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26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化五百年历史Word下载.docx

东端在吕田的三村以东约4公里处,为东经114。

04’,西端在鳌头的珠河围以西约2公里处,为东经113。

17’,白东至西跨经度47’,相距80公里;

南端在太平的秋枫洞以南约2公里处,为北纬23。

22’,北端在吕田的莲麻坝以北约5公里处,为北纬23。

56’,从南至北跨纬度34’,相距63公里。

北回归线横穿从化南部太平镇。

2004年总面积1985.26平方公里,105国道、106国道及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市境南北和西部。

【从化地势】

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梯状。

地貌形态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阶地和水域,山地占总面积39.22%,丘陵占30.19%,平原占14.76%,台地占10.62%,阶地占3.12%,水域占2.82%,是广东省山区县之一。

北部群山起伏,草木丛生,终年流水不断。

从化常年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辖区内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6℃。

受地貌影响,以良口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气候特征略有差异。

降水量变化复杂,受地形影响,湿润水气冷却产生的大量降雨受高山所阻,在辖区内持续时间延长,加上台风过境或受台风环流影响所造成的大雨到暴雨,使区域内降水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930.8毫米。

气象灾害有水灾、低温冷害、冰雹等。

辖区内主要河流有流溪河、潖江河、莲麻河,其中流溪河在辖区内全长113公里,发源于东北部,穿越丛山,汇集各条支流顺势而下,蜿蜒百多里,滋润大片土地,大小河流沿岸覆盖着四季常青的植被。

地底下蕴藏的矿产资源有钨、钽铌、铅锌、瓷土、钾长石等48种,温泉风景区更以含氡热矿泉蜚声海内外。

【建置沿革】

从化古属番禺。

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县,属广州府。

清袭明制。

民国期间,先后属粤海道、直属广东省、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

1949年10月13日,从化县全境解放,隶属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划归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

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为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

1959年1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

1960年9月,改属广州市。

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新分为两个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仍属广州市。

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仍属广州市,至2004年不变。

【政区人口】

1979年,从化行政区划设公社13个,辖生产大队218个,全县总户数7.08万户,人口36.43万人。

1983年11月,撤销公社,改设区公所13个和镇1个。

1987年1月,撤区建乡镇,设镇政府9个和乡政府3个,辖村委会212个、居委会21个。

1994年3月,撤县设市,全市设镇15个、村委会210个、居委会22个。

2004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为太平、良口、温泉、吕田、鳌头5个镇和街口、江埔、城郊3个街道办事处,辖村委会222个,居委会39个,至年末全市总户数16万户,人口53.38万人,人口比1979年增长46.53%,其中80岁以上7895人。

(二)】

1979年,从化经济属传统的农业经济,以集体种养业为主,农业增加值占全县GDP(国民生产总值)69.68%;

工业基础较薄弱,以国有工业为主体,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13.叭%;

商贸业以国合商业为主体,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490万元;

全年GDPl.31亿元,人均306元,财政收入1038万元,是广东省贫困山区县之一。

80年代,县委、县政府坚持开放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m现一批种养专业户;

工商企业实行各种承包经营责任制,全县经济有较大发展。

1987年,全县人均GDP首次超千元。

至1989年,全县GDP增至5.11亿元,比1979年增长近3倍。

其中农业占39.66%,工业占33.84%,第三产业占26.5%,三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财政收入5600万元,比1979年增长4.4倍。

90年代至2004年,从化经济在深化改革中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90年,从化经济产业结构中,农业从长期占第一位退为第二位。

1992年,县委、县政府做出“以旅游为龙头的经济发展战略”决定;

同年7月,举办首届荔枝节,此后每年举办一次,以荔枝为媒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1993年,全县有193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2万元,在全省31个贫困县中率先摘掉“贫困”帽子。

2000年,全市人均GDP首次超过万元。

2003年3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环境立市、科教兴市“战略。

至2004年,全市GDP82.63亿元,人均1.54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17倍和11.6倍,工业总产值达129.50亿元,成为从化经济的主体,财政收入增至9.54亿元,比1989年增长16倍。

