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54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寓言学习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后两者的形象是十分鲜明的。

把握这些形象对读懂这则寓言有实际价值。

黄厚江老师在品读课文时不时地与学生研究三个形象。

课文里第一次写驴子的句子是哪一句啊?

“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什么叫“船载”啊?

用船装载。

用船装载,所以这个句子是写驴子的什么?

来历。

贵州是山区,怎么有驴子呢?

哦,是这样来的。

接下去写驴子什么?

放之山下。

放之山下,哦,放在山下,这是到了那边没用处,放在山下,这是写驴子的什么?

这是写驴什么?

写驴子的处境吧?

对不对?

哎,到了贵州它没用处,哦,放到山下去,闲着,啊,处境。

接下去呢?

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是写驴的什么?

形态。

在老虎眼里驴子非常非常大对不对?

很重要,其它还有吗?

“驴一鸣”

哎,驴一鸣,对,驴一鸣,驴一鸣什么意思啊?

驴叫。

说叫声当然可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对驴子来讲,驴子在什么情况下叫的?

老虎想侵犯它的时候对不对?

对。

它一叫把老虎吓跑了,对吧?

还写了什么?

胜怒,蹄之

哎,蹄之。

这个两个我觉得都是写它的特长哦,它的特长,一是鸣

一是蹄。

蹄本来是名词,这里是用蹄踢,对不对?

所以就做动词用了。

好,驴子特长,其它有没有写驴的,哪些句子啦?

哦,还有“无异能”,下面有没有写驴的了?

好像没有了,哦,最后一句是写老虎吃驴,也是间接地写驴。

  经过上述研读讨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驴子是个庞然大物,具有一鸣、一蹄两种技能;

老虎则善观察、善体验、敢行动。

好事者在文中作用不大,作者着墨不多,故而形象也不太鲜明。

  

(二)研究三个故事

  在这则寓言里包含三个形象,从三个形象的角度可以把这则寓言分解为三个故事。

让学生读书分解故事实际上就是细读课文,弄清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经过勾画圈点,很快就可以讲出这三则故事,我们不妨看看师生研究“驴子故事”“老虎的故事”“好事者故事”。

  生;

我是一只虎,生活在贵州。

以前我们贵州没有驴,可是有一个人把一个驴运到贵州,然后放到山下。

我看到了它,以为它是一个很大的怪物,还以为它是一个神。

然后我就躲在树林里看它。

偷看它之后,我稍稍向它靠近,非常小心谨慎,但是还是不知道它有什么本事。

然后又有一天,它突然叫了一声,我非常害怕。

我就逃到远处,我以为它要吃我。

过了一会儿,我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后我熟悉了它的声音。

然后我在它身边来回走动,还是不敢和它搏斗。

再过一会,我便开始挑斗它,它很生气,踢了我一下,然后,我想它就这一点技能。

然后我就跳跃过去,大吼,咬断了它的喉咙,吃了它的肉。

我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我们这位女同学尽管长得很文静,但是还是把老虎的这个威风讲出来了啊。

黄老师让学生讲故事,看上去很简单朴实,这里却隐含着学语文玄机。

语文学习需要读书、概括、讲解,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应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不得不调动自己的思维、驱遣自己的语言,进行必要的复述。

这个过程也就是最好的语言学习过程。

黄老师让学生讲故事,实际上也就把握了寓言故事性的特点。

  (三)研究一个道理

  寓言总是要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迪。

读者一般将这个道理称之为哲理。

大多数

  教师喜欢合盘托出,把这个哲理告诉学生。

最终学生记住了结论,并没有掌握解读寓言寓意的方法。

黄厚江老师采取讨论的方法,力图教给学生解读寓言哲理的方法。

我们看看黄老师的处理方法。

作者为什么以《黔之驴》为题,不以黔之虎为题?

我认为本篇文章最后是老虎吃了驴,然后这篇文章叫《黔之驴》,然后引出了一个故事叫黔驴技穷,它告诉我们人要有一身本领,不然就会像驴子那样被老虎吃掉。

作者用驴的愚昧来衬托老虎的机智。

黔无驴是从驴开始的,最后一句话“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是以老虎结束的对不对?

看来有问题。

柳宗元是通过一个驴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他主要是通过驴的悲剧下场来告诉世人一个道理,那这里就要涉及背景,柳宗元生活在中唐时期,很有真才实学,但有本领的人得不到重用。

朝庭里拥有高位的人看上去很了不起,实际上没有什么本领,所以柳宗元就写了这个寓言来讽刺那些像驴一样的人,尤其是像驴一样把持着朝庭要害部门权利的人。

其实刚才两个同学都讲了,说作者是用驴的愚蠢,蠢驴来衬托虎的机智,我也说用虎的机智来反衬驴的愚蠢。

用驴的蠢来表现虎的智,用虎的智表现了驴的蠢,是什么写法?

