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392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城市行业展望调研投资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图2:

智慧城市建设演进路线

智慧城市投资额面临爆发式增长,“叠加效应”凸显:

我们从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中国PPP服务平台等网站对我国2015-2017年智慧城市投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统计。

共统计到85个项目,并以此为样本,虽然没有覆盖全部的投资情况,但我们统计到的项目投资总金额已超过千亿,已经具备一定代表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趋势。

据统计,2015年到目前,总投资金额为1240亿元。

其中,2015年统计到的投资金额达688亿,2016年为503亿。

其中,2015年东莞市的200亿的大单对统计结果影响较大。

而城市数量方面,2015年我们统计到发布了智慧城市投资计划的城市为33个,2016年上升为40个。

虽然2015到2016年,新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总金额没有大幅的提升,但是我们可以注意到,往往一个城市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计划都是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总投资金额,其实是分摊到未来若干年内的。

因此会具有一个很强的“叠加效应”,即我们2016年统计到的503亿的投资额可以理解为“纯新增”的部分,当年其实还有上一年延续下来的投资项目落地。

因此,在这一叠加效应下,当前我国智慧城市每年的投资额

实际上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图3:

统计样本中2015、2016年智慧城市投资额

图4:

统计样本中2015、2016年投资的智慧城市数量

图5:

智慧城市投资额的“叠加效应”凸显

表1:

2015-2017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情况统计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占比高,需求旺,“十三五”期间有望集中释放:

2013年,从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计290个城市。

截止2016年6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出过文件指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或已经在建设智慧城市。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市场十分庞大,并且在我们前文提到的“叠加效应”的作用下,会迎来加速爆发的过程。

据估计,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4万亿元左右,该市场从“十二五”中后期开始,将在“十三五”集中释放。

其中,IT投资规模将占很大比重,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2060亿元,同比增长17.0%;

2015年达2480亿元,同比增长20.4%。

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将达3752亿元,2021年的投资规模达到123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12%。

图6:

2012-2015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及增长

图7:

2017-2021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预测

2、政策利好不断,雄安有望将智慧城市提升至全新高度

政策刺激,利好不断:

此外,在政策层面,我国近年也一直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

我国在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则指明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方法和途径,2016年9月,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

表2:

2016年我国智慧城市相关重大政策

雄安新区拔地起,点燃导火索,智慧城市有望提升至全新高度:

今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并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7个方面重点任务。

其中,第一要点便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雄安新区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我们认为内除了将极大的带动相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外,智慧城市也有望同步迎来大规模落地,并且相比以往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新区的建设投入中占比会有所提升。

我们认为这一事件意义重大,有望掀起全国新一轮智慧城市的需求增长,未来雄安新区有望成为领头羊,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解决我国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存在的问题。

进而使智慧城市概念在我国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信息化建设比重高,智慧城市力度有保障:

截止目前,已经有40多家央企做出表态要用实际行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这40多家央企中,除了基建类的企业外,也同样包括了航天科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将以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为主的企业。

这些企业的进驻将为雄安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优良的信息化基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雄安的前期建设开始,信息化部分的比重便已很高,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提供保障。

表3:

表态要用实际行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央企

二、智慧城市产业链:

涵盖广,聚焦细分应用

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慧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功能上讲,涉及了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计算、分析、共享、决策,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运行、民生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

智慧城市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含了:

顶层设计、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等部分。

在应用方面,主要包括:

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

其中,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涉及了民生的基本刚性需求,且在我国亟待发展,有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先行。

图8:

智慧城市产业链

顶层设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对所在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特色、资源条件、人口构成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目标以及建设建议。

顶层设计的工作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总包商、设计院等承担。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存在规划相对主观、实施难度大等问题,随着信息获取手段和数据的迭代,未来这一领域有较大提升空间。

硬件:

硬件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感知硬件设备、网络传输硬件设备、显示硬件设备,以及芯片制造厂商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基础。

软件:

软件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基本技术手段,计算环境向移动、泛在和智能化发展,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更加紧密。

