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70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难点与一个解决方案文档格式.docx

它与其它的非意向性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它如何在自然界中产生?

自然化的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用一些自然化的条件来刻画意向性关系,也就是不用“指称”,“意指”,“相信”,“希望”等等这些语义概念或意向性词汇,来描述与确定意向性关系。

用自然化条件刻画意向性关系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于意向性关系的一个有别于其它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特征,即错误表示(misrepresentation)的可能性。

比如,自然现象之间的最普通的关系之一是因果关系,比如,火导致烟。

同样,一个外部事物有可能作为原因,而导致表示它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中显现。

比如,看见一头牛,会导致关于牛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显现。

但是,意向性关系不是这种因果关系,因为看见远处的一匹马,也可能导致关于牛的内在表征在我们的心灵显现,但关于牛的内在表征依旧表示牛,而不是马,或者“牛或远处的马”。

换句话说,自然因果关系无所谓错误:

如果一个结果不是由某种原因引起,它不会依旧“意指”那个原因。

如果烟不是由于火引起的,它本身不会依旧“意指”火。

内在表征似乎本身“意指”某些外部对象,不论它所“意指”的外部对象是否与它本身自然地相关联。

这正是意向性,作为心灵的特有属性,而有别于其它自然属性之处。

除了错误表示如何可能这一基本问题,当前的表征内容理论还着重讨论以下一些问题。

它们都是学者们在尝试各种形式的表征内容理论时发现的,构造一个合理的表征内容理论必须克服的障碍:

(1)内在表征(innerrepresentation)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难点是,如果断言内在表征有某种确定的结构,有可能意味着断言有绝对的分析与综合之间的差别;

而自从Quine对分析-综合二分法的批评之后,多数人倾向于否定分析-综合二分法。

(2)孪生地球问题:

这是Putnam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有某个孪生地球,上面的事物,包括人等生物,看起来外表上与地球上的事物一模一样。

但是,孪生地球上的“水”的分子结构其实是某种XYZ而不是H2O。

那么,我们的直观似乎告诉我们,我们的关于水的内在表征,只表示地球上的水,而不表示孪生地球上的“水”,因为它不是与地球上的水同类的东西,虽然它们表面上看相同。

一个表征内容理论所提出的关于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必须能够预测这一点。

(3)“沼泽人”问题:

这是另一个思想实验,最早由Davison(1970)提出。

“沼泽人”是被设想为一个由一些随机运动的分子,完全偶然地聚合成的,与某个真实的人有着完全相同的分子结构的人(假设它是一个人)。

问题是,这样一个人没有历史,没有学习过程,那么,他是否有内在表征,或者他的内在表征是否有内容,是否表示外部对象?

不论回答是或否,一个表征内容理论都必须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

(4)不确定性问题:

在尝试提出一些刻画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时,常常会遇到不确定性问题,即所提出的自然化条件不能唯一地确定一个内在表征在直观上所“意指”的对象。

这当然也就是意向性关系之所以特殊的原因。

(5)空概念问题:

像“独角兽”这样的空概念,有时也会对寻找确定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带来困难。

换句话说,确定意向性关系的自然化条件本身应该蕴涵,某些作为内在表征的概念没有表示对象,但又是正常的,在某种意义上有内容的概念。

(6)Frege问题:

Tully与Cicero是同一个人的名字,但是相信“Tully就是Cicero”与相信“Tully就是Tully”似乎是持有两个不同的信念。

一个理论应该能够说明它们不同在哪里。

(7)概念演变问题:

一个内在表征通过学习而被获得后,还可能在不断的学习或使用中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甚至有可能使得这个内在表征所表示的对象发生变化。

一个理论应该能够容纳并预测这种内在表征的表示对象的变化。

(8)析取内容问题:

这是由Putnam提出的另一个例子。

我们所说的自然界中的玉(jade),其实包括了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结构的矿物质,硬玉(jadeite)与软玉(nephrite)。

假设一个人(或所有人),到今天为止碰巧只遇到过具有其中一种分子结构的样本,比如硬玉,那么这个人(或所有人)所形成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是只表示硬玉,还是表示所有的玉石?

