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818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5册美术教案岭南版Word格式.docx

认识建筑的多样性,能用语言简单评述现代建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建筑的多样性;

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

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能感受现代建筑与科技的联系,尊重科学。

三、教学要点

了解现代经典建筑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理解建筑与科技的联系。

新颖的建筑设计与三维动画的真实效果。

四、作业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现代建筑进行描写。

2、较高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典型的现代建筑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

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第3课肚子里的故事

画家画的童话故事:

1、是谁进入了大鲸鱼的肚子里?

2、小木偶在大鲸鱼的肚子里遇到了什么?

3、画中的木筏、漂流瓶给了你什么联想?

4、想像一下小木偶旅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奇异的故事?

5、画面上有哪些形态和色彩使你感兴趣?

①能观察和关注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

②能运用夸张变形、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对事物内在本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力。

①通过唤起记忆、触觉感官体验学会观察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

②通过作品的对比欣赏和故事情节的构思,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在合作接力绘画中,体验沟通和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要点

能描绘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画面装饰。

能对事物内在本质和细部结构进行丰富的想像。

摸一摸:

魔袋里的是什么,编个最具想像力的故事。

评一评:

哪一组的画想像力丰富,细节生动,色彩美观。

四、作业要求

能描绘事物的基本形态,有简单的细节与色彩装饰。

能充分发挥想像力,画面效果丰富美观。

3,个性探究:

能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对事物的细节描绘,能异想天开地进行绘画创作。

第4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欣赏沙利恩的《草丛中的世界》(局部):

1、寻找一下草丛中有哪些动物(走的、飞的……),它们在干什么?

2、这些动物中,谁是巨人,谁是小矮人,它们中间有什么历险的故事?

3、你对画中哪一部分最感兴趣,能想像自己变成其中的一个巨人或小矮人后周围有什么变化吗?

二、教学目标

①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②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①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②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①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②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三、教学要点

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①欣赏与讲述有趣的卡通童话故事;

②模拟巨人或小矮人的角色游戏。

能用线条、色彩画出人物变大或变小后身边发生的趣事。

画面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能突出人物变大或变小的情节表现。

第5课缤纷的色彩乐园

欣赏妮古罗莉的《夏日》:

1、先在左边的图片中找一找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说出这些色彩的名称吗?

2、这幅画用了多少种色彩,你看得出来吗?

3、这幅画的名字叫《夏日》,你说说画中有夏天的感觉吗?

你觉得夏日应该是怎样画的呢?

4、看了画家的画,你还有什么感受?

能跟你的同桌同学说说吗?

能从周围环境的色彩中认出三原色和间色,能用颜料调出间色。

①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一些色彩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色彩变幻之美;

②在欣赏与比较中体验大自然的色彩与实际生活的色彩、大师笔下的色彩的不同美感;

在参与创作设计活动中体验用色彩美化生活的乐趣。

3、态度、情感、价值观:

①在视觉、感觉各感官体验中感受色彩变化的乐趣;

②把自己观察物象后获得的色彩印象或自己想像的色彩印象用三原色作调合,大胆画出来。

认识三原色,并用三原色作调合,画出自己的色彩印象。

生活中的色彩很复杂,有很多色彩很难调出来。

①自由涂色的乐趣;

②不同的色彩组合给人不同的感受,或对比强烈、鲜明悦目,或色彩混合自然、变幻有趣。

四、作业要求

能认识三原色并调出间色。

能用三原色作调和,调出多种颜色,画出观察物象后的色彩印象。

能向画家学习,用色彩画出自己的感受。

第6课有趣的水墨游戏

欣赏吴冠中的《水乡》:

I、你觉得这幅画简单还是复杂?

你觉得这幅画生动还是呆板?

有趣味还是没趣味?

2、这一幅画有哪些形状?

有哪些线条?

有哪些颜色?

3、这幅画是谁画的?

你喜欢吗?

