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959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朱军遗传学课后答案文档格式.docx

AB'

CA'

BCA'

B'

BC'

C'

A'

,有丝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1.小麦毛颖基因P为显性,光颖基因p为隐性。

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

(1)毛颖×

毛颖,后代全部毛颖。

(2)毛颖×

毛颖,后代3/4为毛颖1/4光颖。

(3)毛颖×

光颖,后代1/2毛颖1/2光颖。

(1)亲本基因型为:

PP×

PP;

PP×

Pp;

(2)亲本基因型为:

Pp×

(3)亲本基因型为:

pp。

2.小麦无芒基因A为显性,有芒基因a为隐性。

写出下列个各杂交组合中

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每一组合的F1群体中,出现无芒或有芒个体的机会是多少?

Word资料.

(1)AA×

aa,

(2)AA×

Aa,(3)Aa×

Aa,

(4)Aa×

aa,(5)aa×

aa,

⑴.F1的基因型:

Aa;

F1的表现型:

全部为无芒个体。

⑵.F1的基因型:

AA和Aa;

⑶.F1的基因型:

AA、Aa和aa;

无芒:

有芒=3:

1。

⑷.F1的基因型:

Aa和aa;

有芒=1:

⑸.F1的基因型:

aa;

全部有芒个体。

3.小麦有稃基因H为显性,裸粒基因h为隐性。

现以纯合的有稃品种(HH)与纯合的裸粒品种(hh)杂交,写出其F1和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其F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怎么样?

F1的基因型:

Hh,F1的表现型:

全部有稃。

F2的基因型:

HH:

Hh:

hh=1:

2:

1,F2的表现型:

有稃:

无稃=3:

1

4.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

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由于紫花×

白花的F1全部为紫花:

即基因型为:

pp→Pp。

而F2基因型为:

Pp→PP:

Pp:

pp=1:

1,共有1653株,且紫花:

白花=1240:

413=3:

1,符合孟得尔遗传规律。

5.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玉米的子实,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的子实,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怎么样验证解释?

⑴.为胚乳直感现象,在甜粒玉米果穗上有的子粒胚乳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出父本非甜显性特性的子实。

原因:

由于玉米为异花授粉植物,间行种植出现互相授粉,并说明甜粒和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假设A为非甜粒基因,a为甜粒基因)。

⑵.用以下方法验证:

测交法:

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与纯种非甜玉米测

交,其后代的非甜粒和甜粒各占一半,既基因型为:

Aa×

aa=1:

1,说明上述解释正确。

自交法:

将甜粒玉米果穗上所结非甜玉米的子实播种,使该套袋自交,自

交后代性状比若为3:

1,则上述解释正确6.花生种皮紫色(R)对红色(r)为显性,厚壳T对薄壳t为显性。

R-r和T-t是独立遗传的。

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

1.亲本基因型、配子种类和比例。

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祥见下表:

杂交基因型亲本表现型

配子种类

配子比例

F基因型

F表现型

厚壳红色

Tr:

tR

1:

TtRr

厚壳紫色

TTrr×

ttRR

薄壳紫色

TR:

tr

TTRR×

ttrr

薄壳红色

厚壳紫色:

TtRR:

ttRr:

薄壳紫色:

tr:

tR:

Tr

3:

TtRr:

ttRR:

厚壳红色:

TtRr×

ttRr

Ttrr:

=1:

2:

=3:

ttRr×

Ttrr薄壳紫色tR:

Tr1:

7.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

两对基因是

独立遗传的。

当一株红果二室的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杂交后,F1群体有3/8的植株为红果二室的,3/8是红果多室的,1/8是黄果二室的,1/8是黄果多室的。

试问这两个亲本植株是怎样的基因型?

