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4309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概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全年平均气温23.2℃,比历年平均值(22.5℃)偏高0.7℃,除3月平均气温偏低及6月平均气温持平外,其他各月平均气温均偏高,其中9月为历年同期最高,11月平均气温更成为历年同期新高;

年最高气温为37.3℃,出现在7月19日;

年最低气温为3.4℃,出现在1月1日;

当年出现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6天,比历年平均(3.6天)偏多2.4天;

出现日最低气温≤5℃的低温日数为1天。

(三)日照时数较往年缩短。

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574.3小时,年日照百分率36%,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59.5小时,为历史最低值。

(四)相对湿度偏低。

全年平均相对湿度70%,比历年平均值(77%)偏低7%,为历史上最干燥年份。

年最小相对湿度11%,出现在12月。

(五)主要气象灾害:

大雾,全年累计大雾日数4天,分别出现在2、4月,自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深圳市第二次出现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天气;

寒冷,全年受4次强冷空气影响,分别出现在1月初、2月中旬、3月中旬和4月中旬;

高温,全年高温日数为6天,3天出现在7月,1天出现在8月,1天出现9月,1天出现在10月初,其中9月22日最高气温为35.6℃,10月2日最高气温为35.2℃,均为历年同期的最高气温极值;

热带气旋,全年受6个热带气旋的影响,其中7月的“海棠”、“天鹰”,8月的“珊瑚”,9月的“达维”均带来暴雨,“珊瑚”、“韦特森”、“达维”和“龙王”带来八到九级的瞬时大风;

干旱,全年降水量偏多,但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秋冬春连旱天数达170天,属重度连旱年景,9月28日~12月31日期间又出现了持续95天的中度秋冬连旱;

灰霾,深圳市仍然频繁出现灰霾天气,全年灰霾日数为134天,较上年减少了43天,为历年第二高值。

三、行政区划

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将原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同年11月改为省辖市。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并恢复宝安县建制。

1988年国务院批准深圳市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相当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1993年,撤宝安县建制改为深圳市属的宝安、龙岗两区。

1997年10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增设盐田区,至此,全市共辖6个区:

特区内4个区,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特区外两个区,即宝安区、龙岗区。

2003年10月30日,《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的意见》颁布实施,原为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转为城区,撤销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同时撤销村民委员会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派出机构,受政府委托行使管理社会经济的职能。

第二节经济发展

一、综合经济

2005年,深圳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4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9.87亿元,下降20.4%;

第二次产业增加值2580.82亿元,增长17.9%;

第三

次产业增加值2336.21亿元,增长11.6%。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60507元,增长11.5%。

按现行汇率计算,本地生产总值达到609.31亿美元,人均GDP7483美元。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6556元,增长10.9%。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000亿元和4000亿元,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16.3%,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4.3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分别为-9.3%、19.1%和13.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

0.7︰49.7︰49.6发展为0.2︰52.4︰47.4。

200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中,食品类上涨4.5%,其中粮食上涨3.1%,植物油下降2.2%,肉禽及制品上涨3.3%,水产品上涨8.5%,鲜菜上涨16.0%,鲜果上涨2.5%,在外用膳食品上涨2.6%;

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4%;

衣着类上涨3.2%;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6%;

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9%;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8%;

居住类上涨3.6%。

2005年,全市生产价格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呈逐季走低趋势,各季度涨幅分别为8.7%、6.2%、3.7%和2.0%,全年累计上涨5.1%。

2005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7%。

2005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76.2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

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有2.90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7万人次。

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37%,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工业企业赢利能力有所下降;

人口机械增长过快;

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二、农业

200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0.62万亩,比上年下降27.8%。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16万亩,下降70.4%;

产量599吨,下降70.5%。

菜播种面积10.41万亩,下降24.5%;

产量14.17万吨,下降13.0%。

水果播种面积14.92万亩,下降0.9%;

产量2.58万吨,下降7.9%。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5万亩,四旁植树65.45万株。

水产品养殖总面积4792.08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893.3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898.71公顷。

水产品总产量8.18万吨,比上年下降15.4%。

其中,海产品7.46万吨,下降15.9%;

淡水产品0.72万吨,下降10.0%。

海洋捕捞产量4.85万吨,下降20.0%。

全年鲜活产品出口额8.56亿港元,比上年下降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4%,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下同)增加值227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50.93亿元,增长19.7%;

集体企业3.07亿元,下降3.9%;

股份合作企业1.68亿元,增长6.7%;

股份制企业614.44亿元,增长14.2%;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583.11亿元,增长21.8%。

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1630.78亿元,轻工业增加值642.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8%和11.8%。

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5%。

工业出口进一步扩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32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其中,出口交货值5954.94亿元,增长27.2%,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63.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885.2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824.17亿元,增长52.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7.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0.6%,实现利税总额增长10.8%。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6466元/人,增长6.5%。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2.5%,下降0.3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8.66亿元,比上年下降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在全社会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99.83亿元,增长19.7%。

基本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明显回升;

房地产开发投资418.76亿元,下降3.6%;