对比

作者通过对比把他的爱憎之情表现得非常鲜明,他同情谁呢?

赞赏老虎对不对?

哎,他讽刺了驴,但我读的时候和他不一样,我们班同学有没有像黄老师一样,很喜欢驴,同情驴的有没有?

一个没有?

有一个,你是同情驴啊?

喜欢驴啊?

你说说为什么道理?

因为这个地方原来没有驴,可能就是以前有,后来因为火的原因全都消失了师:

我们来想一想这个题目的意思,怎么翻译?

贵州的驴子。

贵州的驴子,现在你们回头想一想这样的翻译好不好?

好不好?

哦,黔之驴你怎么翻译成没有本事的驴子呢?

这个跟原谅离得太远了,凭空想象那可不行,看来大家,你看一个题目的琢磨啊,哎,有很大空间,我以为最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一头被……被什么?

哎,被带到贵州的驴子,或者一头从外地来到贵州的驴子,黄老师为什么这么讲呢?

我有我的想法,大家都说驴的下场是因为驴没有什么本领对不对?

其实

  驴的本领就是叫吗?

这是讽刺吧?

驴可以拉车,驴可以拉磨,在东北,在北方,家里,在旧社会家里有一头毛驴那可不得了的对不对?

所以驴是有本领的,驴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好事者

  黄老师从题目入手进行研究,让学生自我否定自己。

把“黔之驴”翻译成“贵州的驴子”不合适,那么怎么翻译呢?

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获得了新的认识,题目应该是“一头被运到贵州的驴子”。

驴子的悲剧表面上是好事者造成的,实际上是当权者造成的,因为驴子是一个隐喻。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获得了深层次阅读认知。

  三、用寓言的方式学习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黄老师的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大家认为这节课最像语文课,最有“语文味”。

究其实质,是黄老师根据阅读寓言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而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细细品味这节课,我认为读者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启发。

  第一,语文课的第一要义是学习语言

  语文课程的性质什么?

近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是新修订课标的表述,这些表述廓清了工具性与人

  文性的纷争,为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黄厚江老师这堂课上处处体现了学习语言这个本位。

具体地说,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字音。

他在学生读课文时,强调了学生容易读错的几个地方,诸如:

慭慭(yin)然;

以为且噬(shi)已也;

稍近,益狎(xia)甚;

因跳踉(liang)大(han)。

  2.文言句读。

在读书时,黄老师一再强调要读准句读,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去理解文意,还要揣摩字里行间的内含,比如最后一个句子“乃去”,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快了点,要读得稍微拉长一点,要把这个老虎吃了驴子以后心满意足的感觉读出来这个“乃”就要读得长一些。

  3.成语。

《黔之驴》有几个成语家喻户晓,很有应用价值。

黄厚江老师不仅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成语,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而“庞然大物”这个词学生经常用错,黄老师让学生辨析“姚明是中国男篮的庞然大物”对不对,经过比较,学生发现姚明个子大但能力强,因此不能说他是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

黄老师还让学生创造新成语,学生自创了:

静观其变,黔虎之计,黔驴计多,黔虎食驴。

  第二,语文课效率来自语文学习活动

  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来自语文学习活动。

现在的语文学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黄厚江老师却把学习活动做的有声有色。

  1.读书活动。

读书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黄老师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课堂上有自己默读、出声读、教师泛读、教师教读、学生齐读、学生浏览性阅读。

学生读得充分。

  2.研究形象活动。

老师和学生一起,一句一句地去找寻形象的每一个方面。

学生知道了驴子的特点是一鸣一蹄,学生还知道了老虎“视、近、倚、冲、跳”等特点。

  3.研究三个故事活动。

柳宗元写的一则寓言,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变成了三个故事,学生在讲述三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细读课文,进行了概括整理加工。

  4.研究寓言的哲理。

这个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上文已经分析过,黄老师是带领学生围绕题目的理解进行的,学生不仅理解了哲理,也对课题有了新的认识。

  5.学习成语活动。

学生学会了《黔之驴》的三个基本成语,另外学生根据学习课文自己有创造了几个“成语”。

  从上边的活动可以看出,黄老师课堂开展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不是那些为了哗众取宠的“非语文活动”。

  第三,语文课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这是大家的共识。

温儒敏先生指出:

“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统计发现,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实践活动,在文章学(寓言特点)、文学(形象分析)、语言学(词语、成语)等方面都有涉及。

可以说老师不仅仅关注课文本身,还关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篇二:

寓言学习单

  《寓言两则》一课学习单

  一、你认识下面的生字吗?

请给它们带上拼音小帽。

  (我能把拼音写规范)

  喘守撞桩锄窜此

  二、读一读,再组词。

(不理解的词语查一查词典)

  (我能把字写漂亮)

  喘()丢()望()撞()费()焦()

  三、朗读课文,你有疑问吗?

