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23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钓调漂最基本的漂 种类 用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24小时内,适宜冬钓的时间为10-16时;

适宜春、秋钓的时间为7-11时与14-18时;

适宜夏钓的时间为5-10时与16-24时。

风向风力对钓鱼的影响也大。

一般说,冬日无风或吹南风,天暧鱼好;

春秋东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秋日吹西北风,水面乍寒,鱼为过冬拼命名吃食,钓鱼效果会更好。

风力以l~2级为宜,4-5级以上则钓鱼效果不好。

雨天和雪天与获鱼量也有密切的关系:

和风细雨和阵雨过后,水中氧气充足,鱼很活跃,食欲十分旺盛;

大雨和暴雨以后,溶氧多,食物多,都是钓鱼的好机会;

冬晴天,天气温和,鱼摄食旺盛,钓鱼效果往往较好。

综上所述,我们可归纳为:

风和日丽的春天,微风细雨的夏天,不冷不热的秋天,阳光灿烂的冬天,以及夏日风平浪静的早晨和傍晚,都是适宜钓鱼的天气。

而初春和秋末暴寒暴热的天气,夏季阳光逼射的中午,雨前闷热的天气,雷鸣闪电、大风大雨的天气,久雨乍晴的天气,以及冬季雪后和刮大北风的天气则不宜钓鱼

大鲤鱼终极必杀饵

适合钓场:

水库等野钓场所适合鱼种:

鲤鱼、鲫鱼适合钓钩:

传统钓台钓单双钩、葡萄钩、缆钩,突出特点:

简单、廉价、高效、耐时长。

配方:

白面10份,玉米面5份,咖啡1份,鸭蛋清1份,蜂蜜2份,香油少许。

制作方法:

将白面、玉米面、咖啡充分混合,然后用温水把2份蜂蜜化开,倒入鸭蛋清搅拌均匀。

将调好的蜂蜜鸭蛋清水倒入混合好的面粉中,喷以曲酒,搅拌糅合,最后放入少许香油,糅合至软硬适度即成。

材料:

花生米,黑芝麻,冰片糖.比例是10/3/5,也就是花生米1KG.黑芝麻0.3KG冰片糖0.5KG,糖可以加少一点,不过那就改变了饵软硬和溶化速度.制作:

花生米炒香去皮后磨粉,芝麻炒香后压碎,待用.然后把糖放到锅里,大概500克糖加200克水,把糖慢火熬到全部溶化,这时候就把花生粉和芝麻粉倒到锅里,慢慢拌匀成团(决不能再加水),然后就可以带去钓点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大鲤鱼的终极必杀饵,够简单了吧,相信一般的钓友都能独立制作的.鱼饵的使用:

此饵一般用于海竿钓底,把饵装在爆炸钩上,鸭蛋大小就可以了.六个钩全埋在饵里,不要露出钩尖.如钓小鲤鱼可捏六粒鱼饵.鱼饵不能用水去调软硬,它的特点就是香,甜,硬.小鱼来到也只能眼睁睁,下不了口,此饵不分地域和季节,较特殊的除外.鱼饵在水里大概两小时就全溶化,所以每两小时就要换饵.不要呆等.一般来说,只要有鲤鱼在鱼饵的二十米的范围内,基本上都会过来吃饵.也就是说,只要鱼不受惊吓的话,这一区域的鲤鱼就全跑不了.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海竿有小鱼讯时不要提竿,等竿拉到大弯弓和强烈鱼讯才起鱼,那时大部分的钩都已经挂在鱼嘴上了,很难逃得了.此饵也能用于手竿钓,不过那时就要用水来调软一点了.鲫鱼,草鱼和大头都爱吃的,不过还是鲤鱼最喜欢.

