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714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重庆B卷化学Word格式.docx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9.某工厂制取漂白液的化学原理为:

Cl2+2NaOH═NaCl+NaClO+H2O,在该反应中,氯元素没有呈现出的化合价是()

A.+2B.+1C.0D.﹣1

10.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

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属于酸B.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11.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

1

12.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13.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14.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醋里含有氢离子B.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15.下列相关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KCl固体中的MnO2

溶解、过滤和蒸发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过滤

A.AB.BC.CD.D

16.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B.

C.

D.

二、填空题

17.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钙、镁和钾等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分子B.原子C.元素

(2)已知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Mg2+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

(3)已知偏硅酸的化学式为H2SiO3,则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8.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新丝绸之路又一次使我国的悠久文化、先进技术走向世界.

(1)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则蚕丝富含____(填序号).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黑火药中至少含有____种元素,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

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____.

(3)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9.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于今年5月成功试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选用铝合金做飞机机身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铝。

(2)飞机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塑料扶手B.纯羊毛毯C.真皮座套D.铜制扣件

(3)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接触。

(4)若要验证飞机材料中的Fe、Cu和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需一种试剂直接与上述三种金属反应就能达到目的,该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

20.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一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____(填序号).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

(4)根据下图,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___g的M固体.

21.2021年“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工作已启动。

为了保护环境,我市某村办企业,需对含硫酸的废水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1)若用pH试纸检测废水,其pH_________(填“>”“<”或“=”7),若要达到排放标准,可以向废水里加入_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B氯化钡C生石灰

(2)某同学欲利用该村的赤铁矿(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来处理废水,并制取红色颜料(Fe2O3)从而变废为宝。

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回答相关问题。

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填符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③是分解反应,另外一种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已知:

不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

22.“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l)图A中,可观察到_______(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图B中_______(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

(3)从图C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图D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有关。

三、实验题

2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空气b.氧气c.氢气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中的溶质刚好完全反应。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

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

24.波尔多液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农药,由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

某工厂用以下反应:

2Cu+O2+2H2SO4=2CuSO4+2H2O来生产硫酸铜,若要制得80kg硫酸铜。

试计算:

(1)硫酸铜中_______(填符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若恰好消耗稀硫酸的质最是400kg,则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

(3)上述过程中,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D

A、氢气燃烧生成的水,生成物无污染;

B、共享单车采用人力,节约能源,无污染;

C、电能是二次能源,使用时不会产生污染;

D、柴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会污染环境。

故选D。

3.A

A、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约78%,A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占空气总体积约0.94%,B选项错误;

C、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约21%,C选项错误;

D、除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外的气体,如水蒸气、臭氧等占空气总体积约0.03%,D选项错误;

故选A。

4.C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B、氢气验纯的操作是: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移近火焰,松开拇指,听到尖锐的爆呜声,说明不纯,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D、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正确。

5.B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H可表示2个氢原子;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CO可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表示的是硫酸根离子;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SO2可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

故选B。

6.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B、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

C、食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

D、浓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溶液。

7.C

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单质,错误;

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

C、氧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氧,是因为加压降温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D、氧气与液氧均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

【点睛】

物质三态的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间隙发生改变。

8.D

【解析】

A、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因此通过过滤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正确;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正确;

C、蒸馏可以得到纯水,可以将海水淡化,正确;

D、常用的净水方法有过滤、吸附,消毒等,电解水不是水净化的方法,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错误。

9.A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氯气属单质,故Cl2中Cl的化合价为0;

NaCl中Na元素为+1价,故Cl的化合价为﹣1价;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

+1"

10.D

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是,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属酸,属盐,错误;

B、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属复合肥,氯化铵中只含有N元素,属氮肥,错误;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故不能混合施用,错误;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会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铵,正确。

11.B

A、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成,使用乙醇汽油能节约石油资源,正确;

B、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与稳定性,静置后乙醇汽油不会出现分层现象,错误;

C、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每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构成的,正确;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2):

(1×

6)=4:

1,正确。

12.B

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氧气能做助燃剂,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正确;

B、空气中氧气过多会加快物质的氧化,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均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

C、植物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呼吸作用能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

13.B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错误;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铜,正确;

