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40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历城中学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莱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

酒席正酣,突然一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

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

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

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

真是的——张大鼓!

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

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没放鞭炮不能离席)。

坐席的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

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省城回的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

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

这位大哥休要怪,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哪——哪字拖得长,悲悲切切。

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

小鼓一击云板响,各位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

(转说词)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我唱的是一曲孝子戏,孟宗哭竹那一呀场。

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个是卖身葬父,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⑧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而是皱眉喘息的孟母,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

在他虚拟的动作里,寒风怒号,冬竹摇曳。

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

一时间端菜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

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

张大鼓双手合拳:

“有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⑨一曲终了,满座哗然。

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

我霎时明白他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

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他老师。

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几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生来敬酒。

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

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

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某些工作还存在着歧视。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父亲为了可怜他,为他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

C.小说的主人公张大鼓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的鲜活,他讲课生动,说书精湛,为人乐观,知恩图报。

D.作品中“我”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也寄寓了“我”对张老师的敬佩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描写张大鼓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最终打了一辈子光棍。

暗示了人物命运不幸的一面。

B.小说中张大鼓年轻时说书可风光了,粉丝方圆几十里。

可是不久,他却又因说书远走他乡。

前后对比,对现实具有讽刺性。

C.小说中环境描写:

说明了故事背景,也衬托了后文张大鼓在此处冒雪顶风说书的人物形象。

D.小说中乡里书记喜欢听书,说是曲艺,可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失去了民办教师的资格。

3.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⑧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句“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的表达效果。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

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

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

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

《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

未来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

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

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

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

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

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

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

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

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

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空巢老人中有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当前中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看,短片拍摄的目的之一是要警醒冷落独居老人的子女们,希望他们继承并弘扬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B.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的问题,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维护的问题。

7.结合材料,概括说明除政府、社会需做出努力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来缓解空巢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

李娟

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

我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去看望木心先生。

十三岁时的木心,在枕水而建的院落里,听着乌篷船吱呀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

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看水边的桃花开,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

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绘画用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

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生,甘愿为艺术忍受冷清和寂寞了。

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地抚摸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

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那么他仿佛是一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了中西文化的脉络。

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

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从不说教,也从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如万马奔腾。

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他平视那些文学巨匠,平视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平视一切大家,解读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的墙上有他在纽约时的一张照片,中年的木心先生穿着一袭黑色的毛呢大衣,手拿一根手杖,头上戴着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险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

他仿佛一位民国时期的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

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天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

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

这是画吗?

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

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内心,充满灵性,洁净而纯真,却又无比的悲伤和苍凉。

在美术馆中我看见了他在狱中的手稿。

“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有一次,他被关进有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

他悄悄地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节省下来,在上面写满了他的小说和散文。

我低下头静静地看着陈列在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的,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

那穿越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的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字,不留空白。

这些手稿一共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

我站在这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

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

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段屈辱苦难的岁月。

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幽微的光亮。

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在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

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那满天的繁星,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

文学是什么?

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

他回答:

是星辰!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了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

我听他轻声吟诵:

你终于闪耀着了么?

电视中播放着他的录像,他坐在老屋里,谈笑风生。

他说话时声音不大,但是一出口就有惊世之语,让人醍醐灌顶。

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永远那么干净热烈、率真明亮、睿智风趣。

他曾说,艺术是最好的梦。

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除了灾难、病痛,人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要有眼睛里的快乐。

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来看。

他喜欢画家梵高,木心的诗:

“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

”这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完画展后,写成的此诗。

后来,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又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

这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木心先生说过: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也说过: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子然一身,无妻无子。

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在一起,和世间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

他说:

“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

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

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

细雨如丝,思绪如雨。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了“我”去参观木心美术馆的时间和环境,写出了乌镇迷蒙、凄清的特点,为下文写木心先生奠定了情感基调。

B.“这是画吗?

”写出了木心的画具有空灵缥缈的特点,是木心饱经沧桑的情感流露。

C.文章详写木心的手稿,是为了表现木心在面对黑暗困境时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木心的崇敬之情。

D.“他的语言如一幅素描,简洁明了,从容舒展,字字如金,耐人寻味,又如铮铮铁骨,掷地有声,充满了智慧和力量。

”句式整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木心的语言具有简约、含蓄、有力的特点。

9.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木心先生的形象?

请结合文章进行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决壅蔽(节选)

(宋)苏轼

所贵乎朝廷清明而天下治平者,何也?

天下不诉而无冤,不谒而得其所欲。

此尧舜之盛也。

其次不能无诉,诉而必见察;

不能无谒,谒而必见省。

使远方之贱吏,不知朝廷之高,而一介之小民,不识官府之难,而后天下治。

今夫一人之身,有一心两手而已,疾痛苛痒,动于百体之中。

虽其甚微不足以为患,而手随至,夫手之至,岂其一一而听之心哉?

