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2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Word文档格式.docx

⑲重力作用,工程建设

⑳暴雨、冰雪融水

危害

破坏农田、建筑物、

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等

2.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共同条件有哪些?

答案 地势起伏大;

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植被覆盖较差等。

探究点一 地震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

N,103.0°

E)发生7.0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公里。

成都、重庆及陕西的宝鸡、汉中、安康等地均有强烈震感。

芦山县距离雅安市市区33千米,位于龙门山前缘构造带南段。

龙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地震多发。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

其各有何特点?

(3)什么是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4)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

为什么这些地区地震灾害频发?

答案 

(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

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纵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产生上下颠簸;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来临时,使地面物体左右摇晃。

(3)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的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质量等。

(4)世界上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主要地震带。

因为这些地区地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多地震。

反思归纳

 地震的震级、烈度及地震分布

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单位

影响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分类依据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关联性

震级是产生烈度的基础;

震级也是决定烈度大小的最基本因素

2.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原因如下:

迁移应用1

 读下表及“震中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震级、震源深度与烈度的关系表

深度

5(km)

10(km)

15(km)

20(km)

3

5

4

3.5

6.5

5.5

4.5

8

7

6

9.5

8.5

7.5

11

10

9

12

11.5

10.5

(1)据表可以看出,烈度与震源深度和震级的关系是(  )

A.烈度与震源深度呈负相关,与震级呈正相关

B.烈度与震源深度呈正相关,与震级呈负相关

C.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正相关

D.烈度与震源深度、震级都呈负相关

(2)图中A地位于震中,震源深度为100千米,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地震波(纵波)以8千米/秒的速度向外传播。

那么位于图中B处的某海轮将于地震发生后约多长时间有震感(  )

A.30秒B.40秒C.50秒D.60秒

答案 

(1)A 

(2)A

解析 第

(1)题,仔细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震源深度越深,烈度就越小,两者呈负相关;

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两者呈正相关。

(2)题,图中A、B经度大约相同;

纬度相差2°

,故两地的水平距离约222千米,A点距震源100千米,根据直角三角形边长的计算公式可推出B地距震源约240千米,即地震发生后约30秒B地会有震感。

探究点二 滑坡和泥石流

 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

(2)我国四大高原中,滑坡、泥石流灾害最多的是________,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案 

(1)滑坡形成原因:

①在山地丘陵地区,岩体比较破碎;

②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③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

④工程建设频繁。

泥石流形成原因:

①地形陡峻;

②松散物质丰富;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

(2)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

地质灾害

相同

滑坡与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

它们的分布地区基本相同,主要发生在山区;

主导因素是重力作用,是在一定坡度上的物质向下运动;

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重要诱因;

而且,其危害和破坏性也基本相同。

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

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

不同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大量的水流参与

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迁移应用2

 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

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

(2)题。

(1)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B.b

C.cD.d

答案 

(1)B 

(2)B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滑坡和泥石流的共同点。

根据图中的景观图片可以看出上面为滑坡,下面为泥石流。

滑坡主要分布在地势陡峭、植被不良的山区;

泥石流发生在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植被不良、多暴雨的山区。

两者形成的必要条件都有坡度较大的山地。

(2)题,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首先分析四地的特点:

a位于地势相对较低的山谷地带;

b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山脊上;

c位于地势相对低平的位置;

d位于地势相对陡峭的山谷西侧。

海拔相对较高的山脊地带接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

谷地地区是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最大的区域。

——

读图,完成第1题。

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

C.震源较深D.位于板块内部

答案 A

解析 若n地发生地震,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从图中看,m地距离震中较远,故烈度较小。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7月前后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

基岩是较为完整的岩石,不易断裂破碎。

3.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防御措施主要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

4.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

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两次大地震(  )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地震的能量来源和海地、智利两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大多位于板块边界,但需要说明的是板块内部存在的断层也可以引发地震,如海地地震;

