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70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科版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给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2)后果:

①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的典型环境灾难。

②耕地减少。

③水土流失严重。

④人类居住条件恶劣。

6.如何解决土地荒漠化?

(1)保护好现有植物,禁止乱垦滥伐。

(2)退耕还林、还草。

(3)造林种草。

(4)合理放牧,定期轮牧。

7.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解决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地球上的淡水越来越少。

在21世纪,淡水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淡水资源危机可能是人类以后面临的最大的生存危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

(3)解决办法:

①节约用水。

②防止并治理水污染。

③发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⑤修建水库或跨流域调水工程。

8.水污染的原因及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影响生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9.能源匮乏的原因和产生的严重后果分别是什么?

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人口过多,过度消耗。

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影响可持续发展。

10.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分别是什么?

土地是地球陆地上的万物之母。

但是,人类大量地使用化肥、农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越来越多,土壤污染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严重损害农作物的生长,也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11.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分别是什么?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的不断增加,工厂、居民区和汽车等越来越多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会严重影响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也严重损害着人类的健康。

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就是指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及未来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制定了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1)在校园里,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参与和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行动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2)在家庭和社区周围,做一些我们可以身体力行的活动,如:

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等,保护鸟类、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等。

(3)参与并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之中。

考点拓展

从国家、企业和青少年的角度出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国家: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的危机意识和保护意识;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走集约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等等。

(2)企业:

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靠科技,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推行清洁生产;

加大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

(3)青少年:

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从小事做起,例如:

一水多用,购物使用购物袋,随手关紧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以乘坐公交车为荣,和家人或同学一起植树种草等;

善于与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考题探究

探究点一尊重自然

例1 [2014·

湖州]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上的生命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生命(  )

A.朝气蓬勃,充满活力B.独特顽强,丰富多彩

C.共生共存,息息相关D.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应对策略 本题旨在考查人与自然界其他生命的关系,A、B均是特点,C表述正确,D反映的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法则。

所以答案是C。

探究点二做大自然的朋友

例2 材料一 2013年9月27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

材料二 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修订后的环保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将受到严厉处罚。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4分)

(2)哪些国情决定我国必须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和严厉处罚违法排污行为?

(3)为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我们应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

应对策略 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的资源环境形势及相关的国策、战略,公民履行相关义务的实际行动。

(1)问直接答出与节能环保相关的国策、战略即可;

(2)问答出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形势即可;

第(3)问要答出具体的行动,要从身边小事答起。

答案  

(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

(2)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短缺。

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或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随手关灯;

及时关闭水龙头;

没吃完的饭菜不随便泼掉;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不用一次性碗筷;

(答出两点,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即可,4分)

解题指导

示例 关注生态,分析说明。

材料一(如下表)

时间

2008

2009

2010

2011

近年来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亿辆)

1.54

1.7

1.9

2.08

近年来全国机动车排污量(万吨)

4290.9

4379.2

4451.1

4607.9

材料二 自1989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实施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环保法律。

2013年,国家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

材料三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人居环境……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哪些方面的不协调?

材料二体现了国家为解决上述不协调采取了哪些策略?

(2)材料三中的关键词“需求”反映出人与自然应是什么样的关系?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应有怎样的反思。

答题策略

如何审题?

辨性质——本题是一道图表材料混合分析题。

审要点:

(1)审图表和审材料:

图表反映了车排污量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材料二介绍了我国为防治大气污染而出台的法律法规;

材料三介绍了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描述。

(2)审问题:

找出材料一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之处;

材料二体现的国家为解决不协调采取的策略;

材料三中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在对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有何反思?

如何答题?

析思路——认真分析三个材料,根据问题,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一问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进行发散拓展。

写答案:

(1)材料一反映出: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

生活水平提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

策略:

运用法律,依靠科技。

(2)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善待自然;

珍爱自然。

归纳类简答题的解题规律

归纳类简答题一般要求回答材料体现(反映)了什么(哪些)观点、道理;

要求探究其原因,推断问题“如何解决”或分析材料有什么意义、作用或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特点是分值小,“小题小分化”,回答时要多“挖坑”,强调广度,尽量增加对课标知识点的覆盖面。

解答此类题型时要套用下列解题公式(规律):

第一步:

审材料,提取关键词——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

第二步:

审设问,确定答题范围——依据材料中心意思及关键词,按照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范围。

第三步:

按要求组织答案——回归教材,结合相关知识,在表述观点时要注意与材料相结合,有时候有些观点需要自己去综合。

注意答案应序号化。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

1.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主要有哪些?

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主要有:

①公共场所与基础性公共设施。

②公共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公共教育)。

2.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文化、自然环境资源等体现了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3.如何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

(1)我们共享地球上的土地、森林、水域和矿产,利用和开发各种资源,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这一切使我们获得了生存的可能。

(2)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3)义务教育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我们获得了日益平等的发展机会。

(4)稳固的国防和公共安全系统使我们的生活安宁和谐……公共利益,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我们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课公私之间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怎样?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体现在:

①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②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③公共利益具体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注意:

公共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它们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

(2)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3.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学会选择,作出正确的决定。

(1)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2)面对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3)在优先保证公共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充分实现。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

1.怎样维护公共利益?

(1)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提供者和守护者。

(2)学校、企业、军队、政府等都是特定的社会组织。

维护公共利益是社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它们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2.政府是怎样维护公共利益的?