心之所以素爱其身者深,而手之所以亲听于心者熟,是故不待使令而卒然以自至。

圣人之治天下,亦如此而已。

百官之众,四海之广,使其关节脉理,相通为一。

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土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

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

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

故凡贿赂之先至者,朝请而夕得;

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

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

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昔者汉唐之弊,患法不明,而用之不密,使吏得以空虚无据之法而绳天下,故小人以无法为奸。

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所欲排者,有小不如法,而可指以为瑕。

所欲与者,虽有所乖戾,而可借法以为解。

故小人以法为奸。

今天下所为多事者,岂事之诚多耶?

吏欲有所鬻而未得,则新故相仍,纷然而

不决。

此王化之所以壅遏而不行也。

今天下治安,大吏奉法,不敢顾私,而府吏之属招权鬻法,长吏心知而不问,以为当然。

此其弊有二而已:

事繁而官不勤,故权在胥吏。

欲去其弊也,莫如省事而厉精。

省事莫如任人,厉精莫如自上率之。

古之圣王爱日以求治,辨色而视朝。

苟少安焉而至于日出,则终日为之不给。

以少而言之,一日而废一事,一月则可知也,一岁则事之积者不可胜数矣。

故欲事之无繁,则必劳于始而逸于终。

晨兴而晏罢,天子未退,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

宰相日昃而不退,则百官莫不震悚尽力于王事,而不敢宴游。

如此则纤悉隐微莫不举矣。

天子求治之勤,过于先王,而议者不称王季之晏朝,而称舜之无为。

不论文王之日昃,而论始皇之量书。

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

臣故曰:

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

(本文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究:

考察,探求

B.以待请属请属:

请托,指通关系

C.则新故相仍仍:

仍然

D.晨兴而晏罢晏:

晚上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凡贿赂之先至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B.纷然而不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故欲事之无繁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则宰相不敢归安于私第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一人之身、手、心来比喻一个国家之中君王臣民之间、朝野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必须上下沟通,相与为一,才能决除壅蔽,切实治理好国家。

B.文章反面描绘宋朝之“不然”,百姓“不幸”,诉冤求告难于登天,大臣“不能究其详悉”,小吏通过“留滞”从中牟利,层层论述,通过这一现象来表明北宋天下之事皆需求助于金钱。

C.作者针对北宋现状,援引王季晏朝、宰相日昃等史例,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陈说利弊,明辨是非,阐明“厉精莫如自上率之,则壅蔽决矣”的道理。

D.全篇多次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先论述北宋社会上下壅蔽、执法不明等弊端应当决除,证明作者所持“决壅蔽”主张的正确性与措施的势在必行,然后提出了一些决除壅蔽的措施。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贵土民之贱可使相爱忧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2)此何以率天下之怠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南宋】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

②貔虎:

貔和虎。

亦泛指猛兽。

③曹操小名阿满。

15.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

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

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

16.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的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

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宋荣子豁达面对社会中的赞誉和责难。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作者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一段文字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请指出划横线处的人物是谁,并从手法的角度给这段文字写一句点评语,不超过30字。

出帐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马到中军。

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

(节选自《三国演义》)

(1)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

_______________

(2)给这段文字写一句点评语:

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我谨向您惠赠我的个人资料,请您斧正。

作为985工程大学的高足,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没有的,我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

思路开阔,办事沉稳;

关心集体,责任心强;

待人一团和气。

如果能被录用,将是我的荣幸。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年前的五四,“青年”的概念被真正发现,“五四青年节”成为真正纪念性节日。

百年间,“新青年”“左翼青年”“知识青年”“四有青年”“文艺青年”等标签见证了中国青年的代际更替和成长。

在21世纪的浪潮下,青年的标签走向了多元化,“自我”“叛逆”“佛系”“任性”“颜控”“硬核”“创新”“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有担当”“有品质”“有修养”……新时代青年人要亮出新标签。

你是什么青年呢?

请以“我就是___________青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希望你能彰显个性,紧跟时代,书写自我。

要求:

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一篇记叙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在我婆婆(奶奶)逝世的酒席上发觉张……敬酒”强加因果关系,张大鼓没带搭档,是因为他是来感恩的;

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是表示感谢的;

我过去为他敬酒,既是感谢更是因为心中对老师张大鼓的敬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D.“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无中生有,原文并未讽刺,加演的只是一曲新戏,没想到被书记对号入座。

故选D。

【3题详解】

塑造人物的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直接描写从语言、神态、动作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