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112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培精华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

“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

”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

“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

”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

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

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成功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学生的反馈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学生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是"

教无定法"

的要求,也是做"

学者型"

教师的内在要求。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一、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并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

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

学生对自身实际有用的知识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

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四、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

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一些重大成果的取得和新产品开发都是通过合作而完成的。

五、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

课堂就像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

问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

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

有了问题,就应该行动。

通过反思,知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深思,多问几个"

为什么"

,并且有更科学与先进的调整对策。

怎样去做好教学反思

一、坚持写课后的第二教案。

在课后,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教案的修改,写下次再上课的第二教案。

二、写教后札记。

坚持每天写教学札记,把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时间长了,也是一大财富。

三、听别人(包括教师、学生)的评价

教学反思,需要“镜子”,别人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反应是最好的参照物。

我们要虚心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积极地开展课后的学生调查工作(一周一次或者一月一次),从中获取改进的办法。

四、与别人作比较

对别人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而“取长补短”。

总之,所有这些“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要把反思当成像每天必须刷牙一样的习惯。

当然,在反思中,我们还应该有挑出有自己教学中不足和对自己教学不满的勇气,更要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

同时,反思不可缺少的是理论的支持,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论是进行反思的必要前提。

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车轮和动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案例中的教师有必要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她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但他的提问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

除法强调的是“平均分”,但这位老师的提问里没有平均分的含义,所以学生就想到了好多的分法。

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恰当。

平时我是这样反思的:

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概述。

这里应该说明本节课的授课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本节课的内容(章、节、课时及授课的题目)、教学目的(不必过多叙述,但它对以后查阅有重要作用)。

二、对教学成功之处的总结和积累

1.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入,自然的过渡与衔接,令人回味的结尾。

把这些积累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过程中借鉴和运用。

2.要总结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灵感和针对某一问题的巧妙做法。

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会使我们逐渐地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3.要总结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默契的环节,记下教学双方的各自闪光之点。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双方配合默契,说明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对学生了解的透彻,底码摸得清楚。

记下这些,有利于今后在备课和讲课过程中继续发扬。

三、要找出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完美无缺的课是不存在的。

尽管我们花费了心血,进行了努力,缺陷与不足仍然在所难免。

比如课堂的引入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

教学过程的过渡是否自然,学生的思路能否跟上过程的变化;

教学的结尾是否草率,或者是前紧后松,不能留下回味;

教学内容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表情看出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通过巩固练习发现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充实等等。

关键是我们要发现它、认识它、改变它。

我们的教学能力就是在弥补缺陷和纠正失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

四、要提出今后的改进目标与方向

这是反思的目的与落脚点,针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误,提出今后应该发扬哪些长处,避免哪些问题的出现,不需要过多的文字,但应该是一篇反思的点睛之笔。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

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克服思维定势,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走出“教书匠”的行列。

面对新课标,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

1、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

3、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

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去思考着学习?

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

5、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得科学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

6、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

如何改进?

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

有了问题。

就应该行动。

通过反思,知道了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就要考虑科学与先进的调整对策。

那么,怎样做好调整工作呢?

我是以下几方面展开的。

1、针对出现的问题,修改原教案中的不当之处。

2、写教后札记。

坚持每天写出教学札记,把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

时间长了,也是一笔财富。

3、听别人(包括老师、学生)的评价。

教学反思,需要“镜子”,别人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反应,是最好的参照物。

我们要虚心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积极地开展课后的学生调查工作,从中获取改进的办法。

4、与别人作比较。

总之,教学反思都应该有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一行为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要让反思成为习惯。

当然,在反思中,我们还应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

同时,反思不可缺少理论的支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进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

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我认为赵东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好,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魔盒”引入新课,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把握住本质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在新课程体系下,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呢?

我觉得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开发挖掘,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

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多角度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从而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二、变换改编,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灵活

  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从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内涵,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

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乘法交换律的字母公式( 

)。

2、乘法结合律的字母公式(  

二、探究新课: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1)为了简便易记,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

(a+b)×

c=a×

c+b×

c

(2)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想对照:

b=b×

a

(a×

b)×

(b×

c)

比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增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涉及到加法的运算难点的理解)

(二)练习巩固,继续引申

1、根据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数。

①(10+7)×

6=( 

)×

6+7×

( 

②8×

(125+9)=( 

125+( 

9

③7×

48+7×

52=( 

(48+52) 

(7×

52中有相同因数吗?

