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42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吉利集团国际化战略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融资困难,政策扶持力度小…………………………………………………14

(二)产品性能和质量有待提高……………………………………………………14

(三)社会认知度不足………………………………………………………………14

(四)海外扩张速度过快有风险…………………………………………………14

七、对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中所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15

(一)争取获得政府更多支持………………………………………………………15

(二)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15

(三)提高产品与服务水平…………………………………………………………15

八、从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看中国汽车行业国际化战略重点……………………16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结束语………………………………………………………………………………19

附录…………………………………………………………………………………20

引言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即将进入一个私人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时期,汽车生产和消费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已确立到2010年将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宏伟目标。

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不仅是人们购买生活资料的需求,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汽车业具有全球化、规模化的行业特点。

大的跨国品牌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占了国产汽车的半壁江山;

自主品牌如果只守在国内市场,产品不到欧洲、北美去销售,就没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在竞争中只能永远处于劣势。

此外,汽车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受到能源、环境、成本等方面越来越大的挑战。

即使出口,生产中煤电油运的压力,甚至贸易顺差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因此,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扩大出口,尤其在国外设厂生产,是自主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必由之路。

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十强企业,秉承“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造车理念和美好理想,一直积极实施着国际化战略。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1)中国已经稳居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前三位

2007年,我国生产汽车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

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10月汽车产销量有所下降,产量环比降1.2%,销量环比增加3.4%,主要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

总体来看,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二位。

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自主品牌汽车稳定增长

在商用车方面,自主品牌继续成为主流,过去3年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其中,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金杯股份、重汽、长安有限、江铃、南汽、陕汽等10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167.69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7%。

在轿车方面,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达到124.22万辆,占轿车总销量的26%,其中夏利、QQ、福美来、旗云、F3、骏捷、自由舰、A520、奔奔和吉利金刚等十大品牌共销售轿车88.91万辆,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

SUV呈高速增长态势,自主品牌的哈弗,瑞虎分别销售5.78万辆和5.01万辆。

MPV销量增长不明显。

瑞风和风行分别销售4万辆和1.07万辆。

总体来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经过产品结构调整,2007年比2006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调。

但总量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局面。

(3)“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2008年,汽车出口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

其中前三季度进出口金额达到631.2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243.1亿美元,同比增31%,出口总额288.1亿美元,同比增34.4%,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民族汽车企业已经成为轿车出口的主力,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和配套体系。

在中低档轿车,客车和载货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吉利、奇瑞、力帆等自主品牌厂家纷纷加速海外生产基地的开拓步伐,2008年以来先后在朝鲜、伊朗、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设立海外工厂。

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走出去”的态势初步形成。

(4)兼并重组获得重大突破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上汽·

跃进全面合作签约仪式”。

江苏跃进汽车有限公司将其下属的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业务,全面融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其中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与服务贸易资产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

上汽集团将建成中国最大、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

未来3年上汽将投入85亿元人民币,把南汽打造成为年产30万辆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

上汽、南汽联合后,短期内将实现年产销汽车200万辆。

总体来说,上汽和南汽进行全面合作,有利地推动了汽车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改变当前中国汽车业分散发展的局面,同时加快改变当前汽车行业大而不强、过于分散的局面。

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1)自主创新加速发展

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CAl2GV的成功点火,意味着我国掌握了开发顶级轿车用V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里程碑。

吉利、奇瑞、长安、华展、比亚迪、力帆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在全力打造自主品牌轿车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就。

一汽集团在未来8年(到2015年)将投入130亿元发展自主品牌,建设4个轿车平台,开发50款自主品牌轿车车型;

东风公司为发展自主品牌成立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到2010年,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提升到72万辆,占销售量的53%;

上汽集[]2007年宣布将筹资270亿元投向自主品牌建设。

(2)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起步笠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重要的起步年。

目前,全国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在试验运行,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

已有8个混合动力汽车进入国家机动车产品公告。

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但在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纯电动轿车产业化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

 

(3)汽车产业联盟开始形成

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企业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通过技术联盟实现企业间和产。

学、研间的联合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正在成为行业共识。

2007年11月,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国内汽车、机床及相关制造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发起的。

汽车制造装备创新联盟”成立,以促进我国汽车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7年12月27日,“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宣告成立。

该联盟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一汽、东风、吉利、长安、奇瑞等汽车制造企业、材料冶金企业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计12个单位组成。

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轻量化技术水平和碰撞安全性。

(4)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初步形成了华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六大零部件集中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在1000个左右,关键集群区域约100个。

200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145亿美元,高于整车出口。

标志着汽车零部件出口已经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虽然出现大型企业重组的苗头,但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

“十一五”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加快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上汽和南汽的合并重组拉开了中国汽车产业大型企业间重组的序幕,但要改变当前汽车行业过于分散的局面,还需要进行更多、更大的调整。

重组背后的机制仍然不成熟。

如何遵循市场化原则,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促使我国汽车企业之间由并购向竞购过渡,进而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是今后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2、自主创新活动虽然加速发展,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08年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出现了3方面的变化。

(1).工艺创新向产品创新转变。

(2).整车创新向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转变。

(3).企业单独创新向产业联盟形式的创新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和自主创新同步增长,2007年与2006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下降。

(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机制仍然存在缺陷。

(3).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文化氛围还不理想。

如何发掘产、学、研合作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是我国当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3、零部件创新能力弱,依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琴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

