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893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民间游戏集Word格式.docx

馍馍香,馍馍甜,

爱惜粮食要牢记。

推小车

锻炼幼儿手臂力量,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

两人一组,甲扮“小车”,乙扮“推车”人。

游戏开始,甲爬于地,乙两手握甲双脚脚踝,提起。

此时,甲用双手,乙用双脚,两人边念儿歌边协调前行。

“推车”人不能用力过猛,速度也不能太快。

1.两人经常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2.此游戏适合在户外草坪上进行。

吱呦呦,小车叫,

推上小车卖甜糕。

谁要?

我要!

娃娃吃得眯眯笑。

摇元宵

培养幼儿游戏的协作能力。

幼儿人数不限,一分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与“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

“大人”双手从“小孩”腋下穿过抱住“小孩”,按儿歌的节奏向两边摇动“小孩”,直至念完儿歌,然后抱起“小孩”转一二圈。

游戏重新开始。

1.摇动“小孩”时,必须根据儿歌节奏进行。

2.摇动时“小孩”双脚不能离地。

摇摇摇,摇元宵,

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

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

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

看见客人问声好。

炒黄豆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

1.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2.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3.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炒炒炒,炒黄豆,

噼呖啪啦翻跟斗。

蒸馍馍

培养幼儿语音的节律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

甲乙两人面对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错放在膝盖或桌子上。

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轮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后搭在最上面。

每念完一句做动作一次,反复进行。

游戏时,儿歌不能念错,伸手要快,有节奏地进行。

此游戏也可三人玩。

小狗熊,离开窝,

来到河边蒸馍馍,

和好面,点着火,

只有锅盖没有锅。

小狗熊,忙回窝,

一看气得发了火,

窝里有锅没有盖,

窝外有盖没有锅。

滚铁环

各种铁箍或废旧自行车钢圈作铁环,铁钩或木棍若干。

滚铁环时,幼儿一手握铁钩(或木棍),轻轻套住铁环,稍用力推,铁环向前滚动,人随后跟着。

铁环始终不倒,可一直玩下去;

滚动的铁环倒下则由其他孩子接上来滚。

铁环倒下,游戏者则为输。

1.滚铁环时要把握好铁环的重心,持棍或铁钩的手用力适度,左右摆动也应得当。

2.要掌握好路面凹凸情况。

3.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比赛,也可表演。

做豆腐

复习称谓词,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双手相拉,顺一个方向做“推磨”状。

同时进行一问一答,如果回答不出或回答重复,问、答双方调换角色。

一问一答顺一个方向做“推磨”状,动作要协调。

问答称谓可随机安排。

推推磨,拉拉磨,

你推我拉做豆腐。

问;

做好豆腐谁来吃?

答:

外婆吃。

问:

外婆不吃谁来吃?

舅妈吃。

舅妈不吃谁来吃?

舅舅吃。

外婆桥

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坐在草坪上,后一幼儿双手搭在前一幼儿肩上,边念儿歌边摇动。

摇动时两人朝一个方向。

此游戏适合小班幼儿。

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方言、普通话)

摇呀摇,摇到外婆桥,摇呀摇,摇呀摇,

外婆叫我好宝宝,一摇摇到外婆桥;

你来抱,我来抱,外婆好,外婆好,

抱到瓶边去拿糕。

外婆叫我好宝宝。

摇船

小桥(替代物)。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在对方脚背上。

两人轮流将对方身体往上翘起,依次轮流摇摆移动。

1.游戏可几个组同时进行比赛(朝小桥方向移动),先到者为胜。

2.此游戏适合在草坪上进行。

你拍一,我拍一

两名幼儿交叉拍手。

可变换拍手方法。

你拍一、我拍一,黄雀落在大门西;

你拍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间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画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打野鸡;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胳膊九只手;

你拍十、我拍十,庄稼老汉看粮食。

背板跷板

锻炼幼儿全身的力量,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

甲乙幼儿相互背靠背,挽住胳膊,然后边念儿歌,边按节奏轮换相互背起来,放下。

第四句念完后一起蹲下,互相问答,念最后一句时,一起起来,自始至终胳膊相挽。

甲乙幼儿必须身高、体重、体力相仿,教师应注意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合:

背板,跷板,乡里娃娃叫唤,

麦子长、豆子圆,我们一起蹲下来。

甲:

你姓啥?