番茄果室遗传:

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

二室:

多室=(3/8+1/8):

(3/8+1/8)=1:

1,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

Mm×

mm。

番茄果色遗传:

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其后代比例为:

红果:

黄果=(3/8+3/8):

(1/8+1/8)=3:

1,

因此其亲本基因型为:

Yy×

Yy。

因为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所以这两个亲本植株基因型:

YyMm×

Yymm。

8.下表是不同小麦品种杂交后代产生的各种不同表现性的比例,试写出各个亲本基因型(设毛颖、抗锈为显性)。

亲本组合毛颖抗锈毛颖感锈光颖抗锈光颖感锈

毛颖感锈×

光颖感锈018014

毛颖抗锈×

光颖感锈

10

8

9

光颖抗锈

15

7

16

5

光颖抗锈×

32

12

根据其后代的分离比例,得到各个亲本的基因型:

(1)毛颖感锈×

光颖感锈:

Pprr×

pprr

(2)毛颖抗锈×

PpRr×

(3)毛颖抗锈×

光颖抗锈:

ppRr

(4)光颖抗锈×

ppRr×

9.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稃B对白稃b为显性。

现有甲品种为白稃,但具有刺芒;

而乙品种为光芒,但为黑稃。

怎样获得白稃光芒的新品种?

(设品种的性状是纯合的)

甲、乙两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bbRR和BBrr,将两者杂交,得到F1(BbRr),经自交得到F2,从中可分离出白稃光芒(bbrr)的材料,经多代选育可培育出白稃光芒的新品种。

10.小麦的相对性状,毛颖P是光颖p的显性,抗锈R是感锈r的显性,无芒A是有芒a的显性,这三对基因之间不存在基因互作。

已知小麦品种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如下,试述F1的表现型。

(1)PPRRAa×

ppRraa

(2)pprrAa×

PpRraa

(3)PpRRAa×

PpRrAa

(4)Pprraa×

ppRrAa

⑴.F1表现型:

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

⑵.F1表现型:

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毛颖感锈无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光颖感锈有芒。

⑶.F1表现型:

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抗锈有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

芒。

⑷.F1表现型:

毛颖抗锈有芒、毛颖抗锈无芒、毛颖感锈无芒、毛颖感锈有芒、光颖感锈无芒、光颖抗锈无芒、光颖抗锈有芒、光颖感锈有芒。

11.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株,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小麦几株?

可考虑要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纯合小麦株系,则需在F2群体中选出纯合基因型(PPRRAA)的植株。

因为F2群体中能产生PPRRAA的概率为1/27,所以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为(P_R_A)的小麦植株:

1/27=10X

X=10×

27=270(株)

12.设有3对独立遗传、彼此没有互作、并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Bb、Cc,在杂合基因型个体AaBbCc(F1)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中,求具有5显性和1隐性基因的个体的频率,以及具有2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状的个体的频率。

由于F2基因型比为:

27:

9:

3:

1,而27中A_B_C中的

基因型: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AaBbCc

(1)5个显性基因,1个隐性基因的频率为:

(2)2个显性性状,一个隐性性状的个体的频率:

13.基因型为AaBbCcDd的F植株自交,设这四对基因都表现为完全显性,

试述F群体中每一类表现型可能出现的频率。

在这一群体中,每次任取

5株作

2

为一样本,试述3株全部为显性性状、2株全部为隐性性状,以及2

株全部为显

性性状、3株全部为隐性性状的样本可能出现的频率各为多少?

AaBbCcDd:

F中表现型频率:

(3/4+1/4)

4

=81∶27∶27∶27∶27∶9∶

9∶9∶9∶9∶9∶3∶3∶3∶3∶1

⑴.5株中3株显性性状、2株隐性性状频率为:

(81/256)3×

(1/256)2=0.0316763×

0.0000152587=0.00000048334

⑵.5株中3株显性性状、3株隐性性状频率为:

23

=0.0767045×

0.0000000596046=0.00000000457194

14.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

A_C_R的子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

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

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子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子粒。

问这些有色子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⑴.基因型为:

AACcR_或AaCCR_;

⑵.基因型为:

AaC_Rr;

⑶.基因型为:

A_CcRR或A_CCRr。

15.萝卜块根的形状有长形的、圆形的、有椭圆型的,以下是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长形×