硬玉与软玉外表上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这不是最好的例子,但我们在这里不妨假设硬玉与软玉外表上是一样的,只是内在分子结构不同。

假设硬玉与软玉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是,而我们仅仅是极其偶然地迄今为止只遇到过硬玉,那么我们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或概念,直观上似乎应该表示所有的玉石,包括那些仅仅是偶然地,迄今为止还不曾被我们遇到过的软玉。

换句话说,如果今天我们碰巧第一次遇到软玉,并将我们的概念应用于它,这似乎该不是一个错误。

这意味着,“玉”所指示的对象,不能简单地说,就是与我们过去所实际遇到过的,叫“玉”的东西有相同内在结构的对象。

这与孪生地球问题是相对的。

换句话说,如果地球上只有硬玉,没有软玉,而相反,孪生地球上只有软玉而没有硬玉,那么,我们的关于玉的内在表征或概念,在直观上,似乎就应该仅仅表示地球上的硬玉,而不表示孪生地球上的软玉。

最近二十年来,哲学家Dretske(1986,1988)、Fodor(1987,1990,1994)、Millikan(1993,2004)、Papineau(1993,2001,2003)、Prinz(2000,2002)等分别提出了几种较有影响的表征内容理论,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重要的难点,已经被学者们指出。

参见Adams(2003),Neander(2004)中的综述。

本文将先简要概述这些理论的要点,及现有的对他们的批评。

然后,本文将在四个方面作更深入的分析。

本文认为这些方面是这些理论的本质性难点:

(1)本文对被相当广泛地接受的所谓“因果—历史条件”提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质疑,指出它是基于未能更细致、更准确地分析历史与环境在决定概念的外在内容时所起的真正作用。

由此,本文对所谓“沼泽人”问题作了更准确的澄清:

一方面说明,如我们的直观所认为的,“沼泽人”同样有概念、信念、欲望等等;

另一方面说明,“沼泽人”的内在表征与普通人的内在表征的真正差异在哪里。

这是依赖于“因果—历史条件”的理论,包括除Fodor(1994)外的所有以上提到的理论的一个跟本性缺陷。

(2)本文分析了Papineau(2003)和Price(1998)对功能不确定性问题的回应,指出它们或包含循环论证,即预设了意向性关系,或不适用于内在表征。

(3)本文分析了Fodor的表征内容理论中的“非对称依赖性(asymmetricdependence)”所包含的循环,即对意向性关系的预设。

这一点已被一些学者指出。

本文将着重指出Fish(2000)对“非对称依赖性”进一步阐述依旧不能解决问题。

同时,本文分析并指出,这种不可避免的循环,来源于Fodor(1998,2004)的概念原子论,而且这种隐含的循环,使得人产生了概念原子论可以解决概念理论中的复杂问题的幻觉。

(4)本文还分析了Millikan(2004)与Papineau(1993)对“有用的错误信念”问题的回应,指出它们也是基于循环论证。

最后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

解释意向性关系时无法回避的循环性。

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理论不是从内在表征的内在结构出发,说明我们的心灵机制如何解释内在表征的结构性成份,使其与我们身体所处的环境相联系,以此实现意向性关系。

这应该是表征内容理论的正确出发点。

最后,本文将简要介绍作者本人由这个出发点提出的一种“涉身的内在图表征理论(embodiedinnermaptheoryofrepresentation)”(Ye2006),并介绍它对表征内容理论的主要问题的回答。

为简化叙述,我们用单引号将一个词括起来,以代表相应的内在表征或概念。

例如,‘牛’代表关于牛的内在表征或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心灵哲学中,一个概念总是指一个个体心中的内在表征,或一个个体心中的心灵实体,而非一个抽象的、公共的、被许多人同时把握的抽象实体。

二、现有的表征内容理论种种

2.1Dretske的自然符号-目的论理论

Dretske(1986,1988)将内在表征与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之间的表示关系的建立过程,分成一个前期的学习阶段与后期的使用阶段。

在学习阶段,表征与所表示的内容是所谓自然符号关系,即内在表征R表示C,假如有R则有C。

这好比烟可作为火的自然符号:

有烟则有火。

同样,有‘牛’在心灵中显现,则有牛作为外部原因。

因此,对于Dretske来说,在学习阶段没有错误表示,即内在表征与所表示的对象确定地相关。

Dretske认为,学习使得内在表征获得某种正常指示功能。

这里,“正常功能”指的是有益于生物体生存的、被自然进化选择出的功能。

比如,心脏的正常功能是使得血液循环。

正常功能有可能丧失,但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脏还是以使血液循环为其正常功能。

同样,表示牛是‘牛’的正常功能。

当‘牛’与外部的牛相应时,这一正常功能得以实现;

