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49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附中高中研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2.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一)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但这种课程在各国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的称谓各不相同:

1.美国在美国各州的课程标准中,没有统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但各州都设计了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性活动的课程。

主要有:

①自然与社会研究(studiesof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即STS)。

“科学·

技术·

社会”是美国中学课程中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包括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两大方面。

因而这种课程包含“自然探究”、“社会科”或“社会学习”等方面。

社会研究或社会科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是主题探究式的,从自然现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职业等领域确定不同的主题,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的社会实践能力。

社会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从主题设计,到学习活动方式,都具有强烈的研究性和反思性实践的特征。

②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简称PDL)。

这种课程是一种应用性学习的课程,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相比较,设计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设计和实践操作,如综合艺术设计、应用设计、产品设计、活动设计等等,强调对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解决。

③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participatinglearning)。

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政府首脑或地方政府官员等)。

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尽管美国各州范围内的不同学区和学校实施的具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五花八门,但都体现了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2.英国、法国英国国家课程标准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美国各州中设计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有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社会研究(socialstudies)和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等方面。

英国中小学的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informed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

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等。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

3.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课程中一直有一类课程:

“特别活动”,它包括校传统活动、学生活动和班级指导活动三个方面。

由于“特别活动”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社会性需要。

日本文部省在1998年12月和1999年3月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增设了“综合学习时间”。

“综合学习时间”的增设,使日本中小学课程结构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的三个板块变成了由“必修学科”、“道德”、“特别活动”和“综合学习时间”构成的四个板块。

“综合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要求采取“综合体验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方式。

“体验学习”和“课题研究”成为中小学生在“综合学习时间”课程中最根本的学习活动方式。

“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可见,在日本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综合学习时间”,是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4.我国台湾省我国台湾省于1994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中学设计了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课程标准中称为“综合活动”,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

家政课程涉及“家庭生活”(快乐的家庭生活、展现美好的自己、良好的居家环境、美化生活)、“衣着”、“饮食”等内容。

生活科技部分课程强调思考和探究。

该课程的总目标在于“培养日常生活所需之家政与科技素养,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

②乡土艺术活动。

该课程涉及“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演”等具体的实践活动。

该课程标准规定了“调查”、“了解”、“参与”、“展览”、“表演”等学习活动方式,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挖掘乡土艺术的课程资源。

这一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它与音乐等学科课程具有质的区别。

③辅导活动课程。

该课程包括“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活动”和“生涯辅导活动”三个方面。

其学习活动方式主要包括“自我认识与指导”、“参观”、“演练与实际运用”、“角色扮演”、“讨论”、“经验分享”。

此类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涉及处理人与自我关系的问题。

④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的基本课程目标在于发展合群心性,培养自治与领导能力;

陶冶道德情操,加强道德实践;

统整并融贯各科学习,增进应用、思考、判断力与创造力等等。

课程标准建议的团体活动项目包括学术类、艺术类、康乐类、科技类、运动类、服务类和联谊类。

各类活动项目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操作与实践,其中科技类以探究为主,服务类则涉及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

团体活动的具体活动形式有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自治会活动、学校例行活动等。

团体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

(二)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

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

国外和台湾设计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大致包括: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主体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研究学习,学生一般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

主题探究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

⑴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

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广泛,如表1.所示,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的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

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等。

美国爱阿华市东南初中的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涉及的自然探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环境生命科学、运动物理、应用化学等领域。

日本宫城教育大学附属中学在1998年4月开始实施“课题研究学习”,规定设计“现实生活的环境”、“国际理解教育”、“信息”、“健康”四个领域,其中“现实生活的环境”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领域。

⑵社会研究。

社会问题研究是各国中小学课题研究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的经济问题(如证券与股票、产业结构研究等)、社会政治(如美国各州的社会研究课大多设有“美国政府”、“美国民族”等课题研究学习的内容)。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个人、群体与制度的探究等领域。

社会研究领域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这些活动领域与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直接相关。

国外中小学生的社会研究领域有:

历史探讨(社区和乡土历史、民族和国家历史)、经济探讨(产业、市场、职业)、政治探讨(政府、民主制度、决策)、文化探讨(民族文化、文化交流)、社会危机探讨(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生存危机)等。

2.社会实践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

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

⑴社会服务活动。

我国台湾中小学的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得较为齐全,包括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而且有年活动时间标准。

美国大多数中小学也有类似的服务性活动课程,宾夕法利亚州南米德尔顿学区(theSouthMiddletonSchoolDistrict)规定了学区各中小学一系列的学校服务、社区服务的活动,并纳入课程规划日历实施。

⑵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把社会考察活动作为“综合性体验学习”,通过考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如就社区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性的考察、从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

社会考察活动有专题考察,也有综合考察。

日本中学综合学习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应开展“综合体验性学习”。

⑶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有两种方式:

学校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学生个人活动,如台湾课程改革中要求中学生参加各种“义工”(即义务工作)活动、学生个人随时进行敬老活动,并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义务工作的次数。

美国中小学的社会公益活动一般由学区制定基本标准,由学校组织实施,如养老院公益活动、为非洲灾民募捐活动等等,以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生活学习生活学习一直是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领域之一。

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联的实践性学习。

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生活学习的领域已报包括以下诸方面:

⑴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

美国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设计了程度不同的生活技能的实践活动。

小学中低年级的生活学习中就有食品制作、缝纫、简单手工等活动,5-9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生活学习设计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如家庭理财、家庭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适应活动,如野外生存。

⑵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为了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国外中小学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

如服装设计、居室装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活动内容。

此类活动并非完全是技艺性的,其中包含着复杂的价值观问题,需要学生在设计与创造中进行价值判断。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具体地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

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

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的实践能力。

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景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景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

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

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

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课程价值。

5.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它是创造的起点,不会发现问题就没有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需要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形式,这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五)、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问题,如环境问题、社区发展等。

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6.高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常见方案

(1)、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学分;

计划内的课时,不得挪借他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

方案一:

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每年至少一个课题;

方案二:

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

方案三:

第一个课题5学分;

第二个课题10学分。

学校根据不同的学分数制定相应的标准,由导师根据此标准认定学分。

(2)、高中社会实践三年共6学分;

每年一周;

每周2学分。

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定学分。

活动内容:

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

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俱乐部活动,校内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课外俱乐部等三年至少有一周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分。

时间安排:

每年一周集中安排;

可以分散安排,但需教学处或德育处认可。

(3)、高中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学分;

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

团委或学生会活动,由负责教师认定。

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

义工或志愿活动。

参考内容:

公益劳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

自选内容: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

评价建议:

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

教师签名证明;

以记录的方式登记7.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阶段一:

(1)探讨项目领域

(2)决定课题阶段二:

(3)探讨课题研究计划(4)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工具(5)搜集资料阶段三:

(6)整理与分析资料(7)综述观点与提出自己观点阶段四:

(8)发表及分享成果(9)反思与评价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在同一班内,自愿建组,每组人数若干人;

如有条件,鼓励跨班/校/地区或国家进行建组,在校内、校外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每个教师都要参与指导。

课题研究时间以学分数和研究进展来确定,不宜统一规定,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