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02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城区高一下期末语文B卷Word下载.docx

B.“杂剧”是在元代流行的戏曲,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牡丹亭》

C.巴尔扎克创作了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其中有《欧也妮•葛朗台》

D.《应和》的作者是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当你老了》的作者是爱尔兰诗人叶芝

6.(3分)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

相信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

舒服

C.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干:

担任

D.他日革命成功,子孙万世可以长保无虞虞:

忧虑

7.(3分)对下列文言句中划线部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伏北壁石窗下,微窥之.

理解:

稍稍看了一眼

B.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因此不会失去战争的能力

C.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完计也.

使中原疲惫衰败,而把攻打匈奴当作快意之事

D.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

事情(让人)太辛苦了,就考虑给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

三、(共7分)

8.(7分)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限选其中7道题)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  。

(屈原《国殇》)

②羁鸟恋旧林,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④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

  。

(白居易《琵琶行》)

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

(范仲淹《苏幕遮》)

⑦大江东去,浪淘尽,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⑨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  !

(关汉卿《窦娥冤》)

四、阅读《祝福》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9.(12分)①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

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

②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③“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

④“是的。

⑤“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⑥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⑦“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地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⑧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

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

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

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⑨“也许有罢,﹣﹣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⑩“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⑪“阿!

地狱?

”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

﹣﹣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⑫“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⑬“唉唉,见面不见面呢?

……”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⑭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

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

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

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1)对第⑤段中划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祥林嫂已经有多年没有见到“我”,老熟人的偶然相逢让她既觉得意外,又感到高兴。

B.遭遇了一系列痛苦与打击的祥林嫂内心压抑了太多、太沉重的苦闷,急于向人倾诉。

C.“我”有文化,又见多识广,祥林嫂认为“我”能解决她心中的疑惑,因此饱含希望。

D.在遇到“我”之前,鲁镇上的人对她都很冷漠,而“我”能同情她,给她一点安慰。

(2)对第⑭段中的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被祥林嫂问得不知如何回答,怕她继续穷根究底却无言以对,因此选择离开。

B.“我”感觉到了祥林嫂话中的异样,怕自己的回答让她想不开,于是抓紧时间离开。

C.“我”经不住祥林嫂追问,只能含混其辞,但心有愧疚,同时对她的命运有些担心。

D.“我”了解祥林嫂的经历,却不愿意明确回答对方的问题,这反映了“我”的冷漠。

(3)祥林嫂“走近两步”之后对“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分别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要说明。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10.(14分)

翠柳

(清)曹衍东

维扬汪本,以手谈①自诩。

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棋汪”。

由是一枰之上,方罫之间,闻汪生之风者,可以不战而先馁。

一日,游三楚,寓武昌。

太守张公,高手也,癖于木野狐②.因与汪弈,三战三北,汪盛气临之。

太守衔汪,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而卒寥寥。

张于静夜灯前覆汪胜局,反覆凝思,计无所出。

一婢名翠柳,慧而能。

捧茗在张公侧久立,乃曰:

“莲漏③三滴,犹抱石子不寐,夫人将不耐等矣。

”张不答。

翠柳指局曰:

“但此间争一着先耳。

”张恍然。

遂命与弈,终局翠胜,张大喜,曰:

“可儿,明日当与汪弈,为我一洗前辱。

辰起,请汪及众宾至,复布局,曰:

“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汪漫应焉。

张公呼翠柳出,汪视之,垂髫丫髻儇婢也。

立案前,入局即持白子曰:

“棋让一先。

先生请下黑子,可以前驱胜我也。

”汪颔之。

甫三四着,汪色变。

翠曰:

“先生面赧矣。

”翠上下嬉顾,略不经意,而子落枰间,一座皆惊。

翠又曰:

“先生汗出矣。

”汪赧颜沉思,下子愈迟。

翠随手掷之,疾若鹘落。

既而翠柳棋声乃与笑声丁丁格格相酬答;

汪如木偶,子更无着处。

翠以手自捏其凤翘④曰:

“先生坐,亦知立者苦否?

”众粲然。

而汪神丧志沮,辙乱旗靡。

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如方塘一鉴,白鹭数点而已。

翠乃以长袖自掩其口,胡卢曰:

“先生负矣!

先生负矣!

