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17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电子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迎接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争创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声誉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等职业学院。

(二)办学定位

1、办学层次类型定位:

民办全日制高职(专科层次)学院

2、办学形式定位:

以全日制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全职业技能培训为辅办学形式,形成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行业性。

实行“1234”人才培养工程,即:

坚持一个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突出两大要求:

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持续适应发展要求。

抓好三大实践:

素质培养实践,基本技能实践,职业岗位实践;

强化四种素质培养,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规范素质、职业技能素质。

5、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长沙,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促进湖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服务,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湖南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服务,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服务。

立足长沙是我院的基础定位,面向湖南是我院的发展定位,辐射全国是我院的延伸定位。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思路

实施“1234”总体发展思路:

1、围绕一个中心,即“坚持走内涵发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实现两个目标:

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5年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

3、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依规管理、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的管理风格,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4、抓好四个着力,即着力抓好制度建设等基础工作,着力抓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抓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模式的开放式办学,着力抓好新校区建设。

发展阶段为“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创示范、四年显特色、五年上台阶”。

一年打基础,以迎评促建为主题,制定新校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大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两年求完善,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校园配套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三年创示范,使学院的育人环境、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基本达到省示范性高职学院的标准;

四年显特色,全面凸显学院管理特色、教学特色、育人特色、服务特色、文化特色;

五年上台阶,主要是办学条件上台阶、队伍素质上台阶、教学质量上台阶、管理水平上台阶、学生就业质量上台阶。

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之路。

(二)发展目标

根据以上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确定学院2010一201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办学规模

学院致力于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到2015年,各类在籍学生达到10000人左右,其中高职专科学生8000人左右,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2000人左右,非学历短期培训5000人次/年左右。

2、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与布局

学院将建立对接湖南及长株潭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需要的、符合我院专业定位和特色的专业体系,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以电子信息和制造大类专业为主体,以财经、艺术设计大类专业为两翼,以汽车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艺术设计等4个院级特色专业为发展重点,形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和艺术四大专业群。

2015年前,对现有22个可招生专业进行调整,新增8个左右与现有专业关联度高、行业需求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通过不断调整,到2015年开设专业总数稳定在30个左右,每年招生专业控制在15个左右,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凸显学院的办学特色。

(2)特色专业建设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机制,对现有专业进行深层次改革,开发特色专业的专业标准。

在2011年4个院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2-4个省级特色专业,院级特色专业增至8个左右,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建设,促进专业的科学协调发展,推动我院专业建设水平上新台阶。

3、课程建设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型”教师为课程主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级建设,注重实效,进一步开发、完善和优化组合课程的各相关要素,理清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具有领先水平和自身特色并与专业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开发课程标准30个,建设具有高职特点和学院特色的校本教材15-20部。

4、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引企入校”、“送教入厂”(在企业厂区建立教学区)等模式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建设“校企一体化”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力争用5年时间,在现有46个校内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60个实训室,建成与专业群相适应的13个实训实验基地,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以上;

同时在现有106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建成37个校外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的总数达到143个以上。

5、师资队伍建设

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方向,按照“引进、培养、激励、稳定”的原则,切实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与政策,建设一支“眼界开阔、技能精湛、师德高尚、锐意创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共同考评的用人机制。

安排100余名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从合作企业聘用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力争到2015年,生师比控制在16:

1左右,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0人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5%以上,专业课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70%以上;

同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占兼职教师总数的30%以上;

要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形成每个专业至少1名专业带头人,申报省级特色专业的至少2名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6、科研发展

“十一五”期间,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5项,院级科研课题立项8项。

教师主编教材7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十二五”期间,学院科研投入要保持逐年增长,科研经费年均投入30余万元以上,到2015年,我院科学研究人员人均科研经费达到或接近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科研课题立项实现较大突破。

到2015年,五年内每个特色专业力争申报立项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1项,省级研究课题2项,行业横向课题1项以上,力争获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3项,转化科研成果2项。

三是加大科研成果推广力度。

继续在湖南各高校推广学院自主研发的电子类教学仪器。

7、招生和就业

招生与就业工作要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建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调控招生结构及人才培养结构的工作机制,探索高职自主招生和到省外招生的有效途径,保持每年招生规模达2800人以上,新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

制定《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业基地建设规划》,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建立以本省为主,辐射沿海,面向全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网,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体系;

充分利用招生就业平台,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为学院与企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牵线搭桥,为学院发展做好服务;

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教育、就业工作之间的联动机制,形成“出口畅、进口旺、质量是保障“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招生就业、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8、管理体制改革和干部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要高度重视学院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

建立轮训制度,引导院领导更新办学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科学决策能力,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院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院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建立健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结构,打造一个领导能力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求真务实、本领过硬的领导班子,保障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院、系两级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重点推进具有激励作用的“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上得去”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以绩效论酬劳的分配制度改革。

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管理高效、作风过硬、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积极推动学院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9、校园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便捷高效、个性鲜明、具有现代气息和特色的“数字化、园林化、生态化”的一流现代化校园。

到2015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800亩以上,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以上。

在完成雷锋校区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高塘岭校区建设工程,新校区按照校园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百年不褪色的高校建筑群,建好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田径运动场、实习实训中心、学术报告厅、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教师公寓小区,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实习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生活、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力争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进入全省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10、校园文化建设

