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678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53重大危险源评估报告版文档格式.docx

编制

审核

目录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编制说明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是以辨识的重大的重大危险源为目标的安全评估过程,它是利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该重大危险源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过程,是寻找用最少的安全投资,最具有效的控制重大危险源的途径,使过程存在的风险程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为做好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成安全评估组,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评估组认真对公司所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查阅了相关资料。

对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咨询调研,对这些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的识别与分析。

进行重大危险源等级划分。

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估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模型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极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估。

对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提出防范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最后得出评估结论。

在本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中难免存在疏漏的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

评估组

(一)依据(或参照)的国家及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7、《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国务院关于修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49号);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0、《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80号公告);

11、《山东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77号);

12、《关于印发<

山东省井工开采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的通知》(山东省安监局鲁安监发[2006]84号);

1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14、其他有关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文件。

(二)依据(或参照)的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

3、《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9、《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12475-2006);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

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

13、《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4、《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HG/T20675-1990);

15、《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

16、《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2008);

17、《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3014-2008);

1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20、其他有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

(三)公司内部资料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各类检测报告等

1、单位概况

2、重大危险源情况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公司原料储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公司原料储存区位于厂区北部。

主要物质有甲醇、乙醇、甲苯、苯等。

——甲醇储罐区

基本情况:

甲醇储罐区位于厂区中北部原料罐区,储罐数量7个,罐间最小距离4.9米,日常最大储存量885吨,监控形式为视频监控、可燃气体报警仪,人员24小时值班。

危险特性

1、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属微毒类。

——乙醇储罐区

乙醇储罐区位于厂区中北部原料罐区,储罐数量3个,罐间最小距离7米,日常最大储存量325吨,监控形式为视频监控、可燃气体报警仪,人员24小时值班。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氧化氮、氨。

——甲苯储罐区

甲苯储罐区位于厂区中北部原料罐区,储罐数量3个,罐间最小距离5.25米,日常最大储存量418吨,监控形式为视频监控、可燃气体报警仪,人员24小时值班。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2、属低毒类。

——苯储罐区

苯储罐位于厂区中北部原料罐区,储罐数量2个,罐间最小距离5.25米,日常最大储存量280吨,监控形式为可燃气体报警仪,视

频监控、人员24小时值班巡检等。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是安全现状评价的重要环节。

化工生产过程复杂,连续性强且存在高温高压、毒性及腐蚀性,因此,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很多。

公司重大危险源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如下: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

2、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通过对公司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辨识,得到如下结果:

本公司生产装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其次为灼烫伤、触电、噪声、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淹溺、腐蚀、物体打击、厂内车辆伤害、粉尘等。

6、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1)重大危险源辨识

1、辨识方法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处理物质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2)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式

(1)计算,若满足式

(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2、辨识记录

重大危险源辨识表

单元

物质名称

标准临界量

最大存在量

计算结果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分级

1、分级方法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令)的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执行。

2、分级结果

计算过程:

根据计算,公司构成?

级重大危险源。

1、安全管理措施

2、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1、公司对重大危险源编制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组织两次演练。

2、设置事故应急池。

3、配备了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见应急救援器材清单。

通过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识别了生产系统及各储存场所中的危险因素,找出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明确了危险程度,并从消除管理缺陷、改善安全状况入手,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通过本报告内容,认为公司重大危险源状况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公司关于重大危险源的相关规定,加强管理,落实各种安全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