认识中国画的工具。

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

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

在水墨游戏中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尝试各种水墨技法。

喜欢在游戏中体验水墨画。

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

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掌握笔墨中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比赛看看谁能表现丰富的干湿、浓淡、粗细的水墨效果。

能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

画面有干湿、浓淡、点线面的变化。

效果丰富,有干湿、浓淡、粗细的变化。

除毛笔外,能尝试用其他工具材料在宣纸上作画。

第7课可爱的水墨昆虫

欣赏赵少昂、杨善深的《野趣》(局部):

1、你知道有哪些画家擅长画昆虫吗?

2、谈谈画家是如何用点、线、面和墨色的干、湿、浓、淡表现蜻蜓和兰花的?

3、你知道的昆虫还有哪些?

利用点、线、面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

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能运用积墨法。

在欣赏《野趣》和学生作品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变化。

在水墨游戏中体验积墨法的独特表现手法。

尝试各种水墨画法。

继续体验水墨材料的特性。

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不同昆虫的形态特征。

用水墨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能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昆虫。

能掌握点、线、面及用墨、用色的浓、淡、干、湿手法表现昆虫。

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也可尝试合作画昆虫。

第8课现在、未来的我

欣赏莫迪里阿尼的《少年像》:

1、观察画面,你来说一说少年的外貌特征。

2、你来模仿他的表情和神态,说出你的感受。

(忧郁、呆滞、彷徨、绝望等)

3、画家夸张了他的哪些特征?

运用了哪些变形手法?

(优美地拉长)

4、画面的构图和色调有什么特点?

(构图饱满,色彩对比强烈)

5、试一试,对着镜子说说自己的脸型,发式与五官有什么特征?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运用线条、色彩画出自己的形象;

②能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察比较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规律;

②在综合运用创作中掌握夸张变形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自我,表现自我;

②通过描绘未来的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③关爱自己,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

①认识人物脸型、发式、五官及表情的神态特征;

②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形象。

①如何充分观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以夸张变形或生动写实的手法画出自己的形象。

②通过想像,尝试运用其他媒介和材料来表现未来的我:

①画家作品欣赏;

②展现自己、表现自我的欲望及讲述关于自己的小故事:

③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并希望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观察点:

①人物的不同表情和神态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②通过人物服饰特点体现自己未来的职业。

参考自己的照片或对着小镜子画出自己现在的像。

①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

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③线条流畅、构图饱满、色彩明快。

①能运用其他不同材料来表现自己的形象;

②能借助电脑进行“加工”、想像,完成自己未来形象的创作;

③能组织同学的作业在班上办一次主题墙报(如:

大家都来认识我)。

第9课我的好邻居

学生作品:

1、这栋“楼房”使用了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

2、你知道它们是怎样造出来的吗?

3、你喜欢它们的颜色和造型吗?

4、你喜欢用什么材料进行自己的创作?

二、教学目标

能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学习选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识;

尝试运用卡纸、粘贴和添画的形式建造“高楼”,并能把邻居“安排”进去。

学习界纸刀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课前观察,课堂中能讲述邻里之间的故事;

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能发挥想像与创作的思路。

知道了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能与同学交流,通过评价和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激发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立体的“高楼”。

在创作中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知识。

①讲述邻居的趣事;

②与同学合作画出邻居丰富多彩的生活。

能画出邻居的形象;

通过小组合作,能拼贴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并能合作

添画上楼房做背景。

能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制作、描绘立体的“高楼”,并能把创作的邻居“安

排”进去。

表现的邻居生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第10课我的动物朋友

《双鸽》:

1、这是哪个国家的作品?

属于哪个朝代?

2、你看得出来作品中的形象是什么吗?

3、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4、你喜欢它吗?

