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42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过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若两零件表面不接触或基本尺寸不相同,即使间隙很小,也必须画成两条线。

2、相邻两个或多个零件的剖面线应有区别,或者方向相反,或者方向一致但间隔不等,或相互错开。

3、为简化作图,对于标准件(如螺栓、螺母、键、销等)和实心件(如球、手柄、连杆、拉杆、键、销等)零件,若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基本轴线时,则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9.2.2特殊表达方法

1、拆卸画法

当某些零件的图形遮住了其后面的需要表达的零件,或在某一视图上不需要画出某些零件时,可先拆去这些零件后再画;

也可选择沿零件结合面进行剖切的画法。

2、单独表达某零件的画法

如所选择的视图已将大部分零件的形状、结构表达清楚,但仍有少数零件的某些方面还未表达清楚时,可单独画出这些零件的视图或剖视图。

3、假想画法

(1)为表示部件或机器的作用、安装方法,可将与其相邻的零件、部件的部分轮廓用双点划线画出。

(2)当需要表示运动零件的运动范围或运动的极限位置时,可按其运动的一个极限位置绘制图形,再用双点划线画出另一极限位置的图形。

4、夸大画法

在画装配图时,有时会遇到薄片零件、细丝弹簧、微小间隙等,对于这些零件或间隙,无法按其实际尺寸画出,或者虽能如实画出,但不能明显地表达其结构时,均可采用夸大画法,即将这些结构适当夸大后再画出。

9.2.3简化画法

1、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部件组如螺栓连接等,可详细地画出一组其余只需用点划线表示其位置即可。

2、在装配图中,对于厚度在2毫米以下的零件(如薄的垫片等)的剖面线可用涂黑代替。

3、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小圆角、倒角、退刀槽、起模斜度等可不画出。

4、装配图中,滚动轴承允许采用简化画法,如使用通用画法、特征画法或只详细画出一半图形,另外一半采用通用画法的方法。

9.3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与技术要求

9.3.1尺寸标注

装配图的作用是表达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因此,其尺寸标注的要求不同于零件图。

不需要注出每个零件的全部尺寸,一般只需标注规格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外形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五大类尺寸。

1、规格尺寸

说明部件规格或性能的尺寸,它是设计和选用产品的主要依据。

2、装配尺寸和配合代号

装配尺寸是保证部件正确地装配,并说明配合性质和装配要求的尺寸。

装配尺寸包括作为装配依据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

3、安装尺寸

将部件安装到地基上或与其他零件、部件相连接时所需要的尺寸。

4、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轮廓的尺寸,即机器或部件的总长、总宽和总高。

它反映了机器或部件的体积大小,即该机器或部件在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所占空间的大小。

5、相对位置尺寸

要求装配体装配时应保证的零部件之间的尺寸

6、其他重要尺寸

除以上四类尺寸外,在装配或使用中必须说明的尺寸,如运动零件的位移尺寸等。

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图上的某些尺寸有时兼有几种意义,而且每一张图上也不一定都具有上述五类尺寸。

在标注尺寸时,必须明确每个尺寸的作用,对装配图没有意义的结构尺寸不需注出。

9.3.2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注写在标题栏、明细表的上方或左方空白处,说明装配体在装配方面的注意事项和应达到的指标。

通常包括:

1、装配要求

2、调试检测要求

3、使用及其他要求。

9.4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标题栏及明细栏

9.4.1零、部件序号

在生产中,为便于图纸管理、生产准备、机器装配和看懂装配图,对装配图上各零、部件都要编注序号。

序号是为了方便看图编制的。

1、一般规定

(1)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注序号。

规格相同的零件只编一个序号,标准化组件如滚动轴承、电动机等,可看作一个整体编注一个序号。

(2)装配图中零件序号应与明细栏中的序号一致。

(3)同一装配图中序号编注形式应一致。

2、序号的组成

装配图中的序号一般由指引线、圆点、横线(或圆圈)和序号数字组成。

具体要求如下:

(1)序号应注在图形轮廓线的外边。

横线或圆用细实线画出。

(2)指引线应从所指零件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小圆点。

若指引线末端不便画出圆点时,可在指引线末端画出箭头,箭头指向该零件的轮廓线。

(3)指引线尽可能分布均匀且不要与轮廓线、剖面线等图线平行;

指引线之间不允许相交,但必要时允许弯折一次。

(4)序号数字字号应比装配图中的尺寸数字大一号。

3、零件组序号

对紧固件组或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允许采用公共指引线。

4、序号的排列

零件的序号应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整个一组图形外围顺次整齐排列,并尽量使序号间隔相等。