系统集成: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原有城市信息化建设成果与新一代的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进行结合,推动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会涉及到大量的系统集成。

因此,智慧城市会为系统集成产业带来发展动力。

运营:

运营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大数据服务商等。

电信运营商逐渐意识到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运营服务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转变运营和服务模式。

随着智慧城市相关应用从行业纵向应用向横向扩展,对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需求将提升。

应用:

智慧城市涵盖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了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各方面,而且智慧城市所涵盖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未来将继续拓展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1)安防

智能安防产业是保证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视频监控是重要核心: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证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安防产业的升级换代需求也日益突出,重点体现在数字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和大规模化。

根据2015年《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年鉴》,安防行业总产值达到约4900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600亿元。

在安防产品中,视频监控是最主要的一类产品,由于视频监控应用面广,许多安防产品也是与视频监控相结合的,视频监控可实现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高级视频移动侦测、物体追踪、人物面部识别、车辆识别、遗留遗弃物品检测、入侵探测、物品被盗或移动检测、人体行为分析、拥挤检测、焰火检测等。

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报告预测,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市场规模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0.12%,到2016年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31亿元左右,具备良好成长空间。

图9:

我国安防行业产值

表4:

智能视频监控的应用

图10: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

(2)政务云

云计算政策环境日趋成熟,孕育政务领域巨大市场,政务云有望成为云服务的最大细分领域:

2015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让云计算成为我国信息化重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支撑,随后相继发布促进“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云计算领域政策利好不断。

发展环境日趋成熟,在云计算加速发展的浪潮中,政府的IT采购开始逐渐向云服务倾斜。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参考国外政府部门对于云服务的相关政策,当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已经较为成熟,将助力政务云服务迈上发展快车道。

参考IDC的数据,从云服务的细分领域来看,制造业、政府、互联网和服务业的市场占比最高。

政府行业的云计算支出规模已位列各细分行业第二,与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差距并不大,未来三年政府行业还将保持45%-50%的年增长率,高于目前排名第一的制造业领域增速,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政务或成为云服务的最大细分领域。

雄安承接非首都功能,有望促政务云建设:

根据中央的要求,设立雄安新区将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未来应该会承接首都新兴产业的功能、相应的科研教育功能、部分央企的职能性机构、以及部分行政办公职能。

因此雄安肩负的部分行政职能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务功能建设一定是有要求的。

这对于政务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行形成了一大推力。

图11:

云服务细分市场预测

政务云潜在市场规模超千亿:

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的政务信息化正从传统电子政务向政务云模式迈进。

从体量上看,参考中国产业信息网的预测,2018年电子政务投资规模将超过3400亿元;

从结构上看,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2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政府IT采购结构仍以硬件采购为主,服务采购比例偏低,仅为21.3%,尚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以维修等初级服务为主,云服务的渗透率较低,与国际市场结构的差异十分明显。

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投资规模持续增长且政府IT采购结构中服务占比不断上升。

作为传统电子政务的升级版,政务云服务将成为未来电子政务的主要形式,暂不考虑在资源统一之后基于云应用衍生出的数据增值服务,以电子政务总体投资规模对政务云市场空间进行估算。

考虑到目前国内发展水平与海外存在巨大差距,以及日趋成熟的政策、产业、资本等发展环境,以2018年电子政务为参考基数,假设政务云服务投入的渗透率达到30%,政务云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图12:

我国电子政务投资规模及增长率

图13:

我国政府IT采购结构与国际对比

(3)智慧交通

城市交通负担与日俱增,拥堵带来摩擦损耗:

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2016年居民购车需求依然旺盛,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

新车保有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增速在2016年有所提升。

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必然结果,就是交通拥堵状况与日俱增。

根据滴滴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内,拥堵造成北京人均损失5056元、造成上海人均损失4497元。

在如此背景下,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交通将有助于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就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

图14:

2009-2016年中国汽车保有量

图15:

2016上半年城市交通拥堵导致人均损失情况

智慧交通已入黄金期: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16年至2018年,拟重点推出10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已复批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我国的轨道交通将达到8500公里,意味着“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高峰期。