影响烈度的因素不仅包括震级,还包括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的抗震强度等。

5.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地形、降雨条件分析泥石流多发区的自然特征。

(2)图中A地山脉分布并不广泛,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

(3)图中B地并不是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泥石流多发区,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且多碎屑物质;

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

(2)①A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植被缺乏,地表多碎屑物质;

②气候特征大陆性强,降水变率大。

(3)①B地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水流;

②B地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松散物质。

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

①陡峭的沟谷;

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

③充足的水源。

在山区、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因风化作用,地表多碎屑物质,如果植被覆盖较差,水土保持能力弱,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基础过关]

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1~3题。

破坏程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房屋轻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砂冒水

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破裂

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③处可能为(  )

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

C.一洼池塘D.一座小山

3.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是(  )

A.泥石流B.瘟疫

C.海啸D.火山喷发

答案 1.A 2.B 3.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和表格信息可知,①处烈度最小,等震距应最大。

选择A项。

第2题,图中③处烈度在Ⅷ以上,比周围地区大,可能为一座城市。

选择B项。

第3题,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沿海地区,可能引发海啸。

选择C项。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1月4日6时36分在所罗门群岛(8.9°

S,157.3°

E)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据此完成4~5题。

4.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  )

A.火山地震B.水库地震

C.构造地震D.陷落地震

5.本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是由于(  )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该次地震为板块的交界处,是由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为构造地震。

第5题,由地震的位置及板块构造知识可知本地区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7.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答案 6.D 7.D

解析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

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

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8.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①陡峻的沟谷;

②大量松散物;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我国西南山区面积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9.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bf表示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

(3)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大到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__。

(4)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  )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5)地震易发区是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 

(1)震源 震中 震中距 

(2)减小 (3)bdecf (4)B (5)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解析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一点称为震中,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是离震中越1.5mm近越严重。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能力提升]

1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距离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

读“等震线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震源B.是震中

C.烈度最小D.震级最大

12.若甲地为震中(  )

A.震级a>

b>

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答案 11.B 12.D

解析 等震线是烈度相近各点所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位于等震线的中心位置。

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

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当地时间),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地震,至少有上百人死亡,还有数百人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

这是近5个月来,克赖斯特彻奇发生的第二起强烈地震。

据统计,1900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次。

1980年以来,发生5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有35次。

克赖斯特彻奇最近两次地震情况表

时间

震源深度

震中

死亡人数

当地时间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

6.3级

4千米

距市中心人口密集区约10千米

数百人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

7.1级

33千米

位于城市以西40千米

零死亡

(1)新西兰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什么?

(2)22日里氏6.3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建筑物受损,城市遭受重创。

新西兰总理在惠灵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0亿新西兰元(约合45亿美元)。

受此次地震影响,损失最大的经济部门是(  )

A.建筑业B.旅游业

C.牧业和渔业D.保险业

(3)比较表中该市两次地震资料,分析说明22日里氏6.3级地震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2)D (3)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市中心,地震波到达市中心距离短,穿越的地下岩层厚度小,地震能量抵达地面前被岩层吸收少;

地震来袭时,正值午餐时间,市中心商业区顾客人数众多,各种公共设施开放,以上三个因素巧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解析 第

(1)题,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

(2)题,保险业为此次地震损失最大的经济部门。

第(3)题,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震的时间等因素分析。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13年1月5日16时58分,美国阿拉斯加州克雷格以西海域发生里氏7.7级强烈地震。

据统计,阿拉斯加州几乎每年都有一次7级地震,每14年有一次8级或以上级别的地震。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阿拉斯加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2)该地7.7级地震来袭时,克雷格地区的居民应如何防御?

答案 

(1)阿拉斯加地区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

(2)在人员密集地区,应组织人员疏散;

在街上行走时,应用皮包等物品护住头部,迅速到开阔、平坦的广场或平地躲避;

在室内时,应躲避在墙角处。

解析 第

(1)题,可从阿拉斯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的角度来说明。

(2)题,地震的防御措施应结合不同的环境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