而当远处的一匹马导致‘牛’在我们的心灵显现时,它意味着‘牛’的正常功能的丧失。

因此,错误表示就是正常功能的丧失。

Dretske的理论的一些问题已经被许多人指出(Adams2003,Neander2004,Fodor1987,1990)。

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学习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划分显得是任意的,而且学习阶段不能有错误。

比如,假设在学习‘牛’这个概念时,看到了一些机器牛,或其它像牛的动物,那么这个内在表征就不仅仅表示牛,还表示机器牛,或其它像牛的动物。

这个问题并不是绝对不可解决的。

比如,有可能对学习阶段如何使得内在表征获得正常功能作更细致的分析,以说明偶然的例外不影响正常功能。

(反之,假如我们所遇到的牛实际上多数是机器牛,那么我们所具有的关于牛的概念,应该就是表示机器牛。

)同样地,有可能对学习阶段与使用阶段的划分作更细致的分析,而不必假设它们之间有绝对清晰的界线。

我们是通过学习来获得概念以及正确使用概念的能力的,这一点在直观上是显然的。

因此,Dretske的理论在这一点有其合理性。

Dretske的理论的另一个被指出的重要问题,是正常功能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如果正常功能指的是有益于生物体生存的功能,那么任何生物器官或特征都可能有许多正常功能。

同样,一个内在表征也可以带来许多不同的有益效果,因此有多种正常功能。

这是Dretske的理论与Millikan与Papineau等人的理论的共同问题。

我将在后面对这一类问题作更深入的分析。

2.2Fodor的非对称依赖性理论

Fodor给出内在表征R表示C的如下条件(Fodor1987,1990,参见Adams2003):

(1)有C导致R的规律性关系;

(2)如果D不同于C,而且有D导致R的规律性关系,则它非对称地依赖于C导致R的规律性关系;

(3)条件

(2)中的依赖性是共时性的;

(4)有些非C也导致R。

条件

(2)的直观涵义是,远处的一匹马导致‘牛’的这种因果关系,是非对称地依赖于牛导致‘牛’的因果关系。

条件(3)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人可能是通过看图片来学习‘牛’这个概念,因此当他以后使用‘牛’这个概念于真实的牛时,牛导致‘牛’的因果关系,也是依赖于牛的图片导致‘牛’的因果关系。

但是这种依赖性是异时性的,而条件(3)要求

(2)中的依赖性是共时性的,即当前的牛的图片导致‘牛’的因果关系,是非对称地依赖于牛导致‘牛’的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反。

因此‘牛’这个概念表示牛而不表示牛的图片。

条件(4)是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

假设存在着导致‘牛’的共同的、最近的原因D(如关于牛的任何感觉印象),那么牛导致‘牛’的因果关系,也是依赖于D导致‘牛’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注意一下,远处的一匹马导致‘牛’时,也是通过D而导致‘牛’。

因此对于牛,远处的一匹马满足了条件(4)的要求,但对于D,没有东西会满足条件(4),因为任何导致‘牛’的外部事物都是通过D。

因此‘牛’这个概念不表示D。

Fodor早期(1987,1990)还考虑另一个条件:

(5)有些C曾经导致R。

这是为了解决所谓的孪生地球问题(thetwin-Earthproblem,参见Putnam1975)。

但他以后放弃了这个条件(Fodor1994)。

同样,Fodor的理论的许多问题也已被指出(参见LoewerandRey1991,Adams2003)。

例如,对于像“独角兽”那样的空概念,Fodor的理论没有很好的答案。

还有,牛导致‘牛’的因果关系,似乎是非对称地依赖于关于牛的感觉印象导致‘牛’的因果关系,而也有不通过关于牛的感觉印象而导致‘牛’的例子,比如通过联想。

所以,Fodor的理论似乎将‘牛’的表示对象确定为关于牛的感觉印象。

更为根本的问题是,“非对称依赖性”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着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对Fodor的批评常源于此。

也已有学者指出它实际上预设了意向性(参见Adams2003)。

后面将结合Fodor的概念原子论对此作更详细的分析。

2.3Millikan与Papineau的目的论语义

目的论语义由Millikan(1993,2004)与Papineau(1993)提出(参见Neander2004的综述)。

Papineau的理论试图先确定欲望的满足条件:

欲望的满足条件是作为欲望的正常生物功能的效果;

然后,一个信念所表示的事态则是这样一个条件,它的成立使得相关的欲望与其结合导致的行动,会导致欲望的满足条件,由此完成欲望的正常功能;

