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33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山水田园诗鉴赏学案 《诗歌》Word下载.docx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4.语言特点:

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5、艺术风格: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6、主要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山水田园诗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

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

宁静 

3.整体感觉:

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

①动静结合

例如: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

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

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 

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

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5.运用描写技巧:

①工笔

杜甫《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②白描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二、设问导学

(一)整体感知

阅读并赏析下面诗歌,归纳诗歌当中表达的主要情感,填在诗歌后面的空白处。

第一组:

①王维《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

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上诗歌表达:

第二组: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三组:

①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第四组:

①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张舜民《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第五组:

①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情感之外,你还会见到山水田园诗表达下面列举的情感。

篇幅的原因,就不再对诗歌一一列举。

你能根据提示,回忆起一些山水田园诗吗?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二)精要解读-----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春 

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释:

[1]绮筵,华美的筵席。

[2]琴瑟:

比喻友情 

[3]长河:

指银河

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

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

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请在此处写下预习、听讲过程中,你个人或小组发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及时展示或反馈给老师)

四、自我检测、点拨巩固

高考真题回放:

(2004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

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2005年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200

6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正宫]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

我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

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义。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

“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课堂小结与反思】

解读山水田园诗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方法是什么?

——借助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情感。

山水田园诗,它们是自然的画卷,更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田园一角,“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湖光山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王维〈新晴野望〉)这些景物,一旦进入诗篇,总是会打上诗人情感的烙印,或愉悦,或宁静,或闲散,或孤清……真是山山水水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宿建德江》:

“野旷天地树,江清月近人。

”中的“旷野”、“天”、“树”;

三个意象就写出了“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的景象”。

第四句中的“清江”“月”,正是因为明月在天,而江水清澈,倒影在水中就好像在人的身边一样。

从这两句看作者既有远眺,也有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

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或雄浑壮丽,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或是热爱自然钟情于山水,或是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的情怀,或是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是复返自然后的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鉴赏示例: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两句写景,信手拈来,气氛淡雅凄清,给人寂寞萧条之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寂寞的感情,寓情于景,而非直接抒情。

寂寞的诗人“独出门前望野田”,似乎想凭此排解烦闷,“月明养麦花如雪”,写景转为轻快明丽,诗人的心情肯定也立即欣

慰。

全诗前后的写景,色调气氛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人巧妙地借助景物色调的变化,反映出诗人情绪的微妙变化。

转换灵活自如,不着痕迹,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变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水近人”作者采用了远近的手法。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①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实虚。

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妻思夫,夫想妻。

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②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

例如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③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柳宗元《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为鲜明突出。

例如自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人从触觉、视觉

、听觉几个角度,生动传神地写了一场夜雪,全诗写雪,却不见一个雪字。

⑤渲染

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

⑥白描

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不一而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

4.把握景和情的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②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谢亭送别唐代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课后作业与练习】

按题目要求,完成下面高考真题:

[2013·

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同褒子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