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271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突破选择题6个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六生命系统的实验基础练习0301110Word格式.docx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唾液淀粉酶溶液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解析西瓜汁的红色对实验结果有干扰。

提取色素原理是色素易溶在有机溶剂中。

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稀释的蛋清和唾液淀粉酶都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都会呈现紫色。

观察有丝分裂所用的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4.下列科学实验研究中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中取样

D.对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调查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解析田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使重捕的标志个体数减少,所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不同水层中取样;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答案A

解析某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越高,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该时期所经历的时间就越长。

选项B描述的比例反映的是物质运输效率。

选项C所描述的实验需要连续取样调查,才能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选项D所描述实验的自变量为萘乙酸的浓度,在整个实验中,通过设置合理梯度的浓度来控制自变量,高浓度不一定是最适浓度。

6.下列对有关鉴定性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实验时,可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

B.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不能辨别视野中哪条染色体携带突变基因

C.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的设置应考虑周全,而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

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不影响调查结果

解析鉴定组织中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混合均匀使用;

设计探究实验时,除考虑自变量的设置外,还需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7.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蒸馏水的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细胞膜时将猪红细胞浸泡在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

B.用蒸馏水漂洗已经解离的洋葱根尖,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活性

C.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相同

D.煮菜的水变绿,说明可用蒸馏水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将其浸入蒸馏水后易吸水涨破,流出内容物,离心获得单纯的细胞膜。

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用清水洗去盐酸后便于染色。

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第一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是使血细胞加速破裂,第二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达到DNA溶解度最低时所需的浓度(即0.14mol/L),有利于析出更多的DNA。

煮菜的水能变成绿色,是高温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使色素分子释放到细胞外造成的;

水是无机溶剂,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要用丙酮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8.下列选项中实验试剂、质量(或体积)分数、实验及作用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试剂

质量(或体积)

分数

实验及作用

A

酒精

95%

光合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直接作为提取液

B

盐酸

15%

观察细胞中DNA分布实验中用于水解

C

NaCl溶液

0.9%

维持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D

卡诺氏液

——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用作解离液

解析提取光合色素应用无水乙醇;

观察细胞中DNA分布应用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0.9%氯化钠溶液为生理盐水,可维持人体细胞正常形态;

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而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分别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

B.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丙酮酸中,且不同色素溶解度不同

C.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

D.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父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

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液对洋葱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

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叶绿体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酒精、丙酮)中;

酵母菌计数用抽样检测法,先盖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

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传粉、套袋处理。

10.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为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①: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

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的二倍体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

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①中F1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的技术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D

解析设控制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实验②中甲(不抗病矮秆)和丁(纯合抗病高秆)杂交后,F1全表现为抗病高秆,说明抗病(A)对不抗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

根据实验①乙与丙杂交产生的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可知乙和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F1中抗病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能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该育种实验采用了诱变育种(用γ射线处理)、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杂交育种(不同亲本的杂交)的技术;

实验①中使用γ射线处理后出现白化苗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该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11.下列哪一项中的试剂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相同()

A.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

C.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的作用

解析酒精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是用于解离而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是用于洗去浮色,便于观察,故在这两个实验中作用不同。

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都是解离,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因此作用相同。

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实验中的作用是与NaOH生成Cu(OH)2悬浊液,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是提供Cu2+,与肽键反应。

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实验中是使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从而获得细胞膜;

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中用于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和作对照实验处理插条,因此两者作用不同。

12.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与“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两实验过程中都要使实验材料保持活性

B.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插条的生根条数会发现,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

解析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解离液进行解离,这会导致细胞失去活性,“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分布”细胞需要保持活性,A项错误;

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染色体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染色体,B项正确;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后镜检,C项错误;

低于最适浓度时,高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

高于最适浓度时,低浓度2,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多,D项错误。

13.下列有关豌豆相关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根尖分生区可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细胞板整齐排列

B.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处理叶片表皮细胞可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核呈绿色,质呈红色

C.用成熟的花药可观察减数分裂,制片步骤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在测定豌豆幼苗总光合作用速率时,至少设置两组密闭容器,分别加入NaHCO3和蒸馏水,给予适宜的光照强度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布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并非染色体在细胞板整齐排列,A项错误;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B项正确;

成熟的花药已经完成减数分裂,不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C项错误;

总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与净光合作用之和,呼吸作用需要在黑暗的条件下测得,测量呼吸作用,小烧杯加NaOH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此时装置压强的变化就是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量。

在光照作用下,小烧杯加NaHCO3溶液,它可以提供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此时压强的变化应是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的差值,D项错误。

14.关于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②1880年恩格尔曼利用好氧细菌和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1909年孟德尔给“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④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桑格和尼克森的“流动镶嵌模型”区别于罗伯特森“静态模型”主要就是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①正确;

恩格尔曼实验发现好氧性细胞聚集在水绵带状叶绿体的照光处,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②正确;

给“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的是约翰逊,③错误;

温特实验证明是一种他称之为生长素的化学物质造成胚芽鞘弯曲。

④正确。

15.科学的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为更好计算个体数量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拔除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解析A项,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不应拔除其他植物。

B项,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用取样器取样法。

C项,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按照邻边计数原则进行计数。

D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很大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

16.下表为研究光照和赤霉素(GA)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GA缺陷型是基因突变造成不能合成GA的植株)。

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条件

A组:

正常植株的种子

GA缺陷型植株的种子

B组:

加适宜

浓度的GA

C组:

加等量的

蒸馏水

黑暗

不萌发

适宜光照

萌发

A.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

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C.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解析据图可知,当有光和GA时种子才能萌发,即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所以GA和光是某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由图示无法得出“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17.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或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两种细胞呼吸方式的差异——对比实验法

⑤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⑤

解析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⑤错误。

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搞设计实验,检测温度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

他们在四个培养皿中放置湿滤纸,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随机放入10粒具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将四个培养皿标号并放置于不同温度的环境中。

每天记录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总数,持续进行2周。

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员,你认为下列哪个表格最适合记录实验结果()

 

培养皿

天数

环境因素

温度

光强

1

2

3

.

萌发的种子数

水量

10℃

15℃

20℃

25℃

培养皿1

培养皿2

培养皿3

培养皿4

解析A选项中的变量有2个,温度和光强,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项错误;

B中的变量有2个,水量和温度,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项错误;

C选项中将温度确定为单一变量体现了实验的设计意图,符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C项正确;

D选项中没有体现变量的原则,在同一培养条件下,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