错误表示则对应于欲望的正常功能不能完成。

正常功能则用进化选择来解释,即进化中选择出的有益于生物体保存基因的功能。

“进化”在这里是作广义的解释,也包括生物个体的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

Millikan的理论还引入另一个概念:

由进化选择出的生物体的正常机制(Normalmechanism)。

依她的理论,正常机制决定了一个内在表征的产生者所产生的内在表征,以某种方式,像一个内在图画(innermap)一样,通过一个语义映射(semanticmapping)对应于外部事态;

正常机制使得内在表征的使用者可以解释、利用这个对应关系以完成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内在表征所表示的,是使得内在表征的产生-使用能够完成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所对应的外部条件;

错误表示同样对应于正常功能的失效。

因此,目的论语义的共同点是:

内在表征的内容由自然选择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史决定;

没有历史,就没有表征内容。

目的论语义也由许多难点(参见Neander2004)。

最重要的有“沼泽人”问题、功能不确定性问题、和有助生存的虚假信念问题。

“沼泽人”没有进化或个体发展历史。

因此,依据目的论语义,“沼泽人”应该没有表征、信念、或欲望(或说有这些,但它们没有内容)。

这与直观似乎冲突(参见Millikan1996,Papineau1996,2001)。

功能不确定性问题前面已提及。

至于有助生存的虚假信念问题,也是目的论语义与直观相冲突之处,这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2.4Prinz的初始原因理论

Prinz(2000,2002)的理论是最近提出的。

他给出内在表征R表示C的两个条件:

(1)有C与R的规律性联系;

(2)C是导致R的初始原因。

与Dretske和Fodor的理论不同的是,一个简单的条件

(2)似乎解决了不少问题,包括孪生地球问题的几种形式。

但是,Prinz的理论有着所有依赖因果-历史条件的理论的共同问题。

下面将详细分析这个问题。

三、当前表征内容理论的根本性缺陷

如前所述,分析哲学界对当前的表征内容理论已有诸多批评。

同时,这些理论的拥护者也在继续改进这些理论。

这些理论的一些问题,也许可以通过改进解决,但有些问题似乎是实质性的。

下面将着重讨论这些问题,还将针对这些理论的拥护者的一些最新的阐述,说明它们依旧没有解决这些实质性的问题。

3.1因果-历史条件的谬误

因果-历史条件是今天依旧被多数学者接受的。

它认为,“R表示C”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有某些历史上的事件将R与C相关联。

对于目的论语义,它们是自然选择或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事件;

对于Dretske,它们是过去的学习事件;

对于Prinz与Fodor(1987,1990),它们是C导致R的因果事件。

与此相对立的是这样一种直观思想,一个内在表征R所表示的对象,应该由R的内在内容(narrowcontent),也就是我们脑子里的东西决定。

当然,既然R所表示的对象是存在于外部世界,R表示什么也一定依赖于外部世界。

但这里的要点是,R表示什么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不应超出R以及我们心灵中与R相关的内在表征所直接表示的范围。

考虑如下这个例子。

假设莎丽在孩童时代在北京动物园见到一种动物并给它取了一个名字N;

假设后来莎丽的部分记忆变的模糊,而另一部分发生了一些错误,使得目前她还是鲜明地记得这种动物的样子以及它的名字N,但她不是很确定,是自己亲自见过这种动物,还是从电影或图画上见过,而她又有很鲜明的印象,这动物是在上海动物园,而不是北京动物园。

所以,目前在莎丽的心中,N是非常明确地与“上海动物园中的有如此这般形象的动物”相联系。

因果-历史理论将北京动物园的那个动物,定为莎丽心中的N所表示的对象,因为它才是真正与莎丽心中的N有过因果联系的。

但这与我们的直观矛盾。

如果莎丽记得她自己亲自见过这种动物,但记错了,认为它是在上海动物园,那么可以认为莎丽心中的N实际上还是表示北京动物园的那个动物,因为在莎丽的心中,N实际上是“我亲自见过的如此这般形象的动物”。

但是,既然莎丽不确定自己是否亲自见过这种动物,目前她没有任何意图让N表示“我亲自见过的如此这般形象的动物”。

我们的直观似乎是,要么目前莎丽心中的N表示上海动物园中的一个有如此这般形象的动物,要么它不表示任何对象。

换句话说,直观上,我们的内在表征表示什么,应该由我们心中的意图,我们的记忆,以及我们的记忆在一个给定的历史环境中的解释决定,而不是由某个超出我们的意图与记忆之外的、真实但似乎不相干的历史事件决定。

