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4996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昌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

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

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

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

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

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5、混沌理论的定义

“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

在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

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

它不做重复运动,不断展现出任何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

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

混沌理论:

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努力减少环境污染;

树立生态自然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

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

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

(可能出辨析题)

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是实际财富所以马克思把科学看着“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即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认识和反映关系。

8、科学和科学事实的关系

科学的定义见题7。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区别于理论的普遍陈述(全称命题)。

科学事实类型:

事实I——客体与仪器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

事实II——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构的陈述和判断;

事实III——理论事实。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同时科学的进步有助于科学认识主体更好的对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更好的描述和判断,也就是促进科学事实的形成。

9、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的划分标准(用辩证唯物主义解释)

科学划界问题指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

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其核心是科学划界标准。

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大致形成以下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观点、科学历史主义观点与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问题。

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者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他主张可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是有本质区别的。

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根本标准。

伪科学是伪装成科学形式的非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内容不具有客观真理性。

不可检验性和伪装是伪科学的基本特征。

一般的非科学是指不满足精确性和可检验性的命题问题或者理论,无法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检验或者评价。

10、科学技术和价值的关系(是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注意辨析)(P104)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价值的本质在于:

它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科学有内在价值、社会价值。

科学的内在价值:

人类在探索自然界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这是科学文化的核心,是不以时代、国家、民族地区为转移的。

科学的社会价值:

主要表现为科学所具有的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功能。

第一:

科学带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第二:

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

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11、科学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

科学是始于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确立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的范围和方法。

科学观察是人们又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与理论思维方法不同,科学观察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

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13、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主要观点(4种)此题与第九题问题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一样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经验证实标准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经验证伪标准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范式标准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12个条件为标准

科学理论评价的四种基本观点:

①.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评价理论(逻辑经验主义强调科学是证明了的真理。

卡尔纳普提出的归纳支持理论。

)②.波普尔的科学评价观(理论的经验内容越丰富,则它愈可检验、愈可证伪。

第二个标准是理论必须经受住更加严峻的检验。

第三个标准是理论的逼真性。

理论的逼真性越大,它就越接近真理。

)③.库恩的历史主义评价观(不同的科学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或不可比的,因而,持不同范式的科学家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本就不存在越越历史的评价原则。

)④.费耶阿本德相对主义评价观(不能从证据与理论的关系来评价科学理论,因为证据被理论所污染了,即证据被迫按理论的模型解释过了,证据不再是单纯的证据,而是理论的一部分了。

民主判定高于“真理”和专家的意见)

科学理论的判别标准:

科学理论的评价,事实上是对相互竞争性的理论给出优选的程序和判别的实质性标准。

第一,该理论体系的各个命题之间在逻辑上是高度自洽的、无矛盾性。

第二,必须能够包容和解释更多的经验事实。

第三,相容性评价仅限于与科学家们公认的理论原理相容,但并非必然与所有旧理论相容。

14、科学假说形成的途径,及其对科学研究的作用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与说明,它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重要形式。

形成途径:

(1)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2)将某一理论推广到原适用范围之外时,对未知规律做出推测。

(3)为解决新旧事实、新旧理论之间的矛盾时,提出猜测性说明。

作用:

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新理论的必经途径、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同时假说之争推动科学发展。

15、科学研究的方法(3种,注意区分)

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演绎的方法,非演绎的方法和思想模型法。

演绎的方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

其根本特点是:

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具有蕴涵的关系,或者说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非演绎的方法有: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类比与联想,思想模型法。

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而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人们对研究对象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的认识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归纳就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概括也是一种由个别或特殊性认识上升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或一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类比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联想,即从一个对象联想到另一个对象,否则就不能进行类比。

思想模型是人们为了从事科学研究而建立的对原型的高度抽象化了的思想客体或思想事物。

思想模型也包括数学模型。

思想模型具有解释功能、判据功能、预见功能即创造性功能。

在这个意义上,理想模型方法又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16、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20世纪以来,有三种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

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和社会历史观。

累积式发展观包括:

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发展观;

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否证式发展观既是“证伪”。

该观点认为:

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所以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

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

社会历史观主要由库恩提出,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

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17、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内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

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8、技术价值定义,其是否来源于技术本身属性?