圆形--595椭圆型

椭圆形--205长形,201椭圆形

椭圆形×

圆形--198椭圆形,202圆形

椭圆形--58长形112椭圆形,61圆形

说明萝卜块根属于什么遗传类型,并自定义基因符号,标明上述各杂交亲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

由于后代出现了亲本所不具有的性状,因此属于基因互作中的不完全显性作用。

设长形为aa,圆形为AA,椭圆型为Aa。

(1)aa×

AAAa

(2)aa×

AaAa∶aa

(3)Aa×

AAAA∶Aa=198∶202=1∶1

AaAA∶Aa∶aa=61:

112∶58=1∶2∶1

3.大麦中,带壳(N)对裸粒(n)、散穗(L)对密穗(l)为显性。

今以带壳、散穗与裸粒、密穗的纯种杂交,F1表现如何?

让F1与双隐性纯合体测交,其后代为:

带壳、散穗201株,裸粒、散穗18株,带壳、密穗20株,裸粒、

密穗203株。

试问,这两对基因是否连锁?

交换值是多少?

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要种多少株?

F1表现为带壳散穗(NnLl)。

测交后代不符合1∶1∶1∶1的分离比例,亲本组合数目多,而重组类型数目少,所以这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

交换值%=((18+20)/(201+18+20+203))×

100%=8.6%

F1的两种重组配子Nl和nL各为8.6%/2=4.3%,亲本型配子NL和nl各为

(1-8.6%)/2=45.7%;

在F2群体中出现纯合类型nnLL基因型的比例为:

4.3%×

4.3%=18.49/10000,

因此,根据方程18.49/10000=20/X计算出,X=10817,故要使F2出现纯合的裸粒散穗20株,至少应种10817株。

4.在杂合体ABy//abY,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

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

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

0.26×

0.06×

0.1×

100=0.156%,

故其配子的比例为:

ABy42.078:

abY42.078:

aBy2.922:

AbY2.922:

ABY4.922:

aby4.922:

Aby0.078:

aBY0.078。

5.a和b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16%,位于另一染色体上的d和e也是连锁基因,交换值为8%。

假定ABDE和abde都是纯合体,杂交后的F1又与双隐性亲本测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何?

根据交换值,可推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42%AB:

8%aB:

8%Ab:

42%ab)×

(46%DE:

4%dE:

4%De:

46%de),故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AaBbDdEe19.32:

aaBbDdEe3.68:

AabbDdEe3.68:

aabbDdEe19.32:

AaBbddDEe1.68:

aaBbddEe0.32:

AabbddEe0.32:

aabbddEe1.68:

AaBbDdee1.68:

aaBbDdee0.32:

AabbDdee0.32:

aabbDdee1.68:

AaBbddee19.32:

aaBbddee3.68:

Aabbddee3.68:

aabbddee19.32。

6.a、b、c3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74

a++

106

++c

382

a+c

+b+

3

ab+

364

+bc

98

abc

66

试求这3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根据上表结果,++c和ab+基因型的数目最多,为亲本型;

而+b+和a+c基因型的数目最少,因此为双交换类型,比较二者便可确定这3个基因的顺序,a基因位于中间。

则这三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基因间的距离为:

ab间单交换值=((3+5+106+98)/1098)×

100%=19.3%ac间单交换值=((3+5+74+66)/1098)×

100%=13.5%bc间单交换值=13.5%+19.3%=32.8%

其双交换值=(3+5/1098)×

100%=0.73%

符合系数=0.0073/(0.193×

0.135)=0.28

这3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为:

bac;

ba间遗传距离为19.3%,ac间遗传距离为13.5%,bc间遗传距离为32.8%

⑵.易位点T与正常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

F-T为7.16%、Bm2-T为45.52%。

其中:

FtBm2和fFbm2为双交换,则:

双交换值=((6+1)/279)=2.51%

单交换值:

F-T=((12+1)/279)+2.51%=7.16%Bm2-T=((53+67)/279)+2.51%=45.52%

叶基边缘有无白条纹

中脉色

半不育(T)

全育(t)

36(F)

Bm2

99

6

37(f)

bm2

40

38(F)

67

39(f)

