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11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度第一学期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部分带答案3份汇总文档格式.docx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我们在诗文中畅游,“□□□□□□□,□□□□□□□”,让我们感受到李白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吟唱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夜征人尽望乡”让我们感同身受;

倾听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慨叹,体会到诗圣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深沉的悲哀;

孔子《论语》中“□□□□□□,不亦君子乎?

”让我们领略了君子的胸襟;

朱自清的《春》中,用一个比喻句“□□□□□□□□□”使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柔和。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8.综合性学习(8分,每小题2分)

孔子说: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真正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经验,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弯路;

纯洁的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一些真谛,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

某校七(4)班将开展以“友谊与成长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①【友谊的可贵】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主持人想拟写一条标语,可只有上句,请结合上文中的划线句子补写下句。

上句:

真朋友丰富生活经验下句:

②【友谊的澄清】放学后小川去网吧打游戏,邀请小刚一起玩,还说小刚的费用他全包了。

作为小川的好朋友,小刚应怎样劝阻他?

③【友谊的力量】请参照划线句子再仿写出一组句子:

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

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2分)

④【友谊的启示】请你结合下列两则材料说说获得的启示。

材料一: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

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当作生平第一至交。

材料二:

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

当寇准要做宰相时,张咏却对同僚说“寇准奇才,可惜学术不足”。

并直言劝说寇“《霍光传》不可不读”,劝寇准不要做像霍光那样不学无术的人,寇准顿然大悟,勤奋学习,后成为一代名相。

三、阅读与赏析(30分)

(一)赏析《次北固山下》,完成9—10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地点。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C.首联点题。

“客路”既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

D.“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

时令中蕴含哲理。

10.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11-15题(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①之食。

故人曰:

“诺②,期返而食。

”起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③之。

明日早,令人求④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

俟⑤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⑥三军欤⑦!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

①止:

留住。

②诺:

好的。

③待:

等候。

④求:

寻找。

⑤俟:

等待。

⑥服:

使……信服。

⑦欤:

语气词,吧。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下车引之之:

②期返而食期:

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元方/入门/不顾B、起/不食/待之C、待君久/不至D、故/人至暮/不来13.翻译句子(2分)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译:

14.对于朋友的失约,陈太丘与吴起的做法截然不同,陈太丘是“”,而吴起是“”。

15.读了《陈太丘与友期》和《吴起守信》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三)阅读《金色花》,完成16—19题。

(8分)

(1)偶尔看到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这些花草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是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3)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毅然挺拔,每一个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总是那么倔强呢?

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存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5)许久以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6)不是么,且不说他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丑……

(7)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8)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9)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

是雨水折射的阳光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漂亮的花。

金黄色,十二片花瓣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⑾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⑿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他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

  ⒀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⒁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了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⒂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⒃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6.文章开头写海棠、月季、文竹的用意是什么?

(2分)

17.第⒀段写道: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浅薄庸俗”?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0)段中的划线句子。

19.本文是一篇状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要揭示怎样的一个道理?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四)阅读《少年爱因斯坦》完成20-23题。

①五岁那年,父亲见他智力还好,便把他送到附近的一所学校。

②由于语言发育很迟缓,表达能力很差,再加上总愿意独自慢慢思考,因此,当老师提问时,他反应总是很迟钝,就像没听见一样,老师很生气,总是狠狠地喝道:

  

③“爱因斯坦,出去!

”  

④他只好默默地走出去,在走廊里一站就是两小时。

老师时常在背后说他笨,什么功课都跟不上。

⑤其实这不怪阿尔伯特,他并不笨,只是他喜欢思索,不能立即回答出来;

而老师只求现成的答案,并不要求他的学生独立思考。

⑥十岁那年,爱因斯坦进了中学。

这时正是普鲁士军国主义在德国泛滥的时期,军国主义充斥着校园。

许多孩子羡慕挎着马刀、骑着战马的军人,呼喊着狂热的口号。

⑦生性羞怯的阿尔伯特对这些格外反感。

每当他看到有人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怡然自得地操练步伐的时候,他不是掉过头去,便是愤愤地说:

让这些人长脑袋是多余的,只给他一根脊梁就够了。

小小年经,已经是暴力专制制度的反对者了。

⑧他家每逢星期五总是邀请在慕尼黑求学的犹太学生吃晚饭。

这是犹太人帮助犹太人的一种慈善活动。

有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是这个家的常客。

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⑨大学生和他谈起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深奥的数学知识,他的小朋友总是那样专心地听着。

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

饭后的时间不多,可常常被这个小孩的提问占去了。

有一次,他把自己独立思考了三个星期做出的数学难题拿给塔尔梅看时,塔尔梅几乎惊住了。

他对这个小孩子的数学天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又出了一些难题,阿尔伯特都一一做了出来。

⑩也就是这一年,阿尔伯特偶然看到一本欧几里得平面几何学。

他手

捧着这本“神圣”的小书,读得如醉如痴。

那一个个严密的几何定理,竟使人不能产生半点怀疑。

他对其中所包含的许多严整规律和宽广的世界肃然起敬。

⑾现在对科学和真理的好奇心,已经使他变得雄心勃勃,他要振翅起飞了。

20.概括选文所反映的少年爱因斯坦的特点。

(至少写出四点)(2分)

21.“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应放在哪两段之间,理由是什么?