”零碎连步以入。

汪目望洋,不知所为,是局固未终也。

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注释】:

①手谈,指下棋。

②木野狐,围棋的别称。

③莲漏,古代计时的工具。

④凤翘,女性的凤形首饰。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不战而先馁

馁:

丧失勇气

B.太守衔汪

衔:

对……怀恨在心

C.而卒寥寥

卒:

(直至)死亡

D.先生面赧矣

赧:

羞惭脸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因称“汪”

我欲因之梦吴越。

B.因欲得一胜汪者以快意

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C.一婢名翠柳,慧而能

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

D.忽为翠柳于西北角上劫去十数子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游于京洛缙绅间,曾见赏于吴桥某大司马

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

B.今日有小女子学步者,愿先生教之

今天有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儿,希望得到先生的指点

C.汪目望洋,不知所为

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D.汪蹩躄返寓,明日遂行。

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走了。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汪本高超的棋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B.翠柳边下棋边说笑体现了她的活泼轻松,这与汪本的心情形成了对比。

C.翠柳说汪本坐着不知别人站着的苦,是揶揄汪本犹豫不决,落子太慢。

D.一个丫鬟在终局前就战胜一代围棋高手,说明了“山外有山”的道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第四段,“汪漫应焉”一句中,一个“漫”字写出了汪本随意应答的样子,也刻画了他  的心理。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共10分)

11.(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

(2)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题.(26分)

12.(26分)

天何言哉

地理课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但是,我对这一门学科却没有过真正的认识。

对为了考试而硬背下来的河流、山脉、矿产、铁路、城市等等的名称与特点,也无法产生感情,不能理解这些字面的记录与“我”的关系。

让我最早对“地理”有模糊感觉的,恐怕还是父亲贴在客厅墙上的地图吧。

当我和玩伴,指指点点,在地图上寻找“台北”“西安”的位置,追溯淡水河、黄河的源头时,那经纬纵横的纸张上面,便不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符号;

而随着色彩从褐黄、浅绿到湛蓝,我们懵懂年幼的心,也仿佛跋涉了一次高原、山脉、河谷与海洋了。

第一次出国,随着飞机的拔地升高,窗外的景物逐渐缩小变远。

远近的山脉丘陵,起伏连绵;

田陌纵横如网,道路伸延四去……当飞机以全速冲上云天时,那淡到几乎不辨细部的家乡,真的像一张地图了;

又像亲人的五官,有特殊的音容笑貌,是我不能遗忘的永恒的图象。

啊!

我努力想看得更清楚一点。

这第一次的辞乡之泪,与第一次感受到大地广袤无尽的震撼纠缠混合。

我才知道,原来所谓地理,并不是一门冷漠的学科,而是季候、风雨、山川、大地,是我赖以为生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啊!

才知道自己﹣﹣这微小的生命外面,有山脉起伏,有河川蜿蜒,有季候变迁,有星辰移转,有万物的繁衍与变灭。

后来我才懂得思索:

人在经纬纵横的天地之间,在万物的运转生灭之中,应当如何自处?

如何找一个恰当的地位?

应该自小,还是自大?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老到常常要用洪荒山川来指点智慧。

盘古辟开了初始的洪荒,然后倒在大地上。

肌肉化为田土,骨骼形成山脉,发髭生长成繁密的山林丛草,汗水流成了汩汩的长河,呼吸化成了风云……中国开天辟地的神话,一开始便阐释了人与自然肌肤相亲、不可分离的关系。

仁者和智者都懂得苍天无言而自有一种伟大,都从无言的自然中获取智慧。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老子都通过聆听自然的言语开宗立派。

而孔子凄凄惶惶,在人世的纷乱中如丧家之犬。

然而,他对人世的大爱,最终还是回归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的自然化育中去,引导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去敬重自然,去倾听自然的言语!

“天何言哉?

”的智慧,导理出了“弋不射宿”“数罟不入洿池”的准则:

猎者不射杀已经归巢的鸟,渔夫不用细密的网来捕鱼,自然生命才能繁衍生息,避免被滥捕而灭绝的命运。

因为倾听自然的言语,人们从大自然的循环生息中懂得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道理,可以坦荡宁静,没有求取的贪婪,没有征服者的霸道与自大。

近几十年来,台湾迈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然而随着现代化与经济繁荣而来的是对自然前所未有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冷漠无知。

人不再觉得自然伟大,不再从自然中获取智慧;

山林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工业废水污染了水源,许多动物与植物濒临绝灭,垃圾山使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拥挤在都市中的人,焦虑、暴力与欲望日甚一日地膨胀。

是的,我们应该繁荣和进步,但如果“繁荣”谋杀了对美的向往,如果“进步”不能使生活幸福,如果“现代”所指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精神恐慌,我们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吗?

