地方分担超基数出口退税部分的压力将会在2005年集中显现。

此外,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

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的不确定性。

  由于2004年基数较高,使得2005年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5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仍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幅,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5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