请提出来。

  四、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亡羊补牢黔驴技穷螳螂捕蝉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智子疑邻画蛇添足囫囵吞枣狐假虎威痴人说梦掩耳盗铃自相矛盾邯郸学步愚公移山熟能生巧杯弓蛇影塞翁失马叶公好龙惊弓之鸟望梅止渴望洋兴叹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的故事:

古代有个楚国人,带着一把剑要乘船渡江。

一不小心,他的剑掉进了江水里。

他没有跳下水找剑,却在船沿上做了个记号。

他说:

“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了,他才沿着记号跳下水里找剑。

他找了很久,结果呢?

当然是什么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这么远,而剑却还留在原来掉下去的地方呢。

所以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找剑,真是太糊涂了。

如果要找到剑,应该在掉下去时立刻跳到水里。

  刻舟求剑的寓意: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不断变化的,要用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刻舟求剑造句:

一定不要用刻舟求剑的态度来看待事物,那是不对的。

  画蛇添足的故事:

楚国有个贵族,喜欢拿祭酒打赏门客。

一天,他叫门客们比赛画蛇,谁先画完就能拿到一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高兴地拿起了酒壶。

他看看四周,别人都没画好,不禁非常得意。

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

“我能够

  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

”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酒抢过去,说:

“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说完,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画蛇添足的寓意:

画蛇添足被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造句:

小余做了一件很多余的事,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的故事:

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

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

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叶公好龙的寓意:

要丢弃"

理论脱离实际"

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好龙造句:

喜欢一件东西就要好好对待它,千万不要是叶公好龙!

  篇三:

学习方法集锦

  学习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与学习时间不成比例。

中国智商研究报告显示:

98%以上的孩子智商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学习成绩却不一样呢?

据调查分析发现:

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而学习差异形成的一般规律是:

  ①不同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同的学习习惯。

  ②不同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同的学习方法。

  ③不同的学习方法产生不同的基础知识。

  ④不同的基础知识决定学习成绩。

  下面我们来看看北京四中的“3461”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控制性和指导性。

  “3”就是三个学习过程的排列规律

  1)学校学习过程:

主要完成、听、读、看、记,在学校老师那里获取知识。

  2)家庭学习过程放学回家的学习过程,把学校学习的知识完成理解,发现没有学好的地方。

  3)周末把一周学习过程完成回顾整理,对知识查缺补漏。

  现在我们来分析清华、北大是怎样把你淘汰的。

早晨到学校上课,老师很高兴,发给学生每人10块钱。

在重点学校的一些尖子生中调查,发现老师发的10块钱,尖子生只能得到7块钱。

其余的3块钱,掉到地上了。

可是他们在回家后把掉在地上的3块钱拣了起来,在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的兜里还是10块钱。

而广大的中下游的孩子每天至少有40%的知识掉在地上没有拣。

后果是,一天不要紧,一周不要紧,一个月还不要紧,三个月后,因为基础知识每天丢掉40%,考清华、北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4”指的是四个学习环节“学、查、改、纳”

  第一个过程:

在学校学习主要是“学的环节”,记笔记就是一种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原自于学习习惯。

学生主要运用四个字“听、读、看、记”。

家长注意看住孩子的课堂笔记。

家长每天上班,你怎么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习情况怎么样呢?

很简单,回家用一分钟时间把孩子的课堂笔记扫描一遍。

就能知道他在学校学习情况。

注意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时很难45分钟保持高度集中。

他们的课堂笔记是个大漏勺,每天回家后应该完成对课堂笔记的整理。

  第二个学习过程:

家庭学习主要体现在“查和改”

  查:

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很难有学生知道哪个地方学好,那个地方没学好。

就要完成查的过程。

怎么查呢?

四招:

课堂笔记、日复习、作业、考试。

  改:

找到漏洞后,就要完成改了。

作业的全对不能代表考试的全对。

“作业的最高境界做错的题,发现什么地方没学好。

”这是作业的最高境界。

改的方法就是:

错题本。

“君子报仇7天不晚。

”错题本是日本学生发明的,80年代传到中国。

从北京四中传向全国。

河南有两个高校将“错题本”当作教学项目在全校推广。

每个班建立一个“错题银行”。

把做错的题存在里面。

什么时候取利息呢?

在考试的时候,做错的题不再错,那就是“错题银行”的利息。

  有一句教育的真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习题不是专家出的习题,而是自己做错的习题”

  每天不要求多,其实做题的数量很多,买很多的习题册做题都是没有用的。

只要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做会就可以了。

  课堂笔记的整理

  很遗憾,中学生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

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类型:

老师的录音机,很多学生只记不听,成为老师的录音机。

  第二类型:

老师课堂的板书,全班一样

  第三类型:

课堂笔记记到了书上,也是最愚蠢的课堂笔记,还不如不记。

“书要越学越薄的”打个比方,书是原材料,课堂笔记是半成品,课堂笔记要比书薄。

前面提到“复习在作业前面”,我们用什么做复习呢?

