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41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新版上册习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CNBr+胰蛋白酶

E.胃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

第三章

1.一个含有30个氨基酸残基的α螺旋中其氢键数目是()

A.60

B.29

C.26

D.30

2.以下各β构象的肽段中其疏水氨基酸集中在β构象一侧的是()

A.WGFHMNYEVSWD

B.IYFVWVCTWDSRE

C.IVYFWWVCTSDER

D.WGGWHEYCTFDD

3.下列氨基酸中易于出现在β转角的是()

A.Val

B.Ala

C.G1y

D.Glu

4.下列非功能部位的突变中对蛋白质功能影响最大的是()

A.Cys→Ala

B.Lys→Arg

C.Gln→Asn

D.Leu→Ala

5.β转角中的一个疏水残基变为亲水残基的突变对下列()有灾难性影响?

A.α角蛋白

B.丝心蛋白

C.胶原蛋白

D.球蛋白

6.球状蛋白质表面的一个酸性残基如果被挪到其疏水内核,其pKa值将()

A.不变

B.无法预测

C.增大

D.减少

7.在蛋白质的βαβ结构中β片与α螺旋的接触面上最可能出现的氨基酸残基对是()

A.Asp和Arg

B.Cys和Cys

C.Ser和Gln

D.His和Gly

E.Ala和Val

8.一种与朊蛋白相关的突变取代导致这种蛋白质难以形成β-折叠,那么你认为()

A.这种突变蛋白形成淀粉样斑可能性减少,因为淀粉样斑一般是由β-折叠聚集而成的

B.朊病毒蛋白通常形成α-螺旋的结构,不形成β-折叠所以这种取代突变没什么影响

C.这种蛋白质能够自发折叠成淀粉样斑,因为β-折叠在淀粉样斑结构中不合适

D.朊蛋白变成致病的淀粉样朊病毒结构是由分子伴侣的突变控制的,而不是由蛋白质结构的差异造成的,于是上述突变对淀粉样斑形成没有影响

E.这种突变蛋白能更快地自发形成淀粉样斑,因为任何对原来天然结构的破坏都可导致其聚集成淀粉样斑

9.X射线衍射法分析蛋白质结构必须制备蛋白质单晶的原因是()

A.单晶有旋光性

B.单晶能增加衍射强度

C.单晶中分子位置和取向固定

D.单晶有很好的光衍射性

10.供NMR法测定其三维结构的蛋白质样品应是()

A.晶体

B.浓度≥1mmol/L的溶液

C.固定在膜上

D.稀溶液

第四章

1.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Fe(II)不易氧化为Fe(III)的原因是()

A.高度有序的水分子起了保护作用

B.每个亚基中环绕血红素的氨基酸残基起了保护作用

C.有一种还原酶

D.四级结构的对称性

2.下列哪种处理能增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

()

A.增加2,3-二磷酸甘油酸

B.增加O2

C.增加H+

D.增加CO2

E.以上全部

3.HbS使红细胞变形的原因是()

A.去氧HbS聚集成纤维状

B.氧合HbS聚集成纤维状

C.HbS结合到红细胞膜上

D.HbS解离为具有纤维状的单体

4.一种具有类似BPG功能的血红蛋白调节剂,假定是下面物质中的一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糖-6-磷酸

B.乳酸

C.六磷酸肌醇

D.磷酸

E.精氨酸

5.抗原决定簇可以结合到抗体的()

A.VL和CL

B.VH和CL

C.VH和CH

D.VH和VL

E.VL和CH

6.针对半抗原——2,4-二硝基酚(DNP)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下列氨基酸()中的一种结合?

A.Leu或Ile

B.His或Pro

C.Tyr或Phe

D.Ser或Thr

7.成人血红蛋白β亚基与肌红蛋白()

A.有非常不同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B.有非常相似的三级结构,但有非常不同的一级结构

C.有非常相似的一级结构,但有非常不同的三级结构

D.有非常相似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8.细胞色素c是进化上相当保守的蛋白质,其保守性表现在()

A.有细胞色素均含有104个残基

B.已经分析过的细胞色素c均含有28个保守残基

C.易变的残基中,残基取代多属同类型取代

D.都含有血红素辅基

9.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从根本上与胰岛素的()的结构特点有关。

A.恒定不变的24个残基

B.A链和B链间的二硫键

C.可变残基

10.在相同的氧分压下,与氧气亲和力最高的血红蛋白是()

A.HbA

B.HbS

C.HbF

D.Hb-CO

E.Met-Hb

第五章

1.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的基础是()

A.带负电荷的侧链

B.相对分子质量

C.带正电荷的侧链

D.荷质比

E.等电点

2.以下五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在凝胶排阻层析中第二个被洗脱的蛋白质是()

A.RNA聚合酶(大小为450000)

B.血清白蛋白(大小为68500)