9.4.2标题栏及明细栏

标题栏格式由前述的GB/T10609.1-1989确定,明细栏则按GB/T10609.2-1989规定绘制。

各工厂企业有时也有各自的标题栏、明细栏格式。

绘制和填写标题栏、明细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明细栏和标题栏的分界线是粗实线;

外框竖线是粗实线,内框的横线和竖线均为细实线(包括明细栏最上边一条横线)。

2、明细栏中的序号应自下而上顺序填写,如向上延伸位置不够,可以在标题栏紧靠左边的位置上自下而上延续。

3、标准件的国标代号可写入备注栏。

 

9.5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

为保证机器或部件能够顺利装配,达到设计规定的性能要求,而且考虑到拆、装方便,必须使零件间的装配结构满足装配工艺要求。

本节将学习几种常见的装配结构。

9.5.1接触面和配合面结构

1、接触面数量及交角处理:

为了避免装配时表面互相发生干涉,两零件在同一方向上只应有一个接触面。

这样既保证两零件间接触良好,又能降低加工要求。

否则将造成加工困难,并且也达不到要求。

2、转折结构

两零件有一对相交的表面接触时,在转角处应制出倒角、圆角、凹槽等,以保证表面接触良好。

转折处不应都加工成直角或尺寸相同的圆角,因为这样会使装配时转折处发生干涉,以致接触不良而影响装配精度。

3、加工面

为了保证接触良好,接触面需经机械加工。

因此,合理减少加工面积,不但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而且可以改善接触情况。

(1)、为了保证连接件(螺栓、螺母、垫圈)和被连接件间的良好接触,在被连接件上做出沉孔、凸台等结构。

(2)、为了减少接触面,减少加工面积,一般在机座底部挖一凹槽。

9.5.2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和防松结构

1、螺纹连接的合理结构

螺纹连接是机器上最常用的连接结构。

为了保证便于装配、螺纹旋紧和便于拆装,通常应对螺纹连接进行如下设计:

(1)为保证拧紧,要适当加长螺纹尾部,在螺杆上加工出退刀槽或在螺孔上作出凹坑、倒角。

(2)被连接件通孔尺寸应比螺纹大径或螺杆大径稍大,以便装配。

(3)为了便于拆装,必须留出扳手的活动空间和装、拆螺栓的空间。

2、螺纹连接的防松结构

机器运转时,由于受到振动或冲击,螺纹连接可能发生松动,有时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在某些机构中需要防松,常用的几种防松结构有:

(1)双螺母锁紧:

依靠两螺母在拧紧后,螺母之间产生的轴向力,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防止螺母自动松脱。

(2)弹簧垫圈锁紧:

螺母拧紧后,垫圈受压变平,依靠这个变形力,使螺母牙与螺栓牙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和垫圈开口的刀刃阻止螺母转动而防止螺母松脱。

(3)止动垫片锁紧:

螺母拧紧后,弯倒止动垫片的止动即可锁紧螺母。

(4)开口销锁紧:

开口销通常与六角开槽螺母相配合防止螺母松动。

9.5.3定位销的合理结构

为了保证重装后两零件间相对位置和精度,常采用圆柱销或圆锥销定位。

1、定位销一般用两个,并配置在配合零件的两端对角位置。

2、为了加工销孔和拆卸方便,销孔尽量做成通孔。

3、相互配合零件上的销孔应配做。

9.5.4滚动轴承的固定、间隙调整及密封装置结构

1、滚动轴承的固定装置

(1)轴肩固定:

(2)弹性挡圈固定

(3)轴端挡圈固定:

(4)圆螺母及止动垫圈固定

(5)套筒固定:

2、滚动轴承的间隙调整

由于轴在高速旋转时会引起发热、膨胀,因此在轴承和轴承端盖的端面之间应留有少量的间隙,一般为0.2~0.3毫米,以防轴承转动不灵活或卡住。

滚动轴承工作时所需要的间隙可随时调整。

常用的调整方法有:

(1)更换不同厚度的金属垫片;

(2)用螺钉调整推盘等。

3、滚动轴承的密封装置结构

为了防止外部灰尘和水分进入轴承和轴承的润滑剂的渗漏,通常需要对滚动轴承进行密封。

常见的密封方法有:

毡圈式、沟槽式、皮碗式、挡片式等。

以上各种密封方法所用的零件,如皮碗和毡圈已标准化,某些相应的局部结构如毡圈式、油沟等也为标准结构,其尺寸可由有关手册查取,画图时应正确表示。

9.5.5零件的拆卸

零件的结构设计要考虑维修时拆卸方便。

9.6装配图的画法

1、确定表达方案

装配图的作用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以及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视图选择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视图,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

视图选择的一般步骤为:

(1)进行部件分析:

对要绘制的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及主要零件形状、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方式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2)确定主视图:

