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341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梅花魂》精品教案Word下载.docx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课文题目。

板块二初读感知,理清结构

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葬身腮边玷污郑重秉性凉飕飕码头撩乱泪眼朦胧手绢华侨眷恋

指名学生读,正音,再齐读。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学生写小标题。

能不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如第2自然段可以概括为“读诗词落泪”。

5.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

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7.通过情境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1)让时光倒流,让我们一起回顾往昔,追忆外祖父往日的情怀。

你瞧,那梨花木大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

(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

(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

8.探寻落泪缘由,感受浓浓乡愁。

(1)诗句里不绝的乡思、无边的愁绪,勾起外祖父满腔的乡愁,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课文中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落泪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2)指名学生读画波浪线的句子。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

我说:

“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3)外祖父三次落泪,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9.教师小结:

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情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

于是,外祖父在异国他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爱梅花超过了一切,我们从哪件事上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呢?

(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

(课件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外祖父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外祖父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

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3)请仿照这段话来描述你熟悉的一个人,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来说。

(学生自由进行语言训练)

(4)指名学生上台口头描述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5)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人的文章中,可以加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词语的识记及理解的程度。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提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本的归纳能力。

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下,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从而自然顺畅地过渡到外祖父教育“我”要有梅花品格的这一重点段落的阅读。

板块三质疑课文题目,感悟爱国之心

1.回归课文题目,引导质疑。

师:

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

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有魂吗?

梅花的魂是什么呢?

2.细读课文,释疑“梅花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

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句子。

(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2)师引导:

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教师小结:

此刻让我想到了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原来,外祖父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秉性,梅花的魂。

大家现在知道梅花的魂是什么了吗?

(梅花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的精神)

3.由物及人,领悟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红梅赞》。

(2)教师介绍:

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这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谁呢?

(方志敏、王二小、董存瑞、邱少云……)

4.品读重点段落。

(1)那些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13自然段。

(2)梅花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民族魂)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5.感悟表达。

这篇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

(借物喻人)第13自然段解释了题目的意思,在习作中这叫什么手法?

(点明主题)

6.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

文中是怎么写的?

(指名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7.教师小结:

其实,这句话不仅仅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更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灵独白。

他漂泊海外,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爱国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祖父的话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整个过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和点明主题的手法。

板块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

2.教师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你们也做一个有梅花精神的人,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都要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设计意图】在扣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和《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情感熏陶,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所以我有意识地选取了王冕的《墨梅》,这首诗赞扬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边看墨梅图边朗诵古诗,学生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所吸引。

2.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等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种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资料袋

3.歌曲拓展,感受爱国情。

随着《我的中国心》这首动情的音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

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4篇课文。

文章感情色彩浓厚,通过描写童年往事,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

《祖父的园子》描写了祖父的园子给作者的童年带来的快乐;

《月是故乡明》描写了作者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在他眼中,离乡后所见之月比不上家乡之月;

《梅花魂》描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将自己的乡思寄托在梅花身上。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1.会认42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边读诗句边想象诗句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短文。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能抓住课文中重要的语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

2

月是故乡明

1

梅花魂

口语交际

1.走进提问对象——大人们的童年岁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学会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问题清单。

2.学会倾听,在交流时边听边记录。

3.学会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习作

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语文园地

1.归纳梳理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关于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会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3.学会用对比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4.积累记背古诗《游子吟》。

1古诗三首

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理解诗句,想象情景,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时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

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古诗三首)

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

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

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

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

nɡ”时表示从事;

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

教师引导: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

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

(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

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锄草;

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懂得;

从事;

靠近;

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

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

第2课时

稚子弄冰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块一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稚子弄冰)

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

“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

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

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稚子玉磬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

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第3课时

村晚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

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