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5903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泰安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署

D.《联合国家宣言》签

【答案】B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二战中和有中国蒋介石可以判断跟远东战场有关,应该是日美参战,所以正确选项是B。

A项和中国无关,且英国并未增加新的伙伴;

C项是法西斯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

D项是成立联合国的条约。

考点:

太平洋战争

点评: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线上多了一个盟友,所以蒋介石宽心很多;

希特勒也减轻了西方作战的压力;

英国也多了一个同盟国美国,因此才有了材料中的战争双方的领袖的表现。

4.观察下图中的漫画,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懦弱、背叛、恐慌、腐败、讹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步。

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欧洲桥的架设

A.进攻波兰

B.进攻北欧

C.进军法国

D.不列颠大空战

【答案】D

【详解】“海狮计划”是二战中德国进攻英国的作战策略,即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决定采用空中进攻迫使英国投降,结果德国空军受到重创,这是希特勒发动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之后德国进攻苏联,被迫开始两线作战,故D正确;

德国进攻波兰、北欧都实现了侵略目的,不符合“第一次没有得逞”,排除AB;

进军苏联是在不列颠之战后,不符合“第一次没有得逞”,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希特勒的军事讹诈和进攻第一次没有得逞”,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分析解答。

5.学者们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使用了“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

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

A.20世纪30年代初B.20世纪40年代中期

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末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洲的理解.由“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得知是二战后欧洲的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最强.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二战后欧洲的普遍衰落

6.“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

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吧!

”对丘吉尔这段演说的正确解读是

①演说发表在慕尼黑会议召开之时

②丘吉尔旨在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③对希特勒入侵苏联感到极为不安

④倡导各国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③④

①项明显错误,慕尼黑会议之时英国奉行的是绥靖政策,并未提到支持俄国革命的问题;

②项错误,丘吉尔的言论并不是针对的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是20世纪40年代德国对俄国的入侵,反法西斯势力受到重创的问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对希特勒入侵苏联感到极为不安,倡导各国联合起来抗击法西斯侵略。

因此③④正确,故选D。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二战

7.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绥靖政策,为维护自身利益,纵容了法西斯侵略,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①③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时,法西斯国家在世界各地点燃战火,国际局势趋于紧张,②项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了“十四点和平纲领”,企图建立世界霸权,随着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威胁,美国不断修改“中立法”,为了帮助英国抵抗德国,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体现了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关注,④项错误。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③,A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8.1939年8月,希特勒私下宣称:

“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

”“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

在以后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

C.首先攻占西欧,为将来进攻苏联做准备

D.防止苏联与英法构筑集体安全体系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让我们把这一条约(《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可知签订该条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后方的安全;

再结合“目前苏联并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可以看出德国是签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未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A项符合题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走向世界大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利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认识与理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之后日本步步紧逼,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

由此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发动世界大战的起点。

分析选项,A、B不够充分;

C符合题意;

D表述有误,中国战场只是主战场之一。

所以应选C。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0.下图是“二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鸽子身体是标有“US”字样的原子弹,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C.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D.苏联揭示了“二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详解】解读漫画信息可知,图中的美国人正将原子弹装饰成和平鸽的样式,揭示了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对美国的政治宣传,并未体现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激烈对抗;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对美国的政治宣传,并未体现美国对“华约”组织发出挑战;

C选项错误,为了应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提出了莫洛托夫计划,与材料内容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下列四幅图反映出“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

A.既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

B.政治上妥协军事上对抗

C.两国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D.美国一直处于主动地位

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在长达50年的冷战中双方之间根据自身实力的比较出现过相互妥协又激烈争夺,所以符合事实的是A,BCD不符合题意。

12.有关两极格局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格局是二战后各国综合实力对比的产物

B.它表现了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C.朝鲜和德国的分裂是其缩影

D.它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产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综合国力强大,而其他国家普遍衰弱,故形成以美苏实力为基础的两极格局,所以A正确;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意识形态对立,故B正确;

朝鲜和德国的分裂都是两极格局的产物,故C正确;

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各国综合实力对比的产物,故D错,符合题目要求。

故答案选D。

逆向型选择题(否定选择题)的做法。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取否定式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它主要适用于难度稍大的组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型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和比较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

13.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

“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不包括

A.稳定西欧经济

B.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D.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不仅有利于美国商品输出,同事有利于受援国被被迫纳入到美国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A、B和D说法均正确。

14.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

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75%

英国

25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期英苏两国在东欧和南欧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内容与图片信息不符,且不符合史实,错误;

B选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涉及的国家还有南欧;

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的信息。

15.“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

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

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详解】依据材料“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结合所学可知,这篇演说词是二战后著名的“铁幕演说”,反映了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对抗,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正是冷战开始的序幕。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拉开美苏冷战序幕的“铁幕”演说,与联合国无关;

B选项错误,欧洲联合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及内容不符;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两大阵营的对抗,不是和平共处。