C.细胞色素c(大小为13000)

D.免疫球蛋白G(大小为145000)

E.核糖核酸酶A(大小为13700)

3.测定寡聚蛋白的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是()

A.SDS-PAGE

B.SDS-PAGE与等电聚焦结

C.凝胶过滤

D.等电聚焦

E.SDS-PAGE与凝胶过滤结合

4.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的方法是()

A.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B.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计算

C.离子交换层析

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E.等电聚焦

5.测定蛋白质大小最准确的方法是()

A.电镜观察

B.凝胶过滤

C.SDS-PAGE

D.NMR

E.MALDI-TOF

6.以下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中要求样品高纯度的是()

A.凝胶过滤法

B.沉降速率法

C.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D.渗透压法

7.欲使目标蛋白质的产率达到10%以上,则蛋白质分离纯化过程各步的平均回收率至少不低于()。

假设该过程包括5步。

A.43%

B.73%

C.63%

D.53%

8.关于纯化方法,下列说法的是()

A.通过差速离心去除粗提物种的杂蛋白

B.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分开酸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

C.用凝胶过滤法去除样品中的硫酸铵

D.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从细胞匀浆中获得蛋白质混合物

9.在pH3.0和pH5.0时的电场中,卵清蛋白(pI=4.6)分别移向()和()

A.阳极

B.阴极

C.正极

D.负极

10.下列有关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的相关测定原理,描述正确的是()

A.紫外吸收法——蛋白质的还原性基团还原Cu2+为Cu+,Cu+与试剂产生有色化合物

B.双缩脲法——其颜色随蛋白质与之结合而变化

C.Lowry法(福林-酚法)——肽键与该试剂反应,产生有色化合物

D.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蛋白质特异性地吸附某种染料

第六章

1.酶催化反应需要

A.结合调节蛋白

B.选择性结合具有高亲和性的反应过渡态

C.底物具有高亲和性

D.活性部位残基被共价修饰

2.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3-磷酸-甘油醛(G3P)与磷酸二羟丙酮(DHAP)的互变异构。

设G3P→DHAP的速率常数为k1,反应的DG``=7.65kJ/mol,DHAP→G3P的速率常数为k2,根据这些信息,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所给的数据足以计算k1

B.标准条件下G3P→DHAP是自发进行的

C.所给的数据足以计算反应平衡常数

D.平衡时DHAP→G3P的反应速率要高于G3P→DHAP

3.假定一个酶的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底物的互补性比其对过渡态的互补性更好,那么这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

A.提高反应速率

B.降低反应速率

C.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将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E.B和D

4.酶降低活化能的方式不包括

A.降低过渡态活化焓(DH``)

B.提高温度

C.降低活化熵DS``

D.为反应提供活化能

E.提供环境,稳定过渡态

5.酶-底物复合物是

A.一种彼此紧密结合的结构

B.经过相互诱导契合形成的结构

C.酶催化过程中的短暂性结构

D.一种可以被分离纯化的结构

6.生物系统中需能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因为酶允许其与()反应偶联。

A.放能

B.还原反应

C.熵减

D.低活化能

7.有关核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酶属于RNA

B.具有自我催化功能的核酶都有锤头结构

C.核酶的催化功能来自其三维结构

D.目前发现的核酶都是水解酶

8.固定化酶具有的优点不包括()

A.易于自动化

B.易于与产物分离

C.稳定

D.比水溶性酶有更高催化效率

9.以下用于制备人工酶的方法不包括()

A.定点诱变

B.化学合成

C.化学修饰

D.固定化

10.国际酶学委员会划分六大类酶的依据是()

A.酶的结构

B.酶的性质

C.酶的来源

D.酶催化反应

E.酶的底物

第七章

1.KM的最好定义是

A.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B.酶的催化常数

C.酶-底物复合物的结合常数

D.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速率和解体为产物的速率与酶-底物复合物形成的速率之比

2.酶KM的大小与()有关。

A.酶作用时间

B.酶量

C.酶作用pH

D.酶反应时底物浓度

E.酶作用温度

3.双倒数作图(Lineweaver-Burk作图法)中,如果ν表示在底物浓度为S时的反应速率,那么在x轴上表示的实验数据是

A.1/ν

B.ν/S

C.S

D.1/S

E.ν

4.已知胰凝乳蛋白酶的转换数是100s-1,DNA聚合酶是15s-1。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胰凝乳蛋白酶的底物结合常数高于DNA聚合酶