乙:

我姓×

我们一起站起来。

按数字的顺序大步跨跳。

拉大锯

两名幼儿面对面坐下,相互手拉手前后摇动。

摇动时顺一个方向。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姑娘,挨女婿,

小外甥,也要去,

没饭吃,给你一个鸡蛋吃。

踏板走。

踏板也可做成两人玩的、三人玩的或多人玩的。

剪刀、鎯头、布

(2)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从每队第一位幼儿开始猜拳比赛。

如果手势相同,继续猜拳;

如果手势不同,决出输赢。

输的幼儿被淘汰,换后面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最后看哪一队留下的幼儿多,则胜。

1.猜拳时要同时亮出手势。

2.“剪刀”赢“布”,“布”赢“鎯头”,“鎯头”赢“剪刀”。

1.此游戏适合中班、大班幼儿。

2.猜拳时也可用脚。

婆婆来了

培养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动作的敏捷性。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请九名幼儿站在圈内,其中五名扮“婆婆”,四名幼儿蹲在地上扮“烧饼、果子”。

游戏开始,“婆婆”似老婆婆走路的样子在圈内走,全体幼儿念完儿歌,每个“婆婆”立即去抓一个“烧饼、果子”,没有抓到“烧饼、果子”的“婆婆”为全体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然后“婆婆”、“烧饼、果子”各自到圈上找一个朋友交换角色。

“婆婆”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去抓“烧饼、果子”。

打罗罗,垫罗罗,

熟了麦子请婆婆,

哪儿坐,炕头坐,

烧饼果子一大摞,

临走时,还很馋,

再捎一笸箩。

舞龙

练习按信号做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连续、协调性。

龙的头饰、小鼓、绒球(作龙珠)各一个。

幼儿八至十人为一组,请一人为击鼓者,一人为“舞龙珠”者,排头一幼儿戴上头饰为“龙头”,其他人排成一路纵队作“龙身”,每人双手搭在前面一幼儿肩上,“舞龙珠”者面对“龙头”按鼓声的快慢、轻响,左右、上下、前后,来回抖动“龙珠”,“龙”则随着鼓的节奏、彩球的变化上下起伏摆动。

“龙”一定要按“龙珠”的变化和鼓的节奏摆动,并注意连续性、协调性。

为增加民族气息,游戏者可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手持布龙进行。

丢手帕

发展奔跑能力。

培养幼儿机智、灵活的良好品质。

手帕一块。

围成一圆圈,面向圆心蹲下。

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

他手持手帕,随着大家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丢在某一小朋友身后。

待唱到“快快快快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追逐丢者。

当丢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小朋友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

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

如追到了,要罚丢者唱首歌。

老鼠钻风箱

练习追逐跑和快速躲闪的能力。

每人两两相对,手臂相互搭肩,扮风箱。

两头为风箱口。

一人扮老鼠钻进风箱内,随时准备从箱口逃出。

一人扮猫站在风箱外,随时准备在风箱两口之外抓到老鼠。

当大家念完儿歌后,扮老鼠者立刻奔跑,以快速躲闪的本领从风箱里逃出,扮猫者快速追赶,准备在洞口抓到它。

猫不许进入风箱。

游戏可换角色,重复多次。

猫追老鼠老鼠逃,

忘了进洞钻风箱,

风箱乒乓两头响,

老鼠尿了一裤裆。

跳十字

练习单脚、双脚跳格子。

在场地上画若干十字,并标上1、2、3、4。

幼儿双脚站在十字前做好跳跃准备。

游戏开始,幼儿按老师发出的数字信号跳入相应的格子中。

教师出示卡片如1234,4321,幼儿按数字出现的先后跳人相应的格子中。

单、双脚可间隔进行。

十字中的数字可换成水果或动物,可让低年龄幼儿练习。

老鹰捉小鸡

培养幼儿灵活躲闪的能力。

一幼儿扮“老鹰”,其余幼儿站成一路纵队,排头幼儿扮“母鸡”,张开两臂,后面幼儿扮“小鸡”,用双手依次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