16.下图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B.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C.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

D.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试题解析:

从漫画可知,它反映了美苏军事力量的均衡,因此都不敢于发动战争,故C正确。

A中的“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从漫画中无法得出。

BD也与题无关。

17.“1962年,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里相拥而泣,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墙事件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本题考察学生对美苏争霸的认识,本题关键的信息是“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和“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发生在美苏争霸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

所以答案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18.下列有关“冷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②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出台

③北约的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④包括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和军事进攻等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①项正确;

“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项正确;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建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③项正确;

冷战是除了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手段,④项错误。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②③,A选项正确。

其它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

19.关于雅尔塔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雅尔塔体系是根据一系列会议划分美苏两国的世界范围的精神而形成的

②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势力均势基础之上

③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④雅尔塔体系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最初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条件下产生的,主要靠的是美、苏两个大国的推动,建立在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但它对维护战后的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②③,④项错误,A选项正确。

20.1949年5月1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把德国分为两个敌对的主权国家。

这种分裂

①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

②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③以意识形态领域的分裂为基础

④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德国分裂是东西方分裂的标志,粉碎了统一整个欧洲大陆的所有希望,故①③④正确。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冷战开始,故②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21.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

“苏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外任何国家的控制。

”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

A.苏联

B.中国

C.美国

D.朝鲜

【详解】依据材料“苏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外任何国家的控制。

”可知,此人认为苏联计划使朝鲜半岛独立并将其置于独自控制之下,所以这段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是由苏联造成的,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

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此言论对苏联政府不利,因此不是站在苏联政府的立场上叙述的;

B选项错误,与苏联矛盾最大的国家是美国,不是中国,所以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

D选项错误,此言论对苏联政府不利,因此不是站在朝鲜政府的立场上叙述的。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2.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

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

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

这场“别国的战争”是指

B.越南战争

C.中东战争

D.印巴战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到1953年底”正值朝鲜战争期间,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越南战争的时间是1959—19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C选项错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时间是1948年5月-1949年4月,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D选项错误,第一次印巴战争的时间是1947年-1949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间是19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23.1977~1992年,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的定居点情况见下表。

根据此表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年份

新建

累计

定居人数

1977

9

29

4400

1981

15

70

16119

1985

4

120

44100

1989

130

69000

1992

137

112000

①以色列始终没有停止在该地区新建定居点

②以色列在该地区定居点的数量和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③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

④巴勒斯坦承认了以色列定居点的合法性

A.①②

B.②③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92年新建居民点为“0”,因此①项错误;

依据表格中数据可知,此时期以色列在该地区定居点的数量和人口有逐步扩大的趋势,②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的定居点和定居的人数逐渐扩大,遭到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反对,③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巴勒斯坦对以色列定居点的态度,结合巴以矛盾相关所学可知,巴勒斯坦不会承认以色列定居点的合法性,④项错误。

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②③,B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俄罗斯军事家斯里普琴科在《超越核战争》一书中评价海湾战争时说:

“伊拉克非常认真地准备了一场过去的战争。

”那么,现代和将来的战争准备应将重点放在

A.扩充空军,增强空中打击力量

B.扩充陆海空三军

C.提高科技含量及建立相应战法

D.核战争的准备与应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集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旧貌”和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新颜”于一身,但是新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高科技武器、超前的理念和创新的战法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机械化战争难以企及的效能,标志着高科技战争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由此可知,将来战争的重点应放在提高科技含量和建立相应战法方面,C正确;

AB均不是多国部队取胜的关键,排除;

海湾战争中没有涉及核武器的使用和成效,因此D不正确。

海湾战争中高科技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运用于战争,一方面,其危害性越来越大,在战争中占有科技优势的一方对战争发展方向和规模等的控制性越来越强;

另一方面,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就刺激了各国在军事上对高科技的研发,以提高本国军事上的高科技含量。

25.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70多颗卫星、118个机动卫星地面站、12个商用卫星终端、81台交换机、329条话音线路和30条文电线路,使用3万种无线电频率、4万台电脑。

这最能说明

A.战争是一种灾难

B.战争的高科技性

C.战争的正义性

D.战争的局部性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海湾战争中动用的物品属于高科技器材,体现出战争的高科技特点。

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争是一种灾难;

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海湾战争的性质;

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战争的局部性。

26.观察下面漫画《美国布什的进攻》,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世界各国反对对伊动武

C.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D.美欧之间关系日趋紧张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绕开联合国,不顾法、德、俄等国的反对,这体现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意图,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漫画的主题是“美国布什的进攻”,其体现的是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实质,并非主要体现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选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俄德法美四国,不能说明世界各国反对对伊动武;

D选项错误,漫画的主题的是“美国布什的进攻”,并非主要体现美欧关系的日趋紧张。

27.《新全球史》中说:

“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从材料中的“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说明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28.中东和平进程异常艰难,下列有利于中东和平进程的是

①1977年萨达特正式访问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