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4411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珙泉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一)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 

组 

长:

高顺智

成 

员:

魏清永何大容叶冰

工作职责:

负责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初步调查、处理和资料上报。

(二)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专家小组  

熊方乾

万友林 

陈倩

负责疑似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培训、会诊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

二、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  

㈠报告范围  

1、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应特别关注以下病例:

1、注射部位出现脓肿;

2、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需要住院的病例;

3、被卫生人员及公众认为的与免疫有关的死亡病例;

4、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5、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不寻常的医学事件;

㈡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应包括: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㈢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㈣报告的时限及方式  

1、一般事件的报告  

(1)接种点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后,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于2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应立即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所有发现的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

(3)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还应通过监测系统个案录入后作网络直报。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县卫生局应立即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

在初步核实后,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县卫生局应立即上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  

疑似异常反应调查的目的是尽快查明病因,防止更多病例出现,避免由于异常反应成为社会热点而妨碍正常的免疫接种活动。

应按照边调查、边核实、边抢救、边处理的原则,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发展。

调查内容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1、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异常反应发生的报告后,立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

(1)判定为一般反应的,做好登记工作并密切观察;

给予对症治疗、处理;

(2)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的,立即通知县级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市级提出请求,并协助市级调查处理;

同时保存所有可能与异常反应发生相关的物证(疫苗、注射器等)。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处理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时,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暂停该接种点免疫活动,同时加强其他接种点异常反应监测,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并立即向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报告。

县区卫生局和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a)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理首发病例。

(b)妥善处置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

可采用心理治疗,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

(c)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

(d)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

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

(e)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

(f)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接种事故:

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

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质量事故:

当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或注射器材质量有关时,需保存相应的样本,以便后期开展相关检测。

立即停止接种,并向县卫生局报告。

3、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处理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时,立即暂停接种,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并立即逐级向市级、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报告。

县卫生局和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省、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

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动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体解剖,确认死亡原因,必要时请法医参加,判定死亡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偶合死亡的事件,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理,及时公布调查结论,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

预防接种应急预案通知

抄送:

珙县卫生局,珙泉镇人民政府。

珙县珙泉镇卫生院办公室2012年2月29日印发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