有一本真正富裕的大书永远打开着,那便是“地理”,是用山脉、河流、大地、星辰、季候记录的地理,是人类可以学习的永恒的智慧之源﹣﹣这,才是我的“地理”。

(取材于台湾作家蒋勋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上学时的地理课写起,指出硬背下来的地理知识并不能被“我”真正地理解,写这些的目的是批判应试教育的危害。

B.“我”在父亲的地图上寻找城市和河流时感受到了地理符号的意义,地图上的颜色也引起了“我”对不同地形地貌的遐想。

C.文章写盘古、庄子、老子、孔子等人,说明中国人自古就注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今天人们的想法和行为形成对比。

D.台湾的现代化对自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导致了现代人的堕落与不幸,因此作者反对现代文明,希望人类臣服于自然。

E.文章介绍了作者认识“地理”的过程,同时阐发了自己对“地理”的理解,而且还思考了现实的问题,深刻而又有针对性。

(2)第三段写到在飞机上看大地,作者借此表达了哪些感受与思考?

这一段在文章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3)作者引用孔子的“天何言哉?

”是为了说明怎样的道理?

(4)人面对自然,“应该自小,还是自大?

”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

请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

八、作文.(60分)

1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角落”是指偏僻的、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

书桌、房舍、校园、村庄、城市等地方有角落,我们的记忆、认识等等方面又何尝没有角落呢?

在角落里,也许会有值得我们关注的人、事、物、景,也许存在着值得我们重视的情感体验或思考。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C“鞭挞”的“挞”应读tà

,其余选项均正确.

故选C.

2.【解答】A.应为凶悍;

B.应为一贯;

C.应为黯然失色;

D.正确;

故选:

D.

3.【解答】十恶不赦,人们在形容一个人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时经常使用“十恶不赦”这个成语.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指永远不能恢复;

欲壑难填,形容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以邻为壑,原谓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凡将祸害嫁于邻居或他人身上,皆可用此语形容;

得意忘形,向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得其意,即其思想精髓,而不必计较形,即表现形式;

二是后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前者为学术词意,后者为通用词意.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①主语是人,故用十恶不赦,②强调希特勒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该用欲壑难填,③与“嚣张气焰”相呼应该用“得意忘形”;

A.

4.【解答】本文段叙述纳粹的所作所为,揭露他们的罪恶,抨击他们的卑劣、残暴.

③承接前文的“穿衣吃饭,①转到精神的愉悦,②是对③的具体描述.

故正确排序为:

③①②

D

5.【解答】A、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王实甫的《牡丹亭》,表述有误,《牡丹亭》是汤显祖的,故符合题意;

C、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6.【解答】A.信:

解释有误,应解释为“实在”,译文为“,(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B.爽:

解释有误,应解释为“过错、差错”,译文为“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C.干:

解释有误,应解释为“拜见、谒见”,译文为“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

D虞:

解释正确,译文为“以后革命成功了,子孙万世可以长期保持没有忧虑”;

故选D.

7.【解答】A.“微”译为“偷偷”,故该句译为:

偷偷眼一看;

B.“所以”译为“用来”,故该句译为:

用来表示不忘战争百姓的苦难;

C.正确;

D.“易”译为“改变”,故该句译为:

如果过于深重,就会产生反心.

C.

8.【解答】①子魂魄兮为鬼雄(“魂魄”易错)

②池鱼思故渊(背上即可)

③不尽长江滚滚来(“滚”易错)

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摧”易错为“催”)

⑤江州司马青衫湿(背上即可)

⑥化作相思泪(背上即可)

⑦千古风流人物(背上即可)

⑧梧桐更兼细雨(“兼”易错)

⑨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背上即可)

9.【解答】

(1)注意上下文的语境,此时祥林嫂主要是想解决内心的疑惑.

(2)D项“这反映了‘我’的冷漠”错误,不是冷漠,是无奈和无能为力.