主视图的选择应能较好地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主要装配关系,并尽可能按工作位置放置,使主要装配轴线处于水平或垂直位置。

(3)确定其他视图:

针对主视图还没有表达清楚的装配关系和零件间的相对位置,选择用其他视图给予补充(剖视、断面、拆去某些零件、剖视中套用剖视等方法均可)。

其目的是将装配关系表达清楚。

确定机器或部件的表达方案时,可以多设计几套方案,每套方案一般均有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再选择比较理想的表达方案。

2、装配图的画图步骤

确定表达方案后,就可着手画图。

画图时一般遵守以下步骤:

(1)选比例、定图幅、布图、绘制基础零件的轮廓线

应尽可能采用1:

1的比例,这样有利于想象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需要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时,必须采用GB/T14690-93推荐的比例。

确定比例后,根据表达方案确定图幅。

确定图幅和布图时要考虑标题栏和明细栏的大小和位置,然后从基础零件的轮廓线入手绘制。

(2)绘制主要零件的轮廓线

虎钳的主要零件是钳座、活动钳口、方块螺母、护口板和螺杆等,画出钳座的主要轮廓线后,再画活动钳口、方块螺母、护口板和螺杆的主要轮廓线,如图9-24所示。

(3)画结构细节,完成图形底稿

画完虎钳的主要零件的基本轮廓线之后,可继续绘制零件的详细结构,如螺杆、护口板等的其它视图表达和剖面线等。

(4)整理加深,标注尺寸、注写序号、填写明细栏和标题栏,写出技术要求,完成全图。

9.7部件测绘

根据现有部件(或机器)画出其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过程称为部件(或机器)测绘。

在新产品设计、引进先进技术以及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时,有时需要对现有机器或零、部件进行测绘,画出其装配图、零件图。

因此,掌握测绘技术对工程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1、了解和分析部件结构

部件测绘时,首先要对部件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部件中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1)分析测绘对象的功用、性能和特点

(2)分析测绘对象的工作原理

2、画装配示意图

装配示意图用来表示部件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是部件拆卸后重新装配和画装配图的依据。

装配示意图有以下特点:

(1)装配示意图只有简单的符号和线条表达部件中各零件的大致形状和装配关系。

(2)一般零件可用简单图形画出其大致轮廓。

形状简单的零件如螺钉、轴等可用线段表示,其中常用的标准件可用国标规定的示意图符号表示,如轴承、键等等。

(3)相邻两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之间应留有间隙,以便区别。

(4)全部零件应进行编号,并填写明细栏。

3、拆卸零件

拆卸零件前要研究拆卸方法和拆卸顺序,不可拆的部分应尽量不拆,不能采用破坏性拆卸方法。

拆卸前要测量一些重要尺寸,如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和装配间隙等。

拆卸后要对零件进行编号、清洗,并妥善保管,以免损坏丢失。

4、画零件草图

对所有非标准零件,均要绘制零件草图,零件草图包括零件图的所有内容。

5、画装配图

根据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草图画出装配图。

6、拆画零件图

(1)拆画前,应认真阅读装配图,全面深入了解设计意图,弄清工作原理、装配关系、技术要求和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2)画图时,不但要从设计方面考虑零件的作用和要求,而且还要从工艺方面考虑零件的制造和装配,应使所画的零件图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

9.8看装配图

在机器或部件的设计、装配、检验和维修工作中,在进行技术革新、技术交流过程中,都需要看装配图。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熟练读装配图的能力。

读装配图应特别注意从机器或部件中分离出每一个零件,并分析其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以及同其他零件的关系。

然后再将各个零件合在一起,分析机器或部件的作用、工作原理及防松、润滑、密封等装置,必要时还应查阅有关的专业资料。

9.8.1读装配图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功用和工作原理。

2、了解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拆装顺序。

3、了解各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和作用。

4、了解其它系统,如润滑系统、防漏系统等的原理和构造。

5、了解机器的主要尺寸、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等。

9.8.2读装配图的基本方法

1、概括了解,弄清表达方法

(1)阅读有关资料

读装配图首先要读标题栏、明细栏和产品说明书等有关技术资料,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性能、功用。

(2)分析视图

读装配图时,应从视图中大致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对机器或部件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

另外,还应分析各视图的表达方法,找出各视图的投影关系,明确各视图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随后对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进行分析。

弄清各视图的名称、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及各图间相互关系,为详细研究机器或部件结构打好基础。

2、深入了解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在对全图概括了解的基础上,需对机器或部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形体分析,以彻底了解机器或部件的组成情况,各零件的相互位置及传动关系,想象出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1)从主视图入手,根据各装配干线,对照零件在各视图中的投影关系。