更新改造投资114.21亿元,增长29.8%;

其他投资43.32亿元,下降37.6%。

由于2005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降,使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39.7%下降到35.6%。

从投资的行业看,第一次产业投资0.23亿元,比上年下降86.1%;

第二次产业投资372.49亿元,增长45.2%,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65.70亿元,增长52.7%,占全社会投资的31.1%;

第三次产业投资803.41亿元,下降3.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投资154.08亿元,增长56.7%;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26.69亿元,增长95.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投资3.05亿元,下降36.3%;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业投资32.47亿元,下降12.4%。

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中,机卡分离数字电视接收机、平湖垃圾发电厂二期、平湖物流基地、华翰科技工业园、6英寸0.35微米锗硅集成电路芯片等重点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

主要竣工的有地铁一期、会展中心、赤湾港13#泊位、罗湖口岸/火车站综合改造、招商银行金融电子研发中心、福华德电厂扩建等项目。

2005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3402.00万m2,比上年增长9.0%,其中住宅2424.28万m2,增长7.4%;

商品房竣工面积644.09万m2,下降36.4%,其中住宅468.07万m2,下降39.4%。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与旅游

交通邮电业快速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35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港口生产良好。

2005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

“十五”期间,深圳港口业发展迅速,全市港口泊位由2000年的127个增加至2005年的14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由38个增至56个。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32.3%,在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由2000年的第十一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四位。

深圳机场已开通国内航线90条,国际航线18

条。

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574.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机场货物吞吐量55.05万吨,增长11.1%。

2005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20.80亿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6%。

全年订销报纸1.86亿份,订销杂志0.12亿份,收寄函件1.43亿份,特快专递807.46万件。

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647处。

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57.00万门,增长10.1%;

固定电话用户465.28万户,增长14.7%。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1671.00万门,增长35.9%;

移动电话用户1292.00万户,增长31.0%。

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212部。

国际互联网用户由2000年的59.77万户发展到2005年的276.20万户。

旅游业保持增长态势。

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142.8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海外游客616.45万人次,增长10.1%;

国内游客1526.38万人次,增长10.4%。

在过夜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120.24万人次,增长14.3%;

港澳同胞445.31万人次,增长9.4%;

台湾同胞50.90万人次,增长6.9%。

全年旅游外汇收入20.09亿美元,增长12.4%。

宾馆、酒店、度假村开房率6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年经过一线口岸入出境人数1.59亿人次;

入出境交通工具1494万辆(艘)次。

经特区管理线

进入特区人数3.97亿人次;

车辆1.25亿辆次。

六、国内贸易

2005年,全市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8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11.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近四年来增长速度首次赶上了GDP增长。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58.17亿元,增长15.2%;

餐饮业零售额179.50亿元,增长13.6%。

全年商品销售总额29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中,十大类商品除书报杂志类下降6.1%外,其余均有增长。

其中,汽车类增长56.7%,金银珠宝类增长32.4%,体育娱乐用品和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34.2%和31.2%,服装和食品类分别增长16.5%和15.0%,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4.8%,通讯器材类增长9.7%,日用品类增长1.9%。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28.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

其中,出口总额1015.18亿美元,增长30.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3%,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2.6%;

进口总额812.99亿美元,增长17.1%。

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全年深圳产品对香港出口450.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9%,占出口总额44.4%,提高0.5个百分点;

对美国出口219.44亿美元,增长27.5%,占出口总额21.6%,下降0.5个百分点;

对新欧盟出口119.10亿美元,增长28.9%,占出口总额11.7%。

此外,增幅较大的有对尼日利亚出口增长164.2%;

对印度出口增长112.0%;

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增长25.8%。

全年深圳远洋贸易出口额达358.75亿美元,增长51.6%。

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

在出口总额中,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0.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3%,占全市出口总额46.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在出口总额中,全年机电产品出口755.41亿美元,增长27.9%,占出口总额的74.4%,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69.38亿美元,进料加工贸易出口623.6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0.3%和35.4%,其占出口总额比重,一般贸易由上年的13.6%提高到16.7%,进料加工贸易由59.2%提高61.4%;

三来一补贸易出口130.90亿美元,下降4.7%,其他贸易出口91.28亿美元,增长21.7%。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民营企业出口137.87亿美元,增长93.3%,占出口总额比重由

上年的9.2%提高到13.6%;

“三资”企业出口675.84亿美元,增长32.6%;

国有企业出口201.47亿美元,增长2.1%。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2.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4%;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9.69亿美元,增长26.3%。

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14家。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9.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9.5%;

完成营业额21.43亿美元,增长64.1%。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2005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增收63.56亿元,是“十五”期间增收最多的一年。

其中各项税收346.51亿元,增长15.5%。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9.16亿元,增长58.7%。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16.39亿元,增长12.9%。

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0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年末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78.16亿元,比年初增长19.3%;

全市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68.04亿元,按可比口径(以下分类贷款亦同)计算,比年初增长18.8%。

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1791.49亿元,比年初下降12.9%;