提竿难中鱼原因和策略

有鱼讯而不中鱼肯定是有原因的。

在垂钓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分析,要分清标上讯号是真是假,是对象鱼的还是非对象鱼的,透过漂讯正确判断鱼情,对症下药。

一、线组问题

(一)主线不符合水情、鱼情。

一是主线比重过大。

比重大的主线下沉到位压水后,下垂的水线会把标向下拉一、二目。

或多或少地破坏了鱼标的准确性,也容易出现假讯号;

二是主线过粗、过硬。

隐蔽性差,加大水阻,易吸水,切水性、稳定性差,与子线的配合度也差,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标的准确性。

在这样情况下出的标讯,十有八九是不会中鱼的。

(二)子线选用不当。

一是子线过粗,目标大,容易引起鱼的警觉,鱼不敢就饵,鱼的窜线、鱼鳍的扇动使标出现了假讯号;

二是子线过硬或子线打结(特别是在短的那根子线的钩柄处打结),鱼吸饵难以真正入口,或入口不深,有鱼讯也就难钩到鱼。

(三)钩的运用不适当。

一是钩过大、过小的缘故。

过大,饵吃不进嘴,鱼难中钩。

过小,刺鱼不深,或钩被拉开(有的钩弹性好,张开又迅速复位)跑鱼。

提竿常初有重感而后空钩出水,就要考虑是不是这种情况;

二是钩条过粗、过细的缘故。

过粗,钩重饵较难入口;

过细,钩条怕张开。

虽有标动,但一个进不了嘴,一个跑鱼;

三是钩形的选择不当。

不同的鱼,由于嘴形和吃口不一样,所用的钩形也应不一样。

如一般来说,挂商品饵钓鲫鱼,可以用钩门适中、钩柄较短的袖型钩;

钓生口鲫鱼、快鱼,钩门稍宽、钩柄稍长些也无大碍,如欧那新黏系列;

钓凶猛、拉力大、有牙齿的鱼,则用钩柄长等类型的钩,等等。

钩的选用还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鱼情而变化。

如:

笔者一次出外比赛,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试竿,也不知鱼情。

第一场比赛根据现场钓上来的鱼,按常规我一直都是用一号袖钩。

鱼讯倒不少,但很难中钩。

在裁判点鱼的时候,我请教了隔壁的一个师傅。

原来这池鱼连续几个月来一直被钓了又放,放了又钓,90%的鱼唇、鱼嘴都被拉裂、拉缺、拉掉,大部分鱼的上唇缺,往里凹,吃饵有动作,但提竿难中鱼。

常规用钩都偏小,钩不住鱼的凹型嘴。

根据这鱼情,我从第二场开始用了三号的袖钩,而且钓钝,不抓第一、二讯号,有时还有意识让鱼拖走钓组了才提竿,如此,大大地提高了上钩率。

最后,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标的运用不当

1、标的选择不正确。

选用不同质地、形状的标,就有不同的标相(标的反应情况和特点)。

标偏大,总体偏钝,讯号偏弱,标太小,浮力不够等。

一般来说,吃口稳健,没有小杂鱼,可以选用硬尾标;

钓不同泳层鱼,抓接口,可以用穿程标;

鱼易上浮,主钓上层鱼,可以用竹脚打浮标;

小杂鱼多,鱼较刁猾,可以用软尾标。

2、解决好浮标灵、钝的调钓和运用问题。

笔者认为一要多看一些理论性文章,直接汲取别人经验;

二要多参加赛事,多钓,多问;

三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总结。

同时根据不同的标相,真中抓实,有意识地提前、推迟提竿,随情应变。

总而言之,要花时间熟悉自己每一只标的性能和标相,这样才能尽量做到提而有鱼。

3、用标还要考虑到影响标正常表现的其他因素。

水面的漂浮物、油层、水温、水流等。

千万不要把因此影响而造成的标不下沉等当着鱼讯。

(五)建议使用黑色的太空豆、标座、铅皮座和8字环等。

这些小配件要是五颜六色的,很容易引起鱼的注意,使鱼竞相追啄、碰撞,甚至撕咬,这样的鱼讯是提不到鱼的。

二、饵料状态问题

(一)拉饵拉丝过长。

拉饵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如蓬松、适口性好、水底澎化状态诱鱼等。

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上鱼率。

但如果拉丝粉放太多,拉丝过长就糟了。

轻者饵团过大,鱼钩残留物过多,影响刺鱼;

重者饵料不成圆团,两钩间藕断丝连,子线、钩柄上常附着小丝团,鱼儿争吃的是饵的丝和附着的小饵团,这样的鱼讯也是中不了鱼的。

(二)饵料拌得过硬、过粘。

野钓小杂鱼多时饵料拌得粘硬些是一种措施,而一般情况下,鱼饵过硬、过粘则害处大,直接影响上鱼。

设想一下,一个又粘又硬的饵团,鱼吸入口腔后引起标动,鱼人激动提竿,整个饵团又几乎愿样地从鱼嘴提出,而后在水阻的作用下饵团掉了,钩刺不了鱼,哪来中鱼?

