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43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二次过关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

C.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是b点

D.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

积累最多

5.对如图所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②需要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6.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此实验可用于验证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B.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C.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D.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减弱,C5含量将增加

7.下列有关色素和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酶和色素

B.光合作用过程中,[H]可产生于叶肉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

C.若给予阳生植物充足的光照和保证CO2供应,则可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

D.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最上层的是叶黄素

8.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

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氧气释放。

此实验证明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

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

9.右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的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B.M中[H]的运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的基质到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C.M、N既能进行DNA复制又能产生ATP

D.真核细胞中都含有M、N,原核细胞中都不含M、N

10.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

11.甲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

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圆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12.右图表示玉米种子在暗处萌发初期淀粉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情况,在此环境中约经过20天左右幼苗死亡,并被细菌感染而腐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葡萄糖变化情况的曲线是乙

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为越来越少

C.在此环境下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发生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幼苗死亡后,便没有CO2释放

13.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制作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用好氧性细菌起指示作用D.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条件

14.现在园艺师们往往将李子、杏等果树的树形,修整成主干突出,侧枝层次分明,呈螺旋状均匀着生在主干上的主干形。

“有空就有枝,有枝就有果”,是对该树形的最佳描述。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该树形丰产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对光的利用效率B.提高了对CO2的利用效率

C.增强了果树的抗病能力D.增强了果树的呼吸作用

15.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

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H]、ATP外,

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16.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

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17.某同学在夏季天气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各取一片绿叶,并从每片叶上取下同样大小的圆片,再将这四个圆片放入酒精中煮一下,取出后用清水冲洗,加碘液染色。

染色最深的应是A.清晨的叶 

B.正午的叶 

C.傍晚的叶 

D.深夜的叶

18.白天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CO2会出现18O,H218O中的18O进入CO2的途径是

A.经光反应进入O2,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B.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二阶段进入CO2

C.经暗反应进入(CH2O),再经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进入CO2

D.直接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CO2

19.右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1+S3表示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B.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C.若土壤中缺Mg,则B点右移,D点左移D.S2-S3表示玉米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20.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下列关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外膜、内膜和基质中

B.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水

C.线粒体中的DNA也具有转录和翻译的功能D.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

21.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叶绿体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动物细胞呼吸停止便不能合成ATP,细胞代谢就此终结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2.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生成和消耗

B.①过程和②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

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相等、形式相同

D.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2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 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 

④都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

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24.下列有关人体处于不同状态下细胞内ATP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

B.在寒冷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C.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D.在饥饿时,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TP的速率

25.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6.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变灰绿色

27.关于新陈代谢与酶、ATP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酶的种类具有物种差异性,而ATP却无物种差异性

B.酶、ATP都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但两者的合成毫无关系

C.ATP是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源物质

D.酶能促使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2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发酵

29.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

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0.下列有关ATP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C.酶与双缩脲试剂都能发生紫色反应

D.酶的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31.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吸能反应的是①肌肉收缩 ②光反应 ③暗反应 ④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⑤丙酮酸氧化分解

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⑤

32.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33.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

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

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

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消耗氧气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34.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35.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

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材料

取样

处理

分组

培养液

供氧情况

适宜浓度酵母菌液

50mL

破碎细胞(细胞器完整)

25mL

75mL

无氧

通氧

未处理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丁组能量转化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36.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 ②解旋酶 ③纤维素酶 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

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

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

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

37.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

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

得出结论。

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38.如图曲线表示物质M生成物质N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

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3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0℃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注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在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3提升到6的过程中,该酶的活性将不断上升

40.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3组,并分别调整到0℃、25℃、100℃,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25℃、100℃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min后,继续进行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A.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3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两组

D.只要在0℃和100℃之间每隔10℃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4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不是同一物质

42.在物质

的量相等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最少

A.葡萄糖分解成乳酸B.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

C.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D.ATP水解成ADP和Pi

43.下列关于酶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③酶的催化效率很高④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⑥温度过高和偏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⑦只有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⑧酶具有多种代谢功能⑨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⑩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A.5个B.4个C.6个D.3个

44.在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且激素和酶的合成都与机体中的基因有关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45.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②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mL③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④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⑥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A.①④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C.①②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

46.右图所示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47.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

A.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B.酶的种类具有多样性

C.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

48.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49.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图

(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50.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51.某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5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

B.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C.洋葱表皮细胞产生ATP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ATP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53右图中a、b和c构成了化合物m。

A.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m中的一种

B.禽流感病原体和幽门螺杆菌体内的m都为4种

C.若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b和c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54.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

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

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A.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

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D.6CO2+12H2O→C6H12O6+6H2O+6O2

55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果贮藏在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绿藻细胞中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D.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水和氧气参与才能释放储存的能量

56.下列曲线所示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   

A.如图①纵坐标表示细胞内有氧呼吸强度,则横坐标可表示O2供应量

B.如图②纵坐标表示酶的活性,则横坐标可表示温度

C.如图③纵坐标表示K+出入红细胞的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K+的浓度

D.如图④纵坐标表示植物根对K+的吸收速率,则横坐标可表示O2浓度

57.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58、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

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④酶之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⑥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原理相同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

59.有人进行实验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B.曲线1作为对照实验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上移

60、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轮藻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的温度下先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前后共两小时。

得到如下的数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别

2

3

4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1

-2

-3

光照后和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mg)

+3

+1

A.催化轮藻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9℃B.第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C.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2mg

D.四个组中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61.将a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CO2的空气中,将b组小麦培养于含18O的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