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4697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龙吟教案Word下载.doc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

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今天我仿照这个句子写了一段话:

没有英雄出现的时代,是历史上最落寞的时代;

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尊重、选拔和重用的时代是没有希望的时代。

南宋就是这样一个出现了英雄却又扼杀了英雄的时代。

我想,宋代的统治者如果能重用那些忠臣英雄的话,宋朝就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缺钙的王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既是英雄又是词人的辛弃疾的词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走进这位爱国英雄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解题

登:

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

古人云“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水龙吟” 

为词牌名。

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四、写作背景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

这时,他自北方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正音。

2、学生齐读,把握节奏。

3、听老师范读,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4、生尝试着带着感情齐读。

六、品读诗词,把握情感。

师:

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

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一)分析词的上片

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

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秋江、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2、师: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

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

——

(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

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站在高处,面对浩渺的江水,很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你想起了哪些文人曾经对此发出自己的千古之叹?

明确:

苏轼站在赤壁古战场,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范仲淹站在岳阳楼上,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孔子站在江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

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

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

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

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

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

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故国沦丧的痛苦)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

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

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故乡难归的苦闷)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

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壮志难酬的悲愤)

※既然是登高临远,就一定会涉及一样事物——栏杆。

请同学们看两组诗句:

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②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你觉得这位流泪的英雄会“凭栏”还是“倚栏”呢?

“凭栏”需两手抚栏,直立远视,读来充满慷慨激越之气,悲凉壮阔之情。

“倚栏”则身体重心全凭栏杆依托,给人一种娇弱无力之姿,读来令人愁思如海,九曲回肠。

“凭栏”更能传达出辛弃疾登上赏心亭后产生的慷慨悲壮、悲凉壮阔的情感。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

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知己难觅的孤独)

5、全体女生朗读

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

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二)分析词的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师:

词人对这些人各持什么态度?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

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

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

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

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抗敌复国的雄心)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

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

“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年光虚度的苦痛)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 用典

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

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

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教师小结:

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

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七、背诵这首词

八、课堂总结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有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但我认为这句话并不适用于真正的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就如同沙漠里的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他们的身影虽然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其光辉的形象、高尚的品格却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这里让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感谢他让我们体会到了失意而不失志的人格魅力。

最后让我们高声诵读这首流传千古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表达对这个伟大灵魂的敬意吧!

九、作业

课后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为散文。

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流畅,三百字左右。

板书设计:

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张翰

许汜

恒温

动作

用典

写景

长天秋水远山

落日断鸿

游子

故国沦丧的痛苦

故乡难归的苦闷

壮志难酬的悲愤

知己难觅的孤独

抗敌复国的雄心

年光虚度的苦痛

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