相应的,智能交通将与新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相配合,智慧交通体系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智能交通行业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5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根据中投顾问的预测,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图16:

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4)智慧医疗

医疗问题亦是民生之本,智慧医疗空间广阔:

据调查,上海市居民最关心的10类问题主要包括交通、医疗、环境、城市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食品安全、公共信息服务、电子政务和个人信息安全。

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城市交通出行状况、医疗服务水平不满意度排名前两位,分别占比49%和47%。

上海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医疗资源已经相对优越,尚且如此,可见就医难以及医疗资源的匮乏是亟待解决的全国性问题。

这为智慧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据预测,我国的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将以超过20%的增速继续发展,有望在2020年突破1000亿大关。

从目前的增长趋势分析,智慧医疗的发展空间依旧广阔,前景大好。

图17:

2017-2020中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预测

智慧医疗的金字塔结构:

医院信息化(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化(区域卫生系统)、健康管理信息化(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最重要的三个子板块,共同组成了智慧医疗金字塔。

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为原本封闭在医院中的医疗资源和信息向个人的流通提供了实际方案。

在这三个子板块中,医院信息化发展相对最为成熟;

区域医疗信息化次之,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则是处于雏形阶段。

但相对海外市场来说,国内各板块均处于扩容阶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模块,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医院信息化:

主导院内资源与信息的流动,为智慧医疗最基础的部分。

区域医疗信息化:

为区域内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供契机。

个人健康管理:

处于金字塔顶端,为智慧医疗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实现了医疗资源和信息向个人的传递。

图18:

智慧医疗金字塔结构

CIS(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厚积薄发:

CIS属于医院信息化的范畴,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

随着我国新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

我国医院经历了2003年后HIS的建设热潮后,其基础业务平台已逐步成型,HIS系统占医疗行业总体解决方案的比例分别由2013年的35%变为2014年的34.3%,HIS系统占比略有下降。

至2014年,CIS系统在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占比44.4%,HIS系统占比34.3%。

预计2014年至2019年,CIS系统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24%,高于HIS系统的18.80%。

患者信息管理的过程逐步由以收费为中心发展到以患者为中心,从侧重于运营管理为主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转变为以临床应用、管理决策为核心的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CIS的推广运用。

可以认为当前医疗信息化已进入CIS建设的高峰期,CIS市场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

图19:

2014-2020中国CIS(临床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

相关建议

根据我们的梳理,2015-2017年智慧城市共统计到85个投资项目,统计到的总金额为1240亿元。

其中,2015年为688亿,2016年为503亿。

城市数量方面,2015年为33个,2016年为40个。

虽然2015到2016年,新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金额没有大幅提升,但往往一个城市的智慧城市投资计划都是未来若干年的总投资金额,是分摊到未来多年内的。

因此在智慧城市投资金额上有一个很强的“叠加效应”,即2016年的503亿可理解为“纯新增”部分,当年其实还有上一年延续下来的投资项目落地。

因此,在这一效应下,当前我国智慧城市每年的投资额其实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的7个重点任务之首便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因此雄安新区除了将极大地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外,智慧城市也将同步迎来大规模落地,并且相比以往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在雄安的建设投入中占比会有所提升。

而当前市场上普遍较为关注雄安的基建,而轻视了智慧城市的需求,我们认为雄安有望成为领头羊,使智慧城市概念在我国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在细分领域上,由于智慧城市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涉及环节多,建议关注安防、政务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四大方向,这四个方向涉及了民生的基本刚性需求,且在我国亟待发展,未来有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先行:

安防是保证社会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其中视频监控是重要核心;

政务云需求足,且雄安承接非首都功能,有望促政务云建设;

而交通与医疗均为民生之本,当前“城市负担加剧+政策督促”使智慧交通与智慧医疗的普及迫在眉睫。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各领域具代表性且业绩增长确定的公司,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机遇。

重点推荐:

超图软件、广联达、天夏智慧、太极股份。

建议关注:

银江股份、易华录、数字政通、飞利信。

风险因素:

1)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