通过具体的练习理解乘法分配律)

2、

(1)34×

10+27×

10+39×

10可不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师:

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和可以吗?

说明也可以是:

几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修改乘法分配律的板书)

拓展书本上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24×

8—4×

8=(24—4)×

8吗?

说明乘法分配律,不仅仅只适用于两个数的和,也可以是两个数的差,三个数的差可以吗?

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相减)。

(增加补充乘法分配律的板书)

教师激发学生好胜心:

在乘法分配律中有许多变化,本节课我们没有按照书中的“两个数的和”的形式而归纳成这样,会不会觉得很难呢?

有没有信心从那么多题里辨别出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题呢?

3、聪明的小判官: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1)125×

16=125×

( 

(2)(200+2)×

35=200×

35+2 

(3)104×

66=(100+4)×

66=100×

66+4×

66 

(4)305×

32=(300+5)×

32=305×

32 

(5)176×

36+36×

24=36×

(176+24) 

(6)16×

54+54×

54不能用乘法分配律 

(7)(400—6)×

13=400×

13—6×

13 

(8)9×

(a—b)=9×

a—9×

(9)爱×

(数+学)=爱×

数+爱×

学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8+4)×

25 

34×

72+34×

28

概念只有在具体的练习中才能逐步理解,概念教学必须当堂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才能消化抽象的概念)

(三)总结性提问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要求学生具体说明,不能简单重复)

2、什么叫做乘法分配律?

不能让总结性提问只是走了过场,通过这个环节切实起到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总结能力)

谈谈如何设计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或作业,既是教师随堂或课后检测、评估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践学习技能和方法的重要途径。

1.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检测对本课涉及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2.不要使用原教材内容做题干,让学生抄书的做法。

建议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问题。

3.题型应多样,尽可能不用填空、单选题。

4.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应该逐渐增加分析、判断、评价等客观题。

5.对一种学习技能或方法,应该在一个时间段内,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使他们能熟练应用。

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怎么办?

防止和纠正计算上的错误,我认为应把重点放在发生错误之前,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重视首次感知。

主要在材料的准确感知,法则的建立和算理的研究上;

第二,强化对比训练。

为了突出容易混淆的辨析,可组织学生对相似法则、算式进行辨析,也可采用相同数据编题,引导学生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强化。

第三,及时反馈训练。

学生初步练习时产生的错误比较容易纠正,为此,要强化课堂练习,当堂订正,及时批改,针对反馈信息进行轿正。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

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而且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求速度,力求选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第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这是防止计算错误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力求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第六,训练方式要采取多样性,听算、看算要相结合;

训练题型要讲究灵活性;

训练量要适度。

第七,要讲究训练的持久性和连续性,最好是每天课前都抽几分钟进行训练或计算小测验。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1.从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角度看,你觉得这堂课是一节好课吗,好在哪里?

不好在哪里?

通过反复观看《用字母表示数》的这节课,我认为这是一节好课。

本节课的成功,主要源于赵老师不仅弄懂编者意图,正确、全面理解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准了知识的认知线索。

(1)、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教学切入新颖,激发。

学生兴趣,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3)、联系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

(4)、调整重组,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2.举例说明,在日常教学中,你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的?

(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现

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

五年级教材中的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行程问题,在教学时可以让他们先说说生活中何处所见,然后再让他们走一走,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相向而行、同向而行。

在教学长度单位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单位长度,然后再说出身边常见的物体哪些是多少单位长度,在千米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先量出100米的距离,然后再量出10个100米,也就是1千米,再让学生亲自走一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1千米到底有多长。

再如:

“王兰和李明同时从甲地走向乙地,王兰用了3分钟,李明用了4分钟,谁走的快?

”少数学生可能很快说出:

“李明快”,老师不要急于说答案的正误,先让两个学生实地走一走,结果发现是王兰要快些,这时老师告诉学生:

“谁走的快?

”是比速度,“3”、“4”表示的是时间,他们同时从甲地走向乙地,路程是一定的,我们把它看作单位“1”。

然后根据路程÷

时间=速度,计算出速度:

3=,1÷

4=,>

所以王兰快些。

   

(2)、多问为什么,训练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无论是上课,还是练习时,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多问为什么,多联系生活实际,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火柴盒的体积和电视机的体积谁大?

”学生很快回答出:

“电视机的体积大”,老师紧接着问:

“为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可能回答出:

“因为电视机占的空间比火柴盒占的空间大”,也有学生回答:

“因为电视机长、宽、高的乘积比火柴盒长、宽、高的乘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