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652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一诊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有答题卡Word文档格式.docx

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B.②①⑥③⑤④C.①③⑤⑥④②D.⑥②①③⑤④

6.下列对古诗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诗眼,表达了诗人“要归隐田园,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愿望。

B.杜甫《望岳》一诗,题目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又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结尾写了登岳的感受。

C.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同时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D.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由理想的梦境返回痛苦的现实,也使全词风格由“雄壮”变为“悲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7—9题。

(6分,每小题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下列各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合理的一项是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谁)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徇私)

C.能谤讥于市朝(诽谤讥讽)D.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9.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的是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B.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特别,从到至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

C.文中邹忌妻子对其提问的回答,表现了她对邹忌由衷的喜爱;

而其妾则因地位低下,虽然知道邹忌不如徐公美,但不敢讲真话,所以回答得言不由衷。

D.本文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日常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古诗文积累(10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1.古诗词背诵默写。

(每句1分,共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4),君子好逑。

(《关雎》)

(5)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正如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所写:

“,”。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1)议论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4题(8分)

习惯的力量韩福翠

①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常年靠乞讨为生的远房亲戚。

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

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

“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

“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②这则故事说明,习惯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

即使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③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继而形成稳定的习惯。

④亚里士多德说: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

因此,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⑤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

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

⑥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开头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有什么作用?

(3分)

13.请在结尾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不超过18个字)(2分)

14.请简要概说本文是如何归结出中心论点的。

(二)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5—18题(16分)

好一朵木槿花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④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中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⑤A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闪闪的,亮亮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

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建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

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B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⑩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俯看着我。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

15.第①段加曲线的句子中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并分析作者蕴含在句子中的感情。

1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品析下列词句。

A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闪闪的,亮亮的,……(为什么要把加点的定语放在“紫色”的后面呢?

2分)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2分)

17.本文描写木槿花,主要用了衬托和欲扬先抑的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

18.联系《紫藤萝瀑布》,揣摩本文第⑥段和⑩段中提到的“最愿”“愿望”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非连续文本,完成19~21题。

(8分)

说说垃圾分类那些事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系环境保护、民众生活品质高下的大事。

2000年,我国的垃圾分类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十几年过去,垃圾分类做得怎样了呢?

【材料一】以下是《中国青年报》对“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及实践情况”的调查结果

内容

所占比例

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94.6%

一直坚持分类存放、投送垃圾

38.2%

清楚各类垃圾的具体分类方法

41.5%

有时对垃圾进行分类

52.5%

仅了解可(不可)回收垃圾

50.9%

从未尝试进行分类

9.3%

对垃圾分类知识基本不了解

6.0%

【材料二】国内垃圾分类成功案例

(4月2日)晚上播出的《焦点访谈》,又一次将目光对准了浙江金华的“垃圾分类”做法。

2014年以来,金华市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不落地”的转运方法、“阳光堆肥房”就地资源化利用方法,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财政可承受、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农村生活垃圾减量70%。

“二次四分法”是先把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

“会烂”的送去村头玻璃房发酵堆肥;

“不会烂”的再分为“可卖钱”和“不可卖钱”的;

“可卖钱”的回收处理,“不可卖钱”的进入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处理,有毒有害的进行特殊处理。

这样一来,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减量化。

【材料三】国外垃圾分类经验

1.日本横滨市:

横滨市民手里有一本27页的垃圾分类手册,条款共518项。

而回收垃圾的时间也有严格限制,比如:

周一休息,周二可燃垃圾,周三不可燃垃圾,周四废纸,周五资源类(玻璃饼、金属罐等等)。

粗大垃圾则不能随便丢弃,而是给市区环保局打电话来拉,还要交付一定的费用。

2.瑞典:

垃圾分类是日常习惯。

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

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3.德国:

垃圾分类从小培养。

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

老师和父母们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19.根据材料一,概括目前民众在垃圾分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分)

20.根据材料二,分析浙江金华垃圾分类“面上可推广”的根本原因。

21.丹棱龙鹄村的垃圾分类做法也上了央视新闻,但尚未在全县普遍推广。

请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以上三则材料,提出四条合理化建议。

(4分)

五、写作(40分)——温馨提示:

文章写在答题卷的作文格子内!

22.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________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20分)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分)

东栏梨花①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②,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③,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

①写《东栏梨花》的时候,苏东坡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永远离开他。

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东坡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东栏:

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②柳深青:

柳叶的颜色很深,意味着春意浓③雪:

这里指梨花。

23.前两句作者是怎样表现一幅鲜活生动的深春画面的?

(2分)

24.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一)赵威后①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②,威后问齐使曰:

“岁亦无恙③耶?

民亦无恙耶?

王亦无恙耶?