(三)饵料过松过散。

饵料做得松散有利于诱鱼,也提高了上鱼率,这是事实,但过于松散,钩上无饵,即使鱼引了一窝,也没用。

标的偶尔一二个讯号,多半是因为鱼窜线,碰钓组造成的,自然也钓不上鱼。

(四)饵料过于雾化。

有些钓友过多地使用白粉一类东西,一下竿就白了一大片,这样也会影响鱼就饵。

鱼闻得到吃不了,干着急。

于是窜来窜去,搅得浮标讯号频频。

这样提竿也上不了鱼。

(五)饵不对口。

有些精养池,鱼吃惯了某种饲料,形成偏口;

在自然水域,有时受环境、人为因素、气候等影响,鱼也会形成偏口。

有偏口的情况下,饵料对口性尤其重要。

饵不对口,鱼就饵不积极,或只是戏饵,这种状况出的鱼讯也不易中鱼。

(六)活饵不宜挂太长。

有些钓友喜欢用活饵钓鱼,如果活饵挂得太长或挂得方法不对,鱼咬饵、拖饵而咬不到钩,有鱼讯也中不了鱼。

三、用竿不当、操作及其他问题

(一)要根据水的深浅度、鱼体的大小、慢鱼快鱼的不同,选择粗细不同的竿和软硬度不同的竿。

过软的竿影响起鱼的速度,贻误战机,提不到鱼;

质地过硬的竿即使及时提竿中鱼,但由于挥竿的力度和惯性,很容易拉豁鱼唇、鱼嘴,结果一样是空竿而上。

(二)要抓准提竿时机,提竿的力度、角度、速度也都要恰到好处。

过猛、过早、过迟的提竿都是不中鱼的关键。

把握好提竿时机一定要通过多练、多实践,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

(三)炮台架竿高度要调得适宜,便于操作为准;

竿稍入水不宜过长、过深;

人的姿态要自然最好不要*背,身子略往前倾,手不离竿,注意力集中。

只有这样才不致于动作滞后,贻误战机,才会尽可能把住鱼讯,提竿中鱼。

除此之外,掌握鲫鲤、草、鳊、鲢等各种鱼的吃口以及在标讯上的反应的特点,抓住有效的鱼讯提竿,是提高中鱼率的方法。

破解神仙难钓午时鱼

在盛夏午时别人都很难钓到鱼的时候,却获丰收在此“泄密”。

渔谚说:

“神仙难钓午时鱼。

”因此又有了另一条渔谚:

“夏秋钓早晚。

”实际上,就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中午的鱼照样能钓上来,实践就说明了这一点。

问题是我们要搞清楚天气炎热时中午的鲫鱼在哪个水层,钩饵下的对不对地方。

气温在32℃左右时,为了躲避炎热,鱼都跑到有荫凉的树下,草旁在没有荫凉的水体里,鱼就会到离底10~40厘米的水层中活动(水深1米的,鱼离底10厘米左右;

水深2米的,离底30厘米左右;

水深3米或3米以上的,离底40厘米左右)。

只要气温不超过35℃,气压又不太低时,在这个水层次中下钩,一般都能钓上鱼来。

气温超过35℃,因天气太热,鲫鱼就不愿进食了。

有些钓友不了解热天鲫鱼在什么地方活动,一味地钓底,或者知道鱼活动的地方,但不知用什么办法钓,发出了“神仙难钓午时鱼”的感叹,无可奈何地只好“钓早晚”了。

垂钓午时鲫鱼有个好办法:

半浮底钩钓。

就是在确定了底钩钓的深度,固定好浮漂后,再将浮漂朝钩的方向(即向下)捋10~15厘米,也就是说,水线的长度与水的深度少10~15厘米。

在这种情况下,因浮漂的浮力作用,当钩饵下沉到离水底不远时,下沉的速度就明显降低,缓缓下沉的钩饵容易引进鲫鱼的注意,没有沉底的鲫鱼也会随着下沉,甚至在钩饵缓缓下沉的过程中咬钩,只要看到下沉的浮漂停顿了,就说明鲫鱼在接钩,我们就应马上提竿得鱼。

如无鱼接钩,就不断地提提钩,引鱼咬钩。

进行半浮底钩钓,要注意一个问题:

钩、坠、饵合成的重力与漂的浮力,应基本相等,或者是重力稍大于浮力,保持整个浮漂没入水中后不再继续下沉。

只有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简便的调漂方法[图

学台钓调漂,大都会遇到这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找底,二是怎样判断钩饵在水中的状态。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

这里介绍一种最为简单方便的单饵调漂的方法,但愿会对你有所帮助。

如上图:

一、我们首先将单钩挂上一粒比正常垂钓时稍大一点的饵料,将浮漂调到平水。

如图1。

二、当单饵调到平水时,只要我们在钓组稍微加一点重量,就会浮漂下沉。

也就是说我们挂上正常垂钓大小的双饵时,浮漂自然就会下沉。

此时钩饵在水底基本上就是一饵触底,一饵悬浮的状态。

如图2

三、如果我们将浮漂上调平水状态,则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基本如上,不会改变。

如图3。

四、如果我们将浮漂上调至露出一到两目时,由于水线的延长和浮漂部分出水使其对钓组浮力的减弱,此时钩饵在水就会出现双饵触底的状态。

如图4

五、如果我们需要将双饵恢复到一饵悬起,一饵触底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可以剪去大约一个饵团重量的铅皮,现将浮漂向下调一到两目的距离就可以了。

如图5

六、在一般的休闲垂钓中,能调到如图4的状态也就可以了。

在垂钓中,大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硬尾浮漂,由于尾部较细,可适当将钓目调高一点。

台湾钓法的特征

一是短竿、细线、一线双钩、小钩无倒刺,灵敏度高细而长火箭式流线型立浮标。

二是钓竿搁放在竿架上,手不离竿,眼不离标。

三是鱼饵引诱力特强,能很快地将鱼引诱在一起争相咬钩。

台钓法讲究格式统一,动作标准,姿势正确。

一切都要求规范化。

台湾钓法,钓竿、线、太空豆、浮标座、浮标、铅片座、连接环、鱼钩等的组合安装步骤是:

第一步,取一根线径适宜,长于钓竿40公分的钓线。

先穿上两粒太空豆,再装上浮标座,再穿上两粒太空豆,穿铅片座,最后固定连接环。

固定的结法是将主线穿进连接环4-5圈,再将线头绕回主线穿进圈内,两头抽紧即可;

还有一种结法是将主线穿进连接环后,一手捏住线头,另一手转动连接环形4-5圈,再将线头穿进靠连接环的线圈里,抽紧即可。

主线上端,折回来10公分左右成为双线,在其顶端一公分处打一个8字结,再在离顶端6公分处同样打一个8字结,这样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圈。

垂钓时,拇指与食指伸进大圈捏住主线从大圈拎出,套在竿梢的布袋线上,抽紧主线即可。

收杆时,只要捏住小圈轻轻一抽,主线便脱离竿梢。

第二步,取一根比主线线径细一倍的钓线,长约40公分左右,两端各系同号鱼钩一只。

将线对折成一长一短,长短相差相当于2公分,对折处打一个结,固定其长短。

打结线端穿过连接环的下环两到三圈,将所打的结要穿入圈内,抽紧即可。

子母线接装完毕。

第三步,将浮标插入浮标座,抛竿入水便可进行调标了。

台湾钓法,灵敏度高,鱼获量多,关健的一环是浮标的调整,即浮力与重力调整。

要领是调四目钓二目。

调四目,就是在空钩时把浮标的标示杆调整到露出水面的高度为四目。

钓二目是指将两鱼钩挂上钓饵后浮标露出水面的标示杆是二目。

这样调整好后,浮标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正常情况下,上鱼率最高。

调整方法是:

先将浮标座尽量移近铅片座,使鱼钩至浮标杆端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

抛竿,将鱼钩荡至目标点,压水后看浮标动态,如横飘水面久不站立,说明铅坠太轻,需增加铅片;

反之,如浮标直立并迅速下沉,说明铅坠太重,应减少铅片。

增增减减,直至浮标露出水面四目为止。

注意,这时的鱼钩、铅片座都悬浮在半水中,而不是沉在水底。

第二步,两钩挂上钓饵,抛至钓点,并将主线全部压入水中,这时的浮标就会慢慢地沉入水中。

然后将浮标往上移,挂饵、抛竿、压水,直至浮标露出水面二目。

至此,调整浮标及测试水深即告全部完成,就可垂钓。

选好钓位后,第一步先将鱼竿架固定好。

架上鱼竿,调整鱼竿前低后高的倾斜度,使竿梢插入水中10-20公分。

抛竿:

抛竿动作在垂钓过中,是自始至终要不断进行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台钓不断抛竿就是不断引鱼的过程,抛竿运行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垂钓成级的优劣。

抛竿动作正确、规范、钩饵落点集中,是上钩率高的前提、渔获量多的保证。

反之,如果抛得不得法,落点不准,东抛一竿,西抛一竿,这就失去了台钓的真正意义,轻者将鱼引乱、引散,严重时最终会钓不到鱼。

因此说,中鱼扬竿重要,而正确掌握抛竿比扬竿更为重要。

初学台钓者要正确掌握抛竿动作,平常必须先在陆地上进行多次练习。

方法是根据竿、线的总长度,在该处画一直径50公分的圆,然后抛竿,一竿一竿抛,直至绝大多数能将两钩和铅片座抛入圆圈内,这就算达到抛竿练习的目的了。

当然动作必须规范正确。

抛竿的规范动作:

身体直立,面向正前方,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相距约小半步。

右手持鱼竿,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片座下的子线,并用无名指将两子线分开,轻轻向后一拉,使竿梢呈弓状。

右手向前抬起前送,这时左手同时送出,当钩,坠脱离左手时顺着竿梢的弹力,速度加快,贴近水面,把钩饵刚柔并重地送达钓点。

这一动作的实施过程中,使钓点、线、竿连成一直线,把钩饵、铅片座和鱼竿的弹射力均匀地揉成一体。

抛得要准、落水要轻:

抛出的鱼饵落点必须保持在竿架正前方最远点直径50公分的钓点范围内。

这就要求用力适当,不能过轻或过重,有风时还要考虑风力的大小和风向,有意朝来风方向偏一点提前量,即使抛偏了,还可以在钩饵将落未落之际,用竿纠正一下。

抛竿结束:

前面讲的抛竿动作,仅完成了抛竿任务的一半,还有一半动作就是压水,这个动作非常重要,当鱼饵被抛至钓点后,迅速沉入水中,浮标横躺水面,这时要将放在竿架上的鱼竿顺其自然地向后拉20公分,待浮标将要直立时,立即抬起竿把用竿梢将浮标以上的主线轻轻地压入水中,等浮标下沉立稳后,并向前送回20公分。

使主线、竿梢与浮标保持基本垂直。

同时将鱼竿放在竿架上,从这时起,就要手不离竿眼不离标,等待鱼儿上钩了。

鲫鱼脱钩的原因及对策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

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

真的是这样吗?

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库多次主钓鲫鱼,由于这个水库的鲫鱼吃口小但挣扎却非常有力,因此很多在此垂钓的钓友中鱼后,没等鱼提出水面就脱钩而逃。

本人刚开始到这个水库垂钓时,也曾经有过脱钩鱼的数量达到中钩鱼总数的1/3的纪录。

经过反复分析脱钩的原因,现在我基本上克服了鲫鱼中途脱钩的问题。

那么,哪些原因可以造成鲫鱼脱钩呢?

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线组配置不合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理的线组搭配是确保中钩率的物质保证。

线组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造成脱钩率的上升。

而线组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在钩、线、竿的选用上存在问题。

  1、钩子过大或过小。

钩子过大的直接影响是造成鱼吞钩饵困难,即使鱼勉强吞饵入口,由于大钩在鱼嘴中产生的异物感,一部分鱼也会迅速将其吐出,而如果此时鱼漂出现信号我们扬竿,其结果多数是空竿,即使钩到鱼,很多情况下也会因为钩在鱼嘴的位置偏外而撕破鱼嘴跑鱼;

相反,如果钩子过小,虽不影响鱼吞饵,但由于小钩的钩苗偏短,钩门较窄,强度不足,也会造成钩得不牢或钩门张嘴而跑鱼。

比较两种原因,多数钓友更会犯选用钩子过大的错误,某些钓友在跑鱼后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跑鱼是由于钩子小挂不住鱼,其实真正的原因却是钩子太大,正确的做法恰恰是应该将钩号减小。

