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44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届高三二诊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

故选C。

【2题详解】

浙江省最希望得到其农业生产可以广泛借鉴的相关数据。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农作物有水稻、茶树等,因此日本茶树病虫害防治数据应是浙江省最希望得到的数据。

美国的小麦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巴西咖啡种植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阿根廷的肉牛养殖属于大牧场放牧业,这些数据对浙江省的借鉴意义不大。

故选A。

冻土活动层是永冻层(多年冻结)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地表土层。

如图是冻土结构示意图,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Ⅰ、Ⅱ、Ⅲ、Ⅳ表示工程建设中桥梁立柱埋藏的深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③季节活动层土壤()

A.含水量小B.含水量大C.升温快D.降温慢

4.从综合效益角度考虑,桥梁立柱埋藏深度最合理的是()

A.ⅠB.ⅡC.ⅢD.Ⅳ

【答案】3.A4.C

【分析】

【3题详解】

①、②、③、④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③层融化层最小,冻结层最大,所以③为冬季。

此时冻结层厚度大,且地面多积雪,不易融化,几乎没有地表水渗入土壤中,因此活动层土壤中含水量小,A正确,B错误。

此时为冬季,气温低,所以土壤降温,不是升温,C错误。

冬季,陆地降温快,D错误。

【4题详解】

为把冻土层对桥梁的影响降到最小,桥梁立柱应建在永冻层上,A、B错误。

Ⅲ、Ⅳ均达到永冻层,但与Ⅲ比较,Ⅳ埋藏更深,对技术的要求更高,对材料的消耗更大,因此Ⅲ更合理,C正确,D错误。

【点睛】立柱埋藏深度若较浅,底端在冻土的活动层内,温暖季节冻土融化,立柱基础将变得松软,桥梁承重会降低,危害较大。

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如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6.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B.地貌条件C.光照强度D.文化传统

【答案】5.C6.B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

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

厢窑式窑洞主要建设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

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

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自南向北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C正确,A、B、D错误。

【6题详解】

从渭北到陕北土壤性状类似,A错误;

地貌有高低起伏,因此几种民居呈现出不同的特点,B正确;

光照强度相差不大,不是院落模式分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传统使院落分异,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以传统民居来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域特征。

窑洞有便于取材、冬暖夏凉、透气性能好等优点。

缺点是采光不佳。

塞拉利昂共和国钻石储量丰富,有“钻石之国”之称,钻石采集业是该国的经济支柱之一,全国约有1/3的人口从事钻石采集。

钻石一般形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岩中,但该国的主要钻石采集区却分布在岩浆岩分布地区的河流下游的河滩地带。

目前,塞拉利昂主要进行钻石荒料的采集、出口,而钻石的切磨加工、饰品制作业则很落后,多数钻石荒料被出口到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地打造成名贵钻石饰品,再以高价销往欧美各地。

图1为塞拉利昂位置图,图2为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气候资料图。

7.钻石从形成到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滩地带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剥蚀→流水作用

B.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流水作用

C.岩浆冷却凝固→地壳下沉→风化剥蚀→流水作用

D.变质作用→地壳下沉→风化剥蚀→流水作用

8.当地人每年开始大规模采集钻石

月份是()

A.4月B.7月C.11月D.1月

【答案】7.A8.C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钻石从形成到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滩地带的过程为:

地球内部的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形成后经地壳抬升隆起形成山地;

山地中富含钻石的岩浆岩长期遭受风化侵蚀而破碎,形成含有钻石的岩石碎块;

岩石碎块被流经该地区的河流搬运到下游的河滩地带并沉积下来,A正确,BCD错误。

【8题详解】

读图可知,11月前,当地降水多,河流处于汛期,河流从上游带来大量新的沉积物;

11月后,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容易进行钻石采集活动;

因此,当地人在每年的11月份开始大规模采集钻石,C正确,ABD错误。

【点睛】侵入型岩浆岩形成于地下,要露出地表,一定需要经过地壳抬升作用。

融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以植物主干为中心先开始融化,形成的漏斗状融洞。

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胡杨树周围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图,融雪漏斗的延伸方向与林冠的生长方向相同。