B.胰凝乳蛋白酶反应速率比DNA聚合酶反应速率更大

C.在饱和底物水平下,胰凝乳蛋白酶的反应速率大约是DNA聚合酶反应速率的6.7倍

D.在一定的酶浓度和饱和底物水平下胰凝乳蛋白酶反应速率比DNA聚合酶在相同条件下更低

5.催化限速步骤(即最慢一步)的酶,其KM最可能等于

A.使酶全部饱和的底物浓度

B.ES复合物的解离常数

C.kcat/k2

D.一半底物浓度

6.如果一种酶接受底物浓度调节,那么此酶的底物的生理浓度通常

A.等于KM

B.等于酶浓度

C.远高于KM

D.远低于KM

7.乙醇解除乙二醇毒性的原因是

A.相对乙二醇,酶对乙醇有更低的KM

B.乙醇能与乙二醇的毒性产物结合形成无毒的复合物

C.乙醇能与乙二醇反应

D.相对乙二醇,酶对乙醇有更高的KM

8.关于不同类型的酶抑制剂,正确的描述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以共价结合到酶的某一位置上

B.增加底物浓度就能克服反竞争抑制

C.不可逆抑制类似非竞争抑制,因为KM不变,Vmax减少

D.当底物与酶竞争结合一个抑制剂蛋白,就会发生竞争性抑制

9.酶的纯粹竞争性抑制剂具有()动力学效应。

A.使KM增大,但不影响Vmax

B.使KM减小,但不影响Vmax

C.使Vmax和KM都减小

D.使Vmax减小,但不影响KM

E.使Vmax增大,但不影响KM

10.如果一种天然酶的最适温度能达到摄氏70度,那么有关该酶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如果反应体系改变,例如pH或离子强度改变,该温度有可能改变

B.该酶不可能来自动物和植物

C.该酶可能耐受长时间高温作用

D.该酶可能有较高含量盐键或二硫键

第八章

1.下列酶中可被二异丙基氟磷酸(DIFP)失活的是

A.枯草杆菌素

B.溶菌酶

C.胰蛋白酶

D.凝血酶

E.羧肽酶II

2.下列各项关于天冬氨酸蛋白酶催化机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进攻肽键上的羰基C

B.Asp与肽形成共价中间物

C.催化机制涉及碳正离子的形成

D.剪切至发生在Asp的羧基端

E.以上都不正确

3.绝大多数丝氨酸蛋白酶的催化三联体都含有Asp、His和Ser。

正确的说法是

A.His残基作为酸碱催化剂加速反应

B.三者共同造成氧离子洞

C.Asp残基在与底物反应期间作为亲电试剂

D.Ser残基用于亲核催化进攻肽键

E.Asp残基使组氨酸正确取向

4.对酶S形动力学曲线的解释是

A.两个酶竞争与底物结合

B.有非竞争性抑制剂

C.有竞争性抑制剂

D.别构效应

5.天冬氨酸转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phosphatesynthetaseII)是

A.别构酶

B.天冬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

C.单体酶

D.受GDP/GTP调节

6.关于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的正确描述是

A.可以被胰凝乳蛋白酶催化

B.发生在胰脏中

C.发生在小肠中

D.受胰蛋白酶催化

E.前两个选择是对的

7.细胞共价酶修饰机制不包括

A.可逆磷酸化

B.哺氨酸顺反异构

C.蛋白质水解断裂控制

D.GTP/GDP交换

8.凝血因子中的g-羧基谷氨酸残基的作用是

A.识别其他凝血因子

B.结合膜磷脂

C.专一性断裂位点

D.结合Ca2+

9.一个酶的反应速度高度依赖pH其反应速度对pH的作图得到的是一个钟型曲线:

pH5时的反应速度约等于10%Vmax;

pH6时的速度约等于50%Vmax;

pH7时的反应速度约等于90%Vmax;

pH8时的反应速度最大;

pH9时的速度减低到90%;

pH10时的速度只有50%;

pH11时的反应速度降到约10%。

假定所有的氨基酸残基都有通常的pKa,那么与以上数据一致的催化机制是

A.

广义碱广义酸

去质子化的Asp质子化的His

B.

去质子化的His质子化的Cys

C.

去质子化的His质子化的Tyr

D.

去质子化的Cys质子化的Tyr

10.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的专一性不同是因为其专一性口袋

A.接近Ser195

B.水的含量不同

C.与氧阴离子(oxyanion)的距离不同

D.大小、形状和电荷不同

第九章

1.下列不属于醛糖的是

A.葡萄糖

B.甘露糖

C.核糖

D.果糖

2.下列可以在碱性溶液中相互转化的是

A.D-葡萄糖和D-果糖

B.D-葡萄糖和L-葡萄糖

C.D-葡萄糖和D-葡萄糖胺

D.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

3.下列其组成中不含有核糖的化合物是

A.肝素

B.NADH

C.乙酰辅酶A

D.ATP

4.椅式和船式构象存在于()中。

A.任何D-糖

B.无平伏-OH的任何糖

C.无轴向-OH的任何糖

D.吡喃糖

E.呋喃糖

5.下列不能以环状结构存在的糖是

B.