城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城乡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委、市(县)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93年国家邮电部公布从化成为邮政设施建设百强县之一,名列第六十二位。

1994年1月,完成105国道8车道改造任务。

1996年,改造106国道从化路段(街口至龙潭,后改称355省道)竣工通车。

1999年,市委、市政府做出改造村级公路的决定,至2001年3月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

至2004年,农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客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五通工程”,以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为重点,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

改造七大灌渠实现硬底化,每年节约水资源2600万立方米,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加固蓄水工程使22.5万亩农田受益;

全市人均年用电1714千瓦时;

全市电话用户60.64万户(含移动电话50万户),平均每人拥有电话1.14部;

农村实施改水工程,饮用自来水农村居民28.95万人,占农村人口70.5%。

【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专业化、产业化】

70年代,农业是全县经济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主。

1979年,农业增加值9147万元,占全县GDP的69.68%。

在传统种植业中,粮食种植面积占84.5%,为第一位;

花生占6.94%,为第二位;

水果占6.07%,为第三位;

蔬菜和其他占2.49%。

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大批种养专业户,农业生产开始向商品生产方向发展,至1985年全县从事各种农业专业生产人员近万人。

198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四年把树种下,八年绿化从化”的号召,出现一批林业种植专北户,至1990年全县基本消灭荒山,提前绿化达标,森林覆盖率升至64.34%,1991年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90年代中后期,农业不断深化改革,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建立一批蔬菜、水果、养殖基地,199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从化为荔枝生产基地。

至1998年,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项目132个。

至1999年,全市农业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种植业中粮食仍为第一位;

水果成为种植业第二大产业;

蔬菜升为第三位。

2000-2004年,坚持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三高”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至2004年,全市农业机耕面积占七成,各类上规模的农业种养加工专业户600户,农业龙头企业11户,完成13个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全年农业增加值增至12.11亿元,占全市GDP14.65%。

种植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形成水果、粮食、蔬菜三业鼎立,其中水果种植面积占种植业36.05%,升为第一位;

粮食占31.54%,从长期占第一位退为第二位;

蔬菜占22.01%,居第三位。

【深化改革,创办园区,工业成为经济主体】

1979年,全县工业息产值6900万元,其中国有工业占68.49%;

集体工业占31.51%,主要工业门类有纺织制衣、化学、建材等8类。

80年代开始,县内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国有工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开办一批二轻骨干企业,乡镇工业迅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先后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明珠工业园,各镇相继开办工业园区11个,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园区工业成为从化工业主体,带动全市工业发展。

私营和个体工业规模从小到大,外资工业同步快速发展。

1989年,全县工业产值6.14亿元,其中国有工业占41.11%;

集体工业占30.87%;

私营个体工业占28.02%,形成国有、集体、私营个体工业齐发展局面。

90年代至2004年,深化工业体制改革,国有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法人企业管理制度,中小国有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内部改革更加深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加快了一批较具规模的化学、医药、塑料制品、摩托车、工艺玩具工业企业落户从化,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

1990年,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1992年,县政府制定《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国营工业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意见》,改革企业用工、产销、分配、管理等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

2000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市39户工业企业转制为私营个体LI_i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法人企业。

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以引进外资和横向联合等方式,重点发展较大规模的非公经济工业项目。

鳌头镇西部工业走廊建设加快,人和、聚宝、岭南、龙星4个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至2004年,已人驻企业613户,年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0户,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近9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32%;

累计引进工业项目85个;

主要工业门类有摩托车、化工、医药、塑料制品、陶瓷建材、电子、家具、工艺美术品等14类;

摩托车行业、工艺品和精细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全年工业增加值44.31亿元,占全市GDP53.65%,工业产值连续5年占比50%以上,成为从化经济的主体。

【改革流通体制,促进城乡市场繁荣】

1979午,流通领域以国合商业为主体,按计划采购供应,全年商品购销总额1.68亿元,有农贸集市11个,年集市成交额1141万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0万元。

