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19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叶精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二)节能减排措施,,,,,,,,,,,,,,,,,,,12

(三)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13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13

(一)投资估算依据,,,,,,,,,,,,,,,,,,,13

(二)投资估算,,,,,,,,,,,,,,,,,,,,,14

八、社会效益分析,,,,,,,,,,,,,,,,,,,,,14

(一)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分析,,,,,,,,14

(二)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15

(三)带动基地分析,,,,,,,,,,,,,,,,,,,15

(四)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15

(五)带动就业分析,,,,,,,,,,,,,,,,,,,15

、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

XXXXXXXXXXXX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概况:

XXXXXXXXXXXX成XX于2009年11月,是一家集茶叶加工、茶叶分装、茶叶、饮料、茶具及茶叶包装袋、预包装食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经营公司,主要产品有绿茶、XXXXXXXXXXXX毛XX尖。

公司位于XXXXX!

部山区XXXXXXXXXXXXXXX注册资本150万元,机械设备30余套,厂房面积3500平方米。

公司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茶农增收致富为宗旨。

建立了

公司+专卖店+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销往北京、武汉、陕西、上海、包头、长沙等地,公司拥有专卖店35家,茶叶基地6个,茶园面积达2500亩,并全部达到优质低农残留标准。

公司的成立带动xxxxxS部山区xxxxxxxxxxxxXXX济,使广大茶农发家致富。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

XXXXXXXXXXXXXX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产品方案:

盒装160000盒/年;

袋装210000包/年。

建设规模:

新建120吨/年优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

3、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

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白毫早、西湖龙井、乌龙、铁观音等,均为引进品种。

主要技术:

主要为茶叶精加工技术,通过色选、筛分、砂石选别、人工除杂、磁力选别、毛发选别、计量包装等加工工艺,实现连续、不落地除杂,基本清除茶叶中的非差类物质,再通过均匀拼配,达到出口茶叶品质的要求。

技术成熟、可靠,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属公司自有技术。

主要设备:

主要设备为色选机、筛分机、砂石选别机、毛发选别机、拼配机等茶叶加工设备。

4、土建工程

项目拟新建加工车间I860m2,新增年产120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

1条;

购置旋转翻板式烘干机、50油茶机、90滚动式杀青机、理条机、

10平方提香机各一台套。

5、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即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投资1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

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900万元,其他300万元。

7、项目效益

项目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建成达产后,正常年新增销售收入3600万元,年新增利润总额220万元。

项目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向国家新增税金240万元,就业岗位40个,同时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茶园2500亩,有利于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另外,还可拉动交通、运输、包装、制造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2004—2009年6年中央1号文件;

3、《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蔬菜茶叶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农办农[2009]46号);

4、《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201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2010年版);

7、国家及省、市(县)关于基本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及定额;

8、项目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

(四)综合评价

1、茶叶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是目前我国重点发展的农产品之一。

茶叶是XX第二大创汇农产品,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带动农民致富,有着其他经济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于当地培育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2、茶叶被现代科学证实为具有保健功能,并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

目前,全球范围内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均稳步增长,但人均占有量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较低,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设备与国内设备配套,将传统的单机、半机械化作业提升为全自动生产线作业,对茶叶中所含的各种非茶物质通过光电、电磁、比重、大小等各种选别设备连续清除,并对茶叶品质进行均一化处理。

因此,该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于培育茶叶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项目产品前景看好,项目建设条件较好,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因此,项目可行。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二、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XX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促进XX茶叶产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XX茶业渐

渐落后于国内许多兄弟省份,全国排名退至面积第六,产量第七的位置。

2001年,省政府在郴州召开了全省茶叶工作会议,省政府正确分析了国内外茶业发展的形势,将茶产业确定为我省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质量兴茶,科技兴茶,再造XX茶业新优势”的方针。

但是目前仍存在XX茶叶加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产品质量和经

济效益不高的问题。

全省绝大部分的茶叶初制、精制加工厂,加工设备基本上是七八十年代的老机械,有的甚至五六十年代的机械,相当一部分茶厂厂房和设备简陋,加工环境差,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针对XX茶叶行业大宗茶加工工艺落后、设备普遍陈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对茶产品的质量要求,项目拟引进旋转翻板式烘干机、50油茶机、90滚动式杀青机、理条机、10用提香机等设备,做到除尘及各种除杂、分级、包装全自动进行。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幅提高XX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XX茶产业发展。

(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茶叶产业是一个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环保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茶叶深加工附加值高,产业带动能力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

与其他作物比较,茶叶具有明显的比较效益,茶产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既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又有利于绿化和水土保持。

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可以吸纳较多的劳动力,发展茶叶生产是茶农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带动XXXXX县茶叶的种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

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1、选址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厂区周围环境较好,远离污染源;