(2分) 

应放在第段与第段之间,理由是

22.文中第⑨段划线句子记叙那位叔叔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23.体会文章结尾加点词“振翅起飞”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与表达(40分)

24.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乐园,那里有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

有听长妈妈讲故事的乐趣;

有雪地捕鸟的乐趣。

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片乐土呢?

请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经常反省自己,以便更好地与朋友相处,让自己的学业进步,促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请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

1.“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

2.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4.600字左右。

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花苞(bāo)匿笑(lì

)黄晕(yūn)踉踉跄跄(lià

nɡ)

B.感慨(kǎi)拼凑(zò

u)澄清(ché

nɡ)洗耳恭听(ɡōnɡ)

C.棱镜(lé

nɡ)酝酿(nià

nɡ)静谧(mì

)絮絮叨叨(xù

D.攲斜(qī)争执(zhí

)倜傥(dǎnɡ)宽宏大量(hó

【点拨】A项,“匿”应读nì

,“晕”应读yù

n;

B项,“凑”应读cò

u;

D项,“傥”应读t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奥秘  企盼  荫蔽  疲蜷不堪

B.贮蓄  威慑  决别  截然不同

C.憔悴  辛辣  和蔼  拙拙逼人

D.吝啬  屋檐  鉴赏  喜出望外

【点拨】A项,蜷—倦;

B项,决—诀;

C项,拙拙—咄咄。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他想不起把钥匙放在哪儿了,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

B.今天早晨雾很大,爸爸小心翼翼地开着车,低速行驶着。

C.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丧气。

D.美并不是要打扮得花枝招展,作为中学生,朴素大方就是美。

【点拨】“翻来覆去”形容来回翻身;

也形容一次又一次。

在此句中,与后面的“找了好几遍”语意重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A.倘若一个人心中没有国家和民族,那他还能找不到灵魂归宿,肩负不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吗?

B.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队战胜意大利队的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

D.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

【点拨】A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两个“不”;

B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C项,并列不当,将“和”改为“等”。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6.古诗词默写。

(5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旷达胸襟和宏伟抱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名著阅读。

(3分)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

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出自《五猖会》;

表现了作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时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8.为增进友谊,让同学们尽快找到知心朋友,七

(2)班班委会决定召开“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7分)

(1)请你帮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

示例:

同学们,大家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离不开友谊,得一知己足矣。

为了让大家尽快找到知心朋友,本班“结交新朋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班委会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其中缺少一个互动环节,请你将其补充完整并作简要说明。

主持人开场白→自我介绍→__________→老师点评→主持人总结

环节:

畅所欲言

说明:

志趣相同的同学形成小组,交流心声。

(3)假设老师安排你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

于是你主动走到她的面前说:

“林芳,你好,我是×

×

,性格开朗,喜欢打乒乓球,是个球迷。

我们俩同桌,真是缘分,今后请多多关照!

”(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4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下面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

10.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思乡”或“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也可)

(二)(14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

黄琬传》)

【注释】①建和:

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俄而雪骤(急)

(2)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3)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4)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13.语段【甲】中谢太傅更满意谁的答案?

为什么?

更满意“兄女”的答案。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14.语段【甲】中的谢道韫和语段【乙】中的黄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相同:

都很聪明机智。

启示:

人的思维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要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乙文参考译文】黄琬小时候很聪慧,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下诏问他太阳被遮了多少。

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

“为什么不说太阳剩下的像月初的新月?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这之后黄琼)认为他(黄琬)特别与众不同,非常喜爱这个小孙子。

(三)(11分)

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耶律忆

①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

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复式洋房。

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

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

这是父亲的老本行。

在老宅的院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

街坊邻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③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

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

“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

你们要是嫌脏,我就天天打扫;

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

”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

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④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

“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车?

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

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⑤“大爷,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

”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父亲顿时来了精神。

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还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

看着孩子骑车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

“谁说我没有生意?

⑥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子们的车。

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

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

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

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

⑦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

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人打发时光的好地方。

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⑧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

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万。

父亲说:

“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

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

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人群。

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⑩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

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

“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

”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辣的太阳骑3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裳……

⑪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

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⑫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选自《意林》2019年第5期,有删改)

15.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