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762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5948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女人

吴组缃

这个女人二十来岁,扁扁的嘴巴,扁扁的鼻子。

手粗,眼粗,身腰粗。

她轻轻地推开门,蹑手蹑脚地走进来,说:

“太太,我想,我想,我想……”说的时候,两只粗大的手互相紧握,扭捏着;

圆而大的眼睛往下沉,盯着她自己的脚尖。

那脚趾头也在扭动着,是赤脚。

太太则才因为先生看了电影,没曾约自己,又想到昨晚上做了许多菜,等先生回来吃,

等到八点先生才回来,先生说吃过了;

“吃过了,早就不告诉我!

”气得太太饿了一夜肚子。

“我晓得你心里早没我!

”两颗眼泪就流下来,就伏到床上去抽咽。

先生捧着一本书愣了一会,戴上帽子笃笃笃地出去了。

太太一个人在床上躺着,觉得没有趣味,看见这个女人推门走进来,忸怩得滑稽。

一个礼拜前,这个女人由荐头行送来,先生问怎么样,太太说:

“看那傻样顶有趣的。

”于是就留下了。

现在,太太虽然刚拭干眼泪,肚里还憋着气,可是她觉得很闷,愿意有个人和她说话。

“你想什么?

你说,不要紧。

“我想太太给我看封信。

“可以的。

”太太很骄傲很尊贵地点点头。

那女人拂开衣角,在腰上掏了一会,掏出一封没有封口的,已经皱褶得不成样子的信,忸怩地递给太太。

太太把信细看了两遍,撇着嘴笑了一笑,说:

“唔,是你丈夫来的信。

那女人想说点什么,把头拾起来,却又重复地低下,看看自己的脚尖。

那脚趾头动了两动,到底没有说出来。

太太接着说:

“你丈夫说,他和你吵了嘴,他很懊悔。

叫你明年回家去插秧。

他不再骂你。

你公公婆婆也不再打你骂你。

说小炭子没有奶吃,叫你赶紧寄钱回去……”

太太把信上的话说了一次,又说了一次。

说着,注意那女人的动作和表情。

那女人颈子红红的,渐渐红到嘴巴上,红到耳根。

“倒霉——”咬住了,恨恨地再爆出两个字“死鬼!

一下子功夫,她刚才那种忸怩的样子一点都没有了。

太太觉得顶有意思的,笑了。

打着一种和小孩说话似的口调说:

“哦,你原来是吵嘴逃出来的?

你胆子可不小!

你是怎样逃出来的?

你家在哪里?

你说点给我听听看。

那女人把手扭了两扭,又稍微忸怩了一下说:

“我是黑非,黑非。

我家里种田。

两个老不死的天天打我。

那年水荒,说是我带来的;

今年不下雨,又说是我带来的。

可是真的是我带来的吗?

那倒霉的死鬼也夹在中间骂。

我插秧,我耘草,那小鬼小炭子还在背上哭呀哭的。

六月里哭呀哭的,我车水,车到晚上,汗水臭烘烘的。

那小鬼哭呀哭的,哭到天迷迷亮,就发烧,把我背上捱得一背子痱子。

那倒霉的说我的痱子把小炭子弄得病病怏怏的,拿锄头敲我腿骨。

”她咕嘟咕嘟咽了两口唾沫。

太太看她说得那种急样子,唾沫咽了一口又一口,头一点一点的,身肢一晃一晃的。

太太忍住了笑,扮得很惊讶的神气,说:

“哦,打你?

虐待你?

岂有此理!

——你慢慢说。

“倒霉的,我不过吃了你家三碗锅巴饭!

我想想,我就气不过。

我把我娘给我的一根簪子卖给红毛鸡,贩银子的。

红毛鸡是个老头子,我跟红毛鸡走。

红毛鸡不肯带我。

我晓得他到上海。

我死乞白赖跟他走,一走走到南京。

我用了一吊三百钱。

我就到行里头。

三丁子,新嫂子,二嫂子,富头的妈,都在行里。

都不种地了,都进行了……”

“都是你们村上熟人?

那女人点点头。

“真好胆子!

”太太松了松腰,赞叹着。

“那鬼老头子,红毛鸡,还拿话吓唬我呢!

吓得心直跳。

那鬼老头子说,南京上海有洋鬼子捉人挖眼睛,有洋鬼子。

——妹子才不怕!

不吃那口气饭!

自己做,自己吃!

“那你的孩子你不管了?

小炭子?

”太太不知几时有点感触,态度骤然正经起来。

那女人不说话,看看自己的脚动了两动。

半晌,才说:

“我问太太借两块钱。

我托太太写封信。

“钱倒可预支给你,没问题。

可是你的信不好寄呢。

信上说寄到鸿胜先,什么东西呢?