80年代,国有商业率先开放改革,凭证计划供应商品逐步减少。

国有、集体和供销商业仍然是物资和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1982年,全县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家用电器成为热销商品。

1989年,全县商品购销总额增至7.46亿元,比1979年增长3倍;

集市成交额1.6亿元,比1979年增长1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亿元,比1979年增长4.5倍。

90年代至2004年,流通体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深化改革,市场全面放开,商业购销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国有和集体商业逐步从一般性流通领域中退出,私营和个体商业的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占主导地位。

经营业发生变化,市场繁荣,品牌经销店、连锁店、总代理店、加盟店日益增多,一些国际品牌如安利、雅芳等采用直销形式m现在辖区内商品市场;

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以旅游为龙头产业,兴起旅游开发热,先后开发10个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资、交通器材、建筑材料,冢用电器等消费。

至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元。

2003年,商品购销总额57.27亿元,为历史最高纪录。

至2004年,全年商品购销总额55.23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28.7亿元,均比1989年增长6倍。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委、市(县)政府重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市(县)经济总体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使从化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取得同步的发展。

文化部门坚持文艺、电影、图书下乡服务,开辟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乡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开办电台、电视台,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创作具从化特色电视节目;

坚持教育改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学校实现课室楼房化;

科技部门引进科技人才,培训科技人员,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

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开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

体育设施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获广东省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

【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1979年,县文化局办有《从化文艺》,全县经营文化用品摊档51个,专业、业余剧团和宣传队63个,13个公社均设有文化室,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唱山歌、看电影和文艺表演。

县内只有有线广播站,全县生产队通播率95.73%。

80年代,改革文化体制,发展私营个体户经营文化项目,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文化各项事业有所发展:

县文化中心落成对外开放,成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建县图书馆落成对外开放。

90年代至2004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并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项目:

先后举办大型民间艺术巡游、艺术节、大型彩车艺术大巡游、大型舞蹈专场、广场综合文艺展演、锦绣从化形象新星大赛、大型团体艺术体操表演等大型文艺活动;

县档案馆成为省一级档案工作达标单位;

进行3次文物普查,钱岗广裕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3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

至2004年,全市经营文化项目网点增至352个,各镇、街和村、居委均建有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更为活跃,具从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鲤鱼、掷彩门、放土炮、唱山歌等。

开办电视台,建起风云岭广播电视微波站,全市共铺设光纤主干线250公里,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至2004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8.0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50.6%,有线电视节目共20套。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1979年,全县有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242所,全年投入教育经费按全县人口平均14元。

198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办好我县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普及小学五年教育;

1985年9月,县委、县政府做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的五项措施》,实行三级办学体制;

县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兴起集资办学热潮,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90年代至2004年,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市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

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全市基础教育以市统筹为体制;

教育经费每年递增,学校全部实现楼房化,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江埔、鳌头、龙潭、吕田镇率先成为教育达标镇。

至2004年,全市有幼儿园58所、小学192所;

适龄儿童入学率99.9%;

中学27所,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9.7%;

普通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全市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大专以上上线率增至85.2%;

全年教育经费投入2.77亿元,全市人口平均517.03元,是1979年的36.9倍。

至2004年,先后有9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落户从化办学。

【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1979年,全县有县属医疗卫生机构5家,公社、镇级卫生院14家,大队卫生站192个;

全县有卫技人员1195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2.78人;

同年12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协议,在从化建立国内第一个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

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有63%的农民参加。

1985年,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承包经营,医务人员允许停薪留职;

1986年,开放医药市场;

开展地方病防治,先后消灭或控制地氟病、碘缺乏病、疟疾病、丝虫病;

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制度;

全县把防治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肺结核的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

90年代至2004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引进卫技人才,实行卫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先后建成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化市血站;

全县医疗单位引进技术骨干,添置现代化医疗设备,落实业务用房,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

1997年,从化获广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县称号,并获省级“爱婴市”称号。

至2004年,从化有市属医院6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间),镇级医院12家,村级卫生站184个,有外驻单位医院6个,有厂矿、学校、计生对外门诊部38个,个体开业医疗点30个;