游戏开始,“小鸡”们一起念儿歌,念毕,“老鹰”立即捕捉队尾的“小鸡”,“母鸡”张开双臂尽力保护“小鸡”,“小鸡”随着“母鸡”左右移动,灵活地躲闪,不让“老鹰”拍到。

“小鸡”如被捉到,即离开现场。

“老鹰”捉到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小鸡”后,调换角色。

“老鹰”和“母鸡”不得碰到对方的身体。

此游戏适合大班幼儿。

天上老鹰飞呀飞,

地上小鸡跑呀跑。

老鹰老鹰心眼坏,

想把小鸡当小菜。

小鸡小鸡别害怕,

拉住妈妈快躲开。

攻城堡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地上画一个大的双圈,表示“城堡”,圈中心放一只沙袋表示城中的“珍宝”。

请三分之一幼儿站在圈内做“守城’’人,三分之二幼儿站在圈外做“攻城”人。

游戏开始,“攻城”人要想法取到“珍宝”(踢出沙袋),而“守城”人要竭力保护“珍宝”不被盗走,若“珍宝”被取到则表示“城”被“攻破”,然后调整角色。

“珍宝”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抓。

掰棒子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

皮球若干。

在场地上画相距5米的平行线两条。

若干幼儿站在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几名幼儿把若干个皮球夹在腋下,迅速送到终点线上。

反复进行若干次。

同时,其余幼儿在边上齐念儿歌。

谁送的球多,而且又没掉球,谁为胜者。

掰棒子,掰棒子,

不学狗熊老样子。

棒子夹在胳肢窝,

看看谁的棒子多。

猜拳跳圈

练习立定跳远,培养目测力和判断力。

每人一只圈,两人为一组。

两人同时站在一端的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两人划拳:

石头、剪子、布,赢者把圈抛出去,然后跳进圈。

游戏反复进行,先到目标者为胜。

1.每赢一次,只能跳一步。

2.抛圈的距离应以自己能跳进去为准,跳不进去则犯规,回到原处。

钩花

训练群体合作和组织能力,促进四肢活动的配合和发展。

幼儿三至四人围成一圈,每人伸出右脚,互相钩叠。

由一人宣布“预备——走”后,参加者用左脚按逆时针方向单脚跳,边跳边念儿歌。

1.右脚相钩时,必须紧密配合,一个挨一个地钩着小腿。

2.跳动应同时进行,跳动中如果谁的小腿落地就被淘汰。

1.跳动时可先慢跳,然后逐渐加快。

2.左右脚可轮换进行。

3.动作熟练以后,便可加拍手或唱歌,如果有几个小组,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赛项目。

每组各跳一段距离,或以旋转的方式进行赛跑等。

4.此游戏适合于大班第二学期,在草坪或地毯上进行。

编、编,编花篮,

花篮圆,去采莲,

花篮转,庆丰年。

抓痒痒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甲乙两名幼儿各伸出右手掌,甲幼儿的手掌压在乙幼儿的手掌上,然后乙幼儿翻掌去拍打甲幼儿的手,拍打上后就拿着甲幼儿的手掌放在手心上“抓痒痒”,同时念儿歌,念完后,轻轻沿着他的手心、手臂抓痒痒,逗甲幼儿笑。

如没拍打上,就交换角色进行。

游戏中,甲幼儿翻掌拍打时,乙幼儿要尽快地将手躲开,不让其拍打上。

念儿歌时可在手心上做相应的动作。

念第一句时,可用食指在掌心画圈;

念第二句时,可用食指在掌心轻轻画;

念第三句时,可作铲的动作。

磨子磨,

锯子锯,

铲子铲,

蚂蚁上树抓痒痒。

背人

锻炼幼儿肌体,培养协调合作的能力。

两名幼儿背靠背,胳膊互相挽在一起,甲幼儿弯下腰把乙幼儿背在背上,并问:

“天上有什么?

”乙幼儿必须说出天上的两种物体,如“星星”、“月亮”等,然后乙幼儿问:

“地上有什么?