53

8.某同源四倍体为AaaaBBbb杂合体,A-a所在染色体与B-b所在染色体是非同源的,而且A为a的完全显性,B为b的完全显性。

试分析该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设染色体随机分离)。

AaaaBBbbF2表现型比例:

自交

配子5AaB-5aaB-1Aabb1aabb

5AaB-25AaB-AaB-25AaB-aaB-5AaB-A-bb5AaB-aabb

13.以番茄正常叶型的第6染色体的三体(2n+I6)为母本,以马铃薯叶型

(cc)的正常番茄(2n)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问:

(1)假设c基因在第6染色体上,使F1群体的三体植株与马铃薯叶型的正常番茄试交,试交子代的染色体

数及其表现型(叶型)种类和比例如何?

(2)倘若c基因不在第6染色体上,上述试交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各如何?

⑴.假若c基因在第6染色体上,则

(n-1)II+6IIICCC×

(n-1)II+6IIcc

(n-1)II+6IIICCc×

1(n-1)II+6IIICCc+2(n-1)II+6IIICcc+2(n-1)II+6IICc+1(n-1))II+6IIcc其表现型比例为:

正常叶:

马铃薯叶=5:

1染色体数比例为:

三体:

正常=1:

⑵.假若c基因不在第6染色体上,则

(n-1)IICC+6III×

(n-1)IIcc+6II

(n-1)IICc+6III×

1(n-1)IICc+6III+1(n-1)IICc+6II+2(n-1)IICc+6III+2(n-1)IICc+6II+1(n-1)IIcc+6III+1(n-1)IIcc+6II+2(n-1)IIcc+6III+2(n-1)IIcc+6II

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马铃薯叶=1:

染色体数比例为:

(n-1)ISu+10II

(n-1)Isu+10I

(n-1)Isu+10II

如在第10染色体上,则

(n-1)II+10IIIsususu×

(n-1)II+10IISuSu

(n-1)II+10IIISususu

↓自交

1(n-1)I+10ISu1(n-1)I+10IIsusu2(n-1)I+10Isu2(n-1)I+10IISusu

1(n-1)I+10ISu

1(n-1)I+10IIsusu

淀粉质:

甜质=27:

9=3:

2(n-1)I+10Isu

2(n-1)I+10IISusu

上述是假定三体10IIISususu的分离中n+1和n以同等的比例授精,但实际上三体n+1的配子参与受精的要少于n配子,n+1的花粉更少,因此不可能达到刚好是3:

1的比例。

因此不在第10染色体上。

9.指出下列每一种部分二倍体

①.是否合成β-半乳糖苷酶,②.是诱导型还是组成型?

(斜线左侧是质粒基因型,右侧是染色体基因型)

(1)lacZ+lacY-/lacZ-lacY+

(2)lacOClacZ-lacY+/lacZ+lacy-

(3)lacP-lacZ+/lacOClacZ-

(4)lacI+lacP-lacZ+/lacI-lacZ+

答:

⑴.lacZ+lacY-/lacZ-lacY+质粒DNA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是诱导型;

⑵.lacOClacZ-lacY+/lacZ+lacY-染色体DNA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是诱导型;

⑶.lacP-lacZ+/lacOClacZ-均不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是组成型;

⑷.lacI+lacP-lacZ+/lacI-lacZ+染色体DNA能合成β-半乳糖苷酶,是组成型。

10、用某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得到F1全部正常可育。

将F1的花粉再给不育系亲本授粉,后代中出现90株可育株和270株不育株。

试分析该不育系的类型及遗传基础。

该不育系类型为孢子体不育S(r1r1r2r2)

S(r1r1r2r2)×

N(R1R1R2R2)F1S(R1r1R2r2)全部正常可育

S(R1r1R2r2)F11可育(S(R1r1R2r2))+3不育(S(r1r1r2r2)+S(r1r1R2r2)+

S(R1r1r2r2))。

该不育系的不育类型的遗传基础为:

其恢复基因有两个,存在基因

互作。

无论是杂交还是回交后代中,个体基因型中只有同时存在两个显性恢复基因时,才能起到恢复育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