(2)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利用零件序号和明细栏以及剖视图中的剖面线的差异,分清图中前后件、内外件的互相遮盖关系,将组合在一起的零件逐一进行分解识别,搞清每个零件在相关视图中的投影位置和轮廓。

在此基础上,构思出各零件的结构形状。

(3)仔细研究各相关零件间的连接方式、配合性质,辨明固定件与运动件,搞清各传动路线的运动情况和作用。

(4)分析各零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了解各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认识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

3、归纳总结,获得完整概念

在作了表达分析和形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构思,归纳总结,可得到对机器或部件总体认识。

即能结合装配图说明其传动路线、拆装顺序,以及安装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9.8.3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由装配图拆画某个零件的零件图,不仅是机械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考核读装配

图效果的重要手段。

根据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不仅需要较强的读图、画图能力,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设计和制造知识。

1、拆画零件图的要求

2、拆画零件图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1)零件的分类

拆画零件图前,要对机器或部件中的零件进行分类处理,以明确拆画对象。

按零件的不同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标准零件:

标准零件多数属于外购件,不需要画出零件图,只要按照标准零件的规定标记代号列出标准件的汇总表即可。

2)借用零件:

借用零件是借用定型产品上的零件。

对于这类零件,可利用已有的图样,而不必另行画图。

3)特殊零件:

特殊零件是设计时所确定下来的重要零件,在设计说明书中都附有这类零件的图样或重要数据。

4)一般零件:

这类零件基本上是按照装配图所体现的形状,大小和有关的技术要求来画图,是拆画零件图的主要对象。

(2)对表达方案的确定

装配图的表达方案是从整个机器或部件的角度出发考虑的,重点是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装配关系。

而零件图的表达方案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考虑的,不强求与装配图一致。

因此在拆画零件图时不应机械地照搬零件在装配图中的视图方案,而应重新考虑,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视图的选择:

一般壳体、箱座类零件主视图所选的位置可以与装配图一致。

这样装配机器时,便于对照。

2)其它视图的选择:

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复杂程度确定其它视图的数量和表达方法。

(3)对零件结构形状的处理

在装配图中,对零件上某些局部结构,往往未完全绘出,对零件上某些标准结构也未完全表达。

拆画零件图时,应结合考虑设计和工艺的要求,补画这些结构。

如零件上某部分需要与某零件装配时一起加工,则应在零件图上注明。

(4)对零件图上尺寸的处理

装配图上的尺寸往往不能完全确定零件的尺寸,但各零件结构形状的大小,已经过设计人员的考虑,基本上是合适的。

因此根据装配图画零件图,可以从图样上按比例直接量取尺寸。

尺寸的大小与注法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装配图已注出的尺寸

凡装配图已注出的尺寸都是比较重要的尺寸,这些尺寸数值可直接抄注在相应的零件图上。

对于配合尺寸、某些相对位置尺寸要注出偏差值。

2)标准结构尺寸

零件上一些标准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螺纹、销孔、键槽等)的尺寸数值,应从有关标准或明细栏中查取核对后进行标注。

3)计算尺寸

零件图上的某些尺寸应根据装配图所给的数据进行计算后重新标注,如齿轮的分度圆、齿顶圆的直径尺寸等。

4)其他尺寸

其他尺寸均从装配图中直接量取,根据绘图比例标注。

但注意尺寸数字的圆整和取标准化数值。

(5)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零件上各表面的粗糙度是根据其作用和要求确定的。

一般接触面与配合面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自由表面的粗糙度数值一般较大;

有密封、耐腐蚀、美观等要求的表面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6)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确定

根据零件的作用,结合设计要求查阅有关手册或参考同类、相近产品的零件图来确定所拆画零件图上的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形位公差等技术要求。

1、认真构思零件形状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关键在于认真读懂装配图,从图中正确区分出所拆画零件的轮廓并想象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形状。

在装配图中,由于零件间的互相遮挡或由于简化画法的影响,零件的某些具体形状可能表达得不够清楚。

这时,对零件的某些结构就应根据其作用及与相邻件的装配关系进行推想。

完整地构思出零件的结构形状是拆画零件图的前提。

2、正确确定零件表达方案

装配图的表达方案,是以表达机器或部件结构的需要而确定的。

因此,拆画零件图时,不可照搬装配图中对该零件的表达方法,而应根据该零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另行选取表达方案。

3、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

装配图中只有少数重要尺寸,其中与所拆画零件有关的尺寸,可直接移注到零件图中。

某些标准结构(如螺纹、键槽、沉孔等)的尺寸,应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还有些尺寸,可由装配图中按比例量取。

值得指出的是,凡装配图中具有装配关系的各尺寸,一定要注意互相协调。

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要根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作用和要求确定。

必要时应参考有关资料和相似产品图样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