(1)政府维护公共利益有多种方式,如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道德教化等强制的或非强制的方式,履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

(2)在突发事件面前,组织各种资源,聚集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也是一个负责任、有效率的政府的神圣职责。

3.公民应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公共利益。

(1)履行分内的职责。

(2)承担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3)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遵守各种公共规则,更应在心灵深处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这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4)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4.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2)我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不断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3)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5.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1)含义: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2)社会公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互相尊重、诚实守信等。

②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爱护公共财物等。

③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如讲究卫生、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等。

1如何正确认识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对此,青少年该如何应对?

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它既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也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因为公共设施是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设置或管理的供公众使用的设施。

建设公共设施的主要目的是直接造福于人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与不道德的行为作斗争,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好言相劝,让破坏者认识到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及其行为的危害性,使其自觉终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拨打“110”报警;

想办法告知政府部门,因为他们是公共设施的主要提供者。

2请结合你所在社区(乡村或学校)的实际情况,说说你能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或文明学校)做些什么。

(1)积极参加社区(乡村或学校)组织开展的创建活动(公益活动)。

(2)爱护社区(乡村或学校)花草树木,绿化美化社区(乡村或学校)环境。

(3)讲究清洁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

(4)讲究文明礼貌,树立良好风气。

探究点一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例1 为解决四川省交通制约经济发展问题,省政府决定新建乐山至宜宾高速公路。

沿线市民、村民在同政府协商占地、搬迁事宜时,并没有提出过高要求,使乐宜高速顺利开建。

沿线市民、村民的做法体现了(  )

A.为了公共利益,完全放弃个人利益

B.承认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否认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C.面对利益的冲突时,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

D.被迫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

应对策略 “沿线市民、村民在同政府协商占地、搬迁事宜时,并没有提出过高要求”,说明了沿线市民、村民并没有否认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没有放弃个人利益,故A、B、D的说法错误。

“乐宜高速顺利开建”说明了沿线市民、村民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故C正确。

探究点二公共利益的维护

例2 [2014·

潍坊]2013年10月以来,潍坊市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开始运行。

在享受公共自行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痛心地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

拆解自行车零件、割破车胎、撞弯车轮、破坏车辙等。

如果遇到这样的行为,你会(  )

A事不关己,置之不理 B及时劝告、制止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C拨打“110”报警,协助警方指证破坏者D当场擒获破坏者,强迫其交纳罚款

应对策略 本题旨在考查公民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A“事不关己,置之不理”,不可取,其态度冷漠,不是热心公益的表现,排除;

B“及时劝告、制止这种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值得鼓励,这是积极维护公共利益的表现,可取;

C“拨打‘110’报警,协助警方指证破坏者”,是可取的做法;

D“当场擒获破坏者,强迫其交纳罚款”,不可取,我们有举报权、监督权,但没有处罚权,排除。

示例 某小区,一些居民把楼道当成自己的家,长年在楼梯拐角处堆放很多杂物,如腌菜的缸和坛子、废旧的花盆、纸箱和煤炉等,使得原本就狭窄的楼道变得更窄。

其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在楼道内停放自行车。

楼道内本来不该摆放自行车,但有些居民为图方便,往往把自己的自行车停放在楼道内或楼梯口下面,有的甚至长年不骑也放着。

一到傍晚,一个楼道口会停上10多辆自行车,居民上楼需侧着身子才能通过。

(1)你是如何看待材料中这些居民的行为的?

(2)假如你是此小区的居民,你应怎样做?

(3)为了让社区居民的公共利益意识深入人心,居委会准备张贴一些相关的宣传标语,请你撰写两条。

辨性质——本题是一道材料分析题。

(1)问属于评析类试题,第

(2)问属于怎么做的试题,第(3)问属于标语口号类试题。

审要点——解答此题,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词语“居民”“公共利益意识”。

析思路

(1)问:

首先,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主人公发生了哪些行为。

其次,判行为,判断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正确。

然后,找依据,回归教材,找出与此行为相关的知识点或法律条款。

正面侧重于说意义,反面侧重于说危害。

最后,析行为,导做法,指出正确的做法。

(2)问:

从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第(3)问:

写好标语口号,符合题意即可。

写答案

(1)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满足了个人利益、妨碍了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会受到他人的谴责。

(2)①不在楼道摆放物品。

②向乱摆放物品的居民讲明道理,劝其搬走。

③向小区所在的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方案。

(3)小区是我家,和谐靠大家;

爱护小区就是关爱自己;

宣传标语类试题的解题规律

(1)标语要符合题意,明确主题,把握主题,切忌不着边际、含糊不清,切不中主题主旨,不能用回答“谈看法”“提建议”的思路来写。

(2)标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号召力,有感染力,富有宣传教育意义,符合宣传目的。

(3)标语形式尽量要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可以是一句简洁的语言,也可以是词组组合,还可以是对偶句,但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不可拖沓冗长。

(4)标语创作的角度要合理,力争做到既立意深远、突出主题,又能写出新颖、时尚的语句。

(5)注意收集平时所见到的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优美的口号标语,进行选择或加以修改。

第三单元 在同一片土地上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目前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

(3)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的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能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8.国家帮助我国少数民族共同进步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交通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2)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等。

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长期以来,东部沿海各省市也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给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援助,体现了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谋求发展的精神。

9.中学生在尊重少数民族、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怎样做?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2)心系各族伙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

(3)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

第七课共同的愿望

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

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社会制度并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的国家内,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但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3)信守长期不变的诺言。

“一国两制”不是一项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

用“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是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它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状,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

(2)“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