D、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正确。

14.D

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它们含有相同的氢离子,醋酸属酸,含有氢离子,正确;

B、酸能与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白醋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白醋与纯碱发生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错误。

15.C

A、稀硫酸和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酚酞溶液都呈无色,不能鉴别,选项A错误;

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蒸气,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均出现水雾,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

C、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除杂,选项C正确;

D、除杂的要求是:

把杂质除去,但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Na2CO3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除去杂质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错误。

16.B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17.C12CaSiO3

(1)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物品上的氟”、“钙”等指的均是元素,故选C;

(2)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镁离子,但它的质子数不变,故镁离子的质子数仍为12;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已知氢元素为+1价,由偏硅酸的化学式可知偏硅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钙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可知偏硅酸钙的化学式为CaSiO3。

18.B五K2S2Al+Fe2O3

2Fe+Al2O3

(1)动物毛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故蚕丝中富含蛋白质,故选B;

(2)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共含钾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硫元素与碳元素五种元素;

由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X+N2↑+3CO2↑,可知反应前S:

1,K:

2,N:

2,O:

6,C:

3,反应后S:

0,K:

0,N: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K2S;

(3)铝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2Al+Fe2O3

2Fe+Al2O3。

19.大于A氧气和水B

(1)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硬度更大、强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强;

(2)合成材料包括: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A、属合成材料;

B、属天然高分子材料;

C、属天然高分子材料;

D、属金属材料。

故选A;

(3)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阻止了铁与氧气、水接触;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A、铝位于铁和铜的前面,故铁、铜均不能将硫酸铝中的铝置换出来,说明铝的活动性最强,但不能判断铁和铜的活动性顺序,错误;

B、铝能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铜不能将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铁弱,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正确;

C、铝和铁均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铜的活动性最弱,但不能比较出铝和铁的活动性顺序,错误。

20.丁A乙8

(1)通过分析烧杯中固体溶解的现象,甲烧杯中的溶质是5g,乙烧杯中的溶质小于10g,丙烧杯中的溶质是10g,丁烧杯中的溶质是15g,所以溶液质量最大的是丁;

(2)30℃时,丙烧杯中50g水溶解固体15g后,没有固体剩余,所以M物质的溶解度在30℃时,大于或等于30g,所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二对应的A;

(3)甲、丙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可能是饱和溶液,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

(4)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46g,所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M固体的质量是:

23g﹣15g="

8g"

21.<

CFe3+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水

(1)硫酸呈酸性,pH<

7;

若要使废液呈中性,那么要加入碱进行中和。

A、氯化钠不能与硫酸反应,错误;

B、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依然呈酸性,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正确。

故选C;

(2)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根据流程图可知废水中加入赤铁矿发生的反应是:

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溶液A中一定含有Fe3+;

烧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根据信息“不溶于水的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且化合价不变”,故氧化铁受热分解生成的是氧化铁和水。

22.外焰左温度达到着火点4P+5O2

2P2O5压强(气压)

(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故可观察到外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故图B中左边的试管发烫;

(3)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图C中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可燃物不同,故可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得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P+5O2

2P2O5;

(4)打开可乐的瓶塞,瓶内的压强变小,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且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23.锥形瓶CaCO3+2HCl=CaCl2+H2O+CO2↑c红色恰好消失稀盐酸(或稀硫酸)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1)由图可知仪器m是锥形瓶;

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那么气体甲的密度一定要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c;

(3)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所得液体呈中性,所以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红色恰好消失的现象,就表明石灰水中的溶质刚好完全反应。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要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若加入的是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故反应后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NaCl和HCl。

当然若加入的是稀硫酸,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故反应后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Na2SO4和H2SO4。

24.

(1)S;

(2)12.25%;

(3)18.2%

(1)由硫酸铜的化学式可知,硫酸铜中铜元素、硫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64:

32:

(16×

4)=2:

1:

2。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硫元素表示为S;

(2)利

设硫酸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z;

x=49kg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3)

y=32kg

z=8k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32kg+8kg+400kg=440kg

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1)硫酸铜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若恰好消耗稀硫酸的质最是400kg,则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25%;

(3)上述过程中,所得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