①认识人与动物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②能够运用泥料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③掌握基本形的组合、添加和粘贴等技能。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泥塑作品的美。

在资料交流中感受动物的性格特点。

在创作中激发想像力和塑造能力。

体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喜欢欣赏动物形象的雕塑作品。

养成整洁细致,有条不紊的创作习惯。

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动物朋友

2、难点:

有关塑造小动物的技能,特别是夸张形体和添加细部。

作品完成后的清洁整理工作。

创设“动物联欢会”的情境。

能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

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一组动物朋友。

作品能抓住动物的基本特征。

能讲出我的动物朋友的故事。

第11课我们的音乐会

《欢乐行》:

1、这里有几个人?

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学一学他们演奏时的样子吗?

2、你知道他们用什么乐器来演奏?

你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吗?

3、你打算使用什么乐器?

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

运用搓、捏、压、贴等泥塑立体造型技能。

能运用粗细对比的方法塑造作品。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简练、概括、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

在资料交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乐器的造型美,乐手、歌手的动态美,音乐会的韵律美。

在“玩”泥巴过程中,感受美术、音乐元素。

通过创作活动,对塑造泥人乐手、乐器产生兴趣。

通过学习体验,感受音乐的魅力。

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构、添加和创作。

乐手的动态特征,乐器的外形特征,二者的合理组构。

如何添加细部。

图片资料及实物的欣赏。

对乐手、歌手的模仿。

可以组织一场“我们的音乐会”的游戏。

能用泥料塑造出自己感兴趣的乐手及乐器。

能够简练、概括地塑造出形态生动的乐手及乐器,抓住其主要特征。

能运用粗细对比塑造作品。

能用立体造型的手法塑造出形态生动的作品。

作品能表现出乐手的动态美、音

乐今的气势和搏人氛围。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本课学习的内容。

2、收集各种乐器的图片、照片。

3、准备音乐会的VCD。

4、泥塑工具:

泥料、刀具。

5、准备适宜本课的随堂音乐。

二、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以一段气势磅礴的乐曲导人新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欣赏交响乐的vCD,让学生感受音乐会的宏伟气势。

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图片,仔细观察各种乐器的优美造型和演奏家、指挥

家、歌唱家的动态特征、感受音乐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音乐对人类情感所产生的

影响。

2、欣赏各种乐器的美妙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视觉、

听觉等感官调动起来,有助于后期创作。

3、音乐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使人愉悦或悲伤。

在我国,人们的生产活动、婚丧嫁

娶都离不开音乐。

4、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手形象进行创作,

5、教师巡回辅导。

第12课刮大风

一、范例导赏

欣赏李青稞的《西风烈》:

1、你能感觉画面上有风的存在吗?

2、画家是通过什么形式与手法来表现不同的风?

3、这些画美在哪里?

你能谈谈生活中的感受吗?

4、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体的表现方法;

②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

①体验刮大风的情境;

②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③在表现中丰富个人情感、想像力和创造力。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

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①体验被大风吹的感受;

②探讨有关风的科学知识;

③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大风的情境。

能用线条或色彩表现刮大风时的感受。

能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画刮风的情境。

画中有“我”的体会,能画出不同类型的风。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准备风扇、录音机等道具。

二、课堂导入:

猜一猜“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感觉得到”,猜一自然现象。

活动一:

通过风扇等道具模仿自然界的风,引导学生体验刮风时的感受,以及观察

人物的表情及动态。

引导学生理解小博士的话。

活动二:

引导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及图片,设问:

1、你们知道风是怎样形成和产

生的吗?

2、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

培养学生从小关心自然,关心生活以及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活动三:

欣赏·

感受:

1、欣赏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设问:

作者是用什么线条、色彩、笔触来传达自己对刮风的感受的?

2、欣赏学生作品,设问:

风能直接画出来

吗?

如果我们来画,怎样去画呢?

借助周围的什么景物去表现?

三、反思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设问:

1、我能画出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吗?

2、我能画出刮

大风时的感受吗?

第13课雨来了

欣赏梁培龙的《雨中》:

1、这幅画表现了什么?

你能猜猜画的是什么时候吗?

2、下雨时小朋友用什么雨具?

