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30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诊断性测试 文综历史Word格式.docx

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良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答案】A

考察古代中国政治——世卿世禄制,必修一。

材料反映了贵族地位下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世卿世禄制被打破,贵族地位开始下降。

11.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

“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考察近代世界的文化——文艺复兴,必修三。

材料强调文艺复兴是中世纪的结束,即结束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对人性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之一,CD为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和影响。

1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宗教改革与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下列观点,其中符合宗教改革的是

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④回到《圣经》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C

考察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必修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名言,“用理性的武器扫荡一切权威”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3.2012年12月18日,从英国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右图)。

按照英国的惯例,下列各项判断最有可能成立的是

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时代已经结束;

B.英国国王成为议会决策者中的重要一员

C.英国国王成为英国各个政党的公共领袖

D.英国国王出席会议但却没发表任何言论

【答案】D

考察近代西方政治——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必修一。

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退出内阁,“统而不治”,一直延续到今天,所以即使英国女王出席内阁会议,也应该不发表言论,尊重内阁权力。

14.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其中“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

C.由愚昧、专制走向民主、科学D.、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察近代中国的政治——五四运动,必修一。

中国历史的两次巨变:

一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所以第一次巨变指A。

15.18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

后来它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

后来,某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

A.经济民族主义B.自由放任主义

C.凯恩斯主义D重商主义

考察近代世界的经济——凯恩斯主义,必修二。

材料体现了提倡消费,反对节俭的主张,符合凯恩斯主义,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扩大政府支出和消费。

16.清末以来,美_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

以下哪一项最能反映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世界霸主,科技腾飞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D.政治典范,民权稭模

考察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必修一。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仿效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民国初年美国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应该是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2013年3月份诊断性测试

历史试题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10大题.其中26~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必做部分

28.(22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

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

……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有人说: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

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

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

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10分)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

(6分)

【答案】

(1)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中心地位。

欧洲经济崩溃,政治经济受制于美国;

殖民地纷纷独立;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任答两点);

(2)原因:

东欧:

苏联的扶持;

经互会的成立;

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西欧:

美国的扶持(马歇尔计划);

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经济政策的调整。

影响:

加剧了欧洲两种制度的对峙;

冲击了两极格局。

(3)促进了全球化的扩展;

美国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世界格局相对平衡被打破,世界形势局部动荡。

(1)问材料的核心观点“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即二战后欧洲走向衰落,丧失世界政治格局中心地位;

史实结合二战中欧洲各国普遍衰落、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回答;

(2)问注意东欧与西欧分开回答,从分别从各自的内外两方面原因回答;

影响主要是消极上东西欧对峙加剧,另一方面冲击了两极格局;

第(3)问首先明确该事件指什么,然后谈影响,考察东欧剧变、苏联解题的影响。

29.(14分)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

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

(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

(3分)

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

《说文》中载:

“城,以盛民地”。

“市,买卖之所也。

”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

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陚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

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5分)

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

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

……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

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1)宋代大批了坊市界限,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

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

(2)关系:

市从属于城;

城的分量大于市。

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

到宋朝,城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

(3)经济:

虽严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但私人海上贸易频繁;

思想:

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和传教士。

评述:

使中国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

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1)问考察两宋、明清工商业发展的史实,两宋时期体现在:

宋代大批了坊市界限,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则表现为:

(2)问概括材料“‘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即市从属于城;

唐之后城市发展结合两宋、明清城市发展特点回答;

第(3)问考察闭关锁国政策,表现结合史实回答即可,其影响从丧失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

阻碍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等方面回答。

[选做部分]

34.(10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魏源的《海国图志》在曰本引起极大反响,数年间刊印的各种版本达22种之多,被誉为“田武夫必读之书”。

然而,《海国图志》在中国却不被重视,仅有三个版本。

1862年,曰本维新志士高杉晋作到上海考察,发现该书竞然绝版。

——中国国学网

材料二(日本)福冷请吉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著述颇丰,影响巨大。

他每出一本书,“天下少年就群起遵从”,“父不能制子,兄不能禁弟”。

他所著的《劝学篇》总机销售了340万册,平均每10秦日本人中就有一人读过这本书,一直有人尊称福泽谕吉是所有日本人的老师。

一一王建《中日两部<

劝学篇>

之比较》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和福泽谕吉为代表的日本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

(2分)

(2)根据上述材料所给的角度,评述材料中的现象与改革的关系。

并据此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在这方面的差异。

(4分)

(3)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个改革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请按西方改革的模式设计除政治经济改革之外的其他改革内容。

(1)不同:

中国仅注重学习西方技术,日本更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改革与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息息相关,思想解放的广泛性和力度强能促使改革成功,否则影响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夭折。

差异: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和维新之时,国人所接受新思想具有广泛性和一定深度,而中国虽然有西学渐进,但受新思想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极其有限。

(3)更新社会舆论(近代文化、教育、传媒);

更新社会风气(抛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生活方式)。

(1)问中国地主阶级抵抗派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日本在学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政治制度;

(2)问考察思想对政治事件的影响,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改革前、改革之时思想解放的程度,日本广泛深入,中国相对有限;

第(3)问政治经济之外的改革主要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若改革应注意更新社会舆论,更新社会风气等。

35.(10分)

【战争与和平】

:

材料一世界上最不平静的半岛一一朝鲜半岛,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易燃的地区之一。

一家日本媒体将朝鲜半岛比喻为“危险的大国竞技场”,而另一位专家说,大国权力政治的行使埋下了朝鲜问题的祸根,但同时也约束了这一祸根的恶化。

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朝鲜半岛一一高危之下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60多年前中、美两国出兵朝鲜半岛这个“危险的大国竞技场”的原因。

(2)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

(3)历史总是让人惦记,60多年后的朝鲜半岛今天依然不太平静,尤其是朝核危机。

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更是加剧了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世#的紧张局势。

在当前新的世界形势和条件下,针对材料中“在这个多方利益博弈的舞台上,剧终会是和平吗?

”这个问题,请论述一下你的看法。

(1)美国: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它仇视社会主义;

从经济利益方面看,它要维护本国在东亚的利益;

从全球霸权政策看,控制朝鲜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

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新中国政权;

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国朝鲜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4分,答出4点即可)

(2)从战争的起因看: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

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

(3)一方面,今天的时代主题已经发生变换。

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联合国等维和国际组织在国际冲突等问题上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狭隘民族主义、地区霸权主义、历史遗留问题等又严重威胁着朝鲜半岛的和平。

 

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道路艰难而曲折。

(1分)

(1)问美国出兵原因从社会意识形态差异、经济利益和美国推行的霸权政策方面回答;

中国出兵需要从国家安全、社会形态等方面作答;

(2)问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注意考虑朝鲜战争起因、过程、结果的特点和世界格局的关系;

第(3)问应注意从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当今世界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对于朝鲜核试验,既要从时代主流分析,又要注意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