(辨析)

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技术价值归根到底来源于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是技术属性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

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

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

(其他依据P219页以后的内容自行补充)

19、技术创新的机制。

(P243——P244)

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

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通过相应的组织结构来运行,其中内部结构主要体现在企业对创新主体,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信息服务等要素的整合;

外部结构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整合,即建立产业组织结构。

20、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

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体制包括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结构比例、科技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方面:

将科技投入由靠政府拨款这一单一渠道、唯一形式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制和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转变。

(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方面:

采用“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来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三方面的关系。

(3)科学技术的法律调整方面:

将科学技术的立法和执法作为科学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

(4)科技研究的管理机制方面:

将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从具体项目管理向间接服务管理转变,国家宏观科技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方面。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

通过从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结构比例、科技法律调整、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对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可以使我国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体制和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

同时储备丰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资源、形成透明公正的法律体系并在管理体制上根本解决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脱节等问题,最终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拥有更好的发展。

2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

(1)基本思想: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

②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③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⑦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⑧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与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资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2)基本特征:

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认识前提、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辩证法规律。

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自然界还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在任何时候,人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不是不受制约的,不是无限的、绝对的;

人在自然界里能获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单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

22、什么是系统?

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①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宇观的总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从人类社会到人类思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无一不自成系统,都是由其内部若干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系统。

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这也说明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普遍性。

大系统中有小系统,小系统中有更小的系统,若干小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大系统,一些大系统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更大的系统。

③系统与要素的规定是相对的,系统之成为系统,要素之成为要素,只是在特定的联系中才能成立。

23、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①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中,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4、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①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能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③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和愚昧。

(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

(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在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25、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有其特殊的认识手段和认识方法;

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成果,有其特殊表现形式即由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以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这三部份构成的理论体系,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本质属性:

①客观真理性。

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

②可检验性。

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③系统性。

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具有结构的体系、其一:

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其二:

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④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他们之间畅通地进行交流。

26、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及科研选题决策的重要意义、主要原则(基本原理)?

(1)主要来源:

①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②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③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现问题④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⑤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

(2)重要意义:

“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

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

(3)主要原则:

①创新性原则:

指向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

(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运用创新)②科学性原则:

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与事实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使之成为可以在科学逻辑和科学实践上加以论证和检验的课题。

③可行性原则:

所选课题必须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④社会需求原则:

社会需要与科学需要。

27、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需要观察对象与观察者的感官发生相互作用、并产生感觉图像。

观察属于认识领域的范畴,不单纯是生理活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观察要受到观察者已有的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的影响即渗透理论。

理论对观察的影响还表现在,人们观察时的注意力和理论有极大的关系,科学观察者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什么,详略如何,都与研究的问题有关,与观察者的理论素养有关。

科学观察过程并非单纯的感性活动,它处处表现出科学理论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观察渗透理论并没有取消观察的客观性,科学观察能够反映观察对象的本来面貌,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28、如何理解否证式发展?

波普尔提出了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观,他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遭到实验的反驳,即“证伪”,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定、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是:

猜想-证伪--猜想。

科学理论的否证式发展实际上是:

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

它反映了科学研究活动中理论与经验的相互作用:

理论在经验的检验真难过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同时它又反映了科学认识的不断进步,换言之,科学认识是在不断改正自己的谬误真中向前发展的,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证检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地表示为:

P1→TT→EE→P2。

其中P1代表问题,TT代表试探性理论EE代表排除错误P2代表性的问题。

否证式发展有朴素的和精致的两种形式。

29、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技术和科学在本质上都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