那女人把两只又大又圆的眼睛望到窗子外边的天。

说:

“怕是在城里,是家店,是家茶馆。

姓鸿的开的。

“哪有姓鸿的呢?

没有这个姓。

“倒霉的也不写清楚!

“是你丈夫写的吗?

“那倒霉的写得出信!

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识!

——我去问问二嫂子。

”说完就出去了。

太太深深吐了一口气。

回头看见那枕上潮湿了的一块,她就觉得自己腮上火辣辣的。

太太不再“觉得这女的顶有趣的”。

她佩服这个女人,她羡慕她。

但是,对于她自己,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选自《太白》,1935年1月第1卷8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太太一开始看到黑非觉得她“那傻样子顶有趣的”,后又写“太太不再‘觉得这女人顶有趣的’”,二者并不矛盾,恰恰能更好地反映黑非的行为给太太内心带来的触动。

B.太太因为先生看电影没有约她、没有回来吃饭又不事先告知这样的小事就生气,甚至与丈夫闹别扭。

这位不通情理的太太,是作者极力贬低的人物形象。

C.“回头看见那枕上潮湿了的一块,她就觉得自己腮上火辣辣的”一句与“两颗眼泪就流下来,就伏到床上去抽咽”形成照应,也说明太太完全走出了生活阴影。

D.太太是从黑非的讲述中了解到黑非身世的。

黑非无法忍受族权、夫权对她的迫害和欺压,毅然选择出走,这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5、这篇小说有主副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中的黑非有哪些性格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一组文本,完成7-9题。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

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

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

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

二是为了消遣,

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

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

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个/44万人

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

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

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

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

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

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

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院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

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霍雷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

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

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

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

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

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文章来自:

学优网

7、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 

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 

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 

习惯电视画面可能会不习惯阅读纸质文本,建议控制看电视时间,更多地阅读书籍。

8、你从“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

(4分) 

 

9、试分析哪些原因可能导致了我国国民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翎,并州晋阳人。

少治兵家。

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

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

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

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

翎至,言于众曰:

“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

必得容乃止。

”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

“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

”翎曰:

“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勉许诺。

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

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

翎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

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

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

会哥舒晃反,翎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翎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翎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

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翎。

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

入拜京兆尹。

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

“食是而讨贼乎?

”遂叛。

翎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

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

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

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

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

王翎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B.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C.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D.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兵家"

指军事学派,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

再迁"

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

留守"

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

关东"

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

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

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

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最后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

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

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用阴谋诡计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守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②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霜天

南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前两句写景,傍晚天气放晴,风也住了,但刚刚来临的暖意一下子又大大折减了。

B.词人用词精准巧妙,“脉脉”写出了梅花的含情之态,“数枝雪”写出了梅之疏。

C.“胜绝,愁亦绝”一句承上启下,“胜绝”概括上阙写景,“愁亦绝”引出下阙的抒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只有低飞的大雁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实际是说看不到所怀之人。

E.全词借写“梅”来抒情,以哀景来写愁情,表达了春夜倚楼之人孤寂无侣的惆怅。

15.词中说“胜绝,愁亦绝”,“愁”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

(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致。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当年青春年少的美好形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化用典故,写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伐北魏的结果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叙利亚局势、伊核问题等多个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上,美国不得不寻求与俄罗斯合作,而在叙利亚问题上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成为美国当前外交的当务之急。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是与非、优与劣、得与失等方面的评价尺度上也是人云亦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现象十分明显。

③网络信息泄露已成为焦点问题,不少网民对网上隐私泄露有切肤之痛,因而普遍支持通过立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④记者赶到李婉芬生前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耳闻目睹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了解到这位平民艺术家的许多东西。

⑤小王虽参加工作不久,但深知“礼多人不怪“的道理,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因而在单位深受大家的欢迎。

⑥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长,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正在改善,仪器设备也正在鸟枪换炮。

A.①③④B.①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2017年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胶的原料。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总体来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平①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②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

公平③是分到多少蛋糕,④是怎么分蛋糕。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出台前有没有征集民意?

重大决策有没有经过论证、听证?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程序编好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⑤能保证看得见、有实效的公平。

A

B

C

不仅

D

虽然

与其

不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研究显示,目前接近60%的成年人每天坐在电脑前工作;

而在家中,73%的人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手机。

可见,①。

这种生活习惯会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痔疮、骨质疏松等诸多疾病,甚至死亡。

于是,很多人选择晚上运动一下,以缓解白天久坐的疲劳。

但是,②?

科学研究发现,连续坐3个小时以上,如果不间断,即使之后一次性锻炼60分钟,也无法抵消久坐的危害。

因此,在久坐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③。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

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

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下面两项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