就是课堂笔记。

试验表明:

用书做复习工具,做完单科复习要20分钟;

用课堂笔记做复习工具,每天只需8分钟,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堂笔记技巧:

  三点一线:

“三点”是指听课要抓“重、难、疑”点课上老师提出的难、重点,还有就是“疑点”,要求学生在下课后用一分钟时间标出疑点。

  “一线”是整理昨天的知识和今天的关系。

  色笔区分:

三种不同颜色笔区分三个点。

  预留空白:

学生听课时以听为主,课堂笔记要记成大纲类型的笔记,给课后整理留空白,给初三留空白,中考秘笈“一轮复习抓笔记,二轮复习抓错题,三轮复习抓归纳”。

  课后整理字迹工整每日检查建立错题本

  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作业本当废品给买了,那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个遗憾。

如果把三年的错题归纳到“错题本”上,那将是家长送给孩子一生当中最昂贵的礼物。

  格式: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作陪读时,要完成对错题本的整理。

  1.年月日2.原题3.错解;

按照这三个格式把孩子前一天的错题和当天30分钟作不出来的题,记录在错体本上。

周末的时候做错题分析,做两件事情1.错误的原因和2.正确的解法。

平时做作业禁止做一道题花30分钟,而周末花3小时也要自己解。

因为作业主要完成孩子的应试能力,而错题本主要完成查、缺、补、漏。

(作业检查孩子的应试能力,错题本完成查缺补露)

  知识的归纳

  单科知识体系图语文七层楼:

作文、理解和分析、阅读、句、词、字、音

  文科积累性很强,每周末找个本子完成音、字、词、句的归纳。

进行分类整理。

看这张表,我们来分析,两个学生语文学不好,原因会一样吗?

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3楼出问题了,有的孩子可能5楼出问题了,所以辅导班的补习往往阴差阳错,永远无法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自学可以哪有问题补哪。

那么,美国

  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先背单词吗?

学习母语的时候,我们从梯图上可以看到和学外语是不一样的,现有阅读,然后有单词,这是母语的学习方法。

母语一般现有阅读,后学词汇,自上而下。

学英语是现有词,语法,后有阅读。

自下而上的。

  归纳本

  文科积累呈层状,分类整理看数量,理科整理呈树状,正确习题练思路。

  文科学得好的孩子,数量感很强,积累越多,作文越好。

  “6”——是指高考状元具备的六个学习习惯

  1.预习的'

习惯;

2.复习的习惯;

3.作业的习惯;

4.思维的习惯;

5.听课的习惯;

6.作息的习惯。

  讲作业的习惯,有的同学考试的成绩没有作业的成绩好,就说考试没考好。

其实是作业的习惯出现问题。

下面来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影视能力,看你是否有一下问题:

  1)每天晚上做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向同学询问

  2)每天晚上不看表,没有时间控制

  3)每天晚上习题失控,做一道题经常花30分钟以上

  4)每天晚上遇到的难题,错题处理不干净,没有错体本

  5)每天晚上作业前不复习,作业时把书打开就做作业

  6)每天晚上作业时有喝水习惯

  7)每天晚上作业时吃零食

  8)每天晚上作业时打电话

  9)每天晚上作业时上卫生间的习惯

  “1”一个学习计划

  考试最大的收获不是分数,分数不重要,一次期中考试考得好并不代表中考考得好。

考不好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因为这只是说明你这三个月没学好。

考试的最大收获是收获一个学习计划,下面看一下学习计划的流程:

  试卷改错——般老师会带着孩子完成卷面的改错。

  卷面统计——由家长完成,

  知识漏洞分析——老师带学生分析,

  学习方法漏洞分析——家长,老师协助分析,

  漏洞对策分析——家长,老师协助完成。

  总结:

北京四中3461的学习方法相对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学习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的情况,对比自己平时的学习方法,看看哪里需要调整,些套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俗话说的好,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方法都是给我们用的,所以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成绩提高上去就是最好的方法。

  很多同学为了交作业而做作业,不思考、不总结,只为按时完成避免老师的责备。

其实,做作业是系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成果,培养和锻炼学习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为了辅助学生做好作业,下面总结归纳出七种做作业的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提高对做作业的认识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及记忆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不能正确的对待做作业,就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先复习后做作业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

做作业前先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楚基本原理和概念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得既快又好。

  3、认真审题

  做作业最关键的-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

首先第-步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

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4、细心的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

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

规范"

、"

准确"

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