9.林冠生长方向与风向息息相关,推测该地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0.林冠下比林冠外开始融雪时间更早的原因是()

A.日照时间长B.枯枝落叶多C.风力侵蚀强D.积雪厚度小

11.早春季节,融雪漏斗

形成,会导致胡杨树主干周围()

A.虫害概率减小B.地下水位下降C.植被数量增加D.积雪厚度变大

【答案】9.A10.B11.C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融雪漏斗

延伸方向与林冠的生长方向相同”,图中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可知,其延伸方向为向东南方向延伸,则林冠向东南方向生长,由于迎风一侧受到风的影响,树冠受袭击而损坏,而背风一侧生长茂盛,说明该地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而林冠下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温作用强,融雪时间早,B对。

林冠下的日照时数较周边地区短,A错。

树冠下风力侵蚀较弱,C错。

融雪开始早晚主要与气温高低有关,与雪厚度关系不大,D错。

故选B。

【11题详解】

融雪以植物主干

中心先开始,融化开始早,说明气温较高,病虫害概率大,A错。

融雪后,下渗增强,地下水水位升高,B错。

由于积雪融化,土壤水热条件好,植被数量增加,C对。

融雪后,积雪厚度变小,D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能力要求较高。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留尼汪岛是一个火山岛,形成于300万年前,是一座充满朝气的“植物金矿”。

该岛最热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平均气温20℃,5~11月为干季,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

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

内地属山地气候,温和凉爽。

留尼汪岛为法国的一个海外省,面积2512平方千米,人口约83万。

1663年法国移民及其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奴隶来此定居,从事咖啡种植业。

19世纪后期,甘蔗取代咖啡,成为该岛主要的经济作物,制糖业兴起。

该岛农业以甘蔗种植为主,甘蔗种植业占用该岛2/3的耕地和大多数劳动力,粮食、蔬菜、肉乳均不能自给。

如图为留尼汪岛略图。

(1)分析留尼汪岛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推测留尼汪岛植物种子的可能来源。

(3)分析留尼汪岛成为“植物金矿”的主要原因。

(4)简析留尼汪岛粮食、蔬菜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

四面环海,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小;

5~11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较强,降水较少,为干季;

11月至次年4月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雨季;

沿海地区海拔低,水汽充足,终年湿热;

内地海拔高,温和凉爽。

(2)洋流;

潮汐运动;

迁徙的鸟类;

风的搬运;

移民携带等。

(3)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种类较多;

岛屿中部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

受火山喷发

影响,土壤肥沃,利于植物生长;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时间短,自然植被发育较好等。

(4)平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

耕地主要用来种植甘蔗,用于粮食和蔬菜种植的耕地少;

人口密度较大,粮食和蔬菜的需求量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岛屿的地理特征。

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结合所学的大气环流和农业知识进行具体分析。

【详解】

(1)从材料可知该岛最热月平均气温26℃,最冷月平均气温20℃,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四面环海,海洋性强,气温年较差小;

5~11月为干季,该时段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强,降水较少;

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丰富,为雨季;

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是由于沿海地区海拔低,水汽充足,终年炎热;

内地属山地气候,由于海拔较高,因此温和凉爽。

(2)主要从物质迁移的角度来分析。

此处有洋流,有可能是洋流的运动将种子带至此处;

鸟类众多,也可能携带种子;

风力搬运也会将种子带来;

材料中提到1663年法国移民及其从马达加斯加带来的奴隶来此定居,移民也有可能携带种子。

(3)“植物金矿”要说明植物资源丰富。

从气候条件来看,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物种类多;

岛屿中部为山地气候,地形的落差大,物种种类多;

材料中提到留尼汪岛是一个火山岛,火山喷发,拥有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开发程度并不高,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植被生长状况好。

(4)粮食问题主要从产量和需求的不平衡角度来分析。

综上分析,该岛屿平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

材料中说该岛农业以甘蔗种植为主,甘蔗种植业占用该岛2/3的耕地和大多数劳动力,说明耕地大部分用来种植甘蔗,用于粮食和蔬菜种植的耕地少;

