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46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练习二十…………………………1课时

4.单元测验…………………………2课时

5.单元测验讲评……………………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生1:

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

生2:

一根火腿肠是40克。

生3:

一袋茶叶是400克。

生4:

一袋面粉重25千克。

……

小结:

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

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

二、探究体验

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

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2、认识感知1千克。

(1)掂一掂。

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2)找一找。

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

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

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①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②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

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3)请每个小组汇报。

小组1:

这筒面约重1千克。

小组2:

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

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

包装纸上有提示。

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

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

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

(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用千克作单位)

(4)认识盘秤。

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

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

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

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

3、认识感知1克。

(1)感受1克有多重。

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

告诉学生:

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

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

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

校徽大约重1克。

3粒玉米大约重1克。

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

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

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

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

一包药大约是1克。

一包茶大约是1克。

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

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

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

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

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

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

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

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

(正中间)那说明什么?

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

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

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

请大家跟我读:

1千克=1000克。

5、知识拓展。

(1)大自然中的质量。

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只有2克重。

约有100千克重。

它的一个

蛋就重1500克。

(2)认识秤。

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

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

在哪儿见过它?

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

学生明确:

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三、巩固练习

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

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

2、说出它们的质量。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

4、课后调查。

课后小调查:

“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

gkg

轻:

克重:

千克

1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

每小袋大米100克10袋→1000克=1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

一、谈话引入,经验汇报

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

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

一块香皂重125克。

一袋鸡精重100克。

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

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

打开袋子验证。

(苹果)

想知道一些什么?

1千克苹果有几个?

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对比探究

1、问:

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

(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

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

(1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称苹果。

活动:

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然后填写表格。

交流:

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

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

从数量上发现规律。

3、对比探究。

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

为什么?

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

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

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理解:

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

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

三、揭示问题,深入推理

回到我们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该怎样知道呢?

(数一数)请一名学生数出一共20个苹果。

那么第三个问题呢?

老师这一袋苹果,你能估出它有多少千克吗?

你的方法是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测,学生可能的方法有:

我的书包大约有3千克,我拎了一下您的苹果,比我的书包重一些,我估计这一袋苹果有4千克。

1千克苹果有大约有5个,20个苹果大约是4千克。

教师质疑:

是不是20个苹果一定是4千克呢?

什么时候20个苹果比4千克重?

(引导学生说出:

如果苹果大一些,20个苹果就比4千克重。

根据我们前面称一称的结果,你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出推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按不同的苹果大小列式推理出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

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4=5(千克)

根据我们刚才称一称的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可以看出生活中的苹果大部分是4、5个1千克,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104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解决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首先要知道什么?

1千克的梨大约有几个?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大一点的梨大约3个1千克,中等大的梨大约4个1千克。

所以如果3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

3=8)千克;

如果4个梨1千克,那么24个梨大约重(24÷

4=6)千克。

2、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运用适当的估测策略去解决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的质量单位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解决问题

如果5个苹果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第三课时

教材克和千克练习课第106—108页练习二十第6—8、10—14题。

进一步巩固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填空,并说说自己的怎么想的。

1千克=()克3000克=()千克

4千克=()克5000克=()千克

2、在〇里填上“﹥”“﹤”或“=”。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带单位的数量比较大小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7题。

出示:

①结合实际去理解是否说得对。

②课后自己还可以去试一试。

2、练习二十第8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1)师:

左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左边的物体比右边的物体重。

你从上面物品中能找出哪些呢?

独立找,并记下来。

预设:

①左边:

3000克+3千克右边:

1千克+200克+800克

②左边:

3000克+1千克+200克右边:

3千克+800克

……

(2)师:

右边的天平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二十第10—12题。

三、拓展练习

1、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学生在小组合作尝试后,交流:

①一只鹅重6千克,两只鸭的质量等于一只鹅的质量,所以一只鸭重3千克。

2=3(千克)

②两只鸭的质量(6千克)等于三只鸡的质量,所以一只鸡重2千克。

3=2(千克)

2、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提示:

两样物体的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一样重。

四、自我评价

本单元已经学完了,你学得怎么样?

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第四、五课时

单元测验

对所单元进行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元测验(试题略:

见单元测试卷)

第六课时

单元测验讲评

对单元测验试题中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补救,使学生过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