它应该依赖于我们意图让我们的内在表征表示什么,而这种意图应表现为我们的记忆,即我们现在大脑中的东西。

我们的内在表征表示什么,确实依赖于环境和历史,但这种依赖应该是由在一个环境和历史中解释我们的记忆开始,依赖的范围只限于解释我们的记忆所涉及的范围。

因果-历史条件的支持者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而简单地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内在表征与所表示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当作表示关系的先决条件,而不管我们是否有这样的意图。

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澄清“沼泽人”问题。

我们可以承认“沼泽人”有着与我们一样的内在表征,虽然他的一些记忆是假的,而不为他自己所知。

比如,他的记忆“我从50年前起就在此城市居住”是假的(假设“沼泽人”刚存在了一天),因为,解释这个记忆追溯到50年前,我们看到“沼泽人”当时不存在。

但这与一个普通人记错了自己的年龄,而将它误长了十岁,并无实质上的不同。

反之,“沼泽人”的信念“我在51年以前还不存在”就是真的。

“沼泽人”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信念也可能是真的,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亚里士多德仅仅是‘我周围的人称为“亚里士多德”的那个人’,而他目前确实有一些周围的人在使用“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

同样,“沼泽人”的绝大多数概念,可能是所谓从专家接受过来的概念,即“沼泽人”要依赖于其他专家来确定概念的内容。

“沼泽人”的这些概念的内容,则与常人无异。

总之,确定“沼泽人”的内在表征的内容,要由在他的环境中解释他的记忆开始。

如果这种解释涉及到他本人的过去,那么由于他的真实年龄只有一天,他的一些记忆在字面上是错误的,因此他的一些信念是假的,而不为他自己所知。

普通人的记忆,由于某些原因,也可能有系统性的错误。

反之,如果我们告诉“沼泽人”他不是由单个胚胎细胞逐渐分裂发育而成,而是如此这般地被“生”出来的,然后他可以系统地修改他的记忆,那么他将与普通人无异。

要点是,确定内在表征所表示的内容,应由在一个环境和历史中解释记忆开始。

既然“沼泽人”与普通人有着一样的记忆结构,解释就可以同样进行,虽然“沼泽人”出生只有一天,因此他的许多记忆是错误的。

(他的记忆就像是从电脑直接输入到他的大脑中的。

另一方面,假如我们是在一个人所处的实际环境与历史中解释她的记忆,那么我们同样能够解决所谓的孪生地球问题。

一个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对水的记忆,如“水是我昨晚喝的那种东西”,还是被解释为地球上的水,即H2O,而不是孪生地球上的XYZ。

因此,这个思想不是简单地否定一个内在表征的外在内容依赖于环境与历史,而是要对它作更细致的分析,分析这种依赖性是如何实现的。

由此才可能对包括“沼泽人”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做出合理的解答。

要能够在环境和历史中解释记忆中内在表征的成份,就要假设概念等内在表征有内在结构,还要说明心灵是如何解释这些内在结构的,尤其是说明如何解释得与身体所处的环境与历史相关联。

Fodor(1994)同样拒绝因果-历史条件,而且他在这方面是当前的这些表征内容理论中仅有的。

但是,由于Fodor不认为概念有内在结构,而用“非对称依赖性”这样一个原始概念,来外在地刻画意向性关系,他无法说明如何在一个环境和历史中解释记忆中的各种内在表征。

所以,在拒绝了因果-历史条件后,他无法对这个观点作合理的辩护,而且不能清楚地解释,一个地球人的‘水’的概念与一个孪生地球上的人的‘水’的概念究竟有何差异。

Papineau(2001)对“沼泽人”问题的最新回答则是,即使承认“沼泽人”有信念、欲望等等,也与目的论语义不矛盾,因为“沼泽人”的信念、欲望等,是与普通人不同类的信念、欲望,而目的论语义是关于普通人的信念、欲望等的理论。

这里,Papineau引用了自然类这一概念,假设属于不同自然类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内在构成,即使外表上相同。

但是,如果承认“沼泽人”有信念、欲望等,就要承认“沼泽人”的信念、欲望是由“沼泽人”目前的内在状态实现,而与历史无关。

然后,问题就是,为什么普通人完全同样的内在状态,不能同样地实现普通人的信念、欲望,也与历史无关?

因此,仅仅将“沼泽人”的信念、欲望划归为另外一类,不能真正解决其中的难点。

3.2功能不确定性

功能不确定性问题是Dretske的理论与目的论语义的一个重要问题,曾经引起许多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