而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在研发环节上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企业相对于整车企业的同步研发甚至是超前研发是国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特征。

而我国,由于产业政策更多关注整车企业加之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

导致琴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开放。

外资企业由合作型转变为控制型使得我国整车企业不得不把跨国琴部件企业作为他们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

4、产品结构逆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急待明确方向

新能源汽车研发进步很快,但由于缺少清晰的政策导向和明确的优惠措施使得一方面汽车企业承担了高风险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有待制定统一的标准及鼓励消费的政策。

(三)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产业规模将居世界首位

按照目前的增速预计在“十一五”末期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2012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抓住这一机遇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就能由一市场拉动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

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得到大幅提高。

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就能实现。

2、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将不断加深

汽车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全球化程度以及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链的培育和发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全球化降低成本,贴近市场将是汽车企业保持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态势将更加明显,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也将不断加深。

我国汽车产业将在开放中逐步加入全球分工体系,通过发挥比较优势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3、大型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将加快

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是一种必然。

我国汽车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

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影响更为重要。

并购重组将会表现为3种形式:

一是集团内部的整合兼并;

二是集团之间的战略整合三是民营企业通过购买国有企业股份而进入竞争者行列。

4、新能源汽车将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基本明确分为主要路线和辅助路线。

主要路线二加速轿车柴油化一混合动力、纯电动(电池)燃料电池汽车。

辅助路线: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车*煤化工燃料汽车一生物燃料汽车。

未来5-10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汽车产业进行自主创新相对集中的领域。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二、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一)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

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

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集团已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

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

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2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已在海外建有近300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厂进行SKD/CKD组装生产和销售,累计实现海外销售十几万辆,位居中国轿车出口前列。

  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院设在临海;

目前,研究院已经具备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

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

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内汽车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同时在BMBS爆胎安全控制技术、电子等平衡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已经获得各种专利718项,其中发明专利70多项,国际专利26项;

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

  集团公司现有员工120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00余人,拥有院士三名、外国专家十多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在吉利各条战线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发展历程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

1998年第一辆吉利车下线。

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 JL6360、HQ6360、MR6370、MR7130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2年5月25日,原浙江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地税局总会计师徐刚出任集团首席执行官,标志着吉利集团开始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转型。

2002年12月份,分别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意大利著名汽车项目集团签约联合开发CK-1与CI-1轿车项目。

2003年1月16日,集团管理总部迁入杭州高新产业开发区。

2003年1月28日,规划年产30万台轿车的台州吉利轿车工业城总装厂竣工,被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论坛评为“中国工业设计创新特别奖”的吉利•美人豹跑车在此下线。

2003年2月,董事长李书福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3年3月24日,主营吉利集团汽车产业发展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5月,浙江吉利国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4月,吉利第十万辆轿车在宁波基地下线。

2003年8月,首批吉利轿车出口海外,实现吉利轿车出口“零的突破”。

2004年1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175)宣布:

国润控股董事局建议将公司名称由“国润控股有限公司”更改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标志着国润与吉利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4年4月10日,原韩国大宇公司总裁沈奉燮加盟吉利,任吉利控股集团研发副总裁。

2005年5月,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年5月3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大厦,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和马来西亚IGC集团就整车项目及CKD项目正式签约;

2005年9月12日,第六十一届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吉利轿车向世界各国参观者第一次正式亮相。

2006年1月8日,2006北美国际车展在底特律隆重举行,吉利汽车再次代表中国自主品牌被邀请参加,实现了北美车展98年来首次有中国汽车参展的历史性突破,

2007年2月16日,吉利香港上市公司在全球成功配股6亿股,集资6.36亿港元。

2007年底,吉利汽车与俄罗斯罗里夫(ROLF)公司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整车供货合同,5年内向其供货20万辆汽车。

2008年8月,吉利宣布投资2.7亿美元在墨西哥Leó

n城建立一座汽车组装工厂,另外围绕汽车工厂吉利还将投资2.3亿美元建造一座工业园。

吉利在墨西哥建成的汽车工业园最终将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整车年产能将达30万辆。

三、吉利汽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原因

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

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吉利控股集团国际化的原因包括三个:

(一)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

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

集团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四、吉利控股集团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

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变量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一)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化经营中涉及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含:

1.政治制度;

2.国家安全;

3.商品检验法规;

4.劳工法案;

5.知识产品保护。

(二)经济因素。

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经济因素包括: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稳定性;

4.汇率变化;

5.税收政策;

6.通货膨胀率。

(三)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国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哪一个对员工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当地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战略。

五、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选择

(一)寻找国际资本

吉利汽车作为一家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不被社会认可,在国内寻找资本更非易事。

但是吉利汽车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多种融资渠道来推动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

经过努力,吉利汽车在2003年—2008年期间,通过部分参股上市公司之控股公司并与上市公司合资,进而全面收购控股公司及向上市公司注入核心资产,最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整体上市。

1、参股与合资:

2003年初,吉利汽车确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作为上市合作者,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2003年4月,董事长李书福协议收购PG公司32%股份,间接持有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8亿股股份;

同年5月和11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IndustriesLimited和ValueCenturyGroupLimited分别与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营成立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合资企业,股权比例中方53.19%,外方46.81%。

至此吉利汽车成功参股香港上市公司,完成资本运作第一步,集资近6亿元人民币。

2004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