一般情况下,钓鲫鱼的钩子大小应该是相当于鱼嘴直径的1/3或者同鲫鱼眼的大小相当,以此标准为基础,钓轻口鱼或猾鱼适当减小钩号,钓吃食猛的生口鱼适当加大钩号。

  2、钩子变形或变钝。

在鲫鱼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钓时,钩尖由于反复的刺鱼会造成钩尖弯曲或变秃,质量差的钩子甚至会出现钩门外张的现象,这样的钩子在刺鱼时会造成刺不深钩不牢而跑鱼。

部分钓友从节约的角度考虑会将就着继续使用,甚至对钩门外张的钩子也采取用力将其复原的方法而不舍得更换,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一副钩子上了三四十条鱼后就要及时检查,一旦发现钩子变钝或变形,应该立即更换。

  3、绑钩有问题。

绑钩时应将子线在钩柄上绕5圈以上,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绑钩不牢。

绑好的钩子一定要让子线位于钩柄的内侧(靠近钩尖一侧),否则,一方面会造成刺鱼角度不正确而跑鱼,另一方面钩柄顶端反复的摩擦也会增加断线跑鱼的机率。

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即使绑的时候没问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子线的位置也可能由于反复使用而改变,所以,使用时要勤检查勤修正。

  4、线过粗或过细。

首先看一下线过粗的影响,我们从子线和主线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子线过粗时,一方面隐蔽性差,造成鱼警觉性增加,当鱼吞饵时,粗硬的子线又影响了饵向鱼嘴里的移动,使鱼吞饵较浅,这时扬竿中鱼后,脱钩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而当主线过粗时,鱼漂的信号就会减弱,如果这时选的鱼漂号数小,浮力不大,还会造成水线不能绷直,使信号的传导减弱滞后,造成扬竿的时机不正确,从而导致不中鱼或中鱼后脱钩。

  线过细时的影响主要是强度降低,提高了断线跑鱼的机会。

子线过细时还增加了双子线缠绕的机会,而缠绕的子线如果我们没及时将其分开,鱼吃上钩时也会造成另一根线挡嘴而使饵进不了嘴或进嘴浅,中鱼后也会有一部分鱼脱钩。

  那么到底多粗的线合适?

一般情况下应以鱼的体重相当于子线的拉力值的2/3为标准选择子线号数比较合理,而主线一般要大于子线两个号较安全。

在此基础上,钓快鱼可以适当加大线号,钓糗鱼则减小线号。

  5、竿太硬。

虽然硬竿有起鱼快的优点,但硬竿更容易拉豁鱼嘴而跑鱼也是事实。

如果鱼体偏大,使用的又是小钩细线,断线或脱钩跑鱼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如果鱼的密度不大,尽量避免使用极硬竿,中硬调竿是不错的选择。

  二、饵料方面的原因

  饵料对于垂钓的重要性我们毋需多讲,那么饵料同鱼是否脱钩有哪些直接的联系呢?

我们知道,评价一份饵料的好坏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即饵料的成分同饵料的状态。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饵料成分的影响:

鱼在各个不同季节生理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造成的食性不同,因此一个垂钓高手必须象一个高明的厨师一样,合理搭配饵料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调配出对鱼有吸引力的味道。

如果我们做出的饵成分、味道不是鱼所喜欢的,鱼可能拒食,即使勉强吃饵,也会反复试探品尝,吞吞吐吐,这时鱼漂就会出现一些小信号,如果此时扬竿,即使感觉中鱼了,由于鱼吃饵不深,也会出现经常跑鱼的问题。

  再看一下饵料状态不好造成脱钩的原因:

饵料的状态是指饵的软硬、粘散、轻重、大小等物理指标。

上述因素中,饵太硬、太大、太粘一方面会导致鱼吞饵产生异物感而吃得较浅,另一方面还会造成钩子被紧紧的包在饵里面而不易刺穿饵团,因此,一般情况下,饵料应该提倡软如嘴唇、雾化适度,并根据钓底钓浮以及鱼的大小、口的轻重等情况确定比重、饵团大小,这也是能否减少脱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钓手技术方面的原因

  钓手的钓技好坏也是造成脱钩多少的重要环节。

钓技中以下几个方面同脱钩率有直接的关系:

  1.垂钓时将钓组调整得太灵。

将钓组调整得过于灵敏,虽然鱼漂的动作较大,但有时候鱼漂体现出来的动作并非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