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37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人均财富
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3.人均GDP
指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在一定核算期内所有单位生产(服务)的最终产品的总量的人均数。

◎人均收入高的地区人均财富不一定多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自然资源种类多且数量大,例如澳大利亚;

有些区城自然资源贫乏,如一些小的岛国.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表现

举例

有些区域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并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得很好

西北太平洋上的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特别提醒] 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其采取开放的政策,该国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该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3.区域发展需改造自然条件

目的:

为了生存和发展

人类活动

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典范

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壊极易遭受风蚀

[特别提醒] 

黑风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象征。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被破坏,草原枯萎、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

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为黑风暴形成提供条件。

黑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课本19页案例探究: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示如下:

背景

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

一遇旱灾'

又:

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于是,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在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组成

鱼嘴

分水堤

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叫鱼嘴分水堤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

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

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

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警活用水;

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宝瓶口

在玉垒山凿出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为宝瓶口;

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其与山体相离,故名离堆

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控制多余的江水进入成都平原,转而从飞沙堰溢入外江,做到二次分洪

飞沙堰

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作用

“深淘滩,低做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它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

的作用

人地协调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成就“天府之国”

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

”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

【例题1】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下图为都江堰位置及工程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

(1)~(3)题。

(1)导致历史上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主导因素是(  )

A.农业   B.政策C.地势D.气温

(2)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

推测鱼嘴的首要功能是(  )

A.净水B.蓄水C.拦水D.分水

(3)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其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

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全面硬化渠岸,减少侵蚀B.种植热带树种,涵养水源

C.定期内江截流,淘滩清淤D.上游梯级建坝,蓄水发电

【答案】

(1)C 

(2)D (3)C 

【解析】第

(1)题,成都平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

上游支流汇水量大,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出现洪涝。

季风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频繁,故与地势关系最大,C正确。

水旱灾害与政府政策、农业和气温关系不大,排除A、B、D。

(2)题,鱼嘴主要由石块建成,无净水功能,A错误;

鱼嘴位于江中,是整片石块构成的,没有蓄水功能,B错误;

由于鱼嘴只位于江中,没有占据整条河道,所以拦水功能有限,C错误;

鱼嘴位于江中,将岷江水流一分为二,所以鱼嘴的首要功能是分水,D正确。

第(3)题,全面硬化都江堰渠岸,使都江堰附近植被覆盖率减少,不利于都江堰的保护,A错误;

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地区,引种热带树种不一定适应当地气候,做法不现实,B错误;

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洪涝风险,定期截流清淤,疏通河道,可保障都江堰的正常运转,C正确;

上游建坝拦截水流,与都江堰关系不大,D错误。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评价角度

评价内容

资源条件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度等方面评价

开采条件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评价

市场条件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

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总结:

1.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2.可再生能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种类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分布区

水能

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地质条件、河流含沙量

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距外地市场的远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

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

太阳能

海拔、空气稀薄程度、天气状况、大气的洁净程度

青藏高原、西北内陆地区

风能

风源远近及其稳定程度、地形

我国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沿海地区

地热能

地理位置、地质条件

西藏、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

潮汐能

海岸线轮廓、潮汐次数、潮高

东南沿海地区

沼气能

微生物数量、温度、发酵时间

南方地区

【视野拓展】资源诅咒

【知识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