全市卫技人员增至2490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3.87人;

在临床中,市属医疗单位对疾病诊断符合率99.5%、治愈好转率92.1%、死亡率下降至0.5%-1%;

全市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99.2%。

同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有53.9%的农民参加。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1979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648人,全县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近2人,全年科技经费仅8000元。

80年代,重视引进和培养,全县科技人员增长近1倍;

1984年,实施《从化县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奖励各行各业的科技成果。

90年代至2004年,科技改革不断深入:

市科委先后作出5项科技发展规划;

加强部门合作开展星火计划培训,面向农村、农业,培训农技员、重点户、专业户、农村青年,开展“科技进步月活动”和科普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2004年,全年科技经费增至800万元;

至2004年,全市获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级科研立项121项,获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全市有各类科技人员2.13万人,全市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40人;

从化市政府门户网站设61个子网站,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获全国先进县称号】

1979年,全县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310个,群众体育活动主要是球类、田径、游泳、棋类等项目。

80年代,体育设施增加,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成果:

1983年,建成2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运动场和河滨泳场;

1986年获省和广州市体委授予的“长跑之县”称号;

期间先后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212次。

90年代至2004年,体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有新发展;

1995年7月获“广东省体育先进县”称号;

1996年9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

1998年开始,每逢春节开展体育集市活动,年均有8000多人次参加,期间举办各种体育比赛56次。

至2004年,全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880处,全市经常坚持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45%。

从化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和广州市的举重、摔跤、击剑、射箭、田径等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

【(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

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

1979年,全县企事业用工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制度,共有职工1.66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占73.49%。

1984年,改革企业用工制度,新招聘职工实行合同制。

1995年,全市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均改为合同制,至2000年5月完成改制,全市共有合同工1.2万人。

2002年6月,在河滨南路42号建成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从化分市场,劳动就业实行市场化管理。

【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

1994-1998年,市内企业转制或转产,全市下岗职工有2706人,市劳动管理部门组织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丁再就业或白谋职业。

2002年,建立从化市劳动力市场,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各镇、街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联合大型企业多次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

2003年,市劳动管理部门把下岗职工纳入失业人员统一安置,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共5248人,萁中下岗职工占22.4%。

2004年,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538人,就业率3.73%,首次控制在广州市规定的指标4%以内。

1979-2004年,从化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风灾、旱灾、冰冻灾害共10次,造成大量财物损失,每逢灾害各级党政领导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市先后共发放救灾款3640万元和大批救灾物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民心工程”,常抓不懈。

2004年共举办8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6000多人是直接或间接由市劳动局组织劳务输出。

【关注民生,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79年,县内企业实行退休制度,退休人员有退休养老金。

80年代,改革养老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1985年,先后建立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

1995年,全市用工改为合同制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规定任何经济性质的企业用工,均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建立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每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280元。

至2004年,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单位1267个,参保人数11.69方人,全年征收各类保险金1.01亿元,支付各类保险金5006万元。

其中参加养老保险4.2万人,征收养老基金9137万元,支付养老金4447万元;

参加失业保险金3.39万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590万元,支付失业金447万元;

参加工伤保险2.46万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20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49万元;

参加生育保险1.63万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11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63万元;

全市实行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433户1174人、农村5921户1.71万人享受,共发放低保金483.9万元。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1979年,从化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职工人均年工资77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3元。

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私营个体工商业兴起,商品丰富。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人民生活温饱有余,一般家庭追购“单车、衣车、风扇、手表”,当时称四大件。

90年代,农村建立种养基地,发展“三高”农业,创办一批具规模的工业企业;

市场开放,购销两旺。

经济发展为城乡人民改善生活创造条件。

人民生活追求发生巨大变化,城镇居民追求“洗衣机、彩电、空调、音响”四大件,农村居民追求衣着讲究、食品多样化,居住建楼房、出行摩托车代步,办婚嫁喜事讲排场。

2000-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