”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节选自《战国策》)

①赵威后:

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

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岁;

恙:

忧患。

(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②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③,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选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①社稷:

国家的代称。

社,土神;

稷:

谷神。

②丘:

众。

③粢(zī)盛既洁:

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3)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4)牺牲既成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2)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27.两则短文的主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八、名著片段阅读(6分)

那是二十四小时中最可爱的一个小时--“白天已将它炽热的火耗尽,”露水清凉地降落在喘息的平原和烤焦的山顶上。

在太阳没披上华丽的云彩就朴素地沉落的地方,铺展着一片庄严的紫色,在一个小山峰上方的一点上,红宝石和炉火般的光辉正燃烧着,高高地远远地扩散开去,变得柔和再柔和,覆盖了半个天空。

……

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

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

等我说出话来,那也只是表示一个强烈的愿望,说我但愿我从没被生出来,但愿我从没来到过桑菲尔德。

“就因为你离开它觉得难受吗?

由我心里的痛苦和爱情激起的剧烈感情,正在要求成为主宰,正在挣扎着要支配一切;

主张有权占优势,要克服、生存、上升、最后统治;

是的——还要说话。

“真的,我得走!

”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节选自夏洛蒂·

勃朗特《简·

爱》)

28.请结合选文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来分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29.请结合你阅读全文的体会,分析《简·

爱》的艺术特色。

 

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知识

1.B(A.蜷曲quá

n恪kè

C.肖xià

o蹑niè

踉lià

D.疵cī咤zhà

2.D(A.循—寻B.畔—衅嘻—嬉章—彰C.燥—躁治—制)

3.A(“度过”应为“渡过”)

4.C(A重复累赘,应删去“的原因”或“其目的”;

B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

D语序不当,应改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5.D(第⑥句是总括句,然后指出人生的客观事实,即②;

接着从“固然”“更是”词语的关系可以看出后面两句依次是①③;

接着用名言论证,即⑤,最后第④句紧承后文的内容“只不过……”。

6.B(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结尾想象他日登岳的感受。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7.A(参看课文)

8.D(A仔细B偏爱C议论)

9.C(妾也是喜欢邹忌的,也觉得他美,但她地位低下,不敢多言,所以重复妻的话,当应声虫。

三、文言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

10.

(1)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关键词“窥”“远甚”各0.5分,大意通顺1分,共2分。

(2)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关键词“期年”“虽”各0.5分,大意通顺1分,共2分。

11.

(1)思而不学则殆

(2)长河落日圆(3)万里赴戎机

(4)窈窕淑女(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现代文阅读

12.增强文章趣味性,吸引读者;

引出论题;

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每点1分,共3分)

13.示例:

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2分,大意对即可;

若回答“习惯具有很强的力量,左右我们的生活”之类的话,得1分;

如果直接引用文中原句,不得分。

14.开头以寓言故事引入论题,并加以分析(1分);

接着用心理学研究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

又用陆游和柳比歇夫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1分);

最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15.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1分),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1分)。

句中蕴含了作者对木槿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2分)。

16.

(1)两个定语后置,突出强调了花朵闪亮的特点(1分),也使句式错落有致(或:

也使句子变得活泼生动)(1分)。

(2)运用了对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各0.5分),突出强调了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1分)

17.写“美人蕉不在乎秋的肃杀”是从正面衬托(0.5分),“紫薇娇气些”是从反面衬托(0.5分),衬托木槿花的坚强(1分)。

作者之前对木槿花并不在意,觉得它很平庸(0.5分),但后来写它两度花发,不同凡响(0.5分),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好地突出了木槿花的形象(0.5分),也使文章曲折有致(0.5分)。

18.希望自己在遭遇人生厄运之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2分);

要有直面困难挫折的勇气,面对崭新的一切,昂扬振奋投身到沸腾的生活中、事业的洪流中去。

(2分)(大意对即可)

19.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上,没有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或:

没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每点1分,共2分,大意对即可。

20.金华垃圾分类胜在“二次四分法”切合农民朋友的实际,简单易懂可操作。

(2分,大意对即可)

21.示例:

政府相关部门要实地调研,了解全县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原因;

完善相应的垃圾分类设施,让民众可简单操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强制措施,让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学校、家庭要密切配合,让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每点1分,共4分。

大意对即可。

五、写作(40分)

22作文入等分级评价表:

项目

类别

语言

结构

书写

一类

(40—36分)

切合题意,立意深刻,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文从字顺,

语言生动

结构严谨,

层次淸楚

字体工整,规范整洁

二类

(35—30分)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表达较好

结构完整,

层次较淸楚

字体工整,较规范整洁

三类

(29—24分)

大致扣题,内容基本具体,中心基本明确

语言通顺,

病句较少

结构基本完整

字迹清楚,有少量错别字,少量涂改

四类

(23—18分)

偏离题意,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

病句不太多

结构不够完整

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五类

(17—0分)

思想感情不健康,内容不具体,中心不明确,字数严重不足

语言不通顺,

病句多

结构不完整

字迹不易辨认,

错别字多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

23.色彩深浅组合,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

第二句,以“满城飞舞的柳絮,盛开的梨花”的动态描写表现春意之浓,春愁之深。

(对比,动态描写各1分,共2分)(言之成理即可)

24. 

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七、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