3、你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吗?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

你会怎么做?

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①欣赏一些表现雨中情景的儿童画;

②学习“先画主体,后添背景”的构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下雨时周围情景的变化,能够抓住下雨时环境和人物的动态;

②体验雨中的感受;

③在欣赏与交流中探索不同的表现技法。

①养成留心观察环境变化的习惯,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②通过雨中人与人之间有情感的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美德。

能应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进行记忆或想像创作。

结合真实的雨中情景进行课堂教学。

3、兴趣点:

①模拟雨中情境表演;

②尝试雨景的不同表现手法。

能够围绕下雨的情景,描绘出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能够表现下雨的主题,画出下雨的环境变化和人物的动态特征。

画中能出现雨中的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

课前把握下雨天,让儿童撑着伞到户外进行雨中体验。

课堂导入

播放关于”雨”的音乐或录像,与学生一起欣赏。

问题:

1、你喜欢轰隆隆的大雷雨,还是喜欢浙沥淅沥下个不停的毛毛雨?

2、雨天的路上开满了雨伞花,你喜欢在雨天撑着伞玩水花吗?

欣赏课本范例,设问:

1、这几幅画表现了什么?

2、下雨时人们用什么雨具?

动态如何?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分组讲一件自己有关“雨”的故事。

学习绘画步骤:

“假如我们来画,该如何下手。

课后延伸

运用尖物刮划纸面,这种技能也可以产生雨天的特殊效果。

另外,还可以尝试其他的方法,以延伸儿童对材料性质和技法的探索。

第14课奇特的热带植物

热带植物相片(粉佳人及仙人掌):

1、你看到了什么?

2、它们的外形特征有什么不同?

能仔细描述吗?

3、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什么?

说说为什么。

①认识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及相关科学知识;

②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大胆地创新表现;

③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的装饰去表现事物的特征。

①欣赏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并从中了解相关植物知识,体验自然生态之美;

②引导学生到植物园观察与写生,以不同视角去发现美;

③在表现过程中体现构成美和学生的创造力。

①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认识热带植物的生存环境及外形特性,增强环保意识;

②从实践中抒发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I、重点:

围绕热带植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绘画表现。

怎样以“热带植物形态、纹理的装饰与构成”表现画面的层次。

小组户外参观及写生活动。

1、基本要求:

能用手绘线条或色彩表现几种不同外形的热带植物。

2、较高要求:

画面构图饱满,能画出植物的前后、遮挡关系。

3、个性探究:

能用不同材料表现出形态美、纹理美、色彩美的热带植物。

1、整理本校的植物园,收集有关热带植物的图片。

2、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准备得多。

通过植物园的实物、录像、图片等视觉语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认识的热带植物及其生存环境和生活特性。

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热带植物,并说说它们奇特在哪里?

(启发学生联想:

圆的像什么?

扁的像什么?

高的像什么?

矮的像什么?

叶像什么?

茎像什么?

花有何特别?

)以仙人掌为例,比较与其他植物有何不同?

它们生存的土壤环境如何?

1、在图片和媒体中欣赏热带植物,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回答。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感受到热带植物的生存环境及生活特性,从中体会植物生存的精神品质。

通过欣赏,你们能联想到什么?

你们喜欢吗?

2、展开想像,尽情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思。

欣赏课本学生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

如果我来表现,又该如何去表现呢?

引导学生用概括、集中、强化、夸张甚至幻想的方法表现出来,并注意线条的疏密、粗细的变化。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说出热带植物实物与装饰绘画的异同。

重点通过选材、构图、表现方法等去认识植物的奇特。

活动四:

指导绘画合作表现,

4、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构思画面,决定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集体展示作品,互相欣赏。

学生集体展示作品,大胆发表意见。

第15课家乡的山林

农民画作品《树林里》:

1、比较摄影作品中的山林与大师、农民画家创作的山林有什么不同?

给你什么感受?

2、你能说说农民画家笔下的山林有什么特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