面积2512平方千米,人口约83万,说明人口密度大,粮食需求量大。

【点睛】本题的考点有:

大气环流、洋流、生物圈、农业问题等。

粮食短缺的一般分析思路是生产量与需求量的不平衡。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欧班列全长9826km,运行时间11天,目的地为欧洲。

TCL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

中欧班列开通前,该工厂采用"

刚性大规模生产"

方式,海运过来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成品需依托仓库存储。

中欧班列开通后,该工厂采用"

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

方式,工厂依据欧洲市场订单即时响应,产品也拓展到了液晶电视、手机等系列产品,产品需经严格质量验证后及时投放市场。

如图示意TCL波兰工厂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后生产方式的主要流程。

(1)指出波兰工厂"

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

存在的弊端。

(2)说明波兰工厂"

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

(3)请从交通角度分析中欧班列开通后对波兰工厂的有利影响。

(1)产品类型单一;

仓储成本较高;

零部件运输时间长。

(2)订单模式,精益生产;

准时加工;

生产精准化(产品更具针对性)。

加入要点产品类型多样;

产品质量提高。

(3)缩短了原材料采购运输时间;

实现了原材料与产品零库存;

增强产品与市场的联系;

增强了灵活适合市场的需求,减少了中转运输环节(或产品流通周期缩短)。

【分析】本题以中欧班列与TCL波兰工业生产方式变化为命题背景,考查考生地理图表阅读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1)由材料可知,"

产品以电视机为主,产品类型单一。

原材料与产品需要仓库储存,仓储成本高。

产品经运输、储存后到达市场,产品流通周期长。

(2)"

,依据订单需求生产产品,及时投放市场,产品销售时间缩短,生产精准化。

产品由电视机拓展到其他产品,产品类型更加多样。

产品经质量检验后投放市场,质量得以提高。

(3)从图文材料可知,中欧班列开通后,采用了集装箱、整装的运输方式,影响了采购、运输、组装、销售等环节。

中欧班列速度快,可以缩短采购运输时间、减少原材料与产品库存,使产品快速的流入市场,增强了产品与市场的联系,产品流通周期得以缩短。

(二)选考题:

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的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每科第一题评卷;

多答按每科所答第一题评分。

14.[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纽约“高线公园”是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型”空中花园。

“高线”原是1930年修建的一条铁路货运专用线,离地面约9.1米,总长约2.4千米,后于1980年停运。

2003年,开始重建“高线”,对高线进行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方面的全面打造,将这条高架线改造成一块“漂浮在曼哈顿空中的绿毯”。

这个不受交通影响的、立体的街道花园,可以从半空角度欣赏纽约的繁华和景致。

目前,“高线公园”已成为纽约旅游热点,每年吸引500多万游客。

说明纽约将旧铁路改造成“高线公园”的意义。

【答案】增加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欣赏城市及沿途风景的新视角;

使旧铁路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提升旅游资源价值;

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美化环境,增加城市居民娱乐、休闲场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综合思维方面的学科素养。

【详解】由材料可知,“高线公园”由旧高架铁路改造而成,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遗迹,在保留其原貌基础上的改造,使旧铁路的历史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提升了旅游资源价值;

纽约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建筑密集,改造旧铁路是对“空中”区域的高效利用,增加了旅游资源,同时高空中的观赏过程和角度为人们提供欣赏城市及沿途风景的新视角,更能激发旅游者的兴趣,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城市居民娱乐、休闲场所也增多了。

【点睛】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易诱发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示意1990—2004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

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并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

【答案】河床整体下降;

河床起伏加大。

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

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调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①河床变化状况:

需要注意河床剖面对应的纵坐标以及河床剖面的起伏状况。

读图可知,自1990—2004年,河床高程整体下降。

同时,相比于1990年,2004年河床起伏明显加大。

②生态影响:

首先,河道无序采砂直接破坏了河流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其次,过量采砂可能造成堤岸发生崩塌,危机防洪安全;

最后,根据图中河床高程信息可知,该河段位于河口地区(且根据材料“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也可明确位于河口地区),过量采砂导致河床高程低于-5m,河床下切,河流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海水倒灌加剧,咸潮危害更加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