中长期贷款3041.21亿元,比年初增长31.0%。

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43.8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80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68.53亿元,比年初增加196.86亿元。

全年累计现金支出10904.83亿元,现金收入9795.69亿元,货币净投放1109.1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34.99亿元。

2005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544家,上市股票586只,比上年增加8只。

其中,A股531只,增加9只;

B股55只,减少1只。

总发行股本2133.65亿股,增长6.5%;

总流通股本934.30亿股,增长13.6%。

上市公司市价总值9334.15亿元,下降15.5%。

上市公司流通市值3875.91亿元,下降10.6%。

全年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3275.85亿元,下降19.2%。

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2037.89亿元,下降21.6%;

B股总成交金额386.68亿元,下降25.1%。

总成交股数2637.14亿股,增长18.8%。

全年保险机构(含外资机构,下同)保费收入10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在各项保费收入中,财产险48.49亿元,增长11.4%;

人寿险46.62亿元,增长17.5%;

健康险6.57亿元,增长35.0%;

意外伤害险4.71亿元,增长21.7%。

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8.63亿元,增长16.6%。

其中,财产险支出22.35亿元,增长16.4%;

人寿险支出3.69亿元,增长15.4%;

健康险支出0.98亿元,下降11.2%;

意外伤害险支出1.62亿元,增长54.2%。

表1-1深圳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略)

表1-2深圳市历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略)

第三节社会发展

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27.75万人,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加26.95万人(注:

常住人口口径包括:

居住在本街道,并已在本街道办理本市户口登记的;

已在街道居住半年以上,户口在本街道以外的;

在本街道居住不满半年,但已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

居住在本街道,户口待定的;

原住本街道,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暂无本市户口的),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4%。

其中,户籍人口181.93万人,增加16.80万人,增长10.2%,占常住人口比重22.0%;

暂住人口645.82万人,增加10.15万人,增长1.6%,占比重78.0%。

户籍人口出生率12.64‰,比上年增加1.06个千分点;

死亡率1.41‰,增加0.04个千分点;

自然增长率11.23‰,增加1.02个千分点。

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16.75亿元。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2476元,比上年增长1.7%。

根据600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94.40元,比上年增长8.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11.88元,增长9.7%,实际增长8.0%。

恩格尔系数为33.4%。

年末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31m2。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9.38亿元,比年初增加603.99亿元,增长23.0%。

年末全市有352.75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43.18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11.7%;

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69.58万人,增长16.5%。

二、教育和科学技术

至2005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1380所,比上年增加56所;

毕业生20.81万人,招生数29.02万人,在校学生数104.7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8.4%、11.5%和10.3%。

年末全市有幼儿园744所,比上年增加45所;

在园幼儿14.77万人,增长9.4%。

有小学358所,比上年减少20

所;

在校学生56.63万人,增长7.6%。

有普通中学245所,比上年增加29所;

在校学生24.05万人,增长13.9%。

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2%。

全年普通高校招生1.50万人,增长4.1%;

毕业生0.91万人,增长44.5%;

在校学生4.53万人,增长9.8%。

年末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9.10万人,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0.5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2%和30.6%。

全年落实科技研发资金6.00亿元,共支持科技项目481个。

到2005年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44家,登记科技成果355项。

深圳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全年专利申请量20940件,专利授权量8983件,分别增长40.4%和16.1%。

三、文化广播电视出版、卫生和体育

2005年,全市文化系统共获省级以上奖项545项,其中,国际级奖84项,国家级奖227项,省级奖234项。

开展了第六届“深圳读书月”活动,参与群众达650多万人次。

全年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98场,艺术表演场所艺术演出462场。

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724个,组织群众文艺活动3503场(次)。

年末全市拥有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座,博物馆、纪念馆19座。

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98.60万册(件),总流通人次576.20万人次。

博物馆举办展览近50个,参观人数达43万人次。

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台2座,有线广播电视站20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公开发行报纸13家,公开发行期刊40家。

全年出版图书565种。

2005年末,全市有卫生医疗机构1063间,其中医院97间。

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6824张,比上年增加1755张,增长11.6%,其中医院病床15577张,增加1391张,增长9.8%。

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增长12.2%。

全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完成诊疗量4054.90万人次,增长15.4%,其中处理急诊370.60万人次。

收治住院病人54.70万人次,增长11.6%。

病床使用率79.9%。

出院病人治愈率为64.5%。

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和社区健康中心建设加快。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成年人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体育锻炼者占1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市民体质水平达到优秀、良好、合格的分别占12.2%、37.2%和38.9%。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市建城区面积713km2。

全年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329.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8%。

全年全市用电量440.21亿千瓦时,增长12.8%。

全市自来水日供应能力534.30万吨,全年供水总量13.95亿吨,增长3.3%。

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99.9%。

全市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8708辆,其中,大巴6091辆,中小巴2312辆,出租汽车10305辆。

大中小巴营运线路366条,线路总长度9850km。

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人数15.05亿人次,增长0.7%。

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0%。

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率98.1%。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