E.

6.决定葡萄糖是D型还是L型立体异构体的碳原子是

A.C2

B.C4

C.C3

D.C6

E.C5

7.所有的N-糖链都含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模体,称为核心五糖。

该核心含有

A.Man-GlcNAc-Man

B.Man-Man-Man

C.Man-Glc-Man

D.GalNAc-Gal-GalNAc

E.Glc-Glc-Glc

8.有关糖蛋白的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使用Asn,Ser和Thr连接寡糖链

B.使用Lys和His连接寡糖链

C.如果被肝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其寡糖链的末端一定是唾液酸

D.糖链末端往往是葡萄糖

E.多作为细胞质蛋白

9.有关凝集素(lectin)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凝集素是糖蛋白

B.凝集素能引起细胞黏着

C.凝集素可以专一地识别与结合寡糖

D.凝集素只存在于植物中

10.关于选择素(selectin)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素是一种膜蛋白

B.选择素能结合到细胞间质中胶原蛋白

C.选择素是一种结合糖的细胞黏着蛋白

D.选择素是一种糖蛋白

E.在炎症响应中,选择素能让免疫细胞移向感染组织。

第十章

1.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A.酯化

B.乳化

C.水解

D.皂化

2.以下熔点最低的分子是

A.16∶0

B.12∶0

C.18∶0

D.14∶0

3.磷脂酶A2作用的部位是

A.sn-3位极性头

B.sn-3位磷酸

C.sn-2位脂肪酸

D.sn-1位脂肪酸

4.糖脂分子不可能含有

A.磷脂酸

B.氨基

C.甘油

D.鞘氨醇

E.脂肪酸

5.下列不属于脂质的物质是

A.维生素E

B.前列腺素

C.血型糖蛋白

D.血小板活化因子

E.血影蛋白

6.以下可以增加脂双层的流动性的手段是

A.增加膜蛋白的含量

B.提高磷脂分子上饱和脂肪酸的数目

C.降低温度

D.提高温度

E.增加脂酰基的长度

7.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最少的膜是

A.肝细胞膜

B.细菌质膜

C.神经髓鞘

D.红细胞膜

E.线粒体内膜

8.下列萜中含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的是

A.维生素A

B.鲨烯

C.类胡萝卜素

D.植醇

E.香茅醛

9.有关膜不对称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膜的组分(膜脂、膜蛋白和糖)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组分的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

C.膜的组分的不对称分布是由于膜组分的分子运动引起的

D.膜组分的不对称分布导致膜两侧电荷分布的不对称

10.将蛋白质锚连到膜上的脂不包括

A.法尼基(一种聚异戊二烯基)

B.豆蔻酸

C.固醇

D.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第十一章

1.假脲苷的糖苷键是

A.C1'-N3

B.C1'-C2

C.C1'-C4

D.C1'-N1

E.C1'-C5

2.关于pCUGUGTψCGAUCCACAGAAUUCGCA-OH的说明,正确的分析是

A.该序列的互补DNA链的5’端是5’-TMP

B.该序列可能是tRNA的3’端序列部分

C.该序列可能产生发夹结构

D.该序列的3’端是3’-AMP

E.该序列可能是tRNA的5’端序列部分

3.不属于DNA的结构是

A.右手双螺旋

B.左手双螺旋

C.α-螺旋

D.G-四螺旋

E.H-三螺旋

4.关于Watson-Crick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正确的认识是

A.该模型符合各种条件下结晶的DNA纤维

B.该模型的螺旋参数是与序列无关的

C.该模型适用于各种生物的DNA

D.已经发现的DNA左手螺旋可以看做是该模型的对映体。

E.该模型所规定的每圈10对核苷酸至今未被否定

5.有关Z-DNA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DNA出现在甲基化DNA区域

B.Z-DNA是人工离子强度下形成的模式构象

C.Z-DNA的命名是因为螺旋表面有一条“Z”字型的沟

D.能形成Z—DNA的DNA序列一般为交替的AC序列

E.Z-DNA是左手双螺旋

6.构成核小体核心颗粒的成分不含

A.H1

B.H2B

C.H2A

D.H4

E.H3

7.DNA的大沟更适合与蛋白质结合是因为

A.小沟太窄,蛋白质结合不上

B.大沟能提供独特的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与蛋白质结合

C.DNA没有小沟,所以蛋白质只能与大沟结合

D.小沟含有太多电荷排斥性的作用

E.大沟能提供更广泛的氢键供体或受体与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的作用

8.在DNA双螺旋中插入一个芳香族分子,两个相邻的碱基对将分开约(),而螺旋解绕约()。

A.4.3Å

36°

B.1.7Å

10°

C.4.3Å

26°

D.3.4Å

E.3.4Å

9.DNA的一级结构与RNA的相同点不包括

A.DNA和RNA都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