(3)分析时注意每个问题所反映的心理各不相同,从而写出了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答案每点2分,其中“心理”1分,“原因”1分.意思对即可:

尤其是第一点,对“原因”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C

(2)D

(3)第一个问题说明祥林嫂对大家都深信不疑的“魂灵”产生了怀疑.(“魂灵”(1分),“怀疑”(1分).)

第二个问题体现了她恐惧的心理,因为害怕死后被锯开.(“恐惧”或“害怕”等(1分),“死后被锯开”(1分).)

第三个问题说明她又有点盼望死亡,因为死后可能与家人见面.(“盼望”(1分),“与家人见面”(1分).)(意思对即可.)

10.【解答】

(1)C却迟迟找不到人.卒:

终,可引申为“迟迟”.

(2)BB.连词,表目的;

A.因此/顺着、沿袭;

C.表并列;

表修饰;

D.介词,在/表动作的对象.

(3)B“学步”指学围棋.句子翻译为:

今天有个婢女想学下棋,还希望棋汪能教上一教.

(4)A“敬佩之情”错误,根据文中句子“自诩”,可以看出作者无敬佩之情.

(5)这句话写汪本没有把婢女放在眼里,表现其骄傲自大.

(2)B

(3)B

(4)A

(5)骄傲自大

参考译文:

扬州人汪本,凭借围棋技艺而自吹自擂.他曾经和北京、洛阳的一些达官贵人交往,并被吴桥的某大司马赏识,因此称为“棋汪”.从此在棋盘之上,棋格之间,棋手们一听到汪本这个名字,还没有跟他交手对弈就丧失了勇气.

有一天,汪本到湖北、湖南一带游玩,住在武昌.太守张公,本是棋坛高手,对下围棋特别嗜好.他趁这个机会和汪本对弈,下了三盘输了三盘,汪本赢了棋盛气凌人.太守记恨在心,于是想要寻一个能胜过汪本的人来发泄心中不快,却迟迟找不到人.

张太守在深夜挑灯再现汪本赢的那局棋,反复凝神思考,却毫无办法.太守有一个婢女叫翠柳,聪颖又能干.端着茶在太守身旁站了许久,说:

“夜深了,太守还执子不肯睡,夫人恐怕要等得不耐烦了.”太守不予理会.翠柳指着棋局说道:

“只需在这里抢一个先手罢了.”太守恍然大悟,于是让翠柳和自己下这盘棋,最终翠柳获胜.太守喜不自禁,说:

“好孩子,明天你可以和汪本下棋了,为我一雪前耻.”

早晨起床后,太守请来汪本和众人,重布棋局.对众人说:

“今天有个婢女想学下棋,还希望棋汪能教上一教.”汪本随意高傲地应允.张公唤翠柳出来,汪本一看原来是个头发下垂梳着丫髻、聪明伶俐的小丫头.翠柳站在棋桌前,一开局就拿着白色棋子说:

“下棋应当先让一步,先生请下黑色棋子,可以走在前面赢我一着.”汪本点头答应.才下了三四步棋,汪本脸色就变了.翠柳说:

“先生脸红了.”翠柳上下嬉笑,左顾右盼,好像一点也不在意;

但棋子落在棋盘间,满座的人都感到惊讶.翠柳又说:

“先生出汗了.”汪本脸愈发红了,苦思之中落子更慢,翠柳则是随手落子,快得像鹘鸟落地.后来翠柳下棋声和笑声不绝于耳.汪本呆若木鸡,更不知如何落子了.翠柳手扶头饰,说:

“先生坐着,是否也了解站着的人的辛苦呢”.众人欣然一笑.汪本则是沮丧之情溢于言表,落子无章,棋势委顿.突然在棋盘西北角被翠柳杀掉十几子,(那一片)就像一方池塘,里面栖息着几只白鹭而已.翠柳于是用长袖子捂着自己的嘴,笑着说:

“先生输了!

先生输了!

”说完踏着细碎的步子走进了里屋.汪本眼神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盘棋实际上还没下完呢.

汪本拖着疲惫的双腿踉踉跄跄返回了住所,第二天就离开武昌了.

11.【解答】

(1)诗歌的押韵偶数句是肯定押韵,奇数不论,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本诗押韵的字有:

消、骄、桥、摇、寥.

(2)B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

(3)本题的答题角度、答题区间都很明显.作答时,结合诗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分析“虚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