(3)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县XXXXXXXXXXXX乡XXXXXXXXXXXXXXXX

村。

xxxxxxxxxxxxXXX#XXXXXX县西部山区,距县城92公里,与安化、桃江二县毗邻,是XX旅游景点之一,是有名的茶叶之乡。

村级区划调整后辖6个行政村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5.58公顷。

xxxxxxxxxxxxXXX帝之子沩到此而得名。

xxxxxxxxxxxxXxx

地理特殊,为长沙特有的高山小盆地地貌,同时也是XXXXX县地势最高的地方,最高海拔1200多米,年平均气温比长沙市区低10度左右。

因常年云雾锁山,素有“千山万山朝xxxxxxxxxxxxxXX在

xxxxxxxxxxxxxXX山”之说。

(二)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1、政策条件茶叶作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传统优势农产品,也是广大茶农脱贫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支柱。

XX省、市、县各级政府坚持把茶叶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鼓励,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能力,争创发展新优势;

在财政扶持方面,政府通过加大茶叶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与财政同步增长的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农业扶持资金,加大了对茶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茶叶的产业化经营。

XX省人民政府下发了《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06]34号)文件指导全省茶产业的发展。

2、资源条件

2008年XXXX县茶园面积5.42万亩,产业产量4897吨,能为项

目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周边县市,如长沙县、安化县等均为茶叶主产

县,能提供丰富的原材料供应。

四、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市场分析

1、市场预测按国际茶委会中期预测:

世界茶叶消费从长远看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

红茶消费年增长率为1.7%,绿茶出口年增长率为3.8%。

目前,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仍处于低水平,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530g。

而且各国消费极不平衡,主要进口中国,俄罗斯人均年消费l260g、英国2200g,而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水平则很低。

就主要产茶国而言,茶叶消费水平也不高:

印度只有650g肯尼亚400g、中国人均年消费也只有600g左右。

因此,国际茶叶市场和产茶国茶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XX茶叶产销现状

XX曾号称“江南茶馆”有两千多年产茶历史,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份之一。

1988年出口约2万吨,创汇达4000万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口量逐年下降,到1991年,因欧盟农残标准等原因,大幅下降,出口仅1.15万吨,创汇1551.3万美元。

近年来势逐渐好转,2008年全省茶园面积近145万亩,产量近10.5万吨,总产值55.97亿元;

出口3.0万吨,创汇5800万美元,位居全国第二位;

边销茶产销占全国50%。

茶叶面积、产量、出口创汇和边销茶分别居全国第6位、第7位、第2位和第1位。

3、目标市场定位国内市场:

巩固周边、拓展省外、辐射全国;

国际市场:

俄罗斯、阿拉伯国家为主,向周边地区辐射、渗透,

积极开拓欧美东南亚市场。

(二)营销策略、方案、模式

1、品牌塑造策略

品牌塑造的内容涵盖标准化和质量体系的建设,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品牌形象的定位和推广等。

2、市场分销策略

(1)分销模式:

厂商直销、区域代理、省级直销与市县代理结合,跨区域综合市场批发、区域代理与市场批发结合,买断包销等。

(2)经销商管理:

加强市场网络、销售终端的维护与开发,充分发挥市场通路的平台作用。

通过终端行动管理系统(专人定责)、出货速度控制(铺货率)、客户销售及货款预警管理(回款率)等形式,监督管理经销商的业内动态,防止经销商通路崩盘而造成销货款损失。

3、市场促销策略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

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争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通过经济、实惠的品牌传播途径,如报刊的分类广告和软文广告、茶博会的斗茶会等,实施差异化营销创新,配置新颖、别致的宣传品、展品、POP等,倡导茶艺、茶道等的文化推广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品牌推介和促销效果。

有效运用买赠、免费品尝、低价限购、现场抽奖、会员制、短期打折等符合茶叶营销特点的促销手段,合理分配利用销售资源。

并切实做好促销活动的事前评估设计、事中执行和费用监控、事后总结评价。

五、建设方案

(1)建设规模

新增120吨/年的茶叶精制生产能力。

(2)建设规划和布局

1、建设规划和布局原则

(1)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合理处理厂区与厂外,因地制宜地布置全厂的建(构)筑物,力求总平面布置紧凑,节约用地。

(2)在符合安全生产,防火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下,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使生产作业畅通、连续和短捷,运输方便,避免人流、货流路线相互干扰,便于生产管理。

(3)妥善处理总平面布置与工程地质的关系,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4)做好厂区绿化美化工作,改善生产环境,反映现代工业生产特征。

2、具体规划与布局

本项目加工厂场址位于XXXXX县XXXXXXXXXXXXX乡XXXXXXXXXXXXX村,场区总占地面积约10亩,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在场区新建186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新购置旋转翻板式烘干机、50油茶机、90滚动式杀青机、理条机、10m2提香机等机械设备。

