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40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宋的情况: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轻,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落:

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

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重点

1、背景:

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原因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

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游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

有一部分流民还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最主要原因)

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南下移民与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3、表现:

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耕犁,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种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

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一、选择题

1.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马陵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4.北朝末年时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

5.3~6世纪,黄河流域先后四次出现统一局面,其共同点是( )

  A.都结束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  B.都是由少数民族政权完成的

  C.都是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     D.都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三、问答题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时训练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建立:

________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

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统治

(1)司马睿政治上依靠________,军事上依靠________。

(2)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___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

(3)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灭亡: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1.概况: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

2.繁荣:

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落: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________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3)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

(1)农业: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____________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2)手工业:

南方的手工业有了快速的进步。

(3)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____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达标练习】

1.“时间:

317年。

人物:

司马睿。

地点:

建康(今江苏南京)。

”这三要素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王朝的建立(  )

A.曹魏B.孙吴C.西晋D.东晋

2.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

它存在的时间是(  )

A.316—420年B.316—589年C.317—589年D.317—420年

3.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宋B.齐C.梁D.陈

4.在南北朝实力对比中,南朝开始处于明显劣势是由于(  )

A.北方政权的实力发展越来越强大

B.梁武帝放纵皇帝成员地主盘剥百姓,造成大规模叛乱

C.南朝多次北伐,耗竭了国力

D.在南北朝的交战中,北朝政权取得了胜利

5.南朝是东晋之后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下列关于南朝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这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

B.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社会比较安定

C.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D.齐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执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宋书》与《史记》描述的江南相比,有什么变化?

 

(2)材料二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出现在什么时候?

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能力提升】

1.三国以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B.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D.农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2.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南有发展经济的优越自然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 ③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④北方人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中的历史】

材料一 世家大族王,与睿天下匡;

利益相互享,军政共执掌。

北方夷族狂,遍地是灾荒;

盼望帝北伐,檄文声势张。

迟迟兵不往,恼火爱国将;

只图安逸度,本无北伐想。

(1)材料一这首诗歌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东晋的第一位皇帝。

诗歌中的“王”和“睿”分别指的是谁?

(2)诗歌中说到“北方夷族狂”,当时北方正处于什么时期?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东晋朝廷对待北伐的态度如何?

造成了什么后果?

【图示中的历史】

材料二

(3)请写出南朝包括的四个政权并写出这些政权的都城。

(4)南朝这些政权中疆域最大的是哪个朝代?

从哪个政权开始,南朝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处于明显劣势?

【话剧中的历史】

材料三 时间:

4世纪初。

北方人甲(儿子)、北方人乙(爷爷)、北方人丙(孙子)

对白:

北方人甲:

糟糕,又有乱兵来抢劫了!

唉!

这日子没法过了,听说南边情况好点,赶快收拾东西走吧……哦,对了,我得带上劳动工具,还有书籍,种子也带一些吧,看看在南方能不能用得上。

北方人乙:

怎么?

你要去南方吗?

你可知南方地广人稀,穷乡僻壤,全是蛮荒之地……我可不想离开家乡。

(100多年后)

北方人丙:

爷爷(指北方人乙)去世了,父母也死于战乱,我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江南,难道真的要像爷爷说的那样与野蛮人为伍吗?

(赶路……)不过,这一路走来,人多车密,并不像很荒凉的样子呀!

(抬头)那是什么地方?

高大的城墙气势宏伟,远远地听见吆喝声,难道我又回到洛阳了吗?

不对,那一定是建康,这可真是座繁华的大城市啊!

(5)请结合话剧的对白说一说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一百多年后的南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基础知识】

知识点1 1.316 匈奴 司马睿

2.王导 王敦 黄河

知识点2 1.宋 齐 梁 陈 南朝

2.宋

3.建康

知识点3 1.生产工具 生产技术

2.耕地 水利 建康

【达标】

1.D

2.D [解析]东晋于317年建立,420年灭亡。

3.A [解析]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4.B 

5.D [解析]萧衍是梁武帝。

6.A

7.

(1)《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到丰收年时,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2)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1.D [解析]小麦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小麦推广到江南,但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

2.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北方人为躲避战祸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

(1)“王”指王导和王敦;

“睿”指司马睿。

(2)十六国时期。

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3)宋、齐、梁、陈。

建康。

(4)宋朝。

梁朝。

(5)北方战乱频繁。

原因: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测试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上册历史4.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 

广州 

B. 

建康 

C. 

扬州 

D. 

荆州

2.下列关于南宋时期有关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南方出现了圩田和梯田

政府在外贸港口设海关进行管理 

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3.两宋时期我国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

景德镇 

定州 

杭州

4.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①广州②泉州③张家港④刘家港

①② 

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②③

5.“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6.东晋的都城是( 

洛阳 

长安 

成都

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南方人口增多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匈奴、鲜卑、羯、氐、羌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9.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纸币“交子”的出现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筒车的广泛应用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施行仁政

社会比较稳定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1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北方战乱频繁 

北方统治者残暴 

南方经济发达

13.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曹魏 

东晋 

前秦

二、材料分析题

14.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据图回答: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材料一中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材料二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

用简练语言概括。

(3)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关系。

(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发展提供什么启示?

(一点即可)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以为晋兵,顾为融曰:

“此亦劲敌,何为弱也!

怃然退有惧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王猛是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

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

发生在哪一年?

结果如何?

(3)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

(4)材料二中的“晋”称什么?

是由何人建立的?

(5)材料二中的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综合题

16.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

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

请你回答: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3)现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你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开发中获得哪些关于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南朝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建康是当时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

2.【答案】C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市舶司进行管辖。

因此选C。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可以利用排除法。

3.【答案】A

【解析】【分析】两宋时期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是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因此选A。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4.【答案】A

【解析】【分析】两宋时,对外贸易活跃,最著名港口有广州和泉州,宋朝设市舶司进行管辖.因此选A。

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

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东晋的相关知识。

6.【答案】A

【解析】【分析】这是基础题,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历史知识储备,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东晋的都城是建康。

故选A.建康。

【点评】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一定难度,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应加强训练。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北方民族的内迁,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9.【答案】D

【解析】【分析】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原因包括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利于发展农业;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是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表现,故选D。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还有:

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南方的纺织技术进步十分明显,三国蜀锦有名;

在冶铸业中,灌钢法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

青瓷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0.【答案】B

【解析】【分析】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故答案为B。

【点评】有关江南地区的开发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

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D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江南经济的开发。

12.【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诗句中的“乱如麻”可知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