”甲幼儿必须说出地上的两种物体,如“小虫”、“石子”等。

两人依次轮流背。

1.甲乙幼儿必须身高、体重、体力相仿。

教师应注意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2.此游戏适用于大班幼儿,在户外草坪上进行。

骑大马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合作游戏的能力。

四人一组,三人扮“马”,一人扮“骑手”。

扮马者中一人当“马头”在前,两人当“马身”在后。

“马身”各用一手搭在“马头”的肩上,一手拉“马头”的手,作为“马镫”。

游戏开始,“骑手”作驾马状,一齐念儿歌,并同时做跑马步的动作前进。

前进时,“马儿”们及“骑手”必须同时做跑马步前进,动作要协调一致。

1.动作熟练后可多组进行比赛。

2.此游戏适合于大班幼儿。

呱哒哒,呱哒哒,

娃娃最爱骑大马。

白鬃马,红鬃马,

菊花青,五尺八。

骑着大马追太阳,

乐得太阳笑哈哈。

幼儿民间体育游戏集锦

1.老鹰抓小鸡

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鸡妈妈,多人扮演小鸡。

小鸡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鸡妈妈的衣服。

老鹰去捉小鸡,鸡妈妈两臂张开护着小鸡们,不让老鹰捉小鸡,老鹰只能捉最后一只小鸡。

小鸡如果被老鹰捉到,就算输了。

2.拉“大锯”

两人对坐,双脚自然盘曲,双手对握,随儿歌节奏做拉锯似的前俯后仰动作。

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群,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儿歌:

拉大锯,扯打锯,姥姥门前看大戏。

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去看戏。

3.贴烧饼

幼儿扮演烧饼围成一个圆圈。

一人做贴烧饼的人,一人去追贴烧饼的人。

贴烧饼的人在被追的时候可以贴在圈上的任何烧饼,被贴的烧饼必须马上逃跑,如果被抓到则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此游戏可以做多层的烧饼进行。

4.打籽

用沙包作籽,游戏者分成两组。

在场地上画两条直线,两线间隔5米。

一组游戏者在两线的区域内,一组的游戏者站在两线的外面。

站在区域外的游戏者用沙包打向区域内的游戏者,区域内的游戏者进行躲闪,不让沙包砸到。

如果被砸中就停止游戏,如果能接住沙包就能救起被砸中的游戏者。

两组可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5.捉人

幼儿一人将手掌掌心朝下向前伸。

其余幼儿每人伸出一食指顶住伸掌者的手心,念儿歌。

儿歌念到最后一字时,伸掌者迅速抓握掌心中的食指,伸食指者要尽快逃脱,被抓住食指者就做下一次游戏的伸掌者。

附儿歌:

风大,不怕。

雨大,不怕。

真的假的?

真的。

6.“瞎子”摸“拐子”

  可多位幼儿共同参加游戏。

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当“瞎子”,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子”。

游戏开始,“拐子”吹口哨,其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开,“瞎子”听声去摸“拐子”,“拐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

7.“警察”捉“小偷”

 幼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警察”,一组为“小偷”。

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

家"

游戏开始,“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8.种西瓜

  四人一组站成圆圈,然后,依次把脚钩在前一个人的脚弯里,形成脚搭成的圆圈。

大家一起拍手边念儿歌,单脚跳着绕圈前进(此游戏适合较大的幼儿玩)

种、种、种西瓜,西瓜圆,西瓜大,西瓜熟了吃西瓜。

9.切西瓜

  几位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

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

被切到的两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者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

附儿歌:

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

10.跳皮筋

两人玩时;

可以分别抓住橡皮筋的两端。

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唱不同的歌,跳法不同,一般在唱完一首歌后,脚要正好将皮筋踩住。

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

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

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

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11.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请一位幼儿背朝众幼儿做开灯者,站在场地的另一端,众幼儿朝前随意行走或做各种姿势的动作。

当开灯者大声说完“红灯、绿灯,马上开灯”转回头时,众幼儿必须立刻如木头人一般静止站立,直至开灯者再转回头。

若在此间有人控制不住而动了,将被请出。

游戏反复进行,谁能坚持到最后一个则为胜者,然后由胜者当开灯者。

12.地雷爆炸

  游戏前先用猜拳决出一个为追逐者,其余幼儿为逃跑者。

逃跑者可以四散跑,追逐者只要能捉到一个人就算胜利。

逃跑者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快被捉住时,可以立即蹲下说“地雷”:

追逐者就必须停止追他,另找目标追逐。

而“地雷”只能远地不动地蹲着,等其他人来拍一下,并喊“爆炸”,才被解救,继续做逃跑者。

被捉住者为第二轮游戏的追逐者。

13.捉“龙尾”

  幼儿中选一人当“龙头”,一人当捉“龙尾”者,其余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一位的后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当“龙尾”。

“龙头”带着“龙身”左右移动跑,让“龙尾”躲避捉拿。

注意“龙身”不要脱节。

如“龙尾”被捉,要自动退下,倒数第二人自然成为“龙尾”。

此游戏具体玩法与“老鹰捉小鸡”相似。

14.“猎人”抓“野兔”

  提供若干个纸箱或呼啦圈、竹圈、树枝圈当“山洞”,每个“洞”里藏一名幼儿做“野兔”,但是有一只“野兔”没“山洞”。

另请一位幼儿当“猎人”。

游戏开始,“野兔”钻出“山洞”到外面一边玩一边念儿歌。

儿歌一念完,“野人”只能抓没躲进“洞”的“野兔”。

抓到“野兔”后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15.“盲人”击鼓

  将鼓放置在离“盲人”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参加游戏的幼儿蒙上眼睛后就地转1~2圈,再摸索上前击鼓。

16.“盲人”捉“鱼”

画个直径3~5米的圈做“池塘”,扮“鱼”的幼儿在"

池塘"

里随意走动、拍手、大笑、说话,但不能跑出“池塘”。

一位幼儿用手绢蒙住眼睛当“盲人”,到池塘捉“鱼”。

哪只“鱼”被捉到就与“盲人”更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17.炒豆豆

  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

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还原姿势。

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者要随着童谣节奏一起侧身翻转,或转180度,或转360度。

培养幼儿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

儿歌:

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

18.手推车

  三人幼儿猜拳决胜负,胜者先趴下做“车”,其余两人分别把胜者的小腿抬起,夹在身体的一侧做“推车”人,“推车”人不能过分用力,做“车”人要双手撑地走,注意要选择平整而清洁的地面进行游戏。

19.脚尖脚跟脚尖踢

  幼儿双手叉腰,边念边跳。

“脚尖”(右脚尖朝后点地),“脚跟”(右脚尖朝前点地),“脚尖踢”(将右脚尖朝左前方点地,接着向右前方踢)。

第二遍换左脚,依次反复进行。

20.摸瞎子:

一般五六个幼儿一起游戏,只要有一片空地,一条丝巾就可以了。

A5C2o*B)Q2D文化绿城双语小学在地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区域,作为游戏场地。

大家站在场地内,先选出一个人当“瞎子”,用丝巾蒙住他的眼睛,确保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推着他转三圈,就开始“摸”人了。

当“瞎子”的人要努力“摸”到并抱住一个人,还需要能够通过身高、头发等特征“摸”出被捉到的人是谁。

如果猜不出被捉到的人,则继续当“瞎子”,放了这个人,转三圈,再“摸”。

如果猜出是谁,那么换由这个被捉到的人当“瞎子”,蒙上眼睛,转三圈,开始“摸”人。

'

z(VS4b#eZ7~在摸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通过发出声音,也可以突然拍他的后背,来吸引当“瞎子”的人,但是当“瞎子”捉到一个人开始猜的时候,就不能发出声音了。

如果有人被逼出边线,那么也算这个人失败,由他来当“瞎子”。

21.“骑马”打仗

玩时,一般由两人一组,一人作“马”,背着另一人,与其他组对阵。

双方可通过拉、拽等方式,设法将对方拉下“马”为胜。

22.骑马马:

玩时先由两个幼儿将右手向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向下握住对方右手腕,形成一个四方结子形的“座坐”然后蹲下让其他幼儿坐在“座坐”上,再站起来走动,俗称“骑马马”。

 23.金锁银锁

请一名幼儿做“关锁”人,该幼儿的两手掌作“锁”,手指张开,手心向下,其余幼儿的手指触在“关锁”人的手掌中。

游戏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