(三)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1、建设标准

(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范》(NY/T5198-2002);

(3)《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范》(NY/T5019-2001);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9)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规定、标准、规程和规范等。

2、产品标准

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参照《茶叶》)(CCGF107-200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及替代原《茶叶卫生标准》(GB9679-1988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中对茶叶品质的要求。

3、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4、主体工程方案

项目主体工程新建I860〃加工车间,轻钢结构,占地面积800帛,2层。

5、实施进度安排

(1)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即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2)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2010年9月,完成可研报告编制与申报;

2010年10月,完成初步设计与审查;

2010年12月,完成施工图设计;

2011年1月,完成招投标与设备订货;

2011年2月-2011年9月,完成土建工程施工;

2011年10月,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

2011年11月,试生产;

2011年12月,工程竣工验收。

六、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排措施

(一)环境影响

1、场址环境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X县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村,周边为农田和居民区,生态环境良好,无城镇垃圾污染,无工业“三废”污染,水质符合生活饮料水标准用水标准。

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茶叶加工一般不使用辅料,不会因添加辅料产生负面影响。

有机

茶开发通过最大限度地限制人工合成物质的使用,防止污染,为人类

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

本加工生产过程中无生产性污水;

加工设备尽可能使用电力能源,生产过程中少有烟尘、灰渣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十分轻微;

茶叶精制车间有少量粉尘产生。

(二)节能减排措施

1、依据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重要条例》;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I-1999)。

2、治理措施

(1)粉尘、烟尘治理项目中大部分的设备采用封闭式操作,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茶尘的产生,对于个别设备,出茶口较多,茶尘较多,无法集中同统一收集,采取将其单独隔离,同时采用局部单台粉尘收集方案。

粉尘有效去除率将达到90%,同时在厂房侧墙安装排风系统,降低室内含尘浓度,使之达到作业区域含尘浓度小于10mg/Nm排出室外的空气含尘浓度小于150mg/Nm勺要求。

本项目目前流化床使用燃气为燃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2)噪声治理

茶叶加工中设备产生的局部噪声为60〜90dBe设计采用弹性联杆和加装橡胶轴套方式降低运行时的噪声,使车间内噪音达到85dBe以

下。

(3)固体废弃物治理。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分类收集送指定地点。

生产过程中废包装材料,能回收利用的包装则返回厂家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废包装则分类收集,统一送回收站综合利用。

(4)生活污水和垃圾本项目区域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废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

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排放。

设置垃圾站,收集厂区内的生活垃圾和环境卫生垃圾,定期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防止有机物发酵产生恶臭污染厂区环境空气。

(3)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批

根据XXXX县环保局批复同意所选地址建设该项目,并要求严格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规定申请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运营。

七、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件《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三的通知》;

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办法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

3、项目建筑工程费系按长沙市现行建筑造价扩大指标进行估算;

4、设备购置费用按设备生产厂家报价估算;

5、预备费按工程费总额的6%计算,不计涨价预备费。

(二)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1200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200万元,设备购置费700万元,安装费60万元,工程其它费用120万元,预备费120万元。

2、建设期利息

本项目不申请建设投资长期银行贷款。

3、流动资金(含铺底流动资金)参照类似项目的资金占用情况,结合项目的特点估算,项目流动资金为7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为200万元。

4、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10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00万元。

5、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资金700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尚缺300万元。

八、社会效益分析

(一)壮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茶叶产业是XXXX)县农业产业主导产业之一,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2008年该县茶园面积已达5.42万亩,产业产量4897吨。

该项目新建120吨/年的精制茶生产线,年新增精制茶120吨,提高全县茶叶加工能力,增加茶叶的附加值。

在壮大产业的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二)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项目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避免产业“链条”脱节,促进产业正常运转。

首先保证生产环节农民的利益,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本项目采用“公司(龙头企业)+专卖店+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公司与基地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由公司以保护价收购全部合格鲜叶并及时进行初加工。

从而保证基地的生产按计划完成。

通过加工和销售环节使有机茶或无公害茶产品增值,确保获得一定的利润,促进公司正常运转。

(三)带动基地分析

项目年加工毛茶4500吨,年消耗鲜叶20000吨,按亩产鲜叶900kg计算,则可带动茶园基地22000亩,同时可辐射带动基地40000亩。

(四)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项目每年可带动基地22000亩,按每户种植3亩计算,每年可带动农户7300户。

每亩产值按3000元计算,项目区农民靠提高鲜叶总收入8400.00万元,户均收入9000元,除去种植成本2400元(800元/亩),纯收入6600元。

(五)带动就业分析

该项目新增定员40人,其中:

管理人员4人,技术人员6人,生产工人3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