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和行为文化为重点,通过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的建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进一步凝炼“电子科技文化”,形成现代、文明、高雅、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校园文化;

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受到诚挚的关爱、优质的服务。

“十二五”期间,力争把我院建设成环境优美、团结和谐的省级文明单位。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强化质量意识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应始终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院每周的院务会议,都要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学院各部门都要强化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积极主动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学院每年召开一次专题教学工作会议,重点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带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学院每年年终的绩效考核,要把教学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

逐年增加各种教学投入和对教学改革研究的投入,并以此为突破,使我院在十二五期间成功跻身于省级示范性高职行列。

2、探索校企共建的办学体制和长效运行机制

学院要加强与长株潭特别是长沙的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探索与企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要以“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教室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即公司、上课即上班”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适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课堂教学、实训操练、企业生产实践“三元贯通”的教学模式和“理实互动”的模块式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深化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课程内容、人才培养、职前职后培训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要把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内容改革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继续探索具有基本文化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广泛的适应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深入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结合,确保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

按照现代高职教育特点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结合实践最紧密的成果及时吸纳到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即时性、先进性。

要建立和规范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制度,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选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优秀教材,选用一定数量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教材,杜绝知识陈旧的教材进入课堂。

同时要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重,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考核并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根据各专业和课程的不同情况,探索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趣味教学法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力争实现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力争到2015年,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

4、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人格素质协调发展;

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努力做好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工作,完善学院的助学体系;

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及技能大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组织,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学院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5、加强教学管理,逐步建立全方位教学管理模式

加强教学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资源库和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进一步完善体系,坚持《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院字(2010)年10号〕;

坚持《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院字(2010)17号〕,坚持教学日志填写制度,完善教学事故检查、认定、追究、预防机制,继续坚持每年评选教学名师制度,逐步形成集学院目标管理、系部日常督导管理和学生评议为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大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眼界开阔、技能精湛、师德高尚、锐意创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采取专兼结合的聘任机制积极开发兼职教师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工作制度与管理规范,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出台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设立“人才引进与培养专项资金”,设置特殊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特聘专家教授,通过引进100名左右高学历、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提升师资整体水平,承担我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在住房、津贴、科研经费、工作环境与条件等方面给予相对优厚的待遇。

2012年建好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公寓一期工程300套住房,学院拿出500万住房基金,支持青年骨干教师首付购房,使教师安居乐业。

重视聘请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聘请省内外的专家、企业家和专业带头人为我院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建立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工作机制。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长期目标,以培养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业骨干为工作重点,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采取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方式,大力实施“师德工程”和“名师工程”,尽快建成一支与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

初步建立由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制度激励培养出优秀的教学骨干和专业建设骨干。

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等多种有效途径改善专任教师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力争实现专业教师“双师素质”70%以上的比例。

3、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抓好任务落实,每年拨出100万元左右专项经费,用于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参加业务进修培训,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5年内使45岁以下专任教师大部分获取硕士学位。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

制定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和政策,保证培训专项经费,注重培训实效。

注重培训教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引导教师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增强其实践经验。

选择与所设专业对口的、代表着行业发展水平的企业,选派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

4、强化教师队伍考评管理

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评估、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评细则,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坚持每年评选院内教学名师,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促进全院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三)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院内涵建设的核心,学院的品牌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上。

加强专业建设必须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扶持和发展新型应用性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突出应用性,建立具有我院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体系。

制定全院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战略,形成专业体系相对完善、各专业相互匹配、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学院专业布局。

建立专业发展的监督与评估制度,健全学院和系部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初步形成专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重点专业建设要与特色专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到2015年,建成2-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院级特色专业。

建立动态专业建设机制。

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严格专业设置审批程序,新增专业设置必须在对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和充分预测,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要增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适度超前性,努力探索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专业。

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持特色专业及其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计划5年内投入30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建设,投入20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好汽车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使其特色鲜明、在行业内和省内有一定影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保证特色专业人员编制,加强特色专业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优先安排特色专业的仪器设备和基础建设投资;

改善专业带头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支持其申报科研项目、出外考察及学术交流。

(四)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校办产业,增强为学院发展服务的能力

各教学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并依托实习实训基地的设备优势,明确教学任务和产业开发职责,通过产学结合,使校办产业开发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与专业群教学相对应的校办产业,通过教学带动产业,产业促进教学,走多实体发展道路,不断优化校办产业的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学院办学理念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

对接湖南及长株潭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产业、文化产业等,围绕专业特点,按照在合作企业建立基地和在学院建立基地两种方式,本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双赢策略,通过企业设备投入、资金投入或技术投入等多种方式建立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

平均每年新建4个左右,到2015年至少建立20个以上高水平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合作的办学优势。

(五)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1、确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思想

牢固树立“学生第一”的管理理念,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学院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正确引导、合理安排、统筹做好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扎实勤奋的学风和脚踏实地的人生目标;

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具有我院特色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学生管理、指导与服务的专业化,积极探索适合院情及在校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2、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继续认真做好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工作,完善现有助学体系,开拓新的助学途径,解除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以开展社团活动为有力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3、要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做好招生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把新生录取率、报到率作为考核学院相关部门及系(